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文章”,让作文课不再有嘘声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feng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往往就某个作文题的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安排等天花乱坠地讲出一大堆道理,等到学生写作时还是无从下手,课堂上嘘声一片,学生很是头痛。究其原因,很多教师只注重写作知识说教,只会纸上谈兵,而忽视了切实的写作示范。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有一个梯度适合的示范迁移过程,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个过程的铺垫,这是作文教学中的一种通病。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和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倡导,教师要教学生写好作文,自己先应“下水”写作。顾之川也说:“一个语文教师有写作体验和没有写作体验,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效果大不相同。没有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往往隔靴搔痒;有了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就能对症下药。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注重亲身体验。体验,不仅指学生,教师也要体验。师生的共鸣往往产生于共同的体验,而共鸣是教学的崇高境界。”多年来,为实践这一设想,笔者以所带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下水文章”作写作示范,进行作文教学研究。
  二、关于“下水文章”的界定
  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他还说:“但看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
  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有见到对“下水文章”的一个科学定义。有人还以“限制学生思维发展”、“熄灭学生的思维火花”为由,对“下水作文”提出过质疑。认为“下水作文”就是同题作文,即老师布置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自己也来一篇做样子。质疑“下水作文”是否会成人化,使学生无法达到真正的写作目的。
  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下水文章”就是教师为了给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想给学生比教材更切近一些的示范、自己先写的示范之作。
  三、具体操作
  1. 阅读教师的“下水文章”,在欣赏中接受写作知识
  根据写作教学的实际需要,笔者常常把自己的“下水文章”(最好选择自己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的,也可以是没有发表过的)印发给学生阅读品味,然后先让学生说说议议“下水文章”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色,最后教师现身说法,归纳分析讲解有关的写作知识,把自己写作中遇到的诸如选材、立意、结构安排等方面的想法讲解给学生听。这样,学生特别乐意接受,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写作兴趣和写作动力。
  2. 对照“下水文章”,体会写作门路
  作文教学中,笔者常常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与要求切近的“下水文章”读给学生听,同时就文章的选材、立意、语言、结构安排等方面作必要的讲评,然后,要求学生把听到的文章用书面形式复述出来,再将学生的“听述文章”同“下水文章”作对照,进行自改或交换修改。
  笔者任教的学校旁边建起了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茶果市场,可开业不到一星期就销声匿迹了;而在相距仅2公里外的公路边自然形成的茶果市场却日趋兴旺,生意兴隆。笔者以这个素材为例,启发学生讨论:为什么相距仅2公里的两个茶果市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这个材料选用何种体裁来写比较合适?结构如何安排?讨论分析以后,要求学生先列提纲,然后根据提纲打草稿。等学生写好后,笔者把自己发表在《萧山日报》上的“下水文章”——《两个市场两种结果》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对照修改,也允许学生有新的观点。这样教学,学生自然体会深刻。然后进行二次作文,要求学生根据身边出现的某一现象,把自己的想法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模仿写作,效果自然不错。
  3. 模仿“下水文章”的写法,提高写作技巧
  教材中有的范文与学生写作实际距离较远,而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设置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又缺乏供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范文,为更好地启发学生写作,笔者提前写“下水文章”为学生作示范。如学生参加春游或秋游活动后,要求“写一处名胜古迹”,笔者就以“下水文章”《越王峥》(载《萧山日报》)作为补充范文进行阅读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懂得写景要注意一定的方位顺序,结构可采用“总—分—总”的样式,把自然景物与传说结合起来,用生动的语言来说明。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写一处自己曾游览过的名胜古迹。再如,教学生写一事一论的议论文,笔者同样引入自己的“下水文章”《走出金钱与成绩结成的怪圈》(载《萧山日报》),进行阅读讨论,学生从中悟出了这类文章的写法: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体结构来组织文章,然后要求学生仿照例文,针对生活中某些现象作具体分析,写一篇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4. 借鉴“下水文章”的框架,提高选材能力
  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有了材料找不到合适的结构框架,有了结构框架找不到合适的材料。笔者曾经搞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最感为难的一是缺乏作文内容(即材料),二是作文训练模式单一,限制太死。换句话说,有了题目,找不到材料;有了材料,不适用于规定的命题。为此,笔者就作文训练模式作了一些探索。一是优化作文内容,设计的命题尽可能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贴近学生生活;二是改革训练模式,每学期花上几节课对“下水文章”进行“偷梁换柱”。比如,笔者把题为《爱,就一个字》的“下水文章”印发给学生阅读,让学生懂得这篇文章的框架是总—分—总三段体结构,主体部分是并列式结构,材料是以片段的形式出现。然后要求学生借鉴“下水文章”的总分总框架,“偷”我“下水文章”的“梁”,换上自己的“柱”,即换掉笔者文章中“电话”和“散步”两个片段。类似的,把笔者的另一篇“下水文章”《初三生活剪影》中的“苦”、“辣”、“甜”三个片段的材料换掉,要求学生再增加一个片段“酸”。
