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贫自高洁 千岁争上游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_2005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散之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不仅在书法领域有精湛的造诣,以苍浑秀雅、瘦劲飘逸的行草书造诣享有“当今草圣”的美誉;在绘画上也具有相当的地位,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以山水画的成就而著称于世,堪称一代山水画大师。
  《终南纪游图》,是林散之在1943年以自己游览终南山为内容所创制的一件山水画精品。该画的诞生与林散之同国民党的重要将领李宗仁、李品仙的交际有关。20世纪40年代,李宗仁将林散之推介给时任安徽省政府主席的李品仙。为应李品仙的盛情相邀,林散之即创作了《终南纪游图》相酬应。这一件作品成为林散之与李品仙交往的一段真实历史记录。
  李品仙曾先后两次邀请林散之赴安徽合肥,准备以社会贤达的身份拟聘任用,但均为林散之婉拒没有结果,从中亦见林散之高洁的精神情怀。
  1943年,四十六岁的林散之接受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的邀请至合肥,拟聘为安徽省政府顾问。林散之由于对国民党政府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深恶痛绝,非常不愿在政府中担任职务,故婉辞李品仙的盛情相邀,回归乌江乡里,在江上草堂吟诗、作画、写字,继续过着清贫的文士生活。对于这段经历,林散之颇多感慨,曾作居贫诗以明志:
  退食宜中野,居贫自上流。
  破窗灯影乱,古砚墨光浮。
  一夜梦魂冷,千山岁月遒。
  如何有朝请,名字到诸侯。
  “退食宜中野,居贫自上流”,甘愿独善其身,清白于世,对于“名字到诸侯”的遭遇不萦怀于心。林散之辞别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离开合肥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乌江。此后不久,李品仙即专派李本一专员来乌江联系林散之,表达自己收藏林散之书画的愿望,殷勤致意。林散之不能也不便推辞,便挥笔创作,将自己早年的经历入画图之中,终有此件作品的问世。
  1946年,李品仙再次聘请林散之为省政府参议,林散之不肯同流合污,混迹于不堪重负的复杂人事关系之中,又一次婉拒了李品仙的邀请,自甘淡泊,退隐田园。他的次子林吕庚先生曾经作有《合肥行》,回忆了他父亲的这段亲身经历,对于林散之的心路历程亦有所揭示。
  《终南纪游图》以诗、书、画结合,以中国画特有的笔墨形式形象记录了林散之游终南山的所见、所感、所闻,写生纪游,有着画家所经历岁月的精神升华。由于《终南纪游图》是林散之根据自己的亲见亲闻而追忆创作的作品,充满着画家饱满的激情,有着真情实感的流露,因而可以看作林散之此一时期的得意之作。《终南纪游图》上有林散之的诗文题跋:
  空山绝人响,奇秘不可群。
  颓瓦振惊风,狠石堆乱云。
  有树披莎罗,慧叶菉经文。
  时时传妙香,我生如是闻。
  小劫几人间,万泉何芸芸。
  题为品公有道正之。事变后六年,终南纪游,乌江林散之大耳。
  对于自己早年终南山的游历有着深厚的留恋之情。“空山绝人响,奇秘不可群”,远离人世的大自然雄伟瑰奇的境象带来非常难得的审美感触。“时时传妙香,我生如是闻”,不平凡的阅历洗涤了思想胸襟,陶冶了精神情操,也才有了如是的“奇秘”境象和闻见。正是早年的这段外出游历经过,对林散之的书画艺术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他在书画艺术上获得突破,达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地,当与这段经历有着相当的关系。从其40年代所作的《终南纪游图》上,亦可感受到这一影响的强烈痕迹。林散之在此画题跋中提到的“事变后六年”,则当指“卢沟桥事变”后的第六年,即1943年,明确指明此件作品创作于1943年。“卢沟桥事变”已经六年了,抗战仍处于相持之中,不能尽快驱除倭寇,让人内心无法释然。李品仙作为安徽省政府主席,作为桂系坚持抗战的著名将领,对于目前的抗战处境是如何看法,面对外敌入侵、倭寇猖獗是如何认识,林散之作为他治下的安徽画家,必然有着自己的疑惑和心里期待。面对这样的时局,他将早年的游历作为心声的流露出,“小劫几人间,万泉何芸芸”,即使在如此芸芸流淌的万泉之中,该有多少劫难在人间发生啊,在题跋中流露出无限的悲愤、感念之情。
  李品仙收藏到此件作品后,非常高兴,作为自己的重要藏品收藏起来。他在题跋中表达自己观看此画的感触时说:
