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主要就原发性肝癌采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的相关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核磁共振技术来进行诊断,对其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共检出67个病灶,在所有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腹膜后淋巴结转移,8例患者存在门静脉癌栓的情况。结论 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对肝癌与肝硬化进行有效的区分,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因此,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可以对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核磁共振技术;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84-01
所谓的原发性肝癌主要是指肝内胆管细胞或肝细胞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癌变,目前,此类病变已逐渐成为对人类生命健康存在严重威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1]。此类患者在发病之初的症状不明显,缺乏特异以及敏感性较强的早期诊断方法,一般情况,此类患者被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仅有10%-44%的患者能够得以根治[2]。为了对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8例女性,48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36-64岁,平均年龄为51岁。
1.2 方法 本研究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体部相控阵线圈以及超高强度核磁共振成像仪来对患者的肝脏进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给予横轴位T2WI、脂肪抑制、T1WI平扫,同时还对患者给予三维动态增强、冠状位、脂肪抑制轴位、T1WI以及T1WI延长扫描。在对患者行T1WI扫描时,用ESPGR系列,TE:2/ms,TR:154-180ms,T2WI用FRFSE-X1序列,TE:85.2/ms,TR:6000-7.59ms,其层间距为2mm,层厚为8mm。MRI动态扫描时的相关参数为TE:0.8/ms,TR:2.9ms,其层间距为2.1mm,层厚为4.2mm。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时,其对比剂主要有莫迪司、欧乃影、马根维显,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前,利用MRImecm双筒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推注到患者的体内,其剂量分别为莫迪司15ml,欧乃影与马根维显均为20ml,造影剂的注射速度为2.5ml/s。在完成造影剂注射15秒后即可对患者进行动态扫描,经过3-4次的扫描后,就可以得到患者的静脉期以及动脉期图像,2-3min后对患者行冠状位以及脂肪抑制轴位T1WI扫描,得到延迟图像。
2 结 果
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共检出67个病灶,且均处于核磁共振设备的常规ADC值、弥散成像(DWI)以及MRI的表现范围内,在DWI以及T2WI扫描所得的图像中,肝癌的信号相对较高。患者的多期动态扫描结果显示为动脉期的强化结果较为明显,而门静脉期的强化程度则相对较弱。在本研究的所有病灶中,有20个假包膜病灶,其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腹膜后淋巴结转移,8例患者存在门静脉癌栓的情况。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ADC扫描速度为800s/mm时,DWI以及T2WI扫描可以对肝癌的绝大部分信号特点进行清晰的显示,多层动态强化可以将门静脉癌栓、包膜以及肝癌的血供特点清晰地显示出来。
3 讨 论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核磁共振在临床中就得到了应用,并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3]。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核磁共振的参数相对较多,其对组织的分辨率也相对较高,在对人体的各种脏器进行斜位断层、矢状面以及冠状面扫描时,其具有无辐射、无创伤性、多方位成像等优点,在对原发性肝癌进行临床诊断时,其敏感性相对较高。在对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特异性MRI造影剂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它对于肝脏局限性增生、肝癌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对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时,可以根据信号的不同来对患者的肿瘤程度以及类型进行准确的辨别,此类诊断方式可以对直径大于或等于1.5cm的内细胞癌进行辨别。
随着MRI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为了提高患者的确诊率,不仅要选择先进的注射设备,同时还必须对穿刺方法引起高度重视,确保造影剂的注入较为顺利。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所有患者中,共检出67个病灶,有20个假包膜病灶,其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腹膜后淋巴结转移,8例患者存在门静脉癌栓的情况,其诊断的准确性相对较高。此外,在对患者行MRI检查时,患者身上严禁带有金属类物体,否者就会对诊断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对肝癌与肝硬化进行有效的区分,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因此,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可以对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 麻长虹,许英妮.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31):56-57.
[2] 金海峰,董丽华.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放疗中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09,30(4):294-296.
