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是教育理念转变和变革的时代,教育的发展呈现出许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特点,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也面临变革。随着社会大众对审美的需求日渐增加,美术教育也成为博物馆实现教育职能的方式之一。文章根据美的形式和博物馆的特点,对博物馆的美术教育的几种形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教育形式;美术
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1]。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担负着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的历史使命。教育是博物馆主要的社会职能之一,博物馆以文化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文化环境为整个社会提供教育活动,这其中也包括美术教育。博物馆的美术教育以美的形式和博物馆的表现方式相结合,根据博物馆的特点引导大众发现与探索美,从而实现博物馆的美术教育。
1 以美的形式打动观众,表达美的内容
“美的形式就是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是辩证统一的,美的事物所包含的人的本质力量和它的感性形式是不可分离的。”[2]博物馆在审美教育中发挥着自身优势,以博物馆的建筑美、陈列美、藏品美让观众在美的形式中感受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美的内容决定美的形式,美的形式影响美的内容表达。从南通博物苑到现今多样化的现代博物馆,博物馆建筑的变化直观地反映着博物館的历史发展;而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也揭示了一定时代的社会审美理想和时代精神,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博物馆建筑是陈列的重要物质载体,陈列以美的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独特、创新的陈列在于陈列的内容,陈列的艺术效果应准确传达陈列的主题思想,符合观众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陈列以藏品为基础,藏品以直观的艺术形象感染观众,使观众对藏品的形式美有所认识,从而了解藏品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藏品,尤其是文物藏品,在博物馆有着重要的地位。观众在欣赏美轮美奂的古代艺术精品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在作品中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纯真的思想感情,观众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在欣赏中受到影响。如古代文人画,画中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有时寥寥几笔就深刻表现了画家对自然与社会的真实体验,画中的寓意和情感影响无数观画者。具有美的形态的事物,它的形式必然吸引人、感动人、引人思考,事物的外在形式美吸引着人们去欣赏,让人们主动去追求它的内在精神美,从而使人们在美的感受中获得美的教育。
2 多种方式结合,以博物馆为出发点,引导观众美术欣赏
博物馆美的感染力是通过光、色、形、声等物质属性,配合讲解、电化教育等多种方式的结合而完成的。博物馆的藏品通过灯光、辅助图片和藏品环境的复原等多种方式突出藏品的艺术效果,观众在了解藏品外在形式的同时,对藏品的实际意义和历史形成等内容的了解却仅限于自己的知识和展品介绍,这时讲解员的讲解就很重要了。讲解员的讲解可以帮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藏品,能将陈列展览中没有完全表现或不容易直观表现的内容通过生动的语言传达出来,使观众也能获知一些特征不鲜明的藏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讲解员根据陈列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的参观进行引导,使观众在美的建筑、美的陈列和美的藏品中发现美、欣赏美、思考美,从而对藏品外在形式下多样的社会历史内容有充分的了解。讲解员的讲解更能保证参观者在欣赏中达到教育的效果。随着科技进步,电化教育以其声像并茂、直观形象等特点在博物馆宣传教育和艺术欣赏中得到运用。电化教育包括录音、录像、电影、光盘和幻灯等视听技术。在陈列展览中特定场景应用电化教育方式,可引起观众的兴趣,使观众在寓教于乐中欣赏、学习。电化教育中的光和声音在一些自然标本藏品展览中效果明显,陈列环境的复原,再配合光和声音,使整个陈列展览真实生动,艺术感染力得到充分展现。观众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欣赏展览,就会对展品记忆深刻。光、声等科技的运用,使人的感官能更敏锐地发现、感受自然标本的美。在一些文物藏品的欣赏中,博物馆也会运用录像播放的方式把更详细、更复杂的文物内容介绍给观众,引导观众对文物藏品进行综合理解,之后再在了解文物藏品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文物藏品的艺术魅力。
3 提高青少年的美术欣赏能力
