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与成熟

来源 :治理现代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hem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有多种提法,尤其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起点上争论较多,涉及若干时间节点。如何划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过程中的萌芽、形成、成熟这样几个节点,既要对思想的变化特点有一个清晰的分析,还要弄清习近平的个人思想与党的思想的区别、新时代的思想与新时代之前的思想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萌芽与成熟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所以能够产生,从根本上源于改革开放这个伟大时代。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辛理论探索的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新创造的智慧结晶。”这也为我们以改革开放40年为参照系,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提供了重要帮助。

一、关于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几种提法
  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概念后,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两种提法:一是以党的文件表述为代表,把党的十八大以后的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以车俊、何毅亭为代表,把党的十八大前习近平在地方工作的思想和论述也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中来。
  (一)党的文件中的提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次作出表述:“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須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段论述有这样几个重要信息:一是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时间节点。在党的十八大上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二是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和以前提到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不完全相同。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间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新时代实践基础上对时代新课题的回答。这段论述的重点是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揭示了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区别。
  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进一步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的十八大以前的实践之间的关系。习近平在讲话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定位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在此就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实践有关系,与党的十八大以前的实践也有关系,甚至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都有关系,是我们党通过长期实践和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习近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也是在改革开放中走来的人民领袖,这个论述为学术界研究党的十八大前习近平在地方工作的经验和思想打开了一扇窗口。
  总之,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提法从新时代、新实践、新理论的逻辑视角,突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特征和新时代属性,表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和新成果。这种提法并不否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的性质,不否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关系,以及与习近平在地方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思想之间的承继关系。
  (二)学术界的理论研究
  党的十九大前,学术界在研究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时,就对习近平在地方工作的经验和思想有了一定的论述。中联部原副部长艾平在接受《学习时报》采访时,提出了“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的观点。中央党校韩庆祥在谈到对《知之深 爱之切》的学习体会时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思想及风格,都具有其历史基础、实践基础、现实基础,都可以在《知之深 爱之切》中找到影子。”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其长期工作和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发展起来的”。
  党的十九大后,学术界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进行了阐述。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十九大代表谈体会时首次提出了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的观点。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对习近平在地方的经验和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作了梳理,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的实践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前后存在着继承性和一致性。其中,“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厚重底色和历史起点”,福建17年多从政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期”,主政浙江和上海期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重要阶段”。
  这些论述都是以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为前后衔接的节点,既突出理论前后的一致性,比如在方法、观点、思路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也突出思想发展的连贯性,把习近平在地方的经验和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看待,符合思想发展的规律。   (三)两种提法的辩证关系
  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新概念,并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思想进行理论概括,是党的十九大的理论贡献。党的十九大不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党的指导思想,而且表明了它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其他部分,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伟大觉醒的产物,二者之间不仅具有承继关系,还具有相对独立性,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并列在一起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节点辨析
