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生产方式错了吗?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qinhui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3月1日丰田章男的北京记者见面会在傍晚六点举行,但JW万豪酒店地下一层会议大厅的走廊里,还是从上午10点就有媒体在此守候。
  尽管通知是在周日发出的,受邀媒体200多家,但是第二天足有超过400家媒体的近千名记者涌向了这里。
  这场新闻发布会受到了来自全球媒体的关注!而在他们的背后,不仅有着一个庞大的消费者群体,还有全球制造业的无数追随者。
  现场提问的“秩序井然”让人惊叹。发言者往往是从坐席里站起来,而周围那些一再高高举起的手臂却不见机会。国内记者对此心照不宣,主办方要控制这么大的场面也情有可原。毕竟,丰田章男“怎么回答问题”,更值得关注。
  
  事业重心偏离了原点
  
  丰田章男不再像在美国听证会上那般紧张,主旨依然是强调三个方面:
  首先,这次召回问题的背景,是与这些年丰田的增长速度过快,而员工和组织结构的成长跟不上有关;其次,丰田要回归到“顾客第一”的原点,确保汽车的“安全”性能和“质量”体系,这是最重要的;第三,丰田已经确定具体改善措施:1.成立由社长直接管辖的“全球质量特别委员会”;2.强化真正与改善产品质量相挂钩、能够对顾客的车辆进行实地技术调查的体制;3.在各地成立类似本部“顾客第一培训中心”的培训机构,培养站在顾客角度进行质量保证活动的人才。
  这些内容很容易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公关语言而忽略过去,远不如观察丰田章男的现场情绪更有“新闻”。但是业内的眼光大不一样。丰田管理咨询专家胡光书对《中外管理》说:“丰田章男是从非常专业的角度做出了解答。”
  随后,一汽丰田特向《中外管理》致函说明:“由于丰田生产方式被视为全球制造业的典范,一直受到高度评价,丰田内部产生了麻痹大意的情绪,事业重心一度朝着收益为主的方向发展。对此,丰田已经做出深刻反省。”
  我们今天再来探讨丰田生产方式,这些便是最基本的依据。
  
  “原点”是立命之本
  
  丰田“召回门”事件显然不能与国内“三聚氰胺”事件相提并论,但是丰田确实出现了质量问题,而且问题的积压已经由来已久了。
  很多观点批评丰田这次“危机公关”做得不好,但是质量问题不可能也不应该全靠“公关”来敷衍,更何况解决。质量有问题,就不要只想着“打点”别人,而要从自身去反思。
  丰田章男说:“丰田一直以来都遵循几项重要原则,首先是安全性,其次是质量,再次是产量。但近年这些重要原则的优先顺序变得混乱,使得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停下来去思考和做出改进;我们听取客户意见来生产更好产品的基本立场,也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动摇。”
  七十多年前在丰田开创之初,由丰田佐吉和丰田喜一郎父子确立下来的《丰田纲领》,明确了丰田最根本的使命是“产业报国”、“奉献于人与社会”。这是丰田的立命之本。“数十年后丰田章男所要回归的‘原点’,应该就在这里。”胡光书指出。
  
  质量的一个“轮回”
  
