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爱之旅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a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娜·普林斯·拜尔伍德所导的电影《蜜蜂的秘密生活》,是根据著名小说家苏·蒙克·基德的同名小说进行改编。将黑人女性的故事与白人小孩莉莉的成长故事紧紧交织在一起,站在女性的角度,对当时男权主义社会女性所遭受到的歧视以及压迫进行描述。但是,电影《蜜蜂的秘密生活》和传统意义上的女性主义电影并不相同,也不是普通意义上对男权主义反击的批判性电影。虽然电影《蜜蜂的秘密生活》主要是对白人小孩莉莉的成长过程进行描述,但莉莉是一名不寻常的白人女性,在精神和身体上饱受父亲的百般折磨之下进行了逃脱,最终实现精神和心灵的独立、健康成长,完成蜕变的过程。然而,白人姑娘莉莉的成长过程却是和几个黑人女性的家庭相互交织在一起,在积极乐观、独立自强和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黑人女性的影响下,白人姑娘莉莉最终从受伤的心灵中走出来,并且学习黑人女性对待事情积极乐观的态度,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新生活。这种积极的精神鼓舞让电影《蜜蜂的秘密生活》具有较为强烈的黑人独立女性主义色彩。与以往电影不同,此部电影中黑人女性不再是需要被人拯救的角色,并且成功地帮助白人女性走出自己的困境。
  一、 电影《蜜蜂的秘密生活》与黑人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
  (一)解读黑人女性主义
  白人女性为了追求属于自己的权利,发起了女性主义运动。这种运动最初是法国女性在男权主义社会的重重压迫下,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并且在不断的醒悟中成长、发展,从而形成强大的力量,鼓励女性积极地捍卫自己的权益,完成女性解放运动。但是,在女性主义运动的一定时间范围内,黑人女性并不属于其中的集合。白人对黑人进行排斥,使得饱受摧残的黑人女性完全被排除在女性解放运动之外。与此同时,黑人女性不仅仅遭受着种族的歧视,而且黑人女性仍然处于男权主义下的压迫者,使得黑人女性在身体和心灵上饱受摧残。当时美国的黑人女性不仅仅是男性的性发泄工具,也是廉价的劳动力,并且是可以买卖的物品。男权主义背景下,男性逐渐将黑人女性对自由、权利、公平的诉求进行削弱,并且对黑人女性进行打压。因此,当时美国的女性主义并不包括黑人女性,但是只有黑人女性主义才能使黑人女性对独立生活的渴望有正确定义。
  (二)电影《蜜蜂的秘密生活》的闡述
  电影《蜜蜂的秘密生活》讲述的是:白人姑娘莉莉出生在美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上,家庭极为令人绝望。身为母亲的黛博拉没有结婚就怀孕,产下莉莉之后便患上了抑郁症,想要脱离这个家庭。妻子的不辞而别,使得原本温暖的父亲提瑞的性格变得极其暴躁,对莉莉也没有丝毫关爱之心。莉莉在四岁时,因为一个意外的事情,触碰到了家里的手枪,并且失手打死了回家的母亲,让莉莉陷入无尽的自责,就是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在破碎的家中,让她感觉到安慰和温暖的就是与自己身世相同的保姆-罗萨琳。时间不断的推移,就在莉莉14岁的时候,她逐渐开始觉醒,并且下定决定要离开这个令她悲伤欲绝的地方。莉莉和自己的黑人保姆按照母亲留下的遗言找到了叫“蒂伯龙”的小镇子,并且被三个养殖蜜蜂的黑人女性所收纳,并且走上了一条自我拯救和获得新生的道路。在黑人女性的养蜂场里,莉莉为甜蜜、温暖和虔诚所包围,慢慢的莉莉找回了自我,并且学会了坚强和宽容。
  (三)在影片中的具体表现
  电影《蜜蜂的秘密生活》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生机的自然环境。在蒂伯龙那个小镇,没有种族、性别的歧视,任何女性都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进行生活。[1]电影通过具有黑人女性特点的形象如蜜蜂、黑人圣母像等进行描述,为我们展示了黑人女性寻找爱的艰辛过程,这期间也存在痛苦、悲伤,小说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爱护进行呼唤,希望可以实现相互平等,最终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从而实现完美的救赎。所以说,电影《蜜蜂的秘密生活》蕴含着黑人女性主义的表述具有很强的。
  二、 电影中性别与个体差异
  (一)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
  当时的美国社会笼罩在父权主义的环境下,男性是完美主义的化身,而女性却被当做是妖魔鬼怪的化身。由此来看,美国当时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和压迫非常合乎当时的时代背景。黑人女性主义群体认为,男性和女性对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并且男性和女性的性格也不相同,并不是先天造就了男权主义。因此,男性并不见得在智慧或者其他方面比女性更强;与此同时,不同的女性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所以来说,黑人女性主义强调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相对平等。
