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stud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1 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进而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从孤独的失去母爱的孩子口中唱出,曾使千百万个孩子和电影观众陪着流下同情的泪。中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熏陶中,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教育,还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中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同时,培养出坚强的意志与刻苦学习的毅力。
  2 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促进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孤独的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越能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質打好基础。
  3 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人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在日本东京市有一座与众不同的音乐厅,人们戴上立体耳机,轻柔的大自然音乐声便被送进耳鼓,有森林里的百鸟争鸣,有潺潺的流水声,奔腾的海涛声等,听众渐渐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置身于大自然中,三十分钟左右达到大脑完全放松,已消除疲劳的最佳状态。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医院利用各种音乐医治好了许多病人。生活中制成音乐椅子、音乐楼梯、音乐喷泉等,使环境与音乐融为一体。而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课间听昕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使其课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中国教育报》曾报导,大连市实验中学做过实验,学校打铃,这里听到的不是铃声,而是《牧童短笛》《翠湖春晓》《花儿与少年》《步步高》等名曲,无论上课、下课、上学、放学、课间操,都播放一首名曲代替,每天几首名曲,用名曲代替铃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师生已熟知了几十首中外名曲,高雅音乐文化氛围,对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尤其是大合唱,优美的歌声,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不仅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更能锻炼学生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
  总之,中学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美、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教学中要渗透德育,寓德于教、文道统一的教育目标是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方面提出的。教学就是要育人为本,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从小有健康的思想。  【关键词】数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教学方法的体现。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改革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对
期刊
【摘 要】裂项求和是数列求和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以两种经典模型为主.在具体应用中,不能解决经典模型以外的裂项求和问题.文中从一道裂项求和问题的解决方式出发,对裂项求和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应用特殊与一般、转化及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出了两个裂项求和的一般模型,使裂项求和的应用不局限于与等差数列有关的裂项求和.在应用一般模型的过程中,旨在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转化能力,并掌握分析裂项求和的一般思路与策略.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突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了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体现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
期刊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我们没有哪天能不交际。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多重要的角色。这样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际越来越频繁,然而中国的英语教学仍然延续着过去那种“注入式”费时低效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语知识和技能为主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国考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教学英语,也正是为了让考生顺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掌握一门工具,更好的为生活和学习
期刊
【摘 要】情感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心理成熟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及情感教育对班级的影响,老师情感对学生的影响,重点阐述了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做到四多四少,情理交融,重视学生的“闪光点”,在情感上体现美的熏陶。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情感体验;情感缺陷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时常为后进生感到头痛。如果对这些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不难发现他们的问题大多并不
期刊
【摘 要】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倾注热情,激发自信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勇敢的付诸实践,让他们不断以自信的心态、进步的愿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努力提高成绩,增强综合素质,争取成功。  【关键词】
期刊
素质教育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不能缺少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人的个体和集体的统一,协调发展。只有认清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正确掌握素质教育在物理课堂教育中的规律。  1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1让学生主动参与物理知识获取的过程  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受教育者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从物理现象的展示、实验现象的发生开始,就要让
期刊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精心训练过程,树立全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  1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高中生 具有自尊心强、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加上他们很强求知欲和好奇心,当外
期刊
【摘 要】高中生体质目前状况:作为未来国家栋梁的高中生的体质通过全国学生体质网络的监测结果是不容乐观的,身高体重呈增长趋势,学生的营养状况继续改善,但肥胖生、近视生增多,爆发力、力量、耐力、肺活量与往年比呈下降趋势。体能下降的关键是锻炼太少,缺乏运动,平时生活方式不健康。面临当前学生不容乐观的健康状况,本文从7个方面系统说明了提高高中生身体素质的方法,当然,提高高中体质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将在以后教
期刊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上,“应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新课标明确地告诉我们: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