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半岛记

来源 :山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0m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在回乡的火车上,百无聊赖,给我妈发了个信息,说我想我爸了。长久以来,我对我爸是有记恨的,他是个渔民,天天就知道打鱼,不怎么关心孩子的事儿。傍晚打鱼回来,他从不过问我和我弟在学校里的情况,而是背着手溜达到人堆里,打听别人打鱼的收成,打听那些丰收的人是在哪个方位下的网。休渔期的时候,也不跟我们玩,整天闷着头补网,再不然就是没完没了地修理他船上那台40马力的机器。总之,在我看来,他是个很无趣的人。后来,我乘游轮去往一个海岛旅游,途中感觉到船在茫茫大海里像一片轻薄的叶子那样渺小,联想到我爸多年来的打鱼生涯大概也是如此,每天荡在海里,把性命的缆绳拴在那条轻飘飘的小船上,给我和我弟挣学费。那一次的感悟,让我从心里原谅了我爸,并且开始同情和感激他。
  我说我想我爸了,没想到我爸很高兴。我以为老渔民是不受用这些肉麻的表达的,后来发现大错特错。我那些知识分子的东西,说给老渔民听,他基本都能听懂。而且年纪大了,他心里放下了征服大海的渴望,更珍惜着跟我们的交流。那些肉麻的话,他不仅照单全收,还以此为莫大的快乐。变了一个人似的。
  火车到站,换乘四个小时的中巴。当天是中秋节,乘车的人很少。中巴车卖票的妇女,明显是我老家的口音,但说着蹩脚的普通话,叫我们系好安全带。农村人开着中巴进城载客,便成了半个城里人。坐在后面的老头儿嚷嚷,你这安全带不够长啊。卖票妇女走过去,一边给他拾掇,一边嘟囔着“让你系安全带,没让你把自己绑起来!”老头享受着妇女的帮忙,像幼儿园的孩子等着老师分果果的表情:“原来你这安全带是绑在肚子上啊,俺以为是往肩膀上捆呢,这能安全吗?”老头戏谑着。我听出来,这老头看起来怎么也有七十多岁了,却在调戏着卖票的妇女呢。我心里笑着,果然是回乡了,到处飘着烟火气。俗气、温暖。
  中巴车像牛车一样慢。居然开了五个小时才到镇上。我弟接我回半岛。说是回半岛,其实早就回不去了。半岛卖给了一家企业搞开发,我们是在半岛和镇上之间的沙地上,盖了几排居民楼落脚。到家已经是傍晚了。我爸接过我的大背包,我妈在厨房里煎炸蒸炒,说是过节,叫了我小姨一家子来聚餐。
  我小姨一家四口来了,女儿,女婿。女婿姓宋,在北京的私企上班,做金融的。说是女婿,其实还没结婚。表妹跟我一样在北京上班,俩人提早回来了两天。小姨夫一个劲儿夸小宋,能干活。今天卖了8000斤鱼,都是小宋从养鱼池子里搬运到收购车上的。年轻人平时做脑力劳动,年薪几十万,还能回老家帮父母干体力活,这孩子靠得住。我小姨在一旁,表情也是美滋滋的,仿佛后半辈子有了依靠。
  我妈一边也跟着夸小宋,一边撇着嘴。我妈和我小姨虽然感情好,但暗地里一直较着劲呢。谁家日子过得好了,有点高兴羡慕,也有点儿嫉妒。我爸吭哧吭哧打鱼,老老实实当了一辈子渔民,虽说不怂,但也没什么外财。我小姨夫中途转行养鱼,一年的收成顶我爸好几年,说话总有些财大气粗的口气,叫人听了不那么痛快。我大学毕业留在北京,我小姨羡慕不已。后来我表妹毕业赴我后尘,也在北京定居下来。现在,小宋又比我老公挣钱多,不仅挣钱多,还吃苦耐劳,讨长辈喜欢。我家那位,是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那种人。这一回合,貌似我们家又输了。每次回老家,我都能感受到那种浓厚的亲情夹杂着微妙的竞争的氛围,习以为常。