  终南之境,法家之笔。云雨弥漫,是君杰出。林君此画笔力奇动,诚近代不可多得此。癸未仲秋。李品仙识。
  李品仙对于林散之山水的绘画意境、笔墨修为流露出极为欣赏的精神情怀,认为不愧为近代以来不可多得的山水画杰出之作。林散之的长子林筱之(林昌午)先生多年后看到了此件作品之后,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了长篇跋文,记载此件作品的缘起及其自我感受:
  李品仙先生字鹤令(龄),解放前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员及安徽省府主席。一九四九年逃亡去台湾,蒋介石委为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一九四三年春,受李宗仁之意请先父林散之去合肥,欲聘为安徽省政府顾问。先父仇视国民党政治腐败,不愿为官,直意谢绝,归隐江上草堂,自甘淡泊,作诗书画为乐。李品仙爱好收藏名人字画,命属下李本一专员亲临江上草堂转呈彼意。先父无奈,允诺作《终南纪游图》应命,李品仙主席获若至宝,欣然题诗画上,以表爱赞之意。六十年已过,弹飞烟灭,此画犹存,……,余之幸也。林筱之,八十七岁。
  跋文对于《终南纪游图》的创作缘起作了细致的论述:此件作品的诞生,从个人主观意愿上,“仇视国民党政治腐败”,显然并不愿意创作,但由于个人的处境以及客观时局的影响,又不能不将自己真实情感凝注笔端,而有所发泄,认为正是在这一矛盾心情下,他的父亲林散之才催生了此一作品的出现。
  林散之《终南纪游图》将写生创作与传统笔墨形式微妙地结合起来,既有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又有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林散之正是通过他所掌握的精湛的传统笔墨形式,非常自如地抒发出了真切的自我精神情感,表达出了“时时传妙香,我生如是闻”的幽微心迹,在烟水苍茫的境界中自如地表现出面家如此的独特个性与精神情怀。此幅画面峰峦突兀插天,烟雾弥漫,古木杂树密布山涧、峰峦中,古寺若隐若现,掩映在松林深处。万泉泻落,不时发出种种的清响。松风阵阵,又宛若唱奏出美妙的经文。峦石丛叠错落若虚云,亦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勃勃生气流动停聚于林峦万木间,苍翠欲滴,越发使画面呈现出奇秘幽邃、起伏动荡的精神氛围,创造出了如梦若幻的优美境界。此图从用笔看,显然有董源、米友仁、黄宾虹诸家笔墨的神韵,从中可感知到林散之传统笔墨的取法路径。而在画面上呈现出来的具有强烈表现性的笔墨意象,亦可见画家高度驾驭笔墨语汇的能力与学养的不凡、胸襟气度的高远与豪迈。此图用笔干湿、粗细并用,老辣苍秀、古拙奇逸,极见笔力风神,墨色变化丰富,有着林散之特有的用墨韵味,全幅呈现出清整静穆、秀润明洁的绘画格调,不愧为林散之中年时期创作的山水画优秀之作。
  一流的书画艺术品当从书画家的真性情、自我心性中汩汩流出,有着自我精神情怀的自如呈现。没有一流的精神情操、胸襟抱负和学术修养,很难见书画真精神、艺术真魂的出现。在如此动荡的社会现实中,林散之能不受社会时局的局限,能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社会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不愿同流合污,宁愿甘守清贫寓居江上草堂致力于书画创作,也不远钻营苟且,始终保持了一个文化人、知识分子、书画家的精神节操,确实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风骨。即使到现在,他的人格操守和精神境界仍不过时,仍然具有极为现实的借鉴意义,可以从他的书画中汲取极为宝贵的精神营养。林散之能具有如此的文化气象,能取得如此杰出的艺术成就,显然与他的精神操守、学养气质有关。《终南纪游图》是林散之人品、精神、胸襟和抱负的形象展现,有此人,有此情操,有此学养,方有如此作品的横空出世。
其他文献
5月29日,上海博物馆举行接受瑞士华裔收藏家仇大雄先生捐赠珍贵明清犀角杯仪式。仇大雄先生携家属专程来沪出席。仇大雄先生出身于收藏世家,是当今国际最重要的古代犀角器收藏家之一。此次仇大雄先生捐赠的明清犀角器,是他多年收藏中的精品。上海博物馆根据收藏和研究的需要任意挑选,最终选定了10件作品。为了感谢仇大雄先生捐赠文物的热忱和无私精神,上海博物馆特别为仇大雄先生举办捐赠仪式。在仪式上,上海博物馆馆长杨
期刊
6月6日下午,温州博物馆三楼休闲吧内传来整齐的诵读声,一场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正在这里展开。本次活动由温州博物馆与鹿城党群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特别邀请国学老师陈胜利为来自鹿城区党群馨博公益读经班和平阳公益读经班的15位孩子讲学,并诵读国学经典。