  四、实践效果及分析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用“下水文章”作写作示范,按年段渐进的方式,由“扶”到“放”——初一年级扶着走,初二年级扶放结合,初三年级放开走。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均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对效果进行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   1. 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原动力,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条件。“下水文章”的材料,学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生读自己老师写的文章尤其感兴趣,对写作更能起熏陶感染的作用。同时,用切近学生实际的“下水文章”作写作示范,既为学生的写作实践活动作“向导”,又为学生提供了知识迁移的“跳板”,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2. 符合学生学习作文的规律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任何学习的开始都离不开模仿。学生作文也从模仿开始。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教材上的有些写作材料和要求与时代及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模仿性不强。从教学实际出发,有必要对教材的写作作一些补充和延伸。适时引进自己的“下水文章”,可为学生提供更切近的模仿范文,形象地告诉学生这一类题材的文章该写什么和怎样写。如果抽象地谈技巧、谈理论,学生只会一头雾水。而教师的下水作文就能很形象地让学生明白:怎样去立意,怎样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怎样以小见大,写出新意和深意来。
  3. 符合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生活的周围中有许多写作素材,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局限,往往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往往是视而不见,或者看到了也提炼不出正确的主题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身边的客观事物,提高学生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和辨析能力,而教师的“下水作文”正好起到示范导航的作用。教师以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写作素材作“下水文章”,学生容易接受。这对于启发学生留心身边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4.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强化了写作能力训练
  综观目前农村初中学生听说读写现状,听和写是尤其突出的薄弱环节。要求学生写“听述作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是简单的“复印”,而是通过学生的听力感知,再经过大脑的再现,借助语言思维的综合整理,才能表达出来。它既是一种听力训练,又是一种写作训练。听完一两句话,把它完整地写下来,是件容易的事,可听完一篇文章,要求写出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听和写都是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听是吸收,写是输出,它们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
  多年的实践研究证明,用“下水文章”作写作示范,笔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下水文章”所带来的活力,它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使笔者走出了作文教学空洞说教的尴尬处境,尤其能够大面积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
  不过,教师用“下水文章”作写作示范,要注意两点。
  其一,要尽量避免那种低级的做法:有教师认为“下水作文”就是同题作文,即老师布置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自己也写一篇同题作文,然后拿出来给学生作示范,赶鸭子上架,学生跟着老师“依葫芦画瓢”,有的地方甚至一字不差。如果“下水作文”是这样的做法,就会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一条绳索,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致使无法达到真正的意义和目的。
  其二,教师平时要勤于“下水作文”,注意积累一些“下水文章”,以便需要时随时拿出来示范。同时也要努力提高“下水文章”的水平,“下水作文”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作文的要求,不能脱离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反映学生生活,注意发现和选择美好的事物;要有情趣,选材要新,立意要新,构思要新;尽可能用学生的心理、语言和口气去写,这样便于学生把握和模仿。■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已经30年了,这个制度是一场深刻的干部制度改革,为做好老干部工作确立了政策原则和基本方向.离退休干部是中国社会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是党和
执法队伍素质不能适应综合执法工作的开展济源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是根据市编委发文,动物卫生监督所加挂“济源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管理.即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文化已经 被引入到宾馆管理。在宾馆各环节进入精细化管理后,宾馆财务应该起到什么作用,有哪些方面可以起好作用,财务人员应该具备什么素质,这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着新的一轮调整与优化,如何增强企业发展的厚重力与持续发展的凝聚力,党建工作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受责任制、运行机制及
<正>一、问题的提出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用数据说话的世纪,形形色色的"大数据"正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能否"读懂数据、发现规律"成为现代人是否具有科学素养的重要标志。高中
对根尖周异常的患牙能否进行盖髓术有争议,年轻恒牙深龋伴根尖周异常的间接盖髓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及年轻恒牙疾的防治措施,本文选用抗生素药物作为盖髓剂和氢氧化钙作对比,以观
过去的10年,煤炭行业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但近几年来,随着对环境需求的升级和粗放生产转型升级迫切要求,煤炭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企业
中图分类号:R7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6-0055-02   【关键词】分娩方式 分析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的生育分娩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目前,阴道自然分娩率下降而剖宫产术率呈上升趋势。为分析发生的原因,指导人类采取正确的分娩方式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分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能否提高息息相关,决定着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笔者就高中化学课堂中的问题设计现状、原则和出路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一、目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题设计过于简单直白,对学生缺乏思维方面的要求   许多在课堂上所设计的问题,是简单直白拼凑出来的问题,无情境、无资料、无须思考,尤其是从教科书上照抄照搬,或者是挖几个字的填空题,或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或无意的,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让课堂充满成功的喜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