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图书馆改革的瓶颈在哪里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w1314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范院校图书馆有其独特性,它是为培养大学生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而进行服务的。要充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针对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改革。本文就师范图书馆改革的瓶颈问题进行了列举,并做了深入的分析,对师范院校图书馆的深入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师范院校;图书馆;改革瓶颈
  师范院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校性机构,是师范院校必不可少的设施,对教师备课和教学,大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知识巩固,学术的交流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为更好的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师范院校图书馆就要做好科学管理工作,把服务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做好。为此,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就要进行深入的改革,而笔者认为,师范院校图书馆改革的瓶颈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
  学科馆员是专门服务于其一学科的馆员,也就是具有专业背景的读者的参考馆员,读者在借阅中有何问题可以向其咨询。学科馆员应该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既熟悉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又了解专业人员的信息需求,并懂得如何评价、组织和传播信息,以及给相应学科提供高层次文献和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师范院校图书馆也应该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以深化和拓展其服务职能。因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国家教育部)。这一职能很显然包括“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 “图书信息系统建设和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师范院校图书馆只关注“文献信息中心”的作用,而忽略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职责。这就要求师范院校的图书馆建立健全学科馆员制度,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的高水平、深层次服务,进一步适应现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求。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师范院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难以建立。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图书馆学专业的人才少,有图书馆学专业外加其他专业学科背景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其原因一是具有些专业学历的人才少,二是限于编制名额,难以引进相关人才。因之,师范院校图书馆员,能熟练掌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文献管理馆员少,能主动学习文献信息研究基础理论的馆员更少,他们的工作只限于完成一般纸质馆藏信息的借阅工作。对于电子类馆藏信息资源,由于馆员计算机操作能力差,有的馆员不具备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有的不会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检索起来十分困难,服务效率十分低下。
  第二、图书馆馆员的学历一般不高,硕士以上馆员更少,年龄大的本科以上学历的馆员有,但少于自修,多是知识老化接近退休的人员,已经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因之,图书馆员缺乏深厚的专业知识,更缺乏对学科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最新发展动向的把握;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更是缺少敏锐的洞察力,不能及时为师生读者提供最新的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前沿信息。
  第三、图书馆在师范院校中几近离退休人员的聚集之地,其图书馆专业能力一般较差、服务热情一般较低。而学科馆员则应是图书馆的精英,其自身素质直接决定着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如果图书馆员们缺少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工作中又不能学习新知识,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就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就缺乏热情,做工作也就只会是应付而已。
  二、数字化发展乏力
  师范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发展,硬件建设突飞猛进,这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非数字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购买成熟的数字资源、获取网络数字资源进行加工、通过共享获取数字资源使用权等方面。硬件的建设成就并不代表其使用效率的提高,馆员的高素质是决定图书馆服务高质量的先决条件。但是,我们看到的师范院校图书馆,由于院校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等方面支持不够,馆员素质参差不齐,不是年龄偏大,就是教师家属偏多,如前所述,专业图书馆员、学科馆员、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强的馆员,都比较少,这严重地影响了师范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进程。另外,虽然师范院校图书馆已经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使用价值的图像、文本、声音、视频、图形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借助于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超大规模的、可扩展的、可互操作的知识库集群,但是,由于缺少拥有现代信息技术的馆员,对实体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致使这一工作严重滞后,有的图书馆几乎没有对馆藏纸质文献进行过数字化处理,这不仅影响了师生读者的借阅,而且制约了数字化的发展。
