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捐款近四十载,走后才知“李记”是谁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3月20日下午,安徽省安庆石化公司的退休老工人许惠春,因脑梗去世,享年88岁。同一天,一位被当地人所熟知、匿名捐款近40年的“李记”,身份浮现于世。
  老人去世,没留下一分钱存款。老人的儿子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沓捐款单,每张捐款单的署名都是“李记”。
  30多年前,“李记”隐名捐善款事迹,一度在安庆石化厂里流传。这个名字被人熟知,是因为他曾两度入选安庆石化“讲奉献10件好事”,也是迄今票数第一却唯一从未领过奖的人。“李记”去世及其身份揭开的消息,在安庆当地以及网络上刮起一阵“暖风”。他的故事,通过《人民日报》等媒体被更多人知晓。有网友评价:27张捐款单,是老人留给许家兄弟,也是留给全社会最珍贵的精神遗产。

多次捐款的“李记”查无此人


  化名“李记”捐款近40年的许惠春老人,祖籍无锡,生于1932年。他14岁时,只身一人出门做学徒。1951年,他成为了一名国营单位的职工。1956年,时年24岁的许惠春,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赴兰州玉门油矿工作。 20年后,安庆石化破土动工,他来到这里定居,直到1992年从安庆石化建安公司退休。


许惠春老人生前照片,70多岁时摄于无锡。

  现存的汇款单据显示,从1981年起,许惠春陆续捐款,数额从20元至1万元不等。其中,仅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两笔高达1万元的捐款。
  “那个年代我每月工资才100多块钱,我爸却能把1万元现金捐出去。”说起这件事,许惠春的大儿子许海鑫颇为感叹。
  从这些汇款单可以看到,许惠春老人的捐助面很广泛,当地的困难职工,洪灾、地震等灾区的民众,都曾是他的捐助对象。
  许海鑫说,在过去30多年里,父亲几乎每年都要捐款,“青海玉树地震时,他捐款3000元;有一次,他向中国红十字总会捐款5000元……”。
  记者注意到,许惠春老人每次捐款,都使用虚拟地址,署名一栏是“李记”。
  1991年,安徽颍上县遭遇洪涝灾害,其中,源自安庆石化、署名“李记”的多笔汇款,就曾引起媒体关注。然而,经多方查找,并未在安庆石化发现“李记”这个人。
  1998年夏天,安庆遇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安庆石化工会收到一封夹着一张3000元“定活两便”(系一种事先不约定存期,一次性存入,一次性支取的储蓄存款)的存单,背后写着短短一行字:“请将此款转给灾区,李记。”
  许海鑫描述,当年“李记”隐名捐善款的事迹一度在厂里流传,“李记”曾两度入选安庆石化“讲奉献10件好事”,是票数第一却唯一从未领奖的人。
  为找到这名捐款者,安庆石化及媒体曾在当地发起“寻找好人”行动。如安庆石化报就曾刊登一篇名为《“李记”捐款隐真名》的新闻,发动全厂寻找“李记”,但一无所获。
  许惠春的小儿子许海石回忆:“我们当时也在石化厂上班,但从来没想到会是我们家老爷子。”他表示,自己还曾和家人讨论过这件事,但父亲只是在一边安静地听着,一言不发。

节俭老人查出重病了依然捐款


  2019年3月20日下午,许惠春这位一生默默无闻的老人因脑梗走了,享年88岁。临终前,老人也未提“李记”一事。
  许海鑫、许海东、许海石兄弟3人负责筹备父亲的丧事。在家中寻找灵堂用的遗照时,许海东打开了父亲生前最珍爱的小木箱,发现里面有父亲年轻时获得的三等功奖章、一些信件及一个笔记本。笔记本里夹着一沓捐款单,纸面已经泛黄。这些泛黄的单据上,汇款人姓名一栏均署着“李记”。许海东一惊,赶紧喊来家人。兄弟3人这才知道,原来“李记”就是自己的父亲。
  之后,许海鑫兄弟又在其他几个箱子里,找到了一些散落的汇款单,一共有27张,数额加起来,累计有10万元。他们一遍遍翻看这些汇款单,“我们兄弟3人都哭了,真不敢相信,父亲就是‘李记’。”许海东说。
  在已发现的汇款单中,最后一笔是在2016年7月18日,向安庆市民政局捐出的5000元。当时的许惠春已经85岁。也是在这一年,他被查出脑梗,入院治疗后,回家养病。许海鑫回忆:“当时父亲刚出院没多久,谁能想到他还能一个人跑去汇款。我们在家附近的银行找到了他。”
  2017年,许惠春身体虚弱,没力气独自下楼,后来则彻底瘫痪在床。可即便卧床,老人仍反复跟许海鑫提出要买学步器,独自下楼走走。
  父亲去世后,许海鑫推测,“他那时可能还想去汇款,只是身体不行,实在走不动了”。
  “我父亲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他既不是领导,也不是党员。”许海鑫说,家里并不富裕,甚至一度拮据,“父亲平时省吃俭用,家里连像样的家具、家电都没有,家里的房子住了几十年,一直没装潢。”
  许海鑫介绍,一年到头,父亲就几件工装,家里的老家具用了几十年不换,连灯泡都用最小瓦的。20年前,母亲章美芳诊断出股骨头坏死,10年前,又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卧病在床。父亲也患有心脏病,腰椎也有些问题,“后来他查出脑梗时,心肌炎也发了,大大小小的手术做了不少”。