  日本产品制造经营研究所IMAGI-NE所长日野三十四,在他的《丰田DNA》一书中,更是援引了丰田佐吉和丰田喜一郎当年的语录来解读《丰田纲领》。
  丰田佐吉:“致力于研究与创造,掌握潮流之前端”、“若无实行完全之营业性试验,则不可能将其真价问世”。
  丰田喜一郎:“调查研究顾客的需求,将其反映于产品上”、“不只是产品,要通过生产系统的监督来改良产品”。
  日野三十四指出:佐吉的名言更多地是在精神层面(本刊注:佐吉时代的丰田主业是生产纺织机,生产汽车是始于其子喜一郎),喜一郎的名言则是具体的方法论。尤其“要通过生产系统的监督来改良产品”,是至今普遍有效的企业之本。
  可以说,喜一郎很早就洞悉以“流程管理”甚至“供应链管理”的大局思想来实现高质量,直到1987年诞生的ISO9000系列,还是与他的思想如出一辙。日野认为:丰田佐吉的精神论与丰田喜一郎的方法论相互融合,创造了现代丰田的质量观与丰田精神。
  《丰田纲领》是丰田生产方式的源头。从丰田佐吉、丰田喜一郎,到大野耐一、丰田英二,尤其战后长达三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形成了一套指导产业实践的概念和方法的体系——丰田生产方式。1980年代再经过美国学者长达五年的考察研究,丰田生产方式便以“精益生产”在世界制造业传播。
  近年美国著名记者戴维•马吉再度走访丰田后写道:从一开始,丰田就是一个学习型企业。他们研究了福特等竞争对手的运营情况,努力仿效他们最佳的管理和生产方式,同时在前进的每一步靠自己的努力去做出改进。丰田才有了“一系列独树一帜、无与伦比的准则和方法”。
  但是,在“世界第一”的诱惑面前,丰田安身立命的传统被动摇了。
  
  “速度”背后的实力
  
  对于这起召回事件的真因,丰田章男一再指出:“对发展速度的过快追求,令我们无法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人员与组织架构。”
  这又是一个管理命题:在环境多变的今天,企业发展是求快,还是继续求实?
  丰田章男并没有抹杀“丰田速度”。症结在于“我们无法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人员与组织架构”。换句话说,如果人才的成长与组织架构的匹配能够与发展速度保持某种平衡,速度,对企业就不是一件坏事。
  丰田生产方式,曾成就了日本制造业的辉煌。但从1980年代的高峰滑入1990年代的深谷,日本经济一直在寻找提振士气的出路,这时丰田的快速扩张与高速增长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拉开。
  从奥田硕、张富士夫,到渡边捷昭,从CCC21(Construction of Cost Competitiveness 21st Century)成本竞争力计划,到VI(Value Innomation)价值创新计划,从挤压美国市场到进入中国后来居上,十几年来丰田一路加足马力,而这正是凭借丰田生产方式数十年的管理经验和实践积累,丰田才区别于任何企业而登上了“全球第一”的宝座。
  “抢占第一,并不意味着就错了。”胡光书说。
  鸠山首相上台后,征询了很多的改革议案。日本有的议员就曾提出,日本的超级计算机为什么要保持世界第一?第二行不行?这样,成本会比保持世界第一大大降低。但讨论的结果是:我们不是必须保持第一,而是真正需要这个第一。
  因为第一能带来极大的无形效益:你所获得的信息是最全面的,你所获得的市场号召力、品牌认可度也将是最大的,优秀人才、资金、采购、销售、合作,也都会向你聚拢过来,使你的发展环境达到最佳状况。当然,要保持第一,尤其在全球化环境里,你将要比同行付出不知多少倍的艰辛和努力。
  因此,丰田出现问题甚至大问题,并不奇怪。但这,不是丰田生产方式的错。
  
  还得靠“人”站起来
  
  这次召回事件,从产品本身看,问题出在设计环节;从生产过程看,问题出在零部件通用化。但这绝不是更换几个小配件那么简单的。
  由数万个零件所组合、数千人共同作业而制作出来的汽车,其中只要有一个人的技术、技能不纯熟的话,汽车的质量、信赖度就将取决于这个人。这才有丰田生产方式中相信“人”的改善能力和重视协力一致的整体能力。
  同时,汽车又是合作厂商共同研究的成果。早在丰田喜一郎时代就提出了“大局思考”。即:为了使汽车的质量稳定,就有必要使所有供应厂商的质量也能稳定。不能因为丰田的工作量增加,就无限量地增加供应厂商;或因为价格诱惑就随意变更合作厂商——必须维持一定的稳定性交易关系,强化共荣共存的基础。
  但全球化大潮下,即便丰田也还没有做好。
  如今,丰田章男宣布了公司的改善措施:成立“全球质量特别委员会”、强化实地技术调查体制、全面推进“就地”培养人才。这几项措施实际、具体,是对滋生官僚主义,远离了“现场力”的组织架构和人才机制强行实施手术。一旦手术成功,丰田将具有新一轮的竞争力。
  
