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情是人类情感世界的美好玫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难以替代的滋润和营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这告诉我们:发挥亲情的反哺作用,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和现实生活中的丰富亲情资源所生成的真挚情感、丰富素材,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产生巨大作用。下面笔者就谈谈亲情反哺在作文教学中的合理利用。
一、创设情景——走近亲情
走近亲情是情感铺设及积累素材方法指导的过程,目的在于发挥育人功能的同时为作文教学服务,引导学生感悟亲情、搜集素材的方法。
1.创设情景唤醒亲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教学活动中,亲情的美好情感体验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让学生获得亲情的美好体验必须先唤醒亲情,让处于亲情教育环境中的学生直观感受亲情的真善美。
2.创设情景理解亲情
“文以载道,道在其中”,语文教材不乏充溢着浓浓亲情的文章,老师充分发掘课本中的亲情资源,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浓厚的亲情氛围,让学生深入文本,仔细分析、品味亲情,通过讲解赏析以情传情,让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使之产生情感冲动和真实的情感体验。如《花瓣飘香》一文中虽然没有正面出现女孩的父母,但是课文流露出的浓浓亲情,通过“我”对女孩的亲切态度,让我们体会了人间的美好感情,让学生感悟到亲情基础上延伸的各种美好情感。这时,学生接受的不仅仅是亲情的体验、熏陶,更是心灵的涤荡、灵魂的洗礼,也是知识与经验的习得、传承。
二、走进生活——品悟亲情
品悟亲情是情感及素材积累的过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充分感悟亲情,搜集素材,为作文搭建骨肉、塑造灵魂。
1.品悟亲情源于心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源自于心,学生只有真正体会亲情的那份感动才能充分发挥亲情的反哺作用,为作文积淀真情。
笔者曾经在班级中作过一次简单的调查,全班80%的学生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处处约束自己的自由,对于父母辛苦养育的恩情几乎毫无体会。这就要求我们担负起“传道”的任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身说法,讲讲父母让自己感动的事;阅读动人的亲情故事,讲述给大家听;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做好引导教育工作,让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合力;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和教育功能,理解父母的舐犊之情,增强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2.品悟亲情始于行
学生有了对亲情的理解,还须将之付诸行动,才能为作文积累必要的素材。所以要发挥亲情反哺作用,还要引导学生将情感转化为行动,让他们加强与父母的交流,互相理解,增进感情,促进亲情的升华。要让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想和家人的反应,这些经历的积累与亲情的再体验都将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3.品悟亲情终于情
学生有了亲情的体验与经历,还需要对亲情进行升华与积淀,让学生身体力行之后感悟于心,才能厚积薄发。作文教育中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日常的亲情积淀:让学生写亲情日记并写上自己的感想,定期在班级展示同学的风采,诵读交流有关亲情的诗文,以感激之心咏唱亲情……唐代诗人孟郊的那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古传诵,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不就是亲情升华后的积淀吗?
三、回归语文——书写亲情
书写亲情是一个外化亲情、物化素材的过程。学生物化素材,能让作文言之有物;外化亲情,能让作文言之有情。
1.作文情感的真实生发于亲情反哺
真挚情感是一篇好作文的价值与魅力所在,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出的作文往往就越加真实、感人。而亲情教育就为作文教学提供了这种真挚的情感体验,亲情教育的情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唤起了学生写作的意识,让学生从情出发,用情体悟,去发现、思考和感受身边包围自己的浓浓爱意,就会发现身边亲情中那些闪耀的光辉。由于都是亲身所历,写出来就更有真情实感。学生平时的亲情体验,能让学生在作文中尽情宣泄心中的情感,让他们的作文充满无穷的活力。
2.作文素材的积累来源于亲情反哺
作文素材源自于真实经历,经历了亲情教育的丰富经历,学生一定能积累翔实而丰富的素材,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受益于学生对亲情的厚重体悟,学生对于细节的把握也将更进一步,也将乐于将亲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倾诉于纸上。
3.作文语言的表达得益于亲情反哺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但生活不是作文,它需要学生有取舍、有条理地合理安排素材,予素材以活力。亲情教育的深刻体验将赋予学生辨析、组织素材的能力。
(1)动情述说。作文是一个素材物化、情感宣泄的过程,让学生结合实际,动情述说亲情经历、理解和感悟,有利于更好地作文表达。让学生有选择地说想说的话,能使作文内容生活化、情趣化,选材自己定,让真切的情感得以抒发;让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说最感动的话,能更好的展现自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会体现学生不同的亲情经历,能表现学生富有情趣的童言。
(2)放胆书写。学生有了丰富的亲情体验,作文时还要让他们带着体验走出生活,回归语文,尽情书写亲情。激扬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我手写我心”,说真话、吐真情,用语言记录亲情。教师还要告诉学生,要想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情感体验,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让激情荡于胸中,珠玑露于笔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语文教师也应“善假于物”,积极开发学生身边的亲情资源,利用亲情的反哺作用激发学生作文表达的兴趣,积累作文表达的素材,增强写作表达的能力,使作文教学散发出高贵德操的熠熠光辉。