  第二天一早,我睁开眼,家里已经空着。我爸打鱼去了,我妈可能是去了菜市场。我爸虽说是退休了,从大船上退了下来,但还有条小船,是我弟经常开着钓鱼用的。我爷爷去世后,留下了一捆一捆的大海螺壳子。他把吃海螺剩下的贝壳,钻上孔,绑成一扎。我爸开着小船,五分钟远的海,把海螺壳子扔在海底,第二天早上去收,每个壳子里都住着一只八爪鱼。很多人家没有这稀奇的工具,我爷爷是个巧手,把这些海螺壳子刷得很干净,绑得顶结实。他活着的时候不舍得用,还有各式赶海的家什,打磨得锃亮,谁也不外借,临了还是全撒手留给了我爸。
  我劝我爸别再出海了。六十多岁了,体力跟不上,出海总是让人悬着一颗心。风啊,雨啊,浪啊,海里漂着怎么也不如在家里待着安稳。再说,家里花销也不缺。我爸总说,开船五分钟,就在眼目前儿,每天出去一个钟头,十来斤八爪鱼,钱就跟白来的一样。我觉得我爸挺贪财。但我妈更贪财,每天把八爪鱼拿到市场上去卖,一斤也没给家里留下。这都是我爸背地里嘀咕给我听的。
  上午九点多钟的时候,我爸回来了。手里拎着螃蟹笼子,里头装着刚收获的八爪鱼。我妈这时候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扯着嗓子催促我爸赶紧开着电动车去菜市场卖,晚了就散摊子了。我也跟着上了车。我爸嘟囔着自己还没吃早饭呢,我妈说卖完了再吃也来得及。
  不得不说,我妈真是把卖鱼的好手。二十斤八爪鱼,还没来得及吆喝,五分钟的工夫,就卖完了。我妈一边走称,一边唠叨着,这八爪鱼把水都空干了,一点不掺假,围观的人都频频点头。十五块钱一斤,换了三张红钞票。
  300块钱,我爸年轻时候根本看不上这点小钱。他那时候整天撺掇人,买大船,出远海。船队每年春天出远海的时候,我爸总是走得最早,回得最晚。叫我妈备足了米、馒头、腌肉等等的干粮,铆足了劲头。回来的时候,往炕上摊着一摞一摞的钞票,叫我妈乐开了花。冬天退大潮的时候,我爷爷把我家门敲得咣当咣当响,叫我爸去赶海。我爸头也不抬,根本不挪窝——要挣就挣大钱,赶海那些手指头缝里漏下来的东西,看不上!
  如今我爸不知怎么了,转变观念了。天一亮就美不滋儿地开着小船去抠八爪鱼了。每天两三百块钱的收成,知足了。我劝他别再干了,他总说,闲着也是闲着。我琢磨着,人啊,上了岁数,像是退了年轻时候的火气,没什么大志向了,容易满足了。我为他高兴,也为他伤感——我爸老了。
  我妈还是跟当年一样,热情,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在楼上吃饭,只要听见我爸的脚步声,就趕紧放下手里的碗,要下楼去卖东西。不论是大鱼还是小杂鱼,或者是小虾小蟹一类的不起眼的东西,她都能卖得津津有味。她不爱攒钱,不当守财奴,卖在手里的零钱,她一转身就给花了。我一度怀疑,这两口子,一个打鱼,一个卖鱼,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寻找年轻时候的感觉。   卖鱼回来,我叫我弟开车带我去半岛走走,那是我名副其实的故乡。半岛被人买了以后,就彻底圈起来了,不让随便进。我们这些“土著”,都成了外人。大门口赫然写着:某某集团某某岛海港。搬迁之前,半岛入口处立着个大牌坊,中间是一个醒目的“胡”字。600多户姓胡的人家迁走了,半岛易主了。这事不能想,想起来怪伤感的。
  半岛的北海,开发的脚步仍在进行。由于长期封闭的缘故,人迹罕至。野山坡越发地野草丛生了。野菊遍地。山上的石头还是那么干净,一尘不染。海水是那么彻底的蓝,里面只有很少的船只。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很多人不知道世上有这么一个地方。我想站在高处喊它的名字,让全世界知道它,但我猜想,我的声音越大,越是四散在海面上,传不到远方。
