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中等职业教育乘着全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势,正努力从生源差、地位低的低谷中脱胎换骨,向着就业率高、吸引力强的高位目标发展。与此同时,中职德育队伍建设也正迎来发展的有利局面。
一是各级教育部门对中职德育工作更加重视。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试行)》,以及2013年刚刚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从多个角度进一步明确了中职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
二是各级教育部门对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更加重视。教育部特别出台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江苏省开通了正高级中专高级讲师的职称评聘通道,启动了职教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南京市开始了60个职教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等等,不仅给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也搭建了成长平台,
在深化课改要求、推进内涵提升的进程中,中职德育工作质量也不断提升,在中国梦的教育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校企文化融合等许多方面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尽管如此,客观地说,教育领域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职教领域则更多地表现为重技能、轻德育。以新一轮南京市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调研督导结果为例,仅就学校德育队伍而言,就存在着德育师资队伍与专业教学队伍之间的不均衡,德育队伍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德育实践教育能力不足,德育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德育师资选拔培养机制有待完善等突出问题。
一、对德育队伍建设的思考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不是选拔性的精英教育,而是培养人的教育,本质上是大众教育、普通人的教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而就业不仅是经济,更是民生。换句话说,职业教育面临的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这也意味着,置身于价值多元、道德滑坡的国情社情之中,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德育工作非但没有变得容易,反而更加复杂,更有难度了。
诚然,许多中职学校面对生源素质较低与培养目标要求较高的反差,加大了教育管理力度。然而,在德育队伍建设方面的诸多不足仍将是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的困难所在。
正如高考制度选拔了人才,也助长了普通中学“唯分数”的风气,职业教育“五个对接”新要求、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以及专业教师进企业等师资培训政策等,有力地推进了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职业教育“唯技能”的误导。一方面,连续几年的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技工荒”并存的就业乱象,无形之中强化了职业学校与职校学生的技能学习意识。另一方面,专业教学队伍在进人选拔机制、培养晋升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政策倾斜,专业教师自主成长的积极性自然越来越高。而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却缺少应有的关注,更缺少足够力度的政策支持,德育工作者长期面对有限的成长平台和发展空间,职业倦怠感更加明显,方向迷失,成为德育队伍建设的瓶颈,亟待突破。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中职学校即便是承担德育课教学的教师队伍也存在着较多跨专业的转岗教师,可以说,德育师资的非专业化以及来源的多样性,从源头上增加了德育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困难程度。而当下教师群体的通病,如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在德育教师中也普遍存在。这正是中职德育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实践教育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职业学校德育队伍构成包括德育管理干部、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社团指导教师、企业及社区辅导员等,他们在德育工作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前三类人群常常被视为学校德育骨干队伍,出于学校常规教育教学管理需要,自然能够得到一定重视;而后几类人群的受重视程度则大不一样,往往因校而异、因人而异,以至个体间发展差异大。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无法回避的“真问题”,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有教育管理者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水平,有教育研究深入程度,对德育工作重视程度,还有德育专业师资不足等原因。
二、德育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德育队伍师资素质决定德育工作水平,德育队伍结构影响德育工作的质效。破解现阶段中职德育队伍建设难题,需要我们从提升素质和优化结构两个角度,重新审视德育队伍建设的意义、途径以及策略方法。
(一)营造德育氛围
学校德育困境有目共睹,一个突出问题是,我们一边进行着道德教育,一边让学生过着道德品质不高的生活。这是道德教育缺乏实效的根本原因所在。实际上,最有效的道德教育是让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有道德的生活”不是德育工作者设计出来的,而是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者合力作用,归根结底是文化育人的结果。因此,教育管理者务必从教育的原点出发,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整体设计规划学校全部教育教学工作,绝不能厚此薄彼,这是提升德育队伍建设质量的重要前提。