2016年7月18日,许惠春老人在85岁时留下的最后一张捐款单,金额为5000元,客户签名为“李记”。

  “唉,有时候我想,他至少要把自己的身体搞好再捐款呀。”许海鑫叹气道。

留下“最后一笔财富”


  “父亲走后,没给我们留下一分钱存款。之前还纳闷,父亲素来节俭,怎么会连一点儿余钱都没有。”许海鑫说,父亲生前非常节省,甚至是“抠门”,买菜总是买最便宜的,有时连吃剩的菜汤都舍不得扔掉,留着泡饭吃。
  许惠春的大儿媳回忆:“老爷子喜欢吃肉,但不舍得买,常去市场买猪皮吃。”她还记得,有一回,公公去市场买回猪蹄,吃完后,不舍得扔掉骨头,又继续放锅里炖汤。
  许海鑫给记者展示一张父亲在天安门前的留影,“你看,连去天安门照相,都穿成这样,家里哪里就这么穷呢!”有时,许海鑫兄弟看不下去父亲的节省,买了菜、肉和新衣服给父亲送去,但父亲板着脸,让儿子们不要再买,给他买的新衣服也扔在一边。
  许海东说:“父亲从小要求我们艰苦朴素,他自己也一直如此,3个儿子,他都不允许抽烟喝酒。”在儿子们心中,许惠春虽然对自己很抠门,但对别人却大方得很,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总是伸手去帮助。有一年冬天,他见小区里一个流浪汉衣衫单薄,就把自己的新棉袄送给人家穿。
  许惠春2017年因病卧床后,家人专门请了保姆照顾他。许海鑫回忆,“保姆来了,都待不下去,说我父亲家里怎么破成这样,水泥地面、墙上糊着报纸,连件像样的家电都没有。”为留住保姆,许海鑫兄弟3人出钱买了新被褥、新电视,又嘱咐保姆要舍得买菜买肉。“我父亲不再听收音机,躺在床上看电视,可以说是沾了保姆的光了。”
  曾经照顾许惠春的保姆邓荣凤说,老人生活近乎清贫,而且老伴还患病,家里至今没什么像样的摆设,连老人出殡安葬的费用,都是3个儿子凑出来的。
  “按理说,安庆石化效益不错,和我父亲一同退休的工人,都舍得吃喝,还有存款。可我父亲这么多年一直很清贫,这让我们以前多少有些想不通。”许海鑫表示,如今在这一张张捐款单面前,才知自己错怪了父亲。小儿子许海石回忆说,父亲多次教育他们兄弟3人要懂得感恩,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
  知道父亲就是“李记”后,许海鑫三兄弟原本不想公开这件事,打算一切从简。后来医院里的人听说了许惠春老人的故事,认为应该公之于眾。“老爷子已经走了,但厂里还在找‘李记’,应该和大家交代一下。”
  许海鑫和两兄弟商量,计划将每张捐款单都珍藏起来。“这些沉甸甸的捐款单,是父亲留给我们的最后一笔财富。”许海鑫说,“这些汇款单,是我父亲品格的写照,我们也想把这种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其他文献
走向深蓝的我海军舰艇编队航母“兵王”刘辉:负责数百人的日常管理和训练组织  刘辉原是辽宁舰机电部门某中队士官长,现任某战舰机电区队长。他细高个儿、白净脸膛,一口四川腔儿,举止睿智爽快,做事风风火火。  当兵25年的刘辉,浑身都是故事。他曾创造一周两次受嘉奖、一年两次立三等功的军旅传奇:他先后参加出国接装、战备巡逻、辽宁舰试验训练等20多次重大军事任务;1次荣立二等功, 3次榮立三等功,被海军表彰为
期刊
盛夏一场阵雨过后,袁桂花坐在池塘边的竹棚台阶上,抱着吉他哼唱喜欢的歌曲。  在农村,如果考不上大学,外出打工便是大多数年轻人的选择。出生于1998年,从小生长在大山里的袁桂花, 2017年高考落榜后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回乡务农。在贵州大山深处,袁桂花这位生长在大山里的女孩,通过网络获得了与外界连接的通道:她把山民日常生活的视频分享到网上,做起了直播,2年里吸引了300万粉丝。现在,她通过网
期刊
肾阳虚:双腿冒凉气  如果经常感到腰酸背痛,没干什么活就觉得累,双腿浮肿、冒凉气,四肢发冷,尿少而清;女性月经总是后推、量少,经常小腹胀痛或经血块多、色暗等,是典型的阳虚症状。  此种情况,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才可治本。不要食用生冷、辛辣食物,忌食性寒凉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平常注意保暖,不要熬夜,多揉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每晚用热水洗脚后,搓柔两脚心,每次5~10分钟,能益