一、创设情景——走近亲情
走近亲情是情感铺设及积累素材方法指导的过程,目的在于发挥育人功能的同时为作文教学服务,引导学生感悟亲情、搜集素材的方法。
1.创设情景唤醒亲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教学活动中,亲情的美好情感体验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让学生获得亲情的美好体验必须先唤醒亲情,让处于亲情教育环境中的学生直观感受亲情的真善美。
2.创设情景理解亲情
“文以载道,道在其中”,语文教材不乏充溢着浓浓亲情的文章,老师充分发掘课本中的亲情资源,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浓厚的亲情氛围,让学生深入文本,仔细分析、品味亲情,通过讲解赏析以情传情,让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使之产生情感冲动和真实的情感体验。如《花瓣飘香》一文中虽然没有正面出现女孩的父母,但是课文流露出的浓浓亲情,通过“我”对女孩的亲切态度,让我们体会了人间的美好感情,让学生感悟到亲情基础上延伸的各种美好情感。这时,学生接受的不仅仅是亲情的体验、熏陶,更是心灵的涤荡、灵魂的洗礼,也是知识与经验的习得、传承。
二、走进生活——品悟亲情
品悟亲情是情感及素材积累的过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充分感悟亲情,搜集素材,为作文搭建骨肉、塑造灵魂。
1.品悟亲情源于心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源自于心,学生只有真正体会亲情的那份感动才能充分发挥亲情的反哺作用,为作文积淀真情。
笔者曾经在班级中作过一次简单的调查,全班80%的学生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处处约束自己的自由,对于父母辛苦养育的恩情几乎毫无体会。这就要求我们担负起“传道”的任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身说法,讲讲父母让自己感动的事;阅读动人的亲情故事,讲述给大家听;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做好引导教育工作,让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合力;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和教育功能,理解父母的舐犊之情,增强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2.品悟亲情始于行
学生有了对亲情的理解,还须将之付诸行动,才能为作文积累必要的素材。所以要发挥亲情反哺作用,还要引导学生将情感转化为行动,让他们加强与父母的交流,互相理解,增进感情,促进亲情的升华。要让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想和家人的反应,这些经历的积累与亲情的再体验都将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3.品悟亲情终于情
学生有了亲情的体验与经历,还需要对亲情进行升华与积淀,让学生身体力行之后感悟于心,才能厚积薄发。作文教育中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日常的亲情积淀:让学生写亲情日记并写上自己的感想,定期在班级展示同学的风采,诵读交流有关亲情的诗文,以感激之心咏唱亲情……唐代诗人孟郊的那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古传诵,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不就是亲情升华后的积淀吗?
三、回归语文——书写亲情
书写亲情是一个外化亲情、物化素材的过程。学生物化素材,能让作文言之有物;外化亲情,能让作文言之有情。
1.作文情感的真实生发于亲情反哺
真挚情感是一篇好作文的价值与魅力所在,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出的作文往往就越加真实、感人。而亲情教育就为作文教学提供了这种真挚的情感体验,亲情教育的情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唤起了学生写作的意识,让学生从情出发,用情体悟,去发现、思考和感受身边包围自己的浓浓爱意,就会发现身边亲情中那些闪耀的光辉。由于都是亲身所历,写出来就更有真情实感。学生平时的亲情体验,能让学生在作文中尽情宣泄心中的情感,让他们的作文充满无穷的活力。
2.作文素材的积累来源于亲情反哺
作文素材源自于真实经历,经历了亲情教育的丰富经历,学生一定能积累翔实而丰富的素材,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受益于学生对亲情的厚重体悟,学生对于细节的把握也将更进一步,也将乐于将亲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倾诉于纸上。
3.作文语言的表达得益于亲情反哺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但生活不是作文,它需要学生有取舍、有条理地合理安排素材,予素材以活力。亲情教育的深刻体验将赋予学生辨析、组织素材的能力。
(1)动情述说。作文是一个素材物化、情感宣泄的过程,让学生结合实际,动情述说亲情经历、理解和感悟,有利于更好地作文表达。让学生有选择地说想说的话,能使作文内容生活化、情趣化,选材自己定,让真切的情感得以抒发;让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说最感动的话,能更好的展现自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会体现学生不同的亲情经历,能表现学生富有情趣的童言。
(2)放胆书写。学生有了丰富的亲情体验,作文时还要让他们带着体验走出生活,回归语文,尽情书写亲情。激扬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我手写我心”,说真话、吐真情,用语言记录亲情。教师还要告诉学生,要想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情感体验,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让激情荡于胸中,珠玑露于笔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语文教师也应“善假于物”,积极开发学生身边的亲情资源,利用亲情的反哺作用激发学生作文表达的兴趣,积累作文表达的素材,增强写作表达的能力,使作文教学散发出高贵德操的熠熠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