  “成本”仍是竞争力
  
  精细化、持续改善、降低成本,它们是丰田生产方式的精髓。
  但是,丰田这十几年里的高速发展,一再将成本削减的幅度拉到30%,已经频频遭受指责。
  在一次采访丰田在中国某合资企业的高层时,他也玩笑似地说:我们知道坊间对日本车的评价。事故发生后,从车里走出来的,那是德国车;从车里爬出来的,那是美国车;从车里抬出来的,那是日本车。
  CCC21的执行让丰田汽车在2006年的净利润额达到了其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大约为170亿美元。但2006年丰田仅在日本本土市场宣布召回的车型累积在110万辆,这项数据已是它2002年全球召回总数48.5万辆的两倍之多。
  而这次最大规模的召回车型几近10款,它们也是疯杀成本下的产物。
  当年CCC21计划面对中国市场时提出的是:尽可能在不牺牲质量的情况下向中国价格靠拢。
  渡边捷昭也不断强调:“我们必须关注两个方面,其一是提高质量,其二是降低成本”、“我们的产品必须是全世界最好的、推出新产品的速度必须是最快的、生产成本必须是最低的”、“只有这样,才能支撑丰田的扩张”。
  应该说,丰田生产方式中“降低成本,杜绝浪费”的宗旨是符合制造业规律的。
  但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是要用更先进的设备给顾客提供更安全、更环保、更方便、更舒适、更个性化的体验,这就意味着汽车这个产品本身越来越复杂。而企业又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保持持续发展,这就要求能够以新的技术与新的生产方式,来实现成本的持续下降。如今,平台开发、模块化构件组合与装配、零部件通用化,以及设计与生产过程通过网络协调来使众多企业共同完成,这些都是在付出努力,追求进步。“像零部件通用化,这是必然趋势。除了降低成本,它也是今天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胡光书说。
  显然,“质量最好,交货期最短,成本最低”。这是丰田给自己的严格目标。可是,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生了汽车召回事件后,丰田章男虽然把成本的排序推到了安全、质量、产量之后,但挤压成本已经是丰田公司擅长的标志性做法。在这里,丰田具体会做出怎样的反思和调整呢?我们拭目以待。
  在与天津华燊发展公司董事会主席沈家燊先生交流时,他谈了两点看法:第一,无论如何,丰田章男站出来向全世界道歉,这就是企业家精神。第二,再大的跨国公司也会犯错误。
  责任编辑:化 石
其他文献
从技术到服务,现在比拼的是客户体验。它是企业的创新动力,也促进了品牌价值的延伸。    技术苹果?我的苹果?    苹果的平板电脑一推出,一度喧嚣的“电纸书”迅速降了分贝,就像演出之前的热场。iPad一登台,它们便立刻消失在聚光灯之外。  多少年来,苹果一直在重复这样的演出。苹果的竞争对手们一定暗恨为什么跟这样一个家伙同生在一个时代!谷歌常常拿开源代码来说事儿,但苹果似乎根本不上心。  “苹果的客
期刊
“我们走地库吧!”王明挠挠头,无奈地说。  由于小区保安作梗,我们的采访车无法开到王明要送件的那几栋楼下,只得从地库里大箱小包的把东西抱出来,然后一栋楼一栋楼的徒步去送。  “平时都是骑三轮。像这个小区六栋楼,一个小时差不多能送完。”  王明是中通快递北京魏公村分检处的一名快递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骑着自己的电动三轮车,穿行在那附近的一座写字楼、两个小区以及北京理工大学校区附近的街道上,将全国各地的
期刊
严控成本,但不在待遇上    下午三点,地处京城闹市的净雅餐厅灯光幽暗,安静整洁。正处休息时段,三层楼里环境灯光几乎都关闭。即便是为了拍照需要开灯,也要打电话给专门的负责人,看起来流程甚为严谨。“这肯定是为了有效控制成本,不算什么新鲜做法。”姜佼宏,净雅集团宣传经理对《中外管理》说,“不过从今年开始,我们会对成本控制有很强的举措。”  2010年净雅的扩展计划,是三家正餐店和三家自助餐。访问净雅的
期刊