  三、岗位轮换难以建立
  师范院校图书馆也是在现代科技支持下发展的,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事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条件。但是,这种发展要求图书馆改变管理机制和服务理念,改变“大锅饭”的分配机制,轮换清闲岗位的“终身制”,激活半死的“养老岗位”,撤掉“优待照顾岗位”等,一切以图书馆的发展为前提,以适应新的技术条件和新的发展环境而更新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质量。笔者以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图书馆就应该建立馆员岗位轮换制,以彻底改革图书馆管理模式。
  为什么要建立岗位轮换制?我们可以从其岗位职能来看。
  先看报刊阅览室的岗位,它的职责是要负责报刊的签收、登记、加工、建库、分类上架;能熟悉ILAS系统,完成阅览登记统计工作。再看流通部的岗位,其职责是负责书库的日常管理和图书借还工作,能熟练运用ILAS流通管理系统做好师生清还图书工作。至于负责图书馆日常咨询的馆員,则是通过口头、电话、E-maill、QQ群完成咨询和网上常见问题解答等外,还负责新生入馆教育,馆报编写和发放工作,这就是参考咨询部的岗位职责了。最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部,它负责校园一卡通的正常运用,还保障着电子阅览室设备的正常运行,负责着学生上机费用的登记管理。这种定岗定责的工作机制,会让馆员产生厌倦情绪,有希望换个岗位的想法,就是人们所说的喜新厌旧,所以图书馆应该建立岗位轮换制。但是在实现工作中,由于管理者不思进取,担心增加工作难度,所以一直以来图书馆的岗位都是固定的,馆员大多从事那个岗位就是多年不变的,这样领导就省心而且工作绝对能按部就班,不出差错,其创造性消失,创新意识和发展动力全无。对于馆员来说,一入工作就有个固定的岗位也满足了入职求稳定的心理需求,所以也希望岗位固定而不求变。再加上轮换岗位就意味着要对新岗位进行熟悉,就要学习新的知识,而馆员很多是年龄偏大或学历较低者,学习新知识或进修的热情不高,轮换岗位对他们意味着巨大的挑战,为求安逸也不愿意进行轮换岗位。也有的岗位工作量大劳累,那些从事工作量小安逸的馆员也不愿进行岗位轮换。对于技术含量高的计算机、网络等岗位,图书馆里复合型人才少,他们一旦由其他馆员来轮换则很难在最短时间内能熟悉岗位技术,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所有这一切都给图书馆的岗位轮换制度的建立制造了困难,为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为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需要切实解决。(作者单位:集宁师范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徐玲.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初探[J].图书馆论坛,2006(05):252-255.
  [2] 陆光华.构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发展模式之我见[J].图书馆论坛,2005(05):76-78
  [3] 赵莉.岗位流动——实现图书馆馆员良性循环的最佳策略[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22(01).
其他文献
大业十四年(618)三月,隋炀帝于江都被弑后,先是“萧后与宫人撤漆床板为小棺,与赵王杲同殡于西院流珠堂”[1],其后有两次改葬记录,第一次是大业十四年八月,隋将陈棱将隋炀帝葬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除了把握其时代背景、实践要求、
期刊
前言  一提到教育,大家容易想到的字眼有爱、关怀、心、真情等待;一提到经济思维,大家倾向想到的字眼则是理性乃至过度理性下的“无情”。融合教育涉及到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笔者提出“用经济眼光去看融合教育”,乍听下显得有几分理性有余、情感不足。不过,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思考融合教育,一来与笔者的专业相关,也算是发挥所长;二来,也想尝试一下通过这个视角能不能看出些新意来,兴许还能对了解和发展融合教育起到助益作
期刊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即“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得到了国
摘 要:本文以运城市盐湖区轮滑爱好者和轮滑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运城市盐湖区轮滑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主要目的调查轮滑运动在运城市盐湖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开展的情况,然后通过各项分析,推出一套健全可行的计划方案,使运城市盐湖区广大群体对于轮滑运动的热情升温,可以享受更多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同时也能更好的锻炼身体。为有效普及与开展轮滑运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7-0048-2  每一份捐助送出的是一份关爱,温暖的是一颗人心,留住的是一份感动。但在捐助背后,还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时间:现代  人物:導演,助理,学生  导演:(接电话上场)部长,这个学生一直没到,就差他一个学生了,要不你们先审刚才拍的12个,等他到了我们拍完就给您送过去。(电话完毕)小张,小张…… 
知识经济的信息化、全球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仅限于经济生活领域,也涉及社会文化哲学领域,但文化哲学领域与经济领域不同,并不形成文化哲学的全球化。相反,文化哲学作为
翻译过程是译者在理解并把握原作思想内容和精气神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的一种双语转换过程。译者在这一过程中是主体、是最活跃的因素,译者主体性能否得到正确
从2015年地方“两会”到全国“两会”,“一带一路”作为热点词汇被反复提及.由习大大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涵盖26个国家和地区的44亿人口,占世界63%;将产生21万亿美元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