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伐高度对桑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3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桑树冬伐高度对春季桑叶产量、桑枝叶片数、发枝条数等产量指标和桑叶粗蛋白含量、含水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为桑园冬季剪伐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随机试验设计,在桑园冬管时期设定5个不同处理剪伐高度(5、25、45、65、85 cm),以本地冬伐高度5 cm为对照.在剪枝60天后、小蚕饲养前,测定桑叶产量、发枝条数、枝条长度、桑枝叶片数、茎粗、叶片含水量、灰分、蛋白含量等参数.结果 表明,随冬伐高度的增加,桑叶产量、枝条长度、桑枝叶片数和茎粗等桑叶地上部形态指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冬伐高度为45 cm时桑叶产量最高.而发枝条数随冬伐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桑叶产量与冬伐高度拟合回归曲线(R2=0.945)分析表明,当冬伐高度为45.29 cm时,桑叶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发枝条数与枝条叶片数外,其他地上部形态与冬伐高度之间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O.01),但枝条数与枝条叶片数和茎粗之间呈负相关.随冬伐高度的增加,上、下位叶片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冬伐高度为45 cm时叶片含水量与粗蛋白含量高于对照,但叶片灰分含量随冬伐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冬伐高度显著影响桑叶产量及地上部形态,冬伐高度为45 cm时,桑叶产量及营养品质达最优.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主要栽培因素对油葵产量的影响,确定冀北地区油葵最优栽培方案.本研究采用5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与油葵产量的效应函数.结果 表明,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随着投入量的增加油葵产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播期、播期氮肥互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目标产量大于2916.67 kg/hm2时,最优组合为:播期6月30日-7月5日、播种密度54749~55478株/hm2,施用氮肥80.0~85.7 kg/hm2、磷肥44.4~45.0 kg/hm2、钾肥70.3~75.
利用1961-2018年陕西中北部50个气象站温度数据和1997-2017年1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冬小麦生育期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K检验和GIS技术等方法,分析陕西中北部冬小麦关键发育期与界限温度的相关性,分区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区冬小麦返青前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的潜在影响.结果 表明:(1)陕西中北部地区冬小麦播种期、越冬期和返青期分别与14℃终日、0℃终日和0℃初日显著相关.(2)关中川道冬小麦平均播期较渭北地区晚10天左右,两区冬小麦播种期旬平均气温和冬前≥0℃积温均呈增加趋势.
为探索留叶数对腾冲烟叶产质量的影响,通过设置大田试验,分析不同留叶数处理对烟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物理特性、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留叶数的降低,烤烟株高下降,腰叶、顶叶长宽呈增加趋势,烟叶产量、产值呈降低趋势.当留叶数由22片降至16片时,C2F烟叶单叶重、厚度、叶面密度、填充值显著增加,含梗率下降明显.留叶数19片时C2F烟叶颜色、成熟度分值相对较高,留叶数22片时B1F身份、油分、色度分值相对较高,但不同处理间外观总分无显著差异.随着留叶数的减少,烟碱含量逐渐增加,糖
旨在明确江苏淮南和淮北麦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江苏省2019-2020年度预备试验101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淮南和淮北小麦品种(系)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739.1 kg/hm2和8560.3 kg/hm2.相关分析表明,淮南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淮北小麦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三因素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三
为评估橘小实蝇对桃果的危害风险,以\'大久保\'、\'川中岛\'、\'中蟠11\'、\'岱妃\'、\'中华寿桃\'等品种及\'莱山蜜\'未成熟、近成熟、成熟的果实为材料,探究橘小实蝇在不同品种及3个成熟度果实上的产卵量,测定不同桃果果实生理指标,分析果实品质与橘小实蝇产卵量的相关性;并选取在生产中较为常用的果袋,测定其对橘小实蝇产卵的阻隔效果.在不同颜色对比中,橘小实蝇产卵喜好程度由强到弱表现为红色>黄色>绿色;对于不同的品种,则表现为\'川中岛\'
为了明确播期对大豆干物质积累,花前、花后同化物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促进大豆新品种推广及高产稳产.以\'菏豆37\'为试验材料,设置6月5日(D1)、6月15日(D2)、6月25日(D3)3个播期处理,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数据进行分析.D2播期下大豆营养器官、生殖器官及单株地上部进入干物质快速积累起始时间均最早,分别为第35、55、44天;持续时间均最长,分别为28、28、29天;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均最大,分别为0.78、0.67、1.33 g/(plant·d),出现时间也均最早,分别为第
为探究夏季高温时节遮光颜色对北方茶产量品质及茶园微气候环境的影响,通过黑、红、银灰、绿、蓝、黄6种颜色遮阳网覆盖处理与露地CK相比较,分析茶园温湿度、茶树光合作用、茶叶产量品质等参数的变化差异.结果 表明:与露地CK相比,黑色、银灰色、蓝色遮阳网下降温增湿效果最好,红网、蓝网、黄网覆盖对茶树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较为显著;同时,红网、银灰网、蓝网、黄网覆盖增产效果较佳(但覆盖时长需注意),且红网处理对叶面积的影响最为明显;另外,黑色、绿色、蓝色遮阳网覆盖有助于提高氨基酸含量,而银灰网、蓝网降低酚氨比的效果显著
研究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雄蕊雌化现象与生境的关系及其进入入侵地后的繁殖策略,以期补充该入侵植物的入侵理论,为该入侵植物的综合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喜旱莲子草为研究材料,探究不同生境及不同花序位置上雄蕊雌化现象的发生.以雄蕊水平上的雄蕊雌化程度和花水平上的雄蕊雌化频率,作为衡量喜旱莲子草雄蕊雌化现象发生的参数.结果 表明:(1)雄蕊雌化现象在喜旱莲子草中普遍发生,雌化程度及雌化频率普遍较高.(2)3种生境中喜旱莲子草雄蕊雌化程度为水生(5.5032)>湿生(5.2403)>旱生(5.2066),雄蕊雌化频
夏玉米生长季高温频发给夏玉米生产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为系统分析海河平原地区夏玉米生长季高温年际和年内分布规律,本研究基于研究区26个气象站点1960-2019年逐日最高气温数据,以35℃作为夏玉米高温阈值,从高温事件个数和持续天数、生长季高温日数和高温度日4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个高温指标在空间上都呈现出由东北部沿海地区向西南内陆地区增高的趋势.1960-2019年间夏玉米生长季高温指标的年际变化存在1972、1996年2个明显的突变点,将这60年分割成高温较强—较弱—较强3个时期;6月中旬—7
研究旨在为新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定和验收提供参考.依据《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标准,利用ArcGIS对安徽涡阳县新建高标准农田进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分析高标田建设前后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以及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提升程度.结果 表明,涡阳县新建高标准农田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3.17等,相较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成前提升了1.07个等级,项目区高产田面积从439.94hm2显著增加至1653.14hm2,中产田面积由2283.65hm2显著下降至1144.87 hm2.通过分析高标准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