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123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以兴趣激发动机,促进思维和想象。产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初中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直接影响其学习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导入新颖,诱发兴趣
  一句巧妙的导语,一个好的导入活动,会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是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最佳学习意境。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是学生从一开课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例如;我在上七年级不等式的性质时,就先请两个身高悬殊较大的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的砖头上,让其他学生观察,通过这一现象能发现什么数学道理?其他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不等式的其中两条性质。如此开课,不仅形象,直观地介绍了不等式的性质,而且还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目的,产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待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引发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责任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明确的学习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而且也是在学习上产生持久动力的保证。它更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毅力和恒心。
  三、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上圆的定义时,就有一位老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教师又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如说,做成正三角形,正方形等?”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因为它们无法滚动!”教师再问:“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狀,老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同学们大笑回答“不行,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忽高忽低。”教师再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就不会忽高忽低呢?”同学们一时找不到答案,教师建议学生小组探讨,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车轮边缘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相等。”由此引出圆的定义,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
  四、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形象具体、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如在讲八年级勾股定理证明时,利用开头章节的数学活动以及习题后的阅读与思考,课前教师做好充分的教具,让学生将他们都以拼图的方式进行证明,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能直观地知道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让学生体验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了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并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转变成学习的动力。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更牢固得多,动手操作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尽可能地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今天孩子一进家门就激动地说:“妈妈,今天老师念我的作文了,老师念了三篇,我的是第一个念的,第一个哟!”看着孩子满脸汗水却神采飞扬的样子,我的心撼动了。想到自己在课堂上缺乏激情,认真严肃地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应付的“冷场”局面;或者赞美之中存在做作秀的成分:不管问题回答的质量如何,不管学生是否真的创新了,也不管学生是不是在用心回答,反正一句“很好”、“很了不起”完事,显得空洞浮乏、缺乏真情。突然引起我
期刊
初中物理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然而,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体现的如何?普遍的现象是,由教师简单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获取知识的机会。习惯了等老师讲,依靠老师的帮助。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加重了
期刊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面临的课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充分挖掘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之锻炼成为自觉的行为,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学好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设问题;好奇心;创设情境;一题多变;培养学习兴趣 
期刊
在2014—2016学年,我参与了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有效机制研究》的研究工作。虽然课题已经结束,但我作为其中一名研究人员,应该一直走在科研的路上,不断丰富该课題的研究成果。因此2016年12月,针对五年级120名学生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关于阅读的调查问卷。  下面就五年级的调查问卷情况做一介绍:  一、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  ( )1、你喜欢
期刊
摘 要:如何提高小学的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效率, 帮助小学生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培养合理发展学生美好心灵成了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在新的课标调整改革下,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篇文章就对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品德社会;教学效率;课堂教学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给学生带去意想不到的成长效果,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让她们能够获取到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在品德社会的课堂教
期刊
摘 要:阅读课中的读后活动是检测教师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英语课正式课中阅读的拓展与延伸,教师精心的读后活动设计不但能帮助学生深化对于文本的理解,还能有效链接写作,使阅读成为写作的示范与前奏,这将使阅读与写作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也能大大提升英语教学的效率。本文通过三个阅读课读后活动案例分析,分析其中的合理与科学之处,提出笔者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读后活动;趣味性;读写衔接;轻优质  
期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手脑并用听说写,心中悟出始如深。”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识不可能的。学习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发现数学问题,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从而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期刊
有人云: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服务于语文。它们如称杆与称砣,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新课标也指出,要注意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语文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语文源于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语文具有丰富的思想性、生动的情境性和广阔的开放性,最能把学生引入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独特奇妙的内心世界。而生活本身就是语文大课堂,课堂并不是孤
期刊
一 、结合生活,开展情感教学  在教学《纸船—寄母亲》这首清晰优美、质朴感人的小诗时,结合各种赞美母亲的名言佳句,再结合冰心对母亲的热爱与思念,我讲得异常动情。然而,学生似乎没有被感染。于是,我就让学生谈他们母亲的故事,有的学生讲述与母亲相处时的温馨,有的学生讲述母亲对自己一点一滴的关爱,有的谈及离开母亲后的伤心。在学生真实的表达中,所有人都动情了。我便让学生反复朗读小诗,学生朗读得特别深情,节奏
期刊
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个性化教学,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建构的主动参与者,使教师从传统物理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摆脱传统课堂一些硬性要求带来的束缚和紧绷感,减轻教师课堂管理负重,发挥物理学科特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打造教师的教学风格,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理教师和学生的个人魅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标  转变教师落后的课程观念,增强课改意识,推进新课改,探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