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m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以来,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产生了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道德冲突的问题。因此,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应充分挖掘科学课程本身所蕴涵的德育要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其它课程一起,共同为学生形成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节约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具有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基础。
  关键词:意识;渗透;形成;德育
  
  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只靠班主任去抓,效果不一定理想。小学科学课同样具有德育教育功能,因此,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科学
  课程本身所蕴涵的德育要素,与其它课程一起,共同为学生形成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节约意识、合作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具有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通过知识的传授,设计问题从中渗透德育渗透德育
  幼小的学生社会经验少,知识面狭窄,理解能力低,学习基础各不相同,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的传授,从实际出发,恰当地设计问题从中渗透德育。
  如《声音》一单元,教学完后,学生认识到了悦耳的声音能使人愉快、高兴,嘈杂的声音能使人烦躁不安,对人有害,而后我及时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并引导学生明白:在有些特定的场所,如教室内不能大声喧哗,搬动桌椅不要拖拉,在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吵嚷、影响他人等,让我们自觉地创造并保护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少去嘈杂的公共场所,多去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活动。这些内容像一粒种子,将环保思想播进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
  二、在科学观察活动中渗透德育
  教师应充分利用科学课程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
  三年级科学《植物》单元中,教材提出让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在校园内进行一些观察植物和搜集树叶的活动。其中,在教学《各种各样的树叶》内容时,学生观察的树叶最好应该是捡来的落叶。其用意是进行“珍爱生命”教育,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但我发现:上课时,学生桌上放的是从枝条上摘来的碧绿的树叶;在让学生“观察枝条上的树叶”时,有学生干脆折了一些枝条带进了教室。材料的选择如何渗透爱护花草树木和各种小动物这一思想?之后我的办法是课中抽取时间教师和学生一起捡一些落叶,把落叶装进塑料袋带到课堂上来。这一榜样作用的思想教育行动,从而影响、感染了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珍爱生命”、“保护环境”。
  又如:三年级《动物》单元中,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蝗虫、蚂蚁等一些活动。由于孩子对小动物非常好奇,会想出很多办法去研究它们,如:为了找蚂蚁会把蚂蚁的巢翻个底朝天;把蚂蚁放入水中看它们会不会游泳;把蚱蜢的翅膀折断看还能不能飞……孩子们的探究热情无可厚非,但这与“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德育目标和教育要求是相违背的。教学中,我们并不是要全面禁止孩子们的这些举动,扼杀他们的探究欲望,而是主张观察前课堂上先教会孩子们如何观察、怎样观察,而后观察活动。为此,教学中首先应提出“爱护小动物”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作为评价他们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教学活动完后,询问学生:在寻找小动物进行观察时,你是否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你的观察方法是否伤害了小动物?观察完后是否把它们安全地放回“家”?
  三、在科学实验材料的准备上渗透德育
  在科学实验所需的材料中,我们也可以适时进行德育教育。如:准备材料时,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从材料的量上来说要经济一点,不要太多或太大,如:溶解单元中,米饭食盐、胶水、小苏打等的数量可以少一点,只要学生能看到现象说明问题就可以了。在“溶解的快与慢”时,选择的水果糖也可以小一点,尽可能减少浪费。(2)从材料的来源上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取材,不要经常买材料来做实验,而要经常带身边或家里有的材料;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忙,互通有无。(3)从节省资源的角度选择材料,如在“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教学中,一般不提倡用味精一些价格较贵的材料来实验,应采用价格低廉的食盐。另外,有时上一节课用的资源也可以在下一节课使再次使用。如:溶解单元中《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教学完后,每一个小组用的一杯盐水不要倒掉,在下一课《分离盐与水的方法》一课中再用。
  教学中材料的选择,不能只考虑材料与实验效果的关系,应该关注隐含在材料中的思想教育内涵,只有灵活的选择,实验材料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学会节约,培养节约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
  四、在学生实验合作中渗透德育
  如今家庭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很少有机会和其他孩子交流,于是造成现在的孩子们自我意识强而集体意识薄弱的现象,这必将对其今后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一点我认为科学课堂中的合作实验,恰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为此,在教学中开展了一些分组合作学习的尝试。在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分配到每个小组中进行探究活动,每个人都要与同伴进行协作分工合作,发挥集体作用来完成任务,在这种环境氛围里学习,于是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学会了与他人和谐相处,从而形成了集体主义精神。
  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可能今后会忘记,但一个人优良的品质一旦在小的时候形成,那他将终生受益。可见,在自然科学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德育教学,培养孩子的优良品格。其实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可以渗透德育的教育,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并进行深入的研究,那就一定能把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出色,就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后备人才。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和进度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针对教学对象,以课堂为环境,利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对学生集中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活动。课堂教学过程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也是师生共同参与和协作的活动,它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学生学习质量优良与否,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切身体会提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做法。
期刊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潜能深厚的学习方式,是实验教材极力体现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合作学习真正合理,完善地走进初中汉语课堂,在实践汉语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呢?本人就此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作思考和尝试如下:  一、课前合作预习  在目前的双语教学条件下,课前合作预习非常必要,我要求学生预习汉语,一是为了减少课堂上花在初读课文教学上的时间;二是为了使学
期刊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许多老师深感初中思想政治课难上,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的体会是政治课没有新意,枯燥无味,这极大地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我觉得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无论从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应该深深反思,找出应对之策。针对目前思想政治课出现的新情况,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提出几点反思。  一、在激发兴趣中培
期刊
摘要:国立北京蒙藏学校是北洋军阀开办的一所专门招收蒙藏学生的学校,现为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前身,从1913年建校以来,经历了近4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为内蒙古地区民族民主革命培养的优秀人才,本文就其历史发展的历程进行论述。  关键词:蒙藏学校;沿革    蒙藏学校,现为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前身,创建于1913年,作为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举办最早的少数民族中等和高等教育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
期刊
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
期刊
一、视听教学与地理教学手段现代化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既涉及到复杂的自然事象又包含着纷繁的人文现象,特别是许多地理事象存在于遥远的地方和广阔的空间,发生于久远的年代和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地理对象的这种复杂性、抽象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上的间接性,使人们不可能全部亲身经历或一一直接进行观察,这就给教师传授地理知识和学生认识、理解及掌握地理知识带来了很多困难。如何解决地理教
期刊
中学历史教学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历史的道德知识去教育学生。因此,首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认识道德的批判与继承问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主要是继承中外历史上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和情操,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以及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相统一,培养“四有”、“五爱”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
期刊
摘要:新课程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其实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语言的要求更高了。历史教师只有在语言方面多下功夫,实质上也就是提倡生动形象地进行历史教学,克服抽象化、公式化的偏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以更好地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言;新课程;历史教学    语言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语言,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不仅会写,还要立意新,构思巧,行文快,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有了几点初浅的认识。一、培养热爱写作的兴趣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实用主
期刊
作文是小学教学的一门基础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想、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从而也是对学生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作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初步能力和遗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基本功。几年来我在低年级作文课的教学中,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浮浅的摸索了一些关于低年级作文教学起步训练的规律,并经过实践检验,其效果还比较好。下面就我的几点体会略做浅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