博物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具有开展学生校外教育活动的责任。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推动作用。美术教育是以审美活动为中介,积极塑造人格的特定教育活动。美术教育中以美术欣赏的方式让青少年在美的感受中接受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博物馆的美术欣赏教育是青少年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社教人员用多种方式引导他们观赏博物馆建筑、陈列、藏品的美,帮助青少年感受美的方式,理解美的内容和本质,从而获得文化知识、美术审美能力。博物馆收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精品,在对青少年进行美术教育时可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这些资源,这些丰富的藏品能够以不同的艺术形态展示各时代的文化特点。博物馆以讲解员讲解、电化教育等多种方式,以精心安排的展览顺序,引导青少年发现美。具有古典特色的博物馆建筑、独特珍贵的青铜器、美观典雅的陶瓷、意蕴隽永的书画和许许多多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的展览等,让青少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博物馆的美术教育可以运用具体的形象和物化的艺术意象打动青少年观众。如书画,它把比较抽象的善恶观念和道德原则寓于其中,经讲解、赏析和正确引导,能够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博物馆的青少年美术教育并非一蹴而就,以免费开放等多种方式吸引青少年观众,能不知不觉地多次唤起青少年的审美意识,以达到潜移默化中提高青少年美术欣赏水平的效果。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应以青少年教育为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点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以美术教育为切入点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情趣与道德情操。
4 小结
博物馆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需求,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也要求博物馆必须关注当今社会,了解时代的发展与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也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这其中就包括了对美的追求和认识。美术教育是博物馆教育功能实现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部分,博物馆使“人与物相结合,以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为重要任务,参与社会,服务社会”[3]。根据不同层次的观众,博物馆运用自身的优势,从建筑、陈列、藏品出发,以电化教育、讲解服务等多种方式促进广大观众对审美的认识,以丰富生动、喜闻乐见的工作方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挥着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并以博物馆美术教育为切入口,在提供观众视觉观赏的同时,促进广大观众了解文物藏品,使观众在愉悦中学习。因此,博物馆的美术教育不仅使观众在参观中得到美的感受和教育,促进其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而且能让观众以愉悦的心态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在加深观众的感官印象的同时,引导观众探索美、思考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3]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教育形式;美术
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1]。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担负着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的历史使命。教育是博物馆主要的社会职能之一,博物馆以文化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文化环境为整个社会提供教育活动,这其中也包括美术教育。博物馆的美术教育以美的形式和博物馆的表现方式相结合,根据博物馆的特点引导大众发现与探索美,从而实现博物馆的美术教育。
1 以美的形式打动观众,表达美的内容
“美的形式就是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是辩证统一的,美的事物所包含的人的本质力量和它的感性形式是不可分离的。”[2]博物馆在审美教育中发挥着自身优势,以博物馆的建筑美、陈列美、藏品美让观众在美的形式中感受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美的内容决定美的形式,美的形式影响美的内容表达。从南通博物苑到现今多样化的现代博物馆,博物馆建筑的变化直观地反映着博物館的历史发展;而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也揭示了一定时代的社会审美理想和时代精神,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博物馆建筑是陈列的重要物质载体,陈列以美的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独特、创新的陈列在于陈列的内容,陈列的艺术效果应准确传达陈列的主题思想,符合观众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陈列以藏品为基础,藏品以直观的艺术形象感染观众,使观众对藏品的形式美有所认识,从而了解藏品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藏品,尤其是文物藏品,在博物馆有着重要的地位。观众在欣赏美轮美奂的古代艺术精品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在作品中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纯真的思想感情,观众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在欣赏中受到影响。如古代文人画,画中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有时寥寥几笔就深刻表现了画家对自然与社会的真实体验,画中的寓意和情感影响无数观画者。具有美的形态的事物,它的形式必然吸引人、感动人、引人思考,事物的外在形式美吸引着人们去欣赏,让人们主动去追求它的内在精神美,从而使人们在美的感受中获得美的教育。