  开车到了另一片山,以前海军部队驻扎的地方,野山枣遍地。小时候的秋天,每个周末都盼着上山摘野山枣,红的绿的,贪婪地忙活着,手上扎满了刺。摘多了,用白糖和白酒腌制起来,密封,到了过年的时候打开封口,酸酸甜甜的,有山野气,汁水能拉出丝儿来,比水果罐头强百倍。
  我闭上眼,站在半岛的野山坡上,吹着半岛的风。我幻想着,不一会儿,放羊的王守业赶着羊群过来了;不一会儿,拾垃圾的老刘赶着牛车过来了;再不一会儿,炊烟起来了,我奶奶满山找我,唤着我回去吃饭了。然而,一切都不会发生了。半岛荒无人烟。青山不改容颜,守着蔚蓝得有几分忧伤的海。
  站在半岛的野山坡上,我想把双脚扎进那一方土地。我很想给半岛写一首诗,我想形容一下自己对故乡的爱,但苦于没有才华。最后只剩下有感而发的一句话,不像诗——“哪怕被故乡的棘刺扎一下,内心都是莫大的幸福。”
  我贪婪地摘了一大兜子野山枣,弟弟说太酸。我计划着,等我回到北京,在深夜的被窝里,尤其是有月亮的夜晚,闻一闻,放在舌尖上舔一舔,故乡瞬间就在眼前了。
  回到家,我爸说野山枣留给他泡酒喝,活血的。我妈的贪心病又犯了,叫我们改天拿着镰刀,去割些野山枣枝子,在地上铺个塑料纸,把上面的山枣都抽打下来,一会儿收一大兜子,省得一颗一颗往下摘。我觉得我妈教的方法有些粗暴,我不想把野山枣树割成残疾。故乡的草木,越来越惹我心疼。我爸也说,不能割,来年,还是老枝子结的山枣更好。
  回到家乡,周围很静,觉得日子很长。一早起来,能干很多很多事。很多人来来往往的,也才过了大半天工夫。
  傍晚,我妈叫我弟开车去看我大姨。三十多里路,转眼就到了。我大姨夫卧床,不说也不动,还是老样子。但他认得我,冲我眨眨眼,眼睛里泛出微弱但明亮的光。大姨每天把食物磨碎了,用管子喂给大姨夫吃。这种情形已经好几年了。大姨夫年轻时候是个壮劳力,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蹬一个多小时,到我们半岛去打鱼。晚上船回来,一身疲累,他还是蹬着自行车赶回去。论收成,可比种地强多了,但一般人吃不了那个苦。大姨夫一米八几的个头,船上的活计,他一个能顶好几个。大姨夫力气很大,走路都是风风火火的,说话很大声,连吃东西的声音也比别人大。我有点怕他,经常离得远远的观察他。那会儿怎么也预料不到,这人高马大的,后来得了脑血栓,成了一把瘦骨头,瘫在床上,被子里蜷缩成很小的一团。
  我大姨也是顶能干的,院子里的鸡笼,还有工具房,都是她一个人盖的。我大姨闲不住。闲着的时候,不是给家里的小孩子做衣裳,就是给哪家缝被子,把自己的腿都累肿了。让她歇着,但就是谁也拦不住。她不停地忙。她把好吃好用的都送给别人,自己吃糠咽菜。十里八村都知道,我大姨是个“伟大”的人。我感慨着,世上的人有很多种,有人喜欢享福,锦衣玉食还嫌不够;有人喜欢吃苦,粗茶淡饭也能活得起劲。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临走的时候,我大姨又是大包小包地往车上塞,花生是自己种的,面条是自己磨的面粉压的,冬瓜也是自家院子里结的。
  晚上,因为我在家,我爸妈都不出去打麻将了,陪着我聊天。其实他们俩待在一起,我有点担心,因为他俩经常聊着聊着天,会吵起来。矛盾永远都是同一个:到底谁对这个家的贡献更大。我爸说我们家的家产都是他风里来浪里去挣来的,他一把硬骨头,靠着一条船,养活了我们一家四口。把苦都吃尽了。我妈说,打鱼这活,如果没有个能干的后勤,根本吃不消,回家吃不上热饭。伙食不好的话,船上雇佣的伙计早就养不住了,你再能干也撑不起一条船。再加上船靠岸以后,卖货、跟鱼贩子交涉,都是女人的事儿。还有养孩子,做家务,都是老娘们儿一人包揽。自然,我妈的贡献更大。我爸又说,冬天冻得打牙巴子,老爷们儿凌晨两点从热被窝里出来,往海水里蹚,老娘们儿都在热被窝里捂着呢。全村儿长寿人口都是老娘们儿,把老爷们儿都累死了。我妈又说,你们家的老爷们儿都长寿,你奶奶没出过海,五十多岁就没了。你爷爷出了一辈子海,活到了九十多呢。你太爷爷也是老渔民,活到九十六呢。我爸说,我最烦你每次都能扯到我们家祖上……就这么一来一回,声调儿越来越高,离题越来越远,家庭大战一触即发了。关键时候,我爸只好哐当一声夺门而出,去打麻将了。剩下我妈,立刻有笑脸儿了,扭头对我说,你爸说不过我的,还认死理儿。她赢了。