(二)激发思想张力
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就是解放心灵。首先要解放教师的心灵。如果一个教师是厌教的,那么他使用的任何策略和方法都不管用。其实,教育问题如同人生问题一样,关键在于思想和态度。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决定了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决定其有效激发自身能力潜质、大胆进行教育实践的行为和效度。一位教师有没有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和个人见解,有没有对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孜孜追求,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是区分一般教师与优秀教师的分水岭。德育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化解职业倦怠、激发成长动力。
(三)完善培养机制
如果说限于职业教育实际困难,德育队伍的选拔机制目前还难以突破,那么,当务之急应该在培养机制上下功夫。
一要注重基础,侧重能力。对德育队伍中不同的师资群体,由于工作特点、内容要求等不同,在提升德育基础能力的同时,自当区别对待,注重能力培养的针对性,才能增强队伍建设的实效性。如德育管理干部应侧重培养相关教育政策的解读能力、全校性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能力、德育队伍的建设管理能力等,班主任侧重于培养班集体建设能力,心育教师、就业指导教师侧重于培养专业性个别指导与团体辅导能力,而社团指导教师侧重于社团建设理念方法的指导能力、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能力等。
二要遵循规律,科学评价。学生品德的完善是一个隐性过程,教育实践表明,仅仅以德育课考试成绩和操行评语来简单化评价,往往会让学生对德育产生反感,甚至造成学生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格分裂等消极后果,这当然是道德教育的失败。同理,尽管德育队伍建设是一个紧迫问题,但对建设质量的评价切忌简单化,不仅要合目的,还要合规律。要有德育活动的组织、参与情况等量化比较,更应该从德育活动的设计初衷、学生的真实体验、活动的影响意义等方面进行质性研究判断。合目的体现教育立场,合规律则要求讲究方法、策略。现代教育背景下,讲究策略性正是教育专业化的要义。
(四)形成德育团队
德育队伍不是几类德育教师的简单叠加,一支优秀的德育队伍应该是一个角色优势互补的专业化团队。团队以共同愿景凝聚人,搭建成长平台,激发成长动力,提升个体素养,优化团队结构,形成团队合力。通过团队建设让教师的头脑中始终坚持这样的思想:“我们,而不是我。”虽然面对学生时教师只是一个个体,但绝不意味着教师在“单打独斗”。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有独当一面的底气,迎难而上的信心。
总之,教育是长期性工作,中职德育工作更是“成如容易却艰辛”。德育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基础性工作,没有终点,没有捷径,它需要建章立制提要求,更需要广开言路、因地制宜想办法,在且行且思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真正实现知行统一的建设目标。
(作者单位: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
一是各级教育部门对中职德育工作更加重视。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试行)》,以及2013年刚刚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从多个角度进一步明确了中职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
二是各级教育部门对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更加重视。教育部特别出台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江苏省开通了正高级中专高级讲师的职称评聘通道,启动了职教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南京市开始了60个职教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等等,不仅给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也搭建了成长平台,
在深化课改要求、推进内涵提升的进程中,中职德育工作质量也不断提升,在中国梦的教育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校企文化融合等许多方面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尽管如此,客观地说,教育领域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职教领域则更多地表现为重技能、轻德育。以新一轮南京市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调研督导结果为例,仅就学校德育队伍而言,就存在着德育师资队伍与专业教学队伍之间的不均衡,德育队伍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德育实践教育能力不足,德育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德育师资选拔培养机制有待完善等突出问题。
一、对德育队伍建设的思考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不是选拔性的精英教育,而是培养人的教育,本质上是大众教育、普通人的教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而就业不仅是经济,更是民生。换句话说,职业教育面临的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这也意味着,置身于价值多元、道德滑坡的国情社情之中,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德育工作非但没有变得容易,反而更加复杂,更有难度了。
诚然,许多中职学校面对生源素质较低与培养目标要求较高的反差,加大了教育管理力度。然而,在德育队伍建设方面的诸多不足仍将是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的困难所在。