  实践从哪里开始,思想就从哪里开始。由于习近平在地方工作多年,经历了知青、大队党支部书记、大学生、军委办公厅秘书、县委书记、省委书记等多重身份的转换,思想也有大的升华和变迁。因此,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起点问题,依据不同的判断标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一)从插队知青到大队党支部书记
  习近平在陕北插队期间,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个是1969年到陕北梁家河,一个是1974年入党并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前一个时间是习近平个人简历中参加工作的起点,后一个时间是具备党员身份,并担任党内职务的时间。参加工作是习近平改造客观世界的开始,加入党组织则表明习近平具备了无产阶级觉悟,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则是领导群众的开端。
  根据习近平的回忆,在插队期间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由认识上的肤浅、教条上升到比较深刻、比较实际,而且过了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成长为一个“好后生”“好书记”。习近平在2000年接受采访时说:“7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获益匪浅,为成长进步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我的成长进步起始于陕北。最大的收获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7](P65)从此,习近平树立了为人民办实事的信念,树立了不怕困难的“黄土情结”。习近平说,“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8](P26)这些思想的形成,表明了习近平确立了人生发展的“初心”,系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从清华大学学生到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
  这段时期也有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1975年到清华大学读书,从农民身份转变到大学生身份,一个是1979年大学毕业后担任耿飚的秘书,从学生身份转变到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这个过程是习近平从体制外进入体制内,并逐步具备干部身份的过程。1979年这个时间点,可以说是习近平步入仕途的开端。
  从思想变化上看,习近平在清华大学期间学的是化学专业,但其广泛阅读政治经济类书籍,政治上稳定成熟,在毕业后的去向上还有自己的想法。据陶海粟回忆,习近平“不准备做和化学专业相关的技术性工作,还是要进入政界,继续在陕北农村就早已立下的志向,做一些更能影响老百姓命运的大事”。在中央军委办公厅担任秘书期间,习近平接触的信息广泛。“那三年(1979年至1982年)是他开眼界、长本领的关键三年”。但是,习近平感觉在大机关上班,离老百姓太远,不接地气,使不上劲,最终决定“还是想到基层去锻炼,能为老百姓做一些具体的事情”。据李亚平回忆,习近平在来正定之前,就对返城后的补偿式的安逸和生活有过反思:“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
  习近平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尤其是在中央军委办公厅担任秘书,步入仕途,这应当说是人生新阶段的开端。但是,习近平不这样认为:“我从政的始发地在正定。在这之前不能算。之前我插队七年当大队支部书记,那是在基层;后来在中央机关,那是当工作人员,真正当领导干部起步是在正定。”
  (三)从步入政界到担任县委书记
  正定是习近平从政起步的地方。正定3年是“不寻常的3年、非同一般的3年”。这里的时间节点有两个,一个是1982年担任县委副书记,这是习近平成为领导干部,真正从政的开端;一个是1983年担任县委书记,这是习近平主政地方的开端。作为县委副书记,在书记的领导下分管某一方面的工作。这个过程对习近平来说,“确实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跟着学跟着走的过程”。习近平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冯书记(县委书记冯国强)起了一个传帮带的作用。我们有幸在这么一段时间跟班学习,很不容易。”担任县委书记后,习近平开始在县级平台上全面展示其治国理政的思想才华。
  习近平在正定积累了农村工作的经验和思想,包括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思想、利用优势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思想、发展区域合作的开放思想、稳定积极的改革思想、打破常规吸引人才的思想、“六条规定”治党的思想等,这些思想很多方面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
  (四)从省长到省委书记
  习近平来到福建后,相继担任厦门市副市长、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省長,然后到浙江担任省委书记,到上海担任市委书记。这里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个是1999年,习近平担任福建省代省长;一个是2002年,习近平在浙江省担任省委书记,在省级区域开始主政。
  在厦门,习近平主持制定了厦门经济社会发展15年战略规划,积累了城市工作的经验;在宁德,习近平倡导“弱鸟先飞,滴水石穿”的脱贫理念,创造了“四下基层”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在福州,习近平倡导“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提出了建设“海上福州”发展战略;在福建担任省长后,习近平先行先试闽台合作,总结了“晋江经验”。在浙江,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思想,制定了“八八战略”。在上海,习近平总结了“上海精神”,推进区域合作。   在省级政权平台上治国理政,是领导干部的重要历练,为在更高层面上治国理政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把浙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原因。
  (五)从党的十七届中央领导集体成员到党的总书记
  习近平进入党的十七届中央领导集体后,从地方领导干部转变为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党的十七届中央領导集体中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等职务;在党的十八大上当选为总书记,然后担任国家主席、军委主席等职务。
  这里也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个是2007年,习近平进入中央领导集体,开始站在国家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一个是2012年,习近平当选为总书记,总揽国家事务,对国家事务进行全方位思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就是在党的十八大后的实践基础上逐步提出的。
  上述时间节点都是一个个新的开端,都开启了很重要的新的发展阶段。究竟哪个可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起点,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考量。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萌芽点和成熟点


  根据思想发展一般经历萌芽、形成、成熟的过程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确定哪个是萌芽起点,哪个是成熟起点。
  (一)确定萌芽起点
  习近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其思想不仅产生于党的十八大后的新实践,还产生于其在地方工作过程的探索和思考。在2018年“新思想从实践中产生系列报道”中,《人民日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一直追溯到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时期,认为党的十八大后的许多提法都能在其地方实践中找到源头。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该在党的十八大前萌芽,而不能以党的十八大作为萌芽的起点。
