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m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要充分发挥其功效,通过设计和完善课堂演示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要多给学生进行实验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利用好实验教学的契机,培养探究精神;巧妙设计问题情境,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维;实验;观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它已从传统教学中的辅助地位上升为不可缺少也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使学生从实验中获取知识,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将物理实验作为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希望对同行教学有所帮助。在这里我谈一谈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供各位老师参考:
  一、创设实验情境,设疑激趣,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兴趣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稳定、持久的兴趣是促进人们学习和研究的心理内驱力,是在学习中进行知识创新的一种动力。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创设学生自主活动的情境,并巧妙加以组织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还应在实验设计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物理情境,如采用新颖的奇特的惊险的、富有悬念的实验或小故事的铺垫,学生容易产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例如引入“杠杆”这节课,可以设置一个“撬木板”的实验,先用钉子把两面三刀块木板钉在一起,叫两位同学上来(可以一男一女),叫男同学用手把它们分开(实际用手不可能),然后叫女同学用一把大的螺丝刀把它撬开。在这里,创设了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参与,通过比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揭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增强实验的感知效果,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一切科学实验,一切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上。巴甫洛夫一直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项需要任务。
  首先,教师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力求做到“有声有色”,增强感知效果,增强直观刺激,突出观察的重点。如“连通器”和“液体压强”的实验可往水中加点红墨水,在“焦耳定律”的实验中,可以用不同的电阻丝紧紧绕在温度计上,然后放在投影仪上观察温度计温度的变化,从而知道电热跟哪能些因素有关。这样实验不但简单明了,效果明显,也节省了很多时间。
  其次,在实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我觉得观察的目的越明确,任务越具体,收到的效果越好。所以我们在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怎样进行和观察些什么应有所交待。实验进行时要逐步引导,并排除相关因素的干扰。如“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我引导学生观察:水在沸腾前,温度计示数怎样变化?烧杯底和壁有什么形成?烧杯口有什么形成?水沸腾后,温度计示数有什么变化?水中的汽泡的变化是怎样?烧杯口的“白气”哪里开始形成?这样,逐步引导,学生不但观察细致、准确,而且观察的内容也深刻和丰富了很多。但如果我们不加以引导,这些实验细节和有意义的结论会成为学生观察和思维活动的“盲点”。所以教师在实验时应加强对学生观察的指导,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
  三、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的光的微粒说、法拉弟的電磁感应、卢瑟福关于原子的核式模型等等都是科学家根据一定的事实进行猜想和假设,然后用实验证明的。物理教学中很多地方用得着“猜想”,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和假设,然后通过观察和实验,归纳和类比,去探索规律,总结结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在活动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猜想”,并有意识地避免学生可能产生错误的“猜想”,从而让他们进行正确的有目的的探索。如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让学生自主猜想时,答案往往出乎教师的意料.若所有的猜想都要实验验证,在课堂教学有限时间是不可能的,这时可以让学生体验下两个手指去捏笔的两端感觉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这不仅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对所研究研究问题的兴趣、注意力和求知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从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四、适当将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演示实验中学生一般是被动地观察,参与动手探索的机会不多。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技能的提高。所以要适当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和学生实验。
  随堂实验是边学边实验的形式,它可以说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优化结合,较灵活机动。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验,直接参与操作和动手,但时间一般不太长,同时穿插教师的知识的传授。这样教师的指导作用可以充分发挥,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动手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训练科学方法,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
  明代陈献章曾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课本的结论和方法,要大胆质疑激发创造灵感的闪现。例如:同学们在观察平面镜成像时,一位同学偶发现在平面镜中形成“叠影”(两个像),问我:“平面镜成的像好象是两个,为什么不是一个呢?”在我的鼓励下,他进一步发现:这两个像,一个清晰,一个模糊;清晰的像离物体远一些,模糊的像离物体较近;当物体离平面镜较远时,这两个像看起来却不明显。我表扬他的发现,他于是质疑这两个像会不会是玻璃的两个表面分别反射而成的呢?我把一张新幻灯片给他,让他代替玻璃重做实验。最终证明他的猜测是正确的。“叠影”现象跟镜面的厚度有关。这位学生在我鼓励下做了一项十分有益的创造性的工作,后来,他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凸透镜里面有一个“正立缩小”的像,他可以运用光的反射和几何光路图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待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这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起重要的作用。
  六、开展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课外的小实验、小制作能有效地培养和维持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已成为物理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目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仍然是实验教学的薄弱环节,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积极研究,多加探索,努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明创造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
其他文献
2017年1月14日,“鸡祥如意贺新春欢欢喜喜聚鹏城”——2017年中国集邮生肖贺岁文化会暨第37届最佳邮票颁奖活动发布会在深圳五洲宾馆“华夏厅”举行。会上,中华全国集邮联合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文中首先提出了知识不仅是归纳而得到的规则,事例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类知识,它们二者才能较好地表示一个领域知识.提出了用面向对象方法表示这二类知识,其对象即事例,而类为规则,它们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概念的出现,云计算也应运而生.近年来,云计算逐渐成为各行业关注和研究的课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云计算作为构建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内容,使云计算的网
济宁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去年在济宁沿湖地区新发现一种野生绿肥,群众叫“忙牛蛋棵”,经鉴定是“地黄芪(蓍)”,学名Astragaluschiuensis Linn,是一种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据
电子天平是最常见的质量测量仪器之一,其工作流程简单,测量数据准确.因此,电子天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许多商业和研究企业也在使用电子天平,因为它们在测量工作中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探究教学理论性探索和实践性探索所取得的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对探究式教学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提出初中思想品德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程序、实施策略和效果考查。  【关键词】 探究式;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实行,要求转变之前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新的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知识;改进;训练;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1.抓好基础知识的传授  1.1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
近年来,随着各省电视台卫视节目的强势发展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成长,城市电视台受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在这种生态环境下,城市台如何保持竞争力成为亟待破解的问
油气储运作为石化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整个石化行业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要了解油气储运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避风险问题,制定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