“本来只想雇一双手,每次来的都是一个人。”  一个世纪前,亨利福特曾如此抱怨。不过,眼下的情况是,如果你想雇的只是一双手,那很可能连人也压根儿见不到。  “除了谋生之外,一个伟大的公司是基本能够满足员工对情谊、公平、成就这三种需要的公司——相信这对基层员工也同样适用,而无论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如何、收入多少、岗位的‘技术含量’有多高。他们同样希望被尊重、被用心对待,希望自己做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希望自己
期刊
一场金融风暴让许多曾经辉煌的榜样坍塌,人们开始对任何成功经验都小心翼翼。管理学家们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谨慎。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再没有见到时髦的管理词汇,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那些朴素的管理思想。不过,在2009年年末,一套《麦肯锡方法》系列却高调面世。在经历过金融风暴洗礼之后,对总结方法变得更加挑剔的读者会买账吗?更让人好奇的是,为这个系列作序的清华领导力研究中心的杨斌教授,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过对“经
期刊
“腾中买马”的故事很像《三枪拍案惊奇》,看似有声有色的大片,骨子里却是一连串让人乐不可支的喜剧小品。正如韩寒所言:再好的小品也成不了大品。  当通用汽车和腾中重工同时宣布,因为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许可,腾中收购悍马的努力宣告失败之后不久,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监也明确表示:到目前为止商务部一直都没有收到腾中重工完整正式的收购报告。一个说你不批,一个说你没报,那么看来中国商务部和四川腾中重工
期刊
科技与网络基础上搭建的新的人际架构,将改变我们熟悉的商业竞争模式。“湿”时代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迎接“湿”时代    “湿件”(wetware)的概念由鲁迪卢克(Rudy Rucker)1988年在《湿件》中首次提出。它其实是相对于软件(带有编码化知识)和硬件(机器)而言的计算机术语,可泛指“技能”或“只可意会的知识”。若把硬件比作人体生理器官,那么软件相当于神经系统和大脑,而湿件就指人的
期刊
最近,丰田章男很尴尬。2月24日,在美国国会听证会,就丰田汽车召回问题,接受美国国会议员的现场质询;3月1日,在北京举行说明会,为召回事件向中国消费者表示道歉。因油门踏板踩放不顺的潜在问题,丰田将召回北美的590万辆,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丰田进口车4万辆和国产车7.5万辆。同时,也在考虑召回欧洲市场上近200万辆丰田汽车。这样,卷入“踏板门”而召回的丰田汽车数量将达800万辆之巨,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
期刊
嘉宾: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甄源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春波  零售业资深职业经理人李晶  克罗诺思软件中国区市场经理杨文静  服务业的低端劳动力管理呈现出很大的不平衡。在餐饮酒店业,低端人力资源管理相对成熟,很多企业尤其是酒店业,由于外资企业的参与竞争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但是在更多的行业里,尤其是那些增长迅速、竞争激烈的行业里,低端劳动力管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沿海地区
期刊
管理故事  信赖猴子的国王——权力失控,伤害的是组织智商    哲理的故事  有一个国王老待在王宫里,感到很无聊,为了解闷,他叫人牵了一只猴子来给自己做伴。因为猴子天性聪明,很快就得到国王的喜爱。这只猴子到王宫后,国王给了它很多好吃的东西,猴子渐渐地长胖了,国王周围的人都很尊重它。国王对这只猴子更是十分相信和宠爱,甚至连自己的宝剑都让猴子拿着。   在王宫的附近,有一片供人游乐的树林。当春天来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