  在党的十八大前,哪些时间点可以作为萌芽起点呢?习近平2007年进入中央领导集体,2002年担任浙江省委书记,虽然都很重要,但还不适宜当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起点。再往前追溯,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是习近平1982年担任正定县委副书记和1979年担任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1979年是习近平具备干部身份的起点,但习近平认为真正当领导干部应该从1982年到正定算起。再往前追溯,就是1974年入党和1969年插队。插队可以看作习近平参加工作的开端,入党是习近平具有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开端。习近平也把基层经历的身份与领导干部身份区别开来。
  如果以改造世界的实践为标准,习近平在1969年插队是起点。如果以具有无产阶级思想觉悟为起点,习近平1974年入党是起点。如果以治国理政为标准,习近平在1979年担任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是起点。如果以习近平的个人思想上升为党的思想进行表达为标准,1982年从政是起点。
  习近平在正定的思想变化,最突出的是个人思想上升到党的思想,表现为两个第一次:一是习近平在正定第一次以党的领导干部的身份从事党的工作。这个身份不同于基层的大队党支部书记,也不同于军委办公厅秘书,而是脱离具体业务工作的职业革命家和职业政治家。二是习近平在正定第一次以党的文件的形式表达思想。习近平以一级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身份发表讲话、布置工作、作出批示等,都是以党组织的名义进行的。《知之深 爱之切》收录的37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属于党的文献,是属于党的思想,而不仅是个人思想。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作党的思想考察,就避免了把习近平的个人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混淆在一起的倾向。从这个思路分析,正定时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时期比较合适。习近平在这个时期对农村商品经济进行思考,提出了县级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发展商品经济的六个关系》和《正定适宜走“半城郊型”经济的发展路子》这两篇讲话的发表,可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萌芽的标志。
  (二)确定成熟起点
  在对成熟起点的考察上,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个是2002年习近平担任省委书记,一个是2007年习近平进入党的十七届中央领导集体,一个是2012年习近平当选为总书记,一个是2017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从2002年担任省委书记开始,习近平在省级平台上开始思考治国理政,探索省级区域的发展战略。从2007年进入党的十七届中央领导集体开始,习近平开始从国家层面上思考治国理政。从站位上看,国家层面的思考显然比地方层面的思考更全面。2002年不适合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熟的起点。作为党的十七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习近平分管某些方面工作,也有探索和思考,但不是总揽全局。只有在2012年当选总书记后,其思想才在多方面逐步展开走向成熟,在党的十九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因此,以党的十八大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熟的起点比较合适。
  从萌芽到成熟之间的发展过程,可以看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即从福建时期到党的十八大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县级平台,到省级平台,再到中央平台,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从思想发展的高度,习近平在思想形成时期提出了适宜的省级发展战略“八八战略”,提出了推进工作的方法论《谈谈调查研究》,这些都可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标志。
  应当注意的是,一个思想在处于萌芽形态和形成形态时,还没有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这里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在内容上逐步完善、在影响上逐步扩大范围和增加受众的过程。在达到成熟状态之后,这个思想逐步被大多数党员所接受,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创造了条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后,这个思想被全党广泛接受,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完善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是如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如此。   (三)正確认识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提法把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两个部分。党的十八大前不属于新时代,我们一般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称为新时期、新阶段。党的十八大后属于新时代,与党的十八大前有重大的差别。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表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历史任务上,前阶段属于从站起来向富起来飞跃的时期,后阶段属于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飞跃的时期;在社会主要矛盾上,前阶段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时期,后阶段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属于新时代的思想,这是必须注意的。
  通过对比改革开放以来前后两个阶段,我们发现新时代的思想成熟形态与新时代之前的思想萌芽形态、形成形态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思想萌芽形态和形成形态,主要着眼于对如何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思想成熟形态则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回答。在思想的范围、成熟的程度等方面也存在着显著差别。这也是我们把习近平在新时代之前的探索和思考冠之以萌芽和形成的依据。之所以这样称呼,还在于前后之间的联系。习近平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起到主要创立者的作用,坚持的立场,运用的思想方法,提出的方略,具有前后一致性。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思想很多方面都能从习近平在地方实践的探索中找到源头。正如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所说,“前后存在着一以贯之、深化拓展、不断升华的发展脉络和思想逻辑,在实践基础、理论渊源、思想内涵、精神品质、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和一致性”。
  在决胜小康社会的奋力实践中,在两个百年目标交汇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要有一个大的发展,需要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进行概括和总结。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归结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有了新发展。面对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我们完全有能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期待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成果越来越多地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来。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J].求是, 2018(1):3-8.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邱然,黄珊,等.“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 政思想的历史起点”[N].学习时报,2017-03-10(3).