正如高考制度选拔了人才,也助长了普通中学“唯分数”的风气,职业教育“五个对接”新要求、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以及专业教师进企业等师资培训政策等,有力地推进了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职业教育“唯技能”的误导。一方面,连续几年的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技工荒”并存的就业乱象,无形之中强化了职业学校与职校学生的技能学习意识。另一方面,专业教学队伍在进人选拔机制、培养晋升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政策倾斜,专业教师自主成长的积极性自然越来越高。而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却缺少应有的关注,更缺少足够力度的政策支持,德育工作者长期面对有限的成长平台和发展空间,职业倦怠感更加明显,方向迷失,成为德育队伍建设的瓶颈,亟待突破。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中职学校即便是承担德育课教学的教师队伍也存在着较多跨专业的转岗教师,可以说,德育师资的非专业化以及来源的多样性,从源头上增加了德育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困难程度。而当下教师群体的通病,如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在德育教师中也普遍存在。这正是中职德育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实践教育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职业学校德育队伍构成包括德育管理干部、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社团指导教师、企业及社区辅导员等,他们在德育工作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前三类人群常常被视为学校德育骨干队伍,出于学校常规教育教学管理需要,自然能够得到一定重视;而后几类人群的受重视程度则大不一样,往往因校而异、因人而异,以至个体间发展差异大。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无法回避的“真问题”,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有教育管理者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水平,有教育研究深入程度,对德育工作重视程度,还有德育专业师资不足等原因。
二、德育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德育队伍师资素质决定德育工作水平,德育队伍结构影响德育工作的质效。破解现阶段中职德育队伍建设难题,需要我们从提升素质和优化结构两个角度,重新审视德育队伍建设的意义、途径以及策略方法。
(一)营造德育氛围
学校德育困境有目共睹,一个突出问题是,我们一边进行着道德教育,一边让学生过着道德品质不高的生活。这是道德教育缺乏实效的根本原因所在。实际上,最有效的道德教育是让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有道德的生活”不是德育工作者设计出来的,而是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者合力作用,归根结底是文化育人的结果。因此,教育管理者务必从教育的原点出发,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整体设计规划学校全部教育教学工作,绝不能厚此薄彼,这是提升德育队伍建设质量的重要前提。
(二)激发思想张力
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就是解放心灵。首先要解放教师的心灵。如果一个教师是厌教的,那么他使用的任何策略和方法都不管用。其实,教育问题如同人生问题一样,关键在于思想和态度。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决定了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决定其有效激发自身能力潜质、大胆进行教育实践的行为和效度。一位教师有没有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和个人见解,有没有对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孜孜追求,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是区分一般教师与优秀教师的分水岭。德育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化解职业倦怠、激发成长动力。
(三)完善培养机制
如果说限于职业教育实际困难,德育队伍的选拔机制目前还难以突破,那么,当务之急应该在培养机制上下功夫。
一要注重基础,侧重能力。对德育队伍中不同的师资群体,由于工作特点、内容要求等不同,在提升德育基础能力的同时,自当区别对待,注重能力培养的针对性,才能增强队伍建设的实效性。如德育管理干部应侧重培养相关教育政策的解读能力、全校性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能力、德育队伍的建设管理能力等,班主任侧重于培养班集体建设能力,心育教师、就业指导教师侧重于培养专业性个别指导与团体辅导能力,而社团指导教师侧重于社团建设理念方法的指导能力、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能力等。
二要遵循规律,科学评价。学生品德的完善是一个隐性过程,教育实践表明,仅仅以德育课考试成绩和操行评语来简单化评价,往往会让学生对德育产生反感,甚至造成学生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格分裂等消极后果,这当然是道德教育的失败。同理,尽管德育队伍建设是一个紧迫问题,但对建设质量的评价切忌简单化,不仅要合目的,还要合规律。要有德育活动的组织、参与情况等量化比较,更应该从德育活动的设计初衷、学生的真实体验、活动的影响意义等方面进行质性研究判断。合目的体现教育立场,合规律则要求讲究方法、策略。现代教育背景下,讲究策略性正是教育专业化的要义。
(四)形成德育团队
德育队伍不是几类德育教师的简单叠加,一支优秀的德育队伍应该是一个角色优势互补的专业化团队。团队以共同愿景凝聚人,搭建成长平台,激发成长动力,提升个体素养,优化团队结构,形成团队合力。通过团队建设让教师的头脑中始终坚持这样的思想:“我们,而不是我。”虽然面对学生时教师只是一个个体,但绝不意味着教师在“单打独斗”。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有独当一面的底气,迎难而上的信心。
总之,教育是长期性工作,中职德育工作更是“成如容易却艰辛”。德育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基础性工作,没有终点,没有捷径,它需要建章立制提要求,更需要广开言路、因地制宜想办法,在且行且思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真正实现知行统一的建设目标。
(作者单位: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