  这次,由于我半年多没回家了,所以他俩也不好意思吵了,静静地陪我看电视。我反而觉得缺点什么。看他们争吵的时候,我觉得脑袋要裂了,他们安静的时候,我倒盼着他们有点火气。那样证明他们还年轻呢。
  第二天一早,我爸又不见了。前一天晚上说好带着我出一回海的。因为我每每跟别人说我爸是渔民,别人都问我出过海没有。我摇头。这有点丢脸。我爸答应带我上船,可到了早上,我爸觉得有风,怕我晕船,又怕我感冒,就一个人出发了。等我吃完早饭的时候,我爸拎着三条网在底下了,喊我下楼。我去拾掇网,把网上的小偏口鱼,螃蟹、海螺,都择下来了。接近晌午工夫,我把网都收拾好了,像没用过的一样。今天的收成终于没拿去卖钱。我爸开着电动车,载着我妈和我,拉着十几斤的魚和螃蟹,二十多里路,给我姑奶奶送去了。姑奶奶高兴得紧,种地的人家都盼着有个半岛的亲戚,有鲜鱼吃。我姑奶奶是出了名的口才好,背都驼了,眼睛也像是要睁不开了,眯缝着,只剩下一张嘴,说起话来脆生、调子高。夸完我爸又夸我,洋溢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我们的欢迎。   我爸高兴地客套着。回来的路上,一直唠叨着,我姑奶奶孝顺,我太爷爷活着的时候,都是住在姑奶奶家,让她伺候了十几年。好人有好报。
  午饭以后,真正感觉到家乡很静,大概渔民和妇女们都在出海码头忙活着,所以楼下没有一点动静。大片的阳光晒得人暖暖的,懒懒的,正是睡觉的好时候。我放空自己,享受着宁静和舒适的温暖,一头扎进被子里睡了大半天。
  傍晚的时候,我弟回来了,钓了一箱子的鱼,搬到客厅,浑身冒着海水气。我妈高兴地围过来清点,我爸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听我弟侃大山。我弟比画着说,海里鱼太多了,一群一群的,钓着真过瘾。开船到浅水,也就俩小时工夫,钓了二十几斤。有一只红鳞加吉鱼,看得很清楚,上钩了,结果上拉的时候又跳脱了。我爸听得出神,一边抽着烟,一边惋惜着,怎么能让它跑了呢,好几年没见红鳞加吉鱼了,不然今晚就炖上了,多好!我弟也夸张着拍大腿说,可惜了,三四斤重的红鳞加吉鱼。我爸也说,太可惜了。他俩一直在那惋惜着,像是丢了金子。我在一旁,不知道有什么好惋惜的,几种鱼的味道都差不多。长期生活在半岛的人嘴刁,各种鱼,能吃出很大的差别。
  我妈一边拾掇着,一边念叨——多去钓吧,咱家欠着很多人情要还呢。今早楼下的大嫂子给了十斤棒子面,快送点鲜鱼给人家吧。啥时候把咱家冰箱都钓满了,就别再钓了。我弟扭头对我说,咱家冰箱永远都钓不满,妈妈很快把鱼都送出去了,不信你瞧着吧!果不其然,不一会儿,我妈不见了,不知给谁家送鱼去了,一会儿又回来拿了一兜子,送了另外一家。一箱子的鱼,一条也没往冰箱里放,就没了。
  第二天早上一睁眼,我爸果然又出海去了。我妈一边吃早饭,一边跟我唠叨,你爸出海一点也不累,跟玩儿似的。我撇嘴,不以为然。九点左右,我爸回来了,这回有三十多斤八爪鱼,我爸说不卖了,留着吃吧,冰箱里一点也没攒下。我妈说,北边开海鲜饭店的小张说是收购,我去问问。说完就不见人影了。十几分钟后,我妈捏着四百块钱回来了,美滋滋的,说是下回肯定不卖了,放冰箱里攒着,留着过年。