期刊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以英法等國为代表的战胜国经过长达6个月的谈判,终于促使战败国德国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了停战和平条约。  标志着和平的《凡尔赛和约》一签署,法军军方的一些人便放松了对战败国德国的警惕。在他们看来,条约一签订就等于接壤的德法两国从此都可以休养生息了。法军在战后的配置和各项战术制定上,一概沿用原来的阵地战,认为只需要在法国与德国接壤的前线修筑好马其诺防线,便可万无一失。  但
期刊
生命的最后阶段该交给谁?很多病人是在奄奄一息时,才被家人送回故土以求“落叶归根”,但他们可能已经没有时间再看一眼故乡和邻里的模样;还有很多病人在家属安排下住进了重症监护室,甚至在临终时面对的还是医务人员的各种抢救,无法与家人好好告别……人们来到世上时,聚焦着所有家庭成員的关注,临近生命的终点,却没几个能坦然、安详地离去。很多人没能有尊严地离去  “在最后的日子里,病人往往被动地接受两种极端‘待遇’
期刊
“抗癌神药”“癌症治愈率可达75%”“人类攻克癌症不远了”……2018年12月,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被传阅转发。一种名叫Vitrakvi的抗癌新药,由此进入公众视野。  Vitrakvi,又名Larotrectinib,是由Bayer(拜耳)和Loxo Oncology共同研发的精准抗癌药,2018年11月26日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也是第一个与肿瘤类型无关的“广谱”抗癌药。这种抗
期刊
邹红正在检查前一天预警信息的处置情况。  邹红今年40岁,曾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的京剧表演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部队文工团工作。2007年年底,她从部队转业到公安队伍,2018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成立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从警10年的邹红,从预审岗位调到反诈中心工作。现在,她和10名辅警承担了整个海淀区电信网络诈骗的拦截、劝阻等工作。  每天一到单位,邹红会先检查一遍昨天预警的处置情况,然后接收当日从
期刊
不知从何时起,一个女性群体成了网帖和朋友圈的高频词。她们往往标榜自己“十项全能”,又常常心怀“百般烦恼”;她们每每抱怨“宝宝心里苦”,又频频吐槽“不给力的猪队友”……她们来自不一样的家庭、从事不一样的职业、有着不一样的容貌和爱好,但是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年老母”  顾名思义,“中年老母”指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母亲。她们的压力不但来自职场,更来自对儿女学业上无尽的操心。左手家庭,右手事业
期刊
人们步入老年后,在家中待的时间随之变长。老人在居室中进行适当布置和装饰,有助产生积极、阳光的“暗示”,使晚年生活更舒适愉悦。  房间朝阳。老人畏冷喜阳,和煦的阳光以及充沛的日照,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利。如果长年住在阴暗或潮湿的房间中,不仅会增加得病可能,还易导致老人滋生负面情绪。因此,老人的卧室最好设在南面或东南面,使阳光能照在床上。同时,还要注意通过调节门窗相对位置,给卧室通风。  扔掉老旧物品,
期刊
网上曾经流传着一种说法:洗衣皂偏碱性,能破坏细菌体内的渗透压,因此有助于杀菌。对此,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刘洪涛解释,洗衣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只能清洁衣服污渍,并没有杀菌作用,添加了杀菌成分的洗衣皂才有杀菌作用。  洗衣皂如果添加了杀菌剂,用它洗衣服时会产生强氧化性物质,将细菌细胞膜上的蛋白氧化,失去跟人体蛋白结合的能力,从而达到杀菌目的。  除此之外,有人认为肥皂是碱性的,洗衣粉是酸性的,两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