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史料记载,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音乐教育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音乐的教化功能有着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近代的学堂乐歌、现代中小学的音乐课都彰显了音乐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作为教书育人的手段之一,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音乐艺术欣赏课程是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尤其是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实现培养懂专业、技能精、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学生需要构建以素质为底蕴、以能力为内涵的新型课程体系,而音乐欣赏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元素。为了全面提升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效率,我们必须按照学生的学习目的,对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进行科学的、整体的设计,全面探究其规律与技巧,使之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心灵。
音乐欣赏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
1.音乐艺术对青少年情感素质的影响。音乐是一门感性的艺术,也是情感和心灵的艺术,其高低起伏的旋律、美妙的和声很容易将受众带入到某种境界,征服人们的心灵,让人们身心放松,解除疲劳、放下欲望。乌克兰有条格言说:“一个人手里抓着小提琴,他就不会干坏事!”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音乐对净化人类心灵的巨大作用,因为欣赏能力提高了,境界与素养自然而然就会随之而进步。大量的事实已经证实,引导青少年积极、自觉参与音乐欣赏,其实就是在对他们进行审美情趣的健康引导,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身处学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而言,心理健康、情感素质尤为重要。由我们目前所处的教育现实环境来看,来自各方的压力很容易让青少年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影响其学业的进步和身心的健康,而音乐则能有效缓解多种消极的、负面的情绪,帮助学生有效减缓压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促使他们以乐观积极的姿态面对学习、面对成长、面对压力。高职阶段是青少年身心、知识、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塑造健康、完整人格的关键时期,所以各高职院校都不可忽视音乐教育的作用,都应创设条件来全面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效率,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音乐艺术对青少年智能素质的影响。李岚清同志说:“音乐的功能不止是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帮助。”音乐作品中的很多旋律其实是模拟了生活中的声音,如果听者能够通过形象思维展开联想,将非常有助于他们培养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例如弹奏钢琴,人类大多数是右脑比较发达,右手比左手灵活,但是弹钢琴是手脑并用、左右开弓,弹奏钢琴的过程强调左右互相配合,同时锻炼大脑和双手,也开发了智力。
由古今中外的大量研究来看,音乐艺术能够显著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教育工作者对此切不可漠视。
激发兴趣
兴趣是向往和追求的基础,也是发奋努力的源泉,所以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量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所在,在欣赏国内外经典曲目的同时,适当加入通俗音乐。通俗音乐深受青少年喜爱,所以我们可以将乐理知识贯穿其中,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感兴趣的音乐,掌握音准、节奏等知识点,夯实了音乐基础。
欣赏流行音乐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欣赏的层次,把握住课堂导向。在进行流行音乐的欣赏时,教师可以先对歌曲的形式、结构、音乐要素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乐理角度来欣赏,也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让学生讨论其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商业价值之所在,使学生得以全面把握流行音乐的精髓。事实上,不少优秀流行歌曲对学生也具有良好的思想教育作用,比起教师、家长老生常谈的说教要好得多,例如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稻香》等流行歌曲,既受年轻人喜爱,又能达到教育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中外经典曲目渗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元素,但必须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技巧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功能。假如教师仅仅是将教科书拿来读一遍然后听乐曲,学生势必会觉得很枯燥、很单调,随听随忘,很难感受其中的奥妙。所以在对这类作品进行学习时,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来改进教学氛围、提升教育效率,VCD、录音机、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运用将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悲怆》时,可以让学生接触钢琴,体会钢琴的演奏方式;播放这部作品现场演奏时的影像,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引领他们感受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于一些结构简单、节奏明快的乐曲,则可以让学生动手参与进来,鼓励和帮助他们用玻璃瓶、瓶盖等做成简易乐器,然后尝试用这些乐器为乐曲伴奏,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掌握节奏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创设快乐学习情境