  下午想起第二天要回北京,便又想去半岛了,跑去央求我弟。外面下着小雨,我弟很不情愿地带我上山。站在山坡上往下望,我弟问我,十几年了,还记得咱家老房子的位置吗?荒草一片,真是一点也分辨不出了。老院子里的那口井,恐怕也早就让渣土给填平了。我弟问我,接下来再去哪里?我也不知道,只要在半岛,随便哪个山坡上,坐上半天也好。我们来到后山的老祖宗胡大海雕像前,胡大海是明朝武将,打仗的时候,将老母亲安置在半岛,后来带着家眷到此定居,遂有了我们这些姓胡的后人。胡大海雕像依然威武,但有些孤独。我们这些子子孙孙都搬走了,只剩他孤身守望着山海。也许自古以来,英雄的命运都是孤寂而悲壮。遍地的野菊从石缝里钻出来,金黄的毯子,像是给祖先的献礼。
  天空灰蒙蒙的,细雨淋在身上,一场秋雨一场凉了。
  回到家,我妈已经在准备着我第二天带的行李。两包干虾仁要吗?干贝要吗?煮面的时候放一撮,鲜死了。我告诉我妈,统统不要。离开半岛太久了,早就换了口味,海鲜想不起来吃。过年的时候带走的对蝦还在冰箱里冻着呢。我妈唠叨着说“真是忘了本了,忘本了,这么好的东西都不爱吃了,小时候你爸出海打对虾,没给你留。你让对虾给馋得呀,眼泪汪汪的。你爸跑到冷藏厂给收购员要了两只对虾给你煮了,要不然你馋得睡不着觉,你忘了吗?”“那还不是因为你,打了好几百斤对虾,都给卖了,连个对虾须子都不剩。”我爸插话。
  第二天一早,我弟开车送我去机场。我妈说,以后都坐飞机吧,别省。咱家有钱,你爸天天都见钱呢。我找我爸告别,才想起来,他一早又出海去了。
  我记不得我已经多少次离开故乡。
  胡烟,原名胡俊杰,女,80后,硕士,山东龙口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报社副刊编辑,现居北京。散文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山花》《北京文学》 《山西文学》《黄河文学》等。出版散文集《哭泣的半岛》。
其他文献
老奶奶小木屋门前的雪地里长出了一个胖乎乎的雪人,和别的雪人一样,他有着两只黑漆漆的煤球眼睛,一个红通通的胡萝卜鼻子,还有一颗渴望春天的心。  起初雪人是不知道有春天的,他降生于一个银白色的季节,关于春天的故事,是一只叽叽喳喳的小麻雀说给它听的。  那是一个雪花漫天的日子,一只麻雀扑扇着双翅向他飞来。“好冷呀,真盼望着春天早一点到来!”  “春天?春天是什么样子的?”雪人睁大它那双乌溜溜的眼睛问道。
前些日子,我和弟弟分别种了两颗绿豆。我们怕种不活,还先把它在水里泡了一天。第二天,我们来看绿豆,发现它已经发芽了。我们赶紧拿来花盆,把它栽了起来。为了不相互弄错,我把我的那一盆放到阳台上去了,而弟弟却把他的那一盆放到他自己的卧室里。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豆芽已经长高了许多,可弟弟的好像还没有长。起初,我还没怎么注意,但到了后来,我发觉,尽管我们每天都按时浇水,但过了几天,我的差不多有10厘米了,
2016年的下半年,我从乡下来到泰安,在“上河桥”附近租了一间房子。房子紧邻夜市,每天晚上都到夜市去散会儿步。在夜市中间,通常会遇到一位“拾荒”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披头散发、摇头晃脑,引起了我持久的兴趣和关注。2018年的夏天,我终于将他写进了一篇小说里,这篇小说就叫做《仁慈的河》,后来发表在《朔方》。从这篇小说开始,仿佛突然开了“窍”,我兜转、徘徊了十几年却一直不得其门而入的小说写作真正开始了。
