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走,请欣赏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告诫学生“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而自己何尝不需要放慢自己过于匆忙的脚步和心灵?语言若是一片森林,那么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她的迷人与激情。我们必将丰富自己和他人的人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优化;欣赏;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最近有幸参加了中语会主办的一次活动,主题是“为立言奠 基——立言的五大素养与三大支柱课型”,主讲者是潘新和教授,在讲座中,他提到这样一些言论:现在中国语文教育几乎没有成绩可言,今天的不好不足为奇,等等。我在想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角色难道只是扮演了现在教育体制的帮凶吗?其实这应该是一个教师本人想不想的问题。一个始终在思考教育教学行为的语文教师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
  语文教学中少不了早读。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一日之计在于晨”深信不疑,古代中国人读书就是琅琅而诵之,一盏油灯,一卷诗书,一袭长衫,甚至几根清瘦的青竹的陪伴便是对诵读意境最好的诠释。没有太繁杂的过程,没有深奥的讲解,古人便给我们留下了太多令人只能望尘莫及的经典。如今我们除了仰望、惊叹,还有属于自己膜拜的方式,那就是诵读。
  其中少不了每个学校安排的早读课。早读课上,学校要求读出声势,要有模有样。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齐读”。于是早读课上,我们被此起彼伏的琅琅声所欣慰着,而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不知疲倦地以加速度的方式“膜拜”我们的经典。阵仗很大!而问问我们听话的学生今天你们读了什么,他们茫然的表情就说明了一切。一切形式主义至上必将本末倒置。
  在每个教师成长的过程中都少不了开设几节公开课。我想大家都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
  每个开课的语文教师课前都要精心准备,当然精雕细琢的方式不太一样。如有教师会选择与同行探讨,也有更多地会选择彩排式的方式,那就是所谓的“磨课”或“洗课”。本来为了将最精彩的状态呈现给学生无可厚非,可过多的打磨是否就失去了自然的味道?过分的行云流水是否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可常态课上我们也有可能这样反复打磨吗?语文课的课堂魅力难道就是无懈可击?这是其一。而真正到了现场,开课教师也是胸有成竹,急于把十八般武艺展示出来,丰富的课堂内容,独具匠心的设计,一个個问题地抛出,学生应接不暇。思想的火花来不及碰撞,前面的幻灯片就流畅地翻了过去。下课铃声一响,这节课的内容完美地画上了一个句号。学生也如解放了一般,而开课老师也因为这节课匆匆完成捏了一把汗!这样的匆匆,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提倡?这是其二。
  高中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可现实却是黯然伤神的。这种怪象并不少见。
  大城市中,高中语文教学有着肥沃的土壤。这点足以令乡下教师的我艳羡。比如南京十三中有毗邻沧桑的古城墙,不远处就是梵音缭绕的鸡鸣寺,还有诗情画意的樱花大道。走出校门,他们的学生就不需太多苍白的语言去告诉他们什么是“自然”,什么是“历史”。我想他们的笔下更多出现的会是大气与柔情吧!这不是我们学生写作所缺少的吗?与其抱着教材死死不放,紧锣密鼓集体灌输,还不如慢慢走!坐井观天已经不能解决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了。
  事实上,高中语文教学陷入了困局之中。数学与英语的两面夹击,甚至学校方面的客观导向也令人心寒。语文学科似乎成了“正宫”,有地位,却不受宠,也有可能成为摆设。于是很多人就认为“学与不学差距不大”。这种观念曾经被证明过,或者正在被证明。我的一个前辈出于种种原因,他上课的方式曾令人诟病甚至谩骂。他从来不使用语文教材,上课也从来不正经上,只是以一句“好好看书”陪伴了他的学生三年。结果却不可思议,他所教的两个班高考成绩能超过很多班级。于是我们开始思考语文成绩是教出来的吗?后来问过他的学生,他们说因为老师的“不负责任”,他们一部分人很着急,于是就“自学成材”;一部分人很惬意,可以自由读书。
  总之,三年语文课好像没有上过,又好像在静止的课堂上他们恰恰有机会畅游书海,似无为却甚似有为。老师的“好好看书”恰似缕缕春风,轻轻拂过,可谓是润物细无声。语文正如一位挚友,悄悄地来了,真正走进了他们的心里。野外的草可以更绿,作为语文教师是否该思考那些束缚我们的种种枷锁呢?