  [4] 韩庆祥.思想是如何形成的[N].学习时报,2016-03-31(6).
  [5] 车俊.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走下去[N].人民日 报,2017-10-20(11).
  [6] 何毅亭.伟大思想理论从何而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渊源[N].光明日报,2017-11-17(1).
  [7] 杨筱怀.习近平:我是如何跨入政界的[J].领导文萃, 2000(11):62-67.
  [8] 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J].全国新书目,2012(12):26.
  [9]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社,2017.
  [10] 王姝.习近平的五位老师[EB/OL].http://www.bjnews.com. cn/news/2016/09/10/416512.html,2016-09-10.
  [11] 邱然,陈思,黄珊.“近平把战略眼光和务实精神结合起 来,很了不起”[N].学习时报,2018-02-09(3).
  [12] 邱然,陈思,黄珊.“习书记三十多年前就做好以身许国 的思想准备了”[N].学习时报,2018-02-26(3).
  [13] 雍华奇.习近平回正定[J].散文百家,2009(7):4-8。
  Abstract: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has undergone a process of development from germination to maturity. There are many formulations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Especially,there are many debates on the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involving several time nodes. How to delineate the germination,formation and maturity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We should not only have a clear analysis of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his thought,but also clarif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Xi Jinping’s personal thought and the Party’s though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 thought in the new era and that before the new era.
  Key Words: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the germination and maturity
其他文献
采用好氧、厌氧交替运行的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处理内分泌干扰物17β-雌二醇(E2),分别考察了好氧和厌氧条件下,污泥对E2及其降解中间产物——雌酮(E1)的去除效果,同时考察了污泥混合液中碳源和氮源对E2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活性污泥对E2、E1均有很好的降解效果,E2的未检出时间均在70 min左右,E1的未检出时间均在110 min左右,添加碳源和氮源对E2的降解速率无显著影响。
以结构简单、光能利用率高的复合抛物面采光板为采光元件,以采用溶胶凝胶法负载在比表面积大、化学性质稳定的玻璃纤维网上的高活性TiO2固定催化剂制备催化组件,并选用长寿命
以生活污水为对象,采用膜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器(M IBR)/纳滤组合工艺进行再生水回用处理,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制"标准。该组合工艺流程简单、投资省、出水水质好、自动化程度高,为严重缺水地区(尤其是铁路沿线站点)解决洗衣、洗浴等用水提供了新思路。
一直以来,企业素以产品本身作为市场竞争之根本,赢得客户的核心!因此,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一直是企业最为重视的环节。然而面对消费者情感消费时代的到来,以及产品的同质化现象
制药业轰轰烈烈的GMP认证早已落下帷幕,时过一年有余,风云变幻的制药市场谁主沉浮?短暂低迷之后,药品生产商和设备供应商的。出路叉各在何方?
期刊
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系统的除污性能。结果表明,在HRT为9 h、SRT为30 d、DO为2~3.5 mg/L的条件下,系统对COD、NH3-N和浊度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89%和90%。生物降解主要承担了对COD和NH3-N的去除作用,膜截留起到了稳定出水水质及去除浊度物质的作用。
在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质量校准化管理的实践过程当中,不仅是需要进一步制定和推出完善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 同时还要求政府应该进一步做好对民众的安全管理知识文
渗流式生物床的成功启动是稳定发挥其净化污染河水功能的重要前提。研究表明,渗流式生物床的自然启动约需40 d,而减少进水负荷同时投加营养物则能够有效加快渗流式生物床的启动,启动时间仅约12 d。当启动完成并稳定运行时,在HRT为8 h的条件下系统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为94.4%,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51.3%;当HRT为24 h时系统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为98.3%,对COD的平均去除
采用间歇性取样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氯消毒过程中不同反应条件下苯酚氯代生成2-氯酚的规律,考察了苯酚初始浓度、加氯量、pH值、温度和氨氮浓度对苯酚氯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加,2-氯酚的生成速率加快、峰值浓度增大;加氯量的增大只加快2-氯酚的生成速率,并不改变其浓度峰值的大小;温度升高,2-氯酚的氯代反应速度加快、氯代率升高;pH值对2-氯酚生成的影响较大,在弱酸性和强碱性条件下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