期刊
戴本孝(1621—1693年),字务旃,号前休子,安徽和县人,其父戴重因抗清失败绝食而卒。本孝一生不仕,隐居鹰阿山中,故号鹰阿山樵。他多次游历黄山,写其胜景,与石涛、梅清并称“黄山画派”。常以枯笔勾廓,用侧锋干笔焦墨皴擦,犹如素描所表现的黑白灰明暗关系。墨色清远苍浑,立体感强,意境空疏荒寒,近于元人的体格而不落陈规,表现作者内心幽寂沧桑之感。  戴本孝早年作品远宗董源、巨然、元四家,近法董其昌,融
期刊
粤绣,又名广绣,是广东刺绣的总称,包括广绣和潮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粤绣以它艳丽夺目的色彩效果、繁华热烈的图案布局、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在四大名绣中独树一帜,成为岭南大地声名显赫的文化艺术名片。  粤绣是广东地区优秀的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相传与黎族织锦同出一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粤绣是在岭南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传承、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下开出的艺术
期刊
6月12日,国家文物局划拨周代青铜器入藏上海博物馆仪式在上海博物馆举行。此前,国家文物局决定,将美籍华人范季融、胡盈莹夫妇捐赠的9件周代青铜器划拨上海博物馆收藏。此次划拨的9件周代青铜器源自甘肃秦公墓和山西晋侯墓,是研究秦国和晋国早期历史、艺术及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
期刊
铜镜是以青铜为原料熔铸而成的照面饰容用具,是日常实用性与艺术创新性相互融合的结晶。唐朝繁荣兴盛的经济与博大精深的文化,使铜镜熔铸业得以全面发展。铜镜纹饰取材广泛写实,铸造风格鲜明规整,艺术形式多变生动,工艺技术创新精湛,在质地、纹饰、外形、内涵方面都表现出浓郁的“盛唐气象”。  下面将驻马店市博物馆藏唐代铜镜介绍如下,以供读者赏析。  瑞兽葡萄镜(图1),汝南县马乡镇大王庄出土。直径14厘米,厚1
期刊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战乱不断的特殊时期,动荡、分裂的乱世,使得大批中原人士南迁,为南北文化的融合、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宗教的发展等提供了机会。特别是思想文化的活跃,引发了这一时期艺术文化特点的转变。孙吴时期制瓷工艺特别是魂瓶的装饰内容、题材、造型等方面深受这一时代变迁的影响。  魂瓶是一种特殊的随葬品,考古界又称其为堆塑罐或称谷仓罐,是主要流行于三国东吴晚期至西晋时期的随葬明器,流行区
期刊
寿屏是专为祝寿而创作,是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寿品,以工艺精湛、装饰华丽而著称,是一种庄重而高雅的寿辰礼品。本文所介绍的寿屏是字体饱满、气宇轩昂的颜体书法,是非常罕见的何绍基楷书作品。据研究,这套寿屏是由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孔继鑅撰文,同年进士何绍基书写,祝贺同年进士韦坦之母余太宜人七十寿辰的礼品。因此,这套寿屏凝聚了三位同年进士的心血,不仅见证了他们的同年之谊,也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尊老敬老的
期刊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得真,听得明。”这就是长篇小说《西游记》关于齐天大圣—孙悟空横空
期刊
旅游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比工业清洁、比农业效益高,从行业分类来说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同时它既是经济产业,又是文化事业,具有文化性质,可以表现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旅游业通过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达到盈利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能够有效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的发展,对刺激地方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