在音乐欣赏课堂上创设快乐学习情境,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形象的图画、影片或是组织学生排练小短剧,借助音乐的感召力调动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终极目的在于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通过创造情境教学意境,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音乐作品中涵盖的感情,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领他们在惊喜与感叹之中实现感性认知的升华。如此,则既使音乐欣赏中的情感教育功能得到实现,又使学生对音乐本身有了进一步认识,发挥出音乐欣赏的强烈感染力和教育功能。例如,教师在对《梁祝》进行讲解时,应事先考虑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已经广为人知,已经被当做一种时代悲剧,作品是在控诉落后的封建社会体制,超越了个人情感的范畴,所以这部作品意义深刻、含量丰厚,如果仅仅用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的话则较为空洞,学生也难以全面把握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因此在设计课程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动员全班一起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作品的音像资料,引导学生情绪随着画面和音乐而深化。
完善教学设计
1.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欣赏能力通常都是有限的,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规划,力求循序渐进:第一学年重点培养基本的音乐素养,激起学生兴趣;第二、三学年开始拔高层次,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加强师资管理,保障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在实施音乐艺术教育时,应当高度注重培养和管理教师队伍,制定奖惩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定期召开会议对音乐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找出最适合本校的方案,同时加强音乐教师之间的沟通,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积累经验,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开展音乐第二课堂。学校可以组织艺术团体,例如学生合唱团、电声乐队、话剧团、歌剧团等,同时鼓励学生自发组织音乐社团,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机衔接。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组织一些比赛活动,将学习内容作为比赛项目,让学生都参与进来。
4.构建以音乐育人为本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注重本民族音乐,学生只有在继承了本民族音乐的精髓后才能真正领略西方音乐的精神,从而取其精华。设置教学计划时要注意捕捉学生心灵的敏感点,重视音乐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教学内容要积极向上,注意传统美德的渗透。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目的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音乐家,而是在于帮助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完整的人。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心灵建设工程、素质提高工程,因而要坚持以德育为主,在教学发展中不断创新,突出人文素质教育,针对当代学生的特点设计以音乐育人为本的课程体系,从而帮助学生顺利成长为素质全面、能力出众的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音乐艺术欣赏课程是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尤其是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实现培养懂专业、技能精、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学生需要构建以素质为底蕴、以能力为内涵的新型课程体系,而音乐欣赏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元素。为了全面提升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效率,我们必须按照学生的学习目的,对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进行科学的、整体的设计,全面探究其规律与技巧,使之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心灵。
音乐欣赏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
1.音乐艺术对青少年情感素质的影响。音乐是一门感性的艺术,也是情感和心灵的艺术,其高低起伏的旋律、美妙的和声很容易将受众带入到某种境界,征服人们的心灵,让人们身心放松,解除疲劳、放下欲望。乌克兰有条格言说:“一个人手里抓着小提琴,他就不会干坏事!”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音乐对净化人类心灵的巨大作用,因为欣赏能力提高了,境界与素养自然而然就会随之而进步。大量的事实已经证实,引导青少年积极、自觉参与音乐欣赏,其实就是在对他们进行审美情趣的健康引导,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身处学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而言,心理健康、情感素质尤为重要。由我们目前所处的教育现实环境来看,来自各方的压力很容易让青少年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影响其学业的进步和身心的健康,而音乐则能有效缓解多种消极的、负面的情绪,帮助学生有效减缓压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促使他们以乐观积极的姿态面对学习、面对成长、面对压力。高职阶段是青少年身心、知识、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塑造健康、完整人格的关键时期,所以各高职院校都不可忽视音乐教育的作用,都应创设条件来全面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效率,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音乐艺术对青少年智能素质的影响。李岚清同志说:“音乐的功能不止是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帮助。”音乐作品中的很多旋律其实是模拟了生活中的声音,如果听者能够通过形象思维展开联想,将非常有助于他们培养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例如弹奏钢琴,人类大多数是右脑比较发达,右手比左手灵活,但是弹钢琴是手脑并用、左右开弓,弹奏钢琴的过程强调左右互相配合,同时锻炼大脑和双手,也开发了智力。
由古今中外的大量研究来看,音乐艺术能够显著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教育工作者对此切不可漠视。
