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木质颗粒燃料供应潜能

来源 :中国人造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ao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世界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发布,俄罗斯是世界上木质颗粒燃料生产大国之一,位列前5名.目前,该国木质颗粒燃料产量约占全球份额的6%,占全球木质颗粒燃料出口量的7.6%,排名第4.俄罗斯的木质颗粒燃料工业以出口为主,其产量的85%销往外国市场,这种对出口的依赖决定了俄罗斯生产的木质颗粒的质量.
其他文献
管道嵌入式建筑围护结构作为一种重质热激活建筑系统(TABS),由于其管道内嵌于建筑围护结构内部,故目前在既有建筑改造中应用较少.本文提出了管道嵌入式相变复合墙体(PEPCW)的概念,其主要利用基于宏观封装的嵌管式相变板代替传统嵌管夹层,并将嵌管夹层移至承重层外侧,为解决既有建筑改造中应用这一技术提供了创新解决思路.本文利用经实验验证的数学模型评估了PEPCW的夏季热性能和节能潜力,结果表明,复合墙体内表面温度和热流可分别降低1.1℃和9.9 W·m-2.参数化模拟结果表明,管道间距相比相变夹层厚度对复合墙
当前,北京、深圳、武汉等城市纷纷提出多中心的发展思路.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多中心战略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然而多中心结构是否有助于提高能源效率亟待检验.利用2017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分别运用改进的社会网络法和超效率EBM模型测度城市多中心度与城市能源效率,实证检验多中心度对城市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多中心度与能源效率之间存在倒“U”形变动特征.然而,仅有约25%的样本城市的多中心度突破了拐点,且这些城市主要为大型城市或受地形约束的山地城市,表明对于大多数中小城市而言,多中心度的提
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并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问题.采用文献荟萃分析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分析了中国空心村整治潜力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解析了空心村整治模式及其机制的地域差异特征.结果 显示:1996-2019年CNKI数据库空心村研究文献呈快速增长态势,空心村研究文献增加与全国农村常住人口减少呈显著正相关;空心村整治潜力等级呈现“北方高南方低”“平原地区高、丘陵山地区低”“传统农区高、城市群地区低”的总体分布特征;农村自然地理条件、常住人口减少幅度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是
纳米纤维素是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可再生天然生物质材料,基于纳米纤维素的序构材料有望成为新一代高性能结构和功能材料并引领可持续发展.合理构建界面力学行为和材料微结构之间的非线性耦合关系是纳米纤维素序构材料强韧化设计研究的关键.本文综述了目前纳米纤维素序构材料界面力学行为和设计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纳米纤维素的界面氢键行为、多尺度界面力学以及一些典型的界面和序构设计案例,总结并展望了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方向,旨在从微纳米力学和多尺度力学的视角为设计和制备高性能纳米纤维素序构材料提供新思路.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课题,其理论和实践均处于探索阶段.将生态足迹理论与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有机结合,通过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参数、补充对价值量的核算、重新界定自然资源资产类型,构建了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资源资产核算体系.以新疆为研究靶区,对其土地资源资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新疆生态足迹模型参数存在年际波动,均衡因子多年平均值中水域(12.239)>湿地(10.161)>林地(3.352)>草地(0.990)>耕地(0.775)>荒漠(0.215),产量因子多年平均值中湿地(1
绿色增长是实现人地协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对区域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以陕西省为例,在系统梳理绿色增长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绿色增长系统作用机制框架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灰色关联分析、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了2008-2017年城市绿色增长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1)陕西省城市绿色增长水平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N”型波动上升变化过程.(2)空间分布上,城市绿色增长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空间演化上,地区内差异略呈下降
射束角度优化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固定野调强放疗的效果,但其一般被认为是一个非凸的NP难问题.本文将该问题转化为一个标准的二次规划问题进行高效求解.每个射野的最大出光强度被选作稀疏化指标,通过重赋权的L1最小化方法结合线性约束条件,实现射束角度稀疏化.该方案的有效性在一个数字模体和两个临床案例上进行了验证.最终得出结论:新的凸优化方法可以实现高效准确的放疗射束角度稀疏化,在治疗中更好地保护了危及器官.“,”Beam angle optimization ( BAO ) largely determines th
生态移民的空间位移引致了迁入区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及长期演化,成为多学科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以闽宁镇生态移民社区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法,对生态移民社区生活空间融合的影响因素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生态移民社区生活空间融合与重构受多种因素影响,生活基础设施、经济收入增长、移民社区环境、邻里关系、政府政策、民族生活六个主成分对生态移民社区生活空间融合的影响可以起到解释作用.(2)影响生态移民社区生活空间的因子解释力由强到弱依次排序为:X1生活基础设施>X2经济收入增长>X3邻里关系
基于新疆12个牧业县232户微观数据,运用风险收益理论、期望效应理论构建了草原流转风险规避理论模型与基于博弈论构建了草原流转非牧用途使用理论模型,分析了风险规避和非牧用途使用对牧户草原流转的内在机理.使用二元Logit模型、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分别探析风险规避和非牧用途使用对牧户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违约风险、生态风险、经营风险对牧户草原流转行为存在显著影响,草原流转存在的各类风险可能导致牧户的风险规避行为;非牧用途使用、转移就业能力担忧与家庭收入结构对于牧户草原流转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家庭收入结构在牧户
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农牧业是青藏高原涵盖范围最广的产业,明晰其生态风险对实现青藏高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青藏高原农牧业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并以216个县域为评价单元,分析1990-2015年农牧业开发综合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及其重心转移规律,并结合区域农牧业开发强度实现农牧业生态风险权衡分区.结果 表明:(1)青藏高原综合生态风险总体有上升趋势,呈“东部多核聚集、西部零星散列”的分布格局.(2)风险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风险主趋势方向转为西北—东南走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