  (二)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电影《蜜蜂的秘密生活》中莉莉的父亲提瑞是当时美国社会男权主义的代表人物。提瑞由于对家庭生活的不满,使得自己的性格变得极为的古怪甚至是扭曲,对家庭中的人物丝毫没有一点的关爱之情,使得莉莉和保姆顺理成章的变成了父亲的撒气筒。莉莉对父亲行为的种种表现,也解释了当时女性对男权主义的不满,标志着女性主义逐渐觉醒,希望可以不受男权主义的控制,并且具有完整的人格和独立的人权,向往平等而和谐的男女关系。
  (三)黑人女性主义的求同存异
  电影《蜜蜂的秘密生活》中主人公莉莉的成长,给我们展示了黑人女性主义所关注人性的差异。[2]男性和女性不论是在性别或者个体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是大自然赋予彼此特殊的能力和权利;与此同时,不同的女性个体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需要彼此之间进行相互关心。因此,女性只有在实践中发现彼此之间的差异,才能争取到与男性相对平等的地位。
  三、 电影《蜜蜂的秘密生活》中女性之间的相互关心
  (一)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驱动力
  女性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困难和曲折,但是电影《蜜蜂的秘密生活》中强调女性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帮助。白人姑娘莉莉按照母亲留下的信息进行寻找过程中,黑人保姆始终陪伴在莉莉的身边。令人心生敬佩的保姆罗莎琳,代表具有母性特点的人物。莉莉的成长过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道理,不同血缘关系、不同种族、不同阶级的人物之间,依然存在亲情。   (二)真实生命体验
  电影《蜜蜂的秘密生活》给我们讲述了不同的女性虽然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婚姻观念,但是,她们都在积极地对自我尊严进行探索。莉莉在寻找母爱的路途中,不断的对自己进行反思,慢慢的开始理解他人,也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爱,最终黑人女性的养蜂场成为了白人姑娘的巢穴。白人姑娘对母亲的追求是人性所使,那小镇黑人圣母像是白人姑娘的精神寄托。白人姑娘具有强烈的求生欲望,知道自己不能一味地生活在过去,需要懂得宽容和谅解。最终,白人姑娘在自己的努力之下,走出了自己的阴影,并且得到了他人的关爱。黑人姐妹中的“五月”的生活就不是那样的顺畅。姐姐“八月”帮助妹妹从困境中解脱出来。虽然“五月”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时长分不清人,但是她却承担着自己和别人不愿意承担的痛苦。
  (三)黑人女性主义崛起的标志
  黑人女性对不同的生活经历进行追求,使得她们自己的生命具有了新的意义,这也是黑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思考,也标志着黑人女性主义的崛起。但是,黑人女性主义和传统的女性主义不尽相同。黑人女性只有经历重重磨难之后,才能确定其思维,重新获得权力。
  四、 女性的话语权的意义
  (一)话语权的重要性
  在当时社会的背景下,黑人女性必须借助自身的力量来对女性主义内涵进行表达。黑人女性主义将话语权看做是最为重要的,只有掌握了话语权才能获取自由和平等。在男权主义的影响下,女生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常常被当做是男性的附属品,使得她们的地位变得越来越低下。因此,黑人女性缺乏话语权是女性收到压迫和歧视的主要原因。
  (二)话语权在电影中的体现
  电影《蜜蜂的秘密生活》中女主人公莉莉的父亲在家庭具有极强的话语权,可以对身边的任何事物和人物进行压迫、摧残。保姆罗萨琳想要在活动中投票,但是却在投票的过程中受到男性的殴打,并且惹下牢狱之灾。[3]这些事情来源于男权主义制度下的重重压迫所造成,使得女性完全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莉莉最终的离家出走,就表现了对男权主义的不满,虽然刚开始内心充分胆怯和恐惧,但是经过生活的不断磨练使得莉莉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坚强且具有反抗意识的女性。莉莉对父亲提瑞的理论进行彻底的颠覆,用自己的语言对男权主义进行重新的定位,这也是摆脱男权主义控制一次尝试。最终,父亲提瑞在蒂伯龙小镇找到了自己的女儿,此时莉莉已经完全可以独立進行生活不得已承认妻子死亡的事实,并不是抛夫弃子的人,妻子黛博拉重返家中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接走自己的女儿莉莉。
  (三)女性话语权与男性之间的关系
  女性并不是借助语言交流和沟通就能获得话语权。黑人女性主义者认为,话语和权力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真正意义上的权利是需要借助话语来实现,但这并不是说女性需要和男性进行绝对的对立,必须构建男女之间相互发展的社会环境。
  结语
  电影《蜜蜂的秘密生活》展示了女性在男权主义社会下所受到的种种压迫和摧残。通过对性别的分析,对女性的话语权进行强调,从而凸显了黑人女性主义的思想。电影中女主人公莉莉经过层层困难,找到了自我,走出了阴影。电影《蜜蜂的秘密生活》给观众完美的展示了黑人女性主义的思想,表达了女性对男权主义的痛恨,以及希望两性之间平等相处的美好愿望。
其他文献