激发兴趣
兴趣是向往和追求的基础,也是发奋努力的源泉,所以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量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所在,在欣赏国内外经典曲目的同时,适当加入通俗音乐。通俗音乐深受青少年喜爱,所以我们可以将乐理知识贯穿其中,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感兴趣的音乐,掌握音准、节奏等知识点,夯实了音乐基础。
欣赏流行音乐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欣赏的层次,把握住课堂导向。在进行流行音乐的欣赏时,教师可以先对歌曲的形式、结构、音乐要素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乐理角度来欣赏,也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让学生讨论其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商业价值之所在,使学生得以全面把握流行音乐的精髓。事实上,不少优秀流行歌曲对学生也具有良好的思想教育作用,比起教师、家长老生常谈的说教要好得多,例如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稻香》等流行歌曲,既受年轻人喜爱,又能达到教育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中外经典曲目渗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元素,但必须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技巧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功能。假如教师仅仅是将教科书拿来读一遍然后听乐曲,学生势必会觉得很枯燥、很单调,随听随忘,很难感受其中的奥妙。所以在对这类作品进行学习时,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来改进教学氛围、提升教育效率,VCD、录音机、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运用将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悲怆》时,可以让学生接触钢琴,体会钢琴的演奏方式;播放这部作品现场演奏时的影像,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引领他们感受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于一些结构简单、节奏明快的乐曲,则可以让学生动手参与进来,鼓励和帮助他们用玻璃瓶、瓶盖等做成简易乐器,然后尝试用这些乐器为乐曲伴奏,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掌握节奏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创设快乐学习情境
在音乐欣赏课堂上创设快乐学习情境,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形象的图画、影片或是组织学生排练小短剧,借助音乐的感召力调动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终极目的在于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通过创造情境教学意境,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音乐作品中涵盖的感情,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领他们在惊喜与感叹之中实现感性认知的升华。如此,则既使音乐欣赏中的情感教育功能得到实现,又使学生对音乐本身有了进一步认识,发挥出音乐欣赏的强烈感染力和教育功能。例如,教师在对《梁祝》进行讲解时,应事先考虑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已经广为人知,已经被当做一种时代悲剧,作品是在控诉落后的封建社会体制,超越了个人情感的范畴,所以这部作品意义深刻、含量丰厚,如果仅仅用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的话则较为空洞,学生也难以全面把握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因此在设计课程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动员全班一起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作品的音像资料,引导学生情绪随着画面和音乐而深化。
完善教学设计
1.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欣赏能力通常都是有限的,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规划,力求循序渐进:第一学年重点培养基本的音乐素养,激起学生兴趣;第二、三学年开始拔高层次,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加强师资管理,保障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在实施音乐艺术教育时,应当高度注重培养和管理教师队伍,制定奖惩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定期召开会议对音乐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找出最适合本校的方案,同时加强音乐教师之间的沟通,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积累经验,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开展音乐第二课堂。学校可以组织艺术团体,例如学生合唱团、电声乐队、话剧团、歌剧团等,同时鼓励学生自发组织音乐社团,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机衔接。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组织一些比赛活动,将学习内容作为比赛项目,让学生都参与进来。
4.构建以音乐育人为本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注重本民族音乐,学生只有在继承了本民族音乐的精髓后才能真正领略西方音乐的精神,从而取其精华。设置教学计划时要注意捕捉学生心灵的敏感点,重视音乐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教学内容要积极向上,注意传统美德的渗透。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目的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音乐家,而是在于帮助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完整的人。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心灵建设工程、素质提高工程,因而要坚持以德育为主,在教学发展中不断创新,突出人文素质教育,针对当代学生的特点设计以音乐育人为本的课程体系,从而帮助学生顺利成长为素质全面、能力出众的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四川现代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