  有时“桎梏”又是我们的习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习惯看着教参备课,习惯按照自己的预设要求学生,习惯面面俱到似的讲解,习惯热闹的课堂,习惯课堂的丰富多彩。可以理解他们的用心良苦,因为我们都年轻过。我们与我们的学生同样经历着成长,也必然会犯错。急于要给自己满意的答卷,势必将我们的教学陷入急功近利之中,我们应该懂得“月满则亏”的道理。一节课过满是否真的可以给学生更多的东西?这时我们是否该学学中国国画艺术中常用的“留白”?何为“留白”?“留白”一词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而白居易笔下的琵琶曲也有类似的精妙,琵琶女的演奏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陷入遐思的语文课应该是很有魅力的。
  语言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若我们只是一味地为了迎合考试来教学的话,我们就会陷入死胡同。语文教学面对的不是规律,而是现象。其实,模式化了的语言规律是枯燥的,而语言现象千变万化, 富有无穷的魅力。如果我们不通过语言现象,硬生生地把语言规律套用在语文课里,简单地用词汇规则、语法规则去阐发文学作品,不但会把优美的文学作品弄得支离破碎,扼杀文学作品深刻的思想感情内涵,而且还会扭曲语言规律,把语言学变成生涩条文。所以怎么避免?我们教师只是解剖者,就要研究语言的本质与教学的问题,让学生发现语言规律比纯粹地传授要高明得多。此时我想起在必修二第四专题中提到的一句话:“慢慢走,请欣赏!”
  是呀,我们告诫学生“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而自己何尝不需要放慢自己过于匆忙的脚步和心灵?语言若是一片森林,那么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她的迷人与激情。我们必将丰富自己和他人的人生。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在众多的语文学习方法中,朗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作用非常显著。笔者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出发,从情境创设、朗读时间、语言细品、语感培养等几个方面探讨小学生朗读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灵魂是朗读,朗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感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判断语文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标》中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规定,最终形成素质教育,必须在阅读教学上下一番功夫,语文能力读为先,而阅读则是重中之重,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取先人的智慧和思维,从而获得自学能力,学会终身学习。因此,教会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技巧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初中生;语
【摘要】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着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培养任务,高中语文作文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审美能力有着培养作用,对学生综合素质成长有着积极意义,那么如何在教学体制深化改革过程中,提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是当前我校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此,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经验,对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以下几点探讨,以供参考研究。  【关
【摘要】近年来,文本细读的方法方兴未艾,得到很多语文届前辈和名师的推崇,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尝试文本细读,以期重新阐释教材,赋予教材以新意。本文以几位当代名师讲授杨绛先生所写的《老王》的课例为例,具体说明如何通过关注突兀性词句、重复性词句和寻常词句来进行文本细读。  【关键词】文本细读;《老王》;突兀性词句;重复性词句;寻常词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文本细读的方法
【摘要】对于高中语文的每一堂課,教师都应该积极把握,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对语文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及审美能力的积极培养,同时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也可在教学中逐渐培养起来,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基础。本文主要论述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旨在使其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能否学好受课堂效率高低的
【摘要】受语文课改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对自己以往所遵循的教学方式加以更新,如此才能够实现对新课改理念的积极回应。通过对微课教学的有效应用,不但能够丰富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素材,同时亦能够让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实现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在课下运用微课资源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导入;自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微课教学法现已得到高中语文教师的普遍
【摘要】着眼中小学生作文教学现状,我们必须摆脱“学生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语文阅读惨遭扼杀,忽视作文训练的系统性”三大障碍,让学生体验生活,走进自然,品读美文,积累作文基石,进而通过系统训练,逐次提升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作文;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在的中小学生作文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作文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他们除了按照老师讲的“技巧”和“套路”
【摘要】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名著,写好读后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学生才会不怕写作文,爱上写作文,写出的作文才能灵动。  【关键词】生活;写作;兴趣;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生活与写作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相信就能让学生写作的语言变得灵动
【摘要】感恩教育意在唤起学生对为自己付出而不求回报之人的感激之心,让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懂报恩。感恩教育是教育者利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道德情操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感恩教育;高中生;道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从《诗经》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左传》的“衔环结草”,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到白蛇为报千年救命
【摘要】随着高考改革方案地逐步推进,传统文化的考查成了新的热点。学生备考高考,古代诗文无疑是重中之重。笔者通过分析近几年(2010—2017年)高考新课标II卷的语文试题,发现古诗文命题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儒家思想,本文将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II卷;古诗文试题;傳统文化;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神内核,是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