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以为,成都与我,西南东北,各居一隅,各自安好,毫不相干。
曾经以为,川菜的浓烈香辣与我,也只是交汇于城市里的川菜馆,此外的生活里,我依旧做一个时而风风火火时而安安静静的东北人,而川菜在它的家乡里或翻腾或安静演绎出成都的浓烈或是悠然。
但是人生总不缺乏一次美妙的相会,从此让你心心念念地想着这座城市。这座名为“成都”的城市就是如此,仿佛一个在你心头留下过惊鸿一瞥的红衣少女,带着明媚的笑容,悠然飘去。任时光匆匆流去,她依旧住在你记忆最深处,美目流转,巧笑倩兮。
人们常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来到成都,才知道这句话果然不假。这里是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吃喝玩乐样样都有,即使地处西南也不乏历史人文的千年滋养,即使远离“北上广”也遮掩不住春熙路的繁华与时尚,成都的舒适只有来了之后才能有最深刻的感受。
起初,四川话听起来有些费劲,在经过几小时浸泡式学习后,我发现自己已经可以听懂百分之七八十。四川话不像江浙一带连绵细雨般的吴侬软语,也不像豪气粗犷的东北话,但是又将江南的柔与东北的烈恰到好处地糅合在一起,再加上川菜般的火辣,于是造就了气质独特的川话。
清晨的大巴载着我们驶向锦官城的中心。这座慢节拍的城市,还没有从梦中醒来,冬天的日光也不愿太早打搅酣睡的人们。七点钟时,天还没有大亮,宽阔整洁的街道上,行人寥寥,只有一些穿着校服的学生和骑自行车上班的人。虽是走在上班的路上,人们却丝毫没有急匆匆的神态。见惯了都市高峰期时步履匆匆、神色慌忙的行人,也习惯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匆匆忙忙的都市节奏,偶然看到了成都人上班时的神情自若、悠闲自得,才发现原来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慢节奏。在来成都的前一周,偶然在新闻上看到成都举办了首届“发呆大赛”,男女老少抱着憨态可掬的考拉玩偶席地而坐,静静发呆。大赛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放慢脚步,学会享受生活。成都,财富之城,成功之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依舊教导着这座城市的人们保有生活本真的恬静与从容。慢下来,心才会静,心静了,才能不烦乱、不躁动,人们自然就能集中精力实现人生的每一个目标。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门处事学问。
慢节奏与悠闲已经成了成都最贴切的形容词。这种优哉游哉随处可见——茶馆里,老人们谈笑风生,一壶茶水喝上半天,兴致高时还会铿锵有力地唱上一段;露天院子里,人们围坐在一张小桌旁,哗啦啦地搓着麻将;公园里,大人带着孩子,悠闲自得地坐在长椅上,孩子在大人怀里眯着眼,尽享阳光的无私馈赠;地铁里,人们人手一份《成都商报》,感受阅读在上班途中带给眼睛与心灵的双重快意;宽窄巷子里,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躺在藤椅里,闭眼享受着舒耳郎高超的掏耳技术;锦里的小桥流水边,几个外国游客对着色香味俱全的川菜大快朵颐,从享誉世界的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到因为娱乐节目而火遍全国的三大炮,还有豆花、肥肠粉、红油抄手,满满地摆了一桌,痛快又酣畅地吃上一个下午……
窄巷里的青砖黛瓦,风干了明霜清雪,锦官城外的武侯祠前,银杏洒落一地金黄。历史匆匆一去,便是千年,但芙蓉城的气质,却依旧是千百年前的从容静好。
我们常常在讲慢生活,评选最有幸福感的城市,寻找现实世界里的桃花源,叫嚣着要逃离钢筋水泥的都市,回归陶潜东篱采菊的质朴生活,所以我们要旅游,我们要同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做一次次的短期割裂。但是很不情愿的是,我们最终还是要被拉回现实,一猛子扎进城市的喧嚣与热流里,回归嘈杂与尾气、烦躁与喧闹。如果,我们不再想着抱怨城市的快节奏与冷漠或是喧嚣,不再想着逃离给予我们人生发展机遇的城市,而是学着像成都人一样,学会用慢节奏、平和心来适应城市的高节奏、快发展,这样,我们就会像他们一样爱上自己的城市,爱上自己的生活。因为,抱怨也终要继续,逃离也终要回来,不如换个角度、换个心态来适应城市、爱上城市好了。城市是人类生存聚集的大环境,人们按照集体意志与心境去赋予它们不同的秉性与气质。我们浮躁,城市就随着我们的心态一起浮躁,环流里循环着的不只是热气,还有我们一刻不停的喧嚣、抱怨与欲望。我们脚步放慢,态度悠然,不再只是一味追名逐利,而是学会热爱生活、拥抱美好,城市便也会淡定从容、大气优雅。
成都是一座带着温度的城市。这座城市的温度,就像香辣的味道给味蕾带来的热烈,还有热烈淡去时的温暖与熨帖。这座城,因为怀揣着一份感恩,因为浸润了蜀汉文化的千年熏染,对我们这些风尘仆仆、远道而来的客人,热情而又文雅。指路时的热情与详细,旅游时的体贴与周到,乘车时的礼让与帮助,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行动,都在感动着你的心灵,温暖着你的回忆。
离开成都的晚上,在露天小吃铺吃了一碗香辣豆花,于是这寒风里混杂着温暖的香辣味,连同着这座城市从容淡定的气质、悠然闲雅的节奏、温暖心灵的记忆,成了我眷恋上芙蓉城的因缘。大中华的版图上,从此添上了一笔属于西南远方的明丽色彩。