可可西里——长江源头,是我国青海省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西藏、青海三省交界处青海省境内西南端的位置,具体的位置就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西部,保护区的总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小。这里是亘古及今原始生态环境仅存的硕果之一,与其南面毗邻的羌塘、昆仑山、阿尔金山等自然保护区共同形成了世界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等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  一、《平衡》与《可可
期刊
“体制中的作者”是陆川在其硕士论文中所提出来的概念,意在指称如科波拉那样能在体制/作者中进行良性对话的导演,同时这也是陆川自己所践行的创作之路。十余年过去了,中国电影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在票房上突飞猛进,电影的商业性和娱乐性不断凸显,对“观众/票房”的考量逐渐成为电影创作的首要原则。在此语境下,一些致力于艺术/作者电影的导演,在电影的作者化表达中加入类型元素,涌现出越来越多像陆川一样的“体制中的作者
期刊
一、 类型电影:一种历史必然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关系”的载体  研究类型电影,一个不可忽略的逻辑起点是电影的媒介特性——“运动的声画影像”特别擅长纪录与虚构现实的功能。电影纪录现实是作为历史文本的一种文化载体,而虚构与编排现实,则承载了复杂的历史进程与社会关系,以及化解人类社会矛盾的某种奇异神话。因此,电影纪录影像在百年电影史中,一直实践着还原现实的媒介功能,而以剧情片(故事片),却基于人类复杂的生
期刊
小说《洛丽塔》曾两次被改编拍摄成电影,其中分别拍摄于1962年和1997年,分别由美国导演库布里克和英国导演莱恩执导。这两部电影由同一小说改编却对比鲜明,故而使得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在审美纬度上发生转向。导演库布里克所拍摄的电影渗透着浓郁的黑色幽默,主要对欧美的政治格局进行了深刻的嘲讽;导演莱恩拍摄的电影从表面上看似乎忠于原著,但实际上却未能将其精髓表现出来,使得其电影因恋童癖这样的非传统“爱
期刊
日臻完善的CG(Computer Graphics)技术使虚拟角色越来越接近完美,书写一个又一个电影视觉奇观,他们可以流畅表演真人演员无法完成的危险动作,可以完美呈现特效化妆无法企及的奇幻妆容,可以毫不费力地展现创作者们精妙构思的幻想世界,可以创造真实摄影无法低成本达成的绚烂影像,甚至在后续的衍生品开发、代言等方面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随着计算机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角色在影视银幕以及戏剧舞台
期刊
法国高等电影学院教授艾·菲兹利埃曾言:“一提到文学带给电影的好处,首先就会想到改编。”[1]根据贵州青年作家肖江虹同名小说改编,已故著名导演吴天明执导的电影《百鸟朝凤》因为制片人方励的“下跪”事件引发热议,从而将一起个体性事件引入影视剧作的艺术追求、现实走向、营销策略等问题的价值深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关于民俗文化与商业文化、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理论反思。可以肯定的是,从小说到电影,肖江虹和吴天明均
期刊
影片《孙子从美国来》由我国青年导演曲江涛执导,著名电影人田壮壮担任监制,获得金鸡百花电影节三项大奖。这个发生在陕西农村的故事,展现了导演三种不同层次的文化观念,中国爷爷与美国孩子之间的亲情,准确地掌控了观众的笑点与泪点。受当下国内电影市场的商业化大潮影响,越来越多影片走入“高票房、低口碑”的窘境,《孙子从美国来》指引着我们回归本真,寻找亲情背后的文化观念。  一、 质朴而保守的中国传统家庭观念  
期刊
在上海市卫计委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共同策划下,由苏州传视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的一群80、90后组成8个摄影小队,在上海各大医院长期采集素材,蹲守医院一年多积累的90TB的影像最终被剪辑成一部不到7个小时的《人间世》。该片最初通过非上星频道播出,但不久后却在互联网平台得到迅速传播。观众对此剧的反响很大,给出的评价也很高。其中多数人都认为,这种打入医院内部以纪录片形式拍摄的影视作品能够较好地反映医
期刊
时间、抉择、命运等,自古以来便是许多哲人们所倾心的问题。关于这一类问题,往往能够带出我们内心的善与恶,光明与黑暗,决断与彷徨。当偶然间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停下来时,我们也会不禁自问,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这向来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时间是不可逆的,我们只能在当下或接受、或遗憾、或愤慨、或庆幸。但是,倘若一个人具备预见一切可能性的时候呢?电影《无姓之人》(Mr. Nobody)便以这样一个假设向
期刊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爱玛》被改编成电影,这是简·奥斯汀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导演道格拉斯·麦克格兰斯将其搬上银幕,影片主演格温妮丝·帕尔特洛拥有与众不同的古典主义气质,电影中插入的音乐非常优美。1997年,这部影片获得了第69届奥斯卡“最佳音乐/歌曲奖”和“最佳服装设计奖”提名,同时还被评为年度最佳影片。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爱玛身上充满了女性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