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相关性阐微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ardwang_w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新的历史时期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其塑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之才,就必须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和德育建设,秉承先进校园文化,以德育建设为关键,二者互为倚重,进而实现高校德育建设所肩负的“思想育人”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建设;相关性
  中国分类号:G641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和民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从国家战略发展的长远视角考量文化与德育的内在统一,提升并创新实现文化育人和以德育人的实效性,是当下高校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的首要问题。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承载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形成的校园文化理念必然对全校师生产生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同化力和感召力,成为广大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体系和行为准则。
  一、高校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研究——时代诉求
  充分认识研究高校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的重要性,就必须把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的立足点放在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色和学校特色上来,形成体现各高校自身特点的优良校风、学风和教风,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课题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活泼新颖、积极向上的校园活动,开展有关学术、科技、艺术、体育等多项活动,增强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性、高雅性、知识性,优化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一)高校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研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诉求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无处不在的世界,人类在经济、能源、科技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残酷而激烈的竞争,但这一切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世界争夺的主要对象当然更是广大青年大学生。青年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也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更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伟业的中流砥柱,因此,培养好广大青年学生,中国才能赢得未来。由此可见,深入研究高校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及文化素质,教育好、引导好新时期的青年学生,对于我国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和兴旺发达,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高校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研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应然诉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它是建立在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必须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教育以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具有广博知识的新型人才。因此,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成为“有文化”政治素养高的新型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所需。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需要诚信自律、敬业和奉献精神,需要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必然要求高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时应与提升德育教育实效结合起来,进而塑造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道德人才。
  (三)高校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研究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本然诉求
  公民道德建设是提升民族素质的重中之重,意义深远而重大。而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德育教育是关键,其中,学校德育是根本。塑造德智体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本然诉求,而高校德育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领地。当代大学生风华正茂,正值学习知识和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养成的关键期。可遗憾的是,当下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存在和社会上消极腐朽思潮的冲击严重影响国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诸如,“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受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1]所以,必须大力提升并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和德育建设,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诸如此类思想的蔓延。
  二、校园文化——德育建设的依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是高校德育建设的主渠道
  高校德育课堂,是德育建设的首要阵地,可通过提升校园文化品味进而为德育课堂实效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育人”的实效,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打破沉闷的思政课堂,改变老师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的困局,促进教学从传统课堂向“教、学、做”一体转变,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善于思考、注重品行、重在行动。首先要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任课教师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上不断创新,增强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以此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其次,要倡导参与式教学,激发课堂活力。针对当前思政课教学所面临的困局,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力图把理论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历史镜头和图像资料,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将教师转变为向教育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实行启发性和引导性的互动式教学,并辅之以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等教学方式;同时,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把教与学动态化,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又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与学生的沟通與交流,熟知其思想状况,进而再通过创新校园文化——德育建设的依托和载体,适时地、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
  (二)社团活动——德育育人有效载体
  社团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大力倡导反映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而学生又喜闻乐见的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进而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品味;其次,要警惕消极、颓废非主流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抵制低俗文化活动,及时发现和制止不健康的社团活动;再次,通过加强管理,使校园社团活动健康理性发展。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实际,了解学生当下思想,进而通过引导社团活动,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高校应大力鼓励和发展校园社团活动。健康积极的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有着至为关键的影响。在高校的积极引导和有效管理下,学生依据自身兴趣参与不同社团活动,从而丰富知识、扩充视野,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证明,社团活动活跃的高校毕业生大多能力较强、心理素质较好,受到用工单位好评。这充分印证了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成长的重大作用。
  三、高校德育——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