2 多种方式结合,以博物馆为出发点,引导观众美术欣赏
博物馆美的感染力是通过光、色、形、声等物质属性,配合讲解、电化教育等多种方式的结合而完成的。博物馆的藏品通过灯光、辅助图片和藏品环境的复原等多种方式突出藏品的艺术效果,观众在了解藏品外在形式的同时,对藏品的实际意义和历史形成等内容的了解却仅限于自己的知识和展品介绍,这时讲解员的讲解就很重要了。讲解员的讲解可以帮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藏品,能将陈列展览中没有完全表现或不容易直观表现的内容通过生动的语言传达出来,使观众也能获知一些特征不鲜明的藏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讲解员根据陈列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的参观进行引导,使观众在美的建筑、美的陈列和美的藏品中发现美、欣赏美、思考美,从而对藏品外在形式下多样的社会历史内容有充分的了解。讲解员的讲解更能保证参观者在欣赏中达到教育的效果。随着科技进步,电化教育以其声像并茂、直观形象等特点在博物馆宣传教育和艺术欣赏中得到运用。电化教育包括录音、录像、电影、光盘和幻灯等视听技术。在陈列展览中特定场景应用电化教育方式,可引起观众的兴趣,使观众在寓教于乐中欣赏、学习。电化教育中的光和声音在一些自然标本藏品展览中效果明显,陈列环境的复原,再配合光和声音,使整个陈列展览真实生动,艺术感染力得到充分展现。观众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欣赏展览,就会对展品记忆深刻。光、声等科技的运用,使人的感官能更敏锐地发现、感受自然标本的美。在一些文物藏品的欣赏中,博物馆也会运用录像播放的方式把更详细、更复杂的文物内容介绍给观众,引导观众对文物藏品进行综合理解,之后再在了解文物藏品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文物藏品的艺术魅力。
3 提高青少年的美术欣赏能力
博物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具有开展学生校外教育活动的责任。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推动作用。美术教育是以审美活动为中介,积极塑造人格的特定教育活动。美术教育中以美术欣赏的方式让青少年在美的感受中接受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博物馆的美术欣赏教育是青少年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社教人员用多种方式引导他们观赏博物馆建筑、陈列、藏品的美,帮助青少年感受美的方式,理解美的内容和本质,从而获得文化知识、美术审美能力。博物馆收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精品,在对青少年进行美术教育时可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这些资源,这些丰富的藏品能够以不同的艺术形态展示各时代的文化特点。博物馆以讲解员讲解、电化教育等多种方式,以精心安排的展览顺序,引导青少年发现美。具有古典特色的博物馆建筑、独特珍贵的青铜器、美观典雅的陶瓷、意蕴隽永的书画和许许多多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的展览等,让青少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博物馆的美术教育可以运用具体的形象和物化的艺术意象打动青少年观众。如书画,它把比较抽象的善恶观念和道德原则寓于其中,经讲解、赏析和正确引导,能够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博物馆的青少年美术教育并非一蹴而就,以免费开放等多种方式吸引青少年观众,能不知不觉地多次唤起青少年的审美意识,以达到潜移默化中提高青少年美术欣赏水平的效果。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应以青少年教育为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点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以美术教育为切入点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情趣与道德情操。
4 小结
博物馆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需求,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也要求博物馆必须关注当今社会,了解时代的发展与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也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这其中就包括了对美的追求和认识。美术教育是博物馆教育功能实现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部分,博物馆使“人与物相结合,以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为重要任务,参与社会,服务社会”[3]。根据不同层次的观众,博物馆运用自身的优势,从建筑、陈列、藏品出发,以电化教育、讲解服务等多种方式促进广大观众对审美的认识,以丰富生动、喜闻乐见的工作方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挥着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并以博物馆美术教育为切入口,在提供观众视觉观赏的同时,促进广大观众了解文物藏品,使观众在愉悦中学习。因此,博物馆的美术教育不仅使观众在参观中得到美的感受和教育,促进其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而且能让观众以愉悦的心态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在加深观众的感官印象的同时,引导观众探索美、思考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3]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