[3] 侯红瑛,郝秀兰,吴玲玲,等.晚期妊娠合并原发性肝癌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186-188.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核磁共振技术;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84-01
所谓的原发性肝癌主要是指肝内胆管细胞或肝细胞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癌变,目前,此类病变已逐渐成为对人类生命健康存在严重威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1]。此类患者在发病之初的症状不明显,缺乏特异以及敏感性较强的早期诊断方法,一般情况,此类患者被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仅有10%-44%的患者能够得以根治[2]。为了对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8例女性,48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36-64岁,平均年龄为51岁。
1.2 方法 本研究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体部相控阵线圈以及超高强度核磁共振成像仪来对患者的肝脏进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给予横轴位T2WI、脂肪抑制、T1WI平扫,同时还对患者给予三维动态增强、冠状位、脂肪抑制轴位、T1WI以及T1WI延长扫描。在对患者行T1WI扫描时,用ESPGR系列,TE:2/ms,TR:154-180ms,T2WI用FRFSE-X1序列,TE:85.2/ms,TR:6000-7.59ms,其层间距为2mm,层厚为8mm。MRI动态扫描时的相关参数为TE:0.8/ms,TR:2.9ms,其层间距为2.1mm,层厚为4.2mm。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时,其对比剂主要有莫迪司、欧乃影、马根维显,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前,利用MRImecm双筒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推注到患者的体内,其剂量分别为莫迪司15ml,欧乃影与马根维显均为20ml,造影剂的注射速度为2.5ml/s。在完成造影剂注射15秒后即可对患者进行动态扫描,经过3-4次的扫描后,就可以得到患者的静脉期以及动脉期图像,2-3min后对患者行冠状位以及脂肪抑制轴位T1WI扫描,得到延迟图像。
2 结 果
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共检出67个病灶,且均处于核磁共振设备的常规ADC值、弥散成像(DWI)以及MRI的表现范围内,在DWI以及T2WI扫描所得的图像中,肝癌的信号相对较高。患者的多期动态扫描结果显示为动脉期的强化结果较为明显,而门静脉期的强化程度则相对较弱。在本研究的所有病灶中,有20个假包膜病灶,其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腹膜后淋巴结转移,8例患者存在门静脉癌栓的情况。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ADC扫描速度为800s/mm时,DWI以及T2WI扫描可以对肝癌的绝大部分信号特点进行清晰的显示,多层动态强化可以将门静脉癌栓、包膜以及肝癌的血供特点清晰地显示出来。
3 讨 论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核磁共振在临床中就得到了应用,并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3]。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核磁共振的参数相对较多,其对组织的分辨率也相对较高,在对人体的各种脏器进行斜位断层、矢状面以及冠状面扫描时,其具有无辐射、无创伤性、多方位成像等优点,在对原发性肝癌进行临床诊断时,其敏感性相对较高。在对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特异性MRI造影剂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它对于肝脏局限性增生、肝癌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对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时,可以根据信号的不同来对患者的肿瘤程度以及类型进行准确的辨别,此类诊断方式可以对直径大于或等于1.5cm的内细胞癌进行辨别。
随着MRI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为了提高患者的确诊率,不仅要选择先进的注射设备,同时还必须对穿刺方法引起高度重视,确保造影剂的注入较为顺利。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所有患者中,共检出67个病灶,有20个假包膜病灶,其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腹膜后淋巴结转移,8例患者存在门静脉癌栓的情况,其诊断的准确性相对较高。此外,在对患者行MRI检查时,患者身上严禁带有金属类物体,否者就会对诊断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对肝癌与肝硬化进行有效的区分,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因此,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可以对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 麻长虹,许英妮.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31):56-57.
[2] 金海峰,董丽华.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放疗中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09,30(4):294-296.
[3] 侯红瑛,郝秀兰,吴玲玲,等.晚期妊娠合并原发性肝癌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