  (一)引领校园文化灵魂的高校德育工作首要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发展的关键和转折期,但此时的青年社会阅历肤浅、思想单纯,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思想偏激、自控性不足,所以在其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积极引导、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市场经济的深化,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凸显,高校德育工作就尤为重要和艰巨。邓小平通知曾深刻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2]只有确保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灵魂的主导地位和优先发展,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明天锻造出政治立场坚定、有远大理想信念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服务于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局,更好的为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石。因此,高校必须在强化德育引领的前提下开展高品位的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使其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而且通过大学生的切身参与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实现高等学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育人”的重大历史使命和神圣责任。
  (二)处于校园文化核心价值的德育工作首要任务是为大学生思想健康解惑答疑
  江泽民说:“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3]高校德育在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通过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其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与此同时,还要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困惑进行引导和疏通。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大学生树立起竞争、平等、效益理念的同时,多元文化价值观尤其是西方消极思想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个人主义凸显,价值观扭曲,进而在当下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许多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解决大学生成长历程中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困惑和疑虑对其健康发展及其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现实价值。因此,必须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地位的高校德育工作。“马加爵”事件,药家鑫案件再次凸显强化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四、提升校园文化与德育实效
  (一)激发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性
  要实现文化育人,就必须强调和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大学生的德育建设。怎样使校园文化活动迎合当下大学生的思想需求?使校园文化活动落到实处,必然要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现时代社会发展现状,着眼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因此,要提升校园文化与德育实效,就必须首要激发大学生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性作用,从小处着手,贴近学生生活,使其能看得见、摸得着,真切的感受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实效和魅力,进而实现文化的德育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中陶冶情操、锤炼意志、开拓视野,赋予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校园文化活动与德育建设内在统一,进而提升校园文化品味与德育实效,实现文化育人。
  (二)强化校园文化氛围的师德示范作用
  作为教育第一资源的教师,师德是其素质的灵魂。师德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导向和风向标的重要示范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深远。学高为“师”,身正为“表”,是对教师最起码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更需“解惑”,要通过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道德情操去感化、影响学生,用崇高的政治信念去感染、教化和引领学生的人生轨迹,进而起到“德高示范”的作用,为学生身心发展树立标尺。
  (三)校规校纪——德育硬尺度
  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的身心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这只是感化自律而没有约束力。所以,必须通过校规校纪、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去规范学生言行,用“他律”为德育实效保驾护航,通过这一“硬尺度”规范学生社团和文化活动,也为学生社团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娱活动提供重要保障,从而使大学生在当今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下能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蚀,诚实守信,爱校护校,使其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最终实现以德育人。
  (四)提升第二课堂品味,拓展德育空间
  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外实践教学,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国梦”为主题的活动,提升第二课堂的层次。帮助学生组织文化艺术节,鼓励学生举办理论研究会,辩论赛,讲演比赛,知识抢答赛。第二课堂的学生社团诸如:三农问题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特理论研究会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会。学校组织征文活动,促进学生把理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以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其政治鉴别力与理论水平,從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通过学生参与学术探讨和高层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从而引领学生自主、多向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对于学术的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拓展了德育空间、提升了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10页。
  [3]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北京,1989年9月29日。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福建(木奈)树的低产原因:花芽质量差;秋叶早落或冬叶迟落以及受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使福建频繁地出现暖冬的反常气候等,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摘要:小学思品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在小学德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努力改革思品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于是我在重视继承思品课传统教育的同时,注意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进行了思品课中实施创造教育的教改实验的探索。  关键词:品德课;创造教育;大势所趋  中国分类号:G623.15  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摘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及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实验;兴趣;能力;素养;态度  中国分类号:G633.8  “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活动开始。”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介绍了岱河煤矿岩浆岩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系统地分析了岩浆岩的产出状态和分布特征,探讨了岩浆岩的侵入规律,对煤矿设计与开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重症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住院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
摘要:探讨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如何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一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继续代代传承。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现状;缺失;思想政治教育;传承  中国分类号:G633.2  一、中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现状  1、缺乏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  现代中学生受网络、影视等媒体的影响,缺乏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了解和认识,对流行的、具有异国风情的东西很有兴趣
通过对F断层宏观特征和断层构造岩特征的研究,认为F断层为一张扭性断层,断层带在-450m水平以上是闭合的,为一不导水断层.
亚美尼亚是世界上杏树栽培最早的国家之一.本文论述了亚美尼亚杏生长结果习性、果实特性、适应性与抗逆性等,并提出了丰产栽培的主要措施.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现阶段高中职业规划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路,重点探讨了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职业规划教育。  关键词:政治教学;职业规划;高中教育  中国分类号:G633.2  一.我国现阶段高中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  和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
目的:选用双“T”字吻合术联合中药灌肠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应用双“T”字吻合术,治疗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