实验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451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贾在外地某市任教育局局长,身为文学博士,还在该市一所高校当客座教授。
  这个夏天,老贾休了一个长假,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同学老丁在家乡主管教育,盛情邀請他为当地三所学校的教职员工讲课。老贾爽快答应了,表示可以不收讲课费,但想做个小实验,需要老丁配合。老丁觉得很新鲜,也爽快答应了。
  第一堂课在市交通职业学院进行。按老贾的意思,老丁介绍他是某市教育局“一把手”,本次授课题目是“现代教育理念与国外实践”。老贾讲了一个半小时,然后宣布:“咱们留半小时互动时间,欢迎大家通过递纸条等方式向我提问,进行深度交流。”
  台下听众大约七八百人,纸条如雪片般飞上讲台。老贾一一看过,内容不外乎:“半吊子的玩意儿,听着恶心”“空无一物,不知所云”“无聊的一上午”“教育这面大旗,恕我直言,您扛不起”“局長还是多关注一下你们当地的教育吧”“稿子写得还行,秘书代笔的吧”……老贾像是早有准备,眼中不见一丝火星,走下台时还对老丁笑了笑。
  第二堂课在市城建职业学院进行。按老贾的意思,老丁介绍他是某教育集团董事长,在教育方面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房地产投资上也颇有建树,本次授课题目是“现代教育理念与国外实践”。
  一个半小时后,讲座进入互动环节,收上来的纸条大都是:“牛吹得太大收不住了”“简直是崇洋媚外”“这完全是在折腾教育”“啥都能跟房地产挂钩”“像你这种做产业的,注定无法懂得什么是诗意地栖居”“什么教育,无非是想方设法掏人钱财”……
  第三堂课在市民政职业学院进行,讲的还是“现代教育理念与国外实践”,但老丁向听众介绍,老贾是自由撰稿人,著作等身,对当代教育有独到理解。
  老贾把前两次课的内容复述一遍,然后请大家递纸条提问。这回他收获的评语是:“说出了我一直以来的心声”“谢谢你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考角度”“马上按您说的更新理念”“主管教育的官员要是有您一半的见识,我们的教育何愁搞不好”“远见卓识”“字字珠玑”……
  “实验做完了,有些收获。”告别时,老贾对不明就里的老丁说。
  【原载《检察日报》】
其他文献
一我来到东京,又一次站在了跑道上。此时,我站在人头攒动的起跑点,必须非常艰难地穿过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才能走到衣物寄放点,必须非常仔细才能找到自己的号码所属的起跑区域
——河南开封市立洋小学二(2)班丁是卯刚过完黄金周上学的第一天,我就收到了你们的来信,嘿,真是高兴极了。连我们班的老师同学都为我高兴呢。我是《小读者》的忠实小读者,爸
后来我才明白,一颗心漂泊无依,在哪里都像身在孤岛。作者有话要说:我生活的城市,有一条很长的街。我的友谊、初心、轻狂,都活在这条街上。我曾离开长街,去到更多美好的地方。
一  南宋年间,金兵自北向南大举进犯,很快就要杀到当时的都城临安。这下把宋高宗急坏了,这可怎么办?想来想去,忽然想起了还有个韩世忠在长江岸边守着呢。宋高宗心里顿时一亮,觉得有救了,但仔细一想,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兵,韩世忠那两下子能顶得住吗?这下又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赶紧召开朝廷会议。  会议上是一片慌乱,兵部的人拿着一根柴火棍一样的东西,在沙盘上来回拨拉着,仿佛看到一大片金兵的铁蹄已经跨过长江,飞奔
愿意等待一期一会的人内心大概大都有一种骄傲和倔强的坚持这种坚持让这个飞驰而去的时代还有处可以寻觅一场清风明月一段光阴更迭一个可以执手的人活动咨询电话0931-8773071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随着电脑网络的日益普及,一个新兴的群体——“网虫”应运而生。然而,由于目前尚缺乏严格、统一而规范的评判标准,许多本身不具备“网虫”条件的人也滥竽充数,纷纷扯起了“网虫”的旗号,致使“网虫”界出现了良莠不齐甚至鱼目混珠的现象。为此,特制定如下评判标准(草案),供大家广泛讨论、酝酿,为最终出台“网虫”资格的评判标准打下基础。  1.停电两小时还没有恢复,此时你浑身颤栗,迫不及待地拿起电话,拨通了ISP
感谢你们为我女儿提供了一个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平台。因为《小读者》是我女儿的最爱,她每期必读,而且读的那么认真,以致到了入迷的程度。特别是对“快乐王国”这个栏目,她
等四季更迭,一起看山山红叶飞时,再说与她听。作者有话说:实不相瞒,作为一个姐弟恋控,从升到大二开始我就一直想邂逅一个小鲜肉学弟……然后,然后就是现在都快毕业了,我还是
一  人苍老了,记忆却粉嫩起来。那段不敢忆起的往事在醒前频频上演,令我冷汗涔涔,后怕不已,像极了三十多年前一个个梦魇惊醒的时刻。因此事我千方百计调离了机密岗位,做了个摇笔杆子的人。我对人说这个行当太单纯,说得多了,我认定这就是事实。某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像阴冷的蛇,悄无声息地钻进心底,咬破了记忆的雾障。它提醒我,事实并非如此。    我之所以要把这件往事写下来,是要找到触发它们的扳机,捕捉藏在心底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