白色的屋顶,巨大的飞机库,高耸入云的天线……这是科幻电影中的虚拟场景吗?当然不是啦!它可是名副其实的军事基地哦,这个基地和神秘的外星人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还有个神秘的代号,叫“51号区”。  “51号”是什么?难道是这个地方的门牌号码?“51号”其实是美国一块政府用地的编号,它位于拉斯维加斯的内华达试验场,时间久了,就被称为“51号地区”。  这是个“地球人都知道”的地方,可美国政府为什么
你听到过啄木鸟用嘴敲木头时发出的“梆梆”声吗?为了钻开厚厚的树干,啄木鸟用上的力气,一点儿也不比人用大锤子钉钉子的时候花的力气小!据科学家测算,如果人类用这样的力气来撞树的话,肯定要头破血流,甚至发生脑震荡,对大脑造成严重损伤。那么,为什么啄木鸟成天这样用嘴敲进树干里,却不会把自己撞晕呢?  我们在《动物世界》里还看见过,为了争夺头羊在群落中的统治地位,雄性大角羊互相对决,用它们的角与对方进行猛烈
前不栽柏后不栽柳  人性论者王船山  偏要在屋前栽下柏树  200年后从隐居中顯身  他在衡阳种姜十七年  收徒讲学  与儿子儿媳住在茅屋里  不管天晴还是下雨  出门总是打一把雨伞  穿一双木屐  面容清瘦  胡须干净  写下800万字著作  种姜之人性格悲愤  王夫之之头  不顶清朝天  脚不踩清朝地  连他家的兰草也是贫穷的
伦敦地牢位于伦敦东部、泰晤士河下游,坐落在伦敦著名的地标建筑伦敦塔桥的正门旁边。它类似于主题公园,以人偶的形式重现了中世纪欧洲血腥的历史,并用声音、灯光、道具、颜色等增强了地牢的真实感,让人们从侧面了解伦敦那些让人不能忘记的历史,现在已经成为伦敦的一个著名景点。    伦敦地牢以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主题,同时配有专门的讲解人员穿着古装为大家解说,当然,还会邀请你身临其境地参加一些活动。在地牢里,
明朝的时候,在福州城里有个秀才,名叫郑堂。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就在城里开了一个字画店。一天,有个人拿了一幅《游春图》到他的店里来,说自己急需用钱,想要用这幅画作抵押,典当一千两银子。郑堂同意了。两个人就写了一张字据,约好两个月后,画的主人拿着钱来赎画。可是到期之后,这个人并没有出现。于是按照约定,这幅画就归郑堂所有了。  城里买卖字画的人听说之后,都非常羡慕郑堂,因为人人都知道这幅《游春图》是唐朝
深山里,有两条不谙世事的小溪,小溪清浅明快,都抱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  有一天,这两条小溪在一起商量:既然我们都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为何不结伴同游快意人生呢?  于是,这两条小溪开始了它们漫长的旅途。路上的艰辛远远地超出了它们的想象,它们流过戈壁乱石,跨过荆棘丛林,一路欢歌,也一路劳顿。  一天,两条小溪来到一个池塘,池塘清柔安逸,微波盈盈中向它们招手:“来吧,我的孩子,到我这里来,让我这里的凉风
王凯:在以前的学校我是班长,受老师宠爱,和同学相处得也很好。可自从转学到新班级,不受重视的感觉让我好烦啊!笑笑姐你说我该怎么办啊?  笑笑姐:教你一招,保证你一出手,郁闷烦恼去无踪!来来来,选一个晴朗的夜晚,抬头,深呼吸,静静观察……发现了什么?拜托,不是UFO,是月亮和星星!其实,一个班级也像一片夜空,月亮只有一个,星星却有很多。众星捧月感觉是很好,可是没有星星,月亮一样会孤独。从现在起,学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