〔特约责任编辑 王雪茜〕
曾经以为,川菜的浓烈香辣与我,也只是交汇于城市里的川菜馆,此外的生活里,我依旧做一个时而风风火火时而安安静静的东北人,而川菜在它的家乡里或翻腾或安静演绎出成都的浓烈或是悠然。
但是人生总不缺乏一次美妙的相会,从此让你心心念念地想着这座城市。这座名为“成都”的城市就是如此,仿佛一个在你心头留下过惊鸿一瞥的红衣少女,带着明媚的笑容,悠然飘去。任时光匆匆流去,她依旧住在你记忆最深处,美目流转,巧笑倩兮。
人们常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来到成都,才知道这句话果然不假。这里是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吃喝玩乐样样都有,即使地处西南也不乏历史人文的千年滋养,即使远离“北上广”也遮掩不住春熙路的繁华与时尚,成都的舒适只有来了之后才能有最深刻的感受。
起初,四川话听起来有些费劲,在经过几小时浸泡式学习后,我发现自己已经可以听懂百分之七八十。四川话不像江浙一带连绵细雨般的吴侬软语,也不像豪气粗犷的东北话,但是又将江南的柔与东北的烈恰到好处地糅合在一起,再加上川菜般的火辣,于是造就了气质独特的川话。
清晨的大巴载着我们驶向锦官城的中心。这座慢节拍的城市,还没有从梦中醒来,冬天的日光也不愿太早打搅酣睡的人们。七点钟时,天还没有大亮,宽阔整洁的街道上,行人寥寥,只有一些穿着校服的学生和骑自行车上班的人。虽是走在上班的路上,人们却丝毫没有急匆匆的神态。见惯了都市高峰期时步履匆匆、神色慌忙的行人,也习惯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匆匆忙忙的都市节奏,偶然看到了成都人上班时的神情自若、悠闲自得,才发现原来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慢节奏。在来成都的前一周,偶然在新闻上看到成都举办了首届“发呆大赛”,男女老少抱着憨态可掬的考拉玩偶席地而坐,静静发呆。大赛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放慢脚步,学会享受生活。成都,财富之城,成功之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依舊教导着这座城市的人们保有生活本真的恬静与从容。慢下来,心才会静,心静了,才能不烦乱、不躁动,人们自然就能集中精力实现人生的每一个目标。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门处事学问。
慢节奏与悠闲已经成了成都最贴切的形容词。这种优哉游哉随处可见——茶馆里,老人们谈笑风生,一壶茶水喝上半天,兴致高时还会铿锵有力地唱上一段;露天院子里,人们围坐在一张小桌旁,哗啦啦地搓着麻将;公园里,大人带着孩子,悠闲自得地坐在长椅上,孩子在大人怀里眯着眼,尽享阳光的无私馈赠;地铁里,人们人手一份《成都商报》,感受阅读在上班途中带给眼睛与心灵的双重快意;宽窄巷子里,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躺在藤椅里,闭眼享受着舒耳郎高超的掏耳技术;锦里的小桥流水边,几个外国游客对着色香味俱全的川菜大快朵颐,从享誉世界的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到因为娱乐节目而火遍全国的三大炮,还有豆花、肥肠粉、红油抄手,满满地摆了一桌,痛快又酣畅地吃上一个下午……
窄巷里的青砖黛瓦,风干了明霜清雪,锦官城外的武侯祠前,银杏洒落一地金黄。历史匆匆一去,便是千年,但芙蓉城的气质,却依旧是千百年前的从容静好。
我们常常在讲慢生活,评选最有幸福感的城市,寻找现实世界里的桃花源,叫嚣着要逃离钢筋水泥的都市,回归陶潜东篱采菊的质朴生活,所以我们要旅游,我们要同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做一次次的短期割裂。但是很不情愿的是,我们最终还是要被拉回现实,一猛子扎进城市的喧嚣与热流里,回归嘈杂与尾气、烦躁与喧闹。如果,我们不再想着抱怨城市的快节奏与冷漠或是喧嚣,不再想着逃离给予我们人生发展机遇的城市,而是学着像成都人一样,学会用慢节奏、平和心来适应城市的高节奏、快发展,这样,我们就会像他们一样爱上自己的城市,爱上自己的生活。因为,抱怨也终要继续,逃离也终要回来,不如换个角度、换个心态来适应城市、爱上城市好了。城市是人类生存聚集的大环境,人们按照集体意志与心境去赋予它们不同的秉性与气质。我们浮躁,城市就随着我们的心态一起浮躁,环流里循环着的不只是热气,还有我们一刻不停的喧嚣、抱怨与欲望。我们脚步放慢,态度悠然,不再只是一味追名逐利,而是学会热爱生活、拥抱美好,城市便也会淡定从容、大气优雅。
成都是一座带着温度的城市。这座城市的温度,就像香辣的味道给味蕾带来的热烈,还有热烈淡去时的温暖与熨帖。这座城,因为怀揣着一份感恩,因为浸润了蜀汉文化的千年熏染,对我们这些风尘仆仆、远道而来的客人,热情而又文雅。指路时的热情与详细,旅游时的体贴与周到,乘车时的礼让与帮助,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行动,都在感动着你的心灵,温暖着你的回忆。
离开成都的晚上,在露天小吃铺吃了一碗香辣豆花,于是这寒风里混杂着温暖的香辣味,连同着这座城市从容淡定的气质、悠然闲雅的节奏、温暖心灵的记忆,成了我眷恋上芙蓉城的因缘。大中华的版图上,从此添上了一笔属于西南远方的明丽色彩。
〔特约责任编辑 王雪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