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谈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zshe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恒星演化和行星的形成
  
  生命只能出现在能发出光和热的恒星周围的行星上,但并非所有恒星都必然带有行星。星云说认为,恒星是从自转着的原始星云收缩形成的。收缩时因角动量守恒使转动加快,又因离心力的作用星云逐渐变为扁平状。当中心温度达到700万℃时,出现由氢转变为氦的热核反应,恒星就诞生了。盘的外围部分物质在这一过程中会凝聚成几个小的天体——行星。
  星云说可以合理解释许多观测事实,但也存在一些困难。计算机理论模拟计算表明,如果星云物质在收缩过程中没有角动量转移,那结果不会形成一个中央恒星和周围一些小质量行星,而是会形成双星。在双星系统中即使形成行星,不用多久它们也会落入某颗恒星中,或者被抛入宇宙空间,不可能长期在恒星周围存在。
  看来大自然给了原始星云两种发展的可能:物质保持它原有角动量,演化后形成双星;或者两者在演化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分道扬镳,结果生成中央恒星以及绕它运转的行星。
  
  生成智慧生物的漫长过程
  
  生物的进化是一种极为缓慢的过程,它所经历的时间之长完全可以同太阳的演化过程相比。化石的研究发现,早在35亿年前地球上就已有了一种发育得比较高级的单细胞生物,称为蓝一绿藻类。根据恒星演化理论,以及科学家对地球上古老岩石和陨星物质的分析,我们知道,太阳和地球的形成比这种生物的出现还要早10亿年~15亿年。太阳系形成后大约经过50亿年之久,地球上才有人类。
  现在设想把每50亿年按简单比例压缩成1年。用这样的标度,1星期相当于现实生活的1亿年,1秒相当于160年。
  从宇宙大爆炸起到太阳系诞生,已经过去了大约2年时间。地球是在第3年的1月中形成的。3、4月出现了蓝一绿藻类这种古老单细胞生物。嗣后,生命在缓慢而不停顿地进化。9月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有细胞核的大细胞,10月下旬可能已有了多细胞生物。到11月底植物和动物接管了大部分陆地,地球变得活跃起来。12月18日恐龙出现了,这些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仅仅在地球上称霸了一个星期。除夕晚上23时北京人问世了,子夜前10分钟尼安德特人出现在除夕的晚会上。现代人只是在新年到来前的5分钟才得以露面,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开始于子夜前的30秒。近代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旧年的最后数秒内一个接一个加快出现,子夜来临前的最后1秒内地球上的人口便增加了两倍。
  由此可见,地球诞生后大部分时间一直在抚育着生命,但只有很短一部分时间生命才具有高级生物的形式。
  
  行星上诞生生命的苛刻条件
  
  现在我们看到了,智慧生物的诞生,要求恒星必须至少能在约50亿年时间内稳定地发出光和热。恒星的寿命与质量大小密切相关。大质量恒星的热核反应只能维持几百万年,这对于生命进化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类似太阳质量的恒星才是合适的候选者,银河系内这样的恒星约有1000亿颗。除双星外,单星大约是400亿颗。单星是否都有行星呢?遗憾的是,我们对其他行星系统所知甚少,但是确已通过观测逐步发现一些恒星周围可能有行星存在。考虑到太阳系客观存在,甚至大行星还有自己的卫星系统,我们不妨乐观地假定所有单星都带有行星。
  有行星不等于有生命,更不等于有高等生物。关键在于行星到母恒星的距离必须恰到好处,远了近了都不行。由于认识水平所限,我们只能讨论同地球类似环境条件的生命形式,特别要假定必须有液态水存在。太阳系有八大行星,但明确处在能有条件形成生物的所谓生态圈内的只有地球。金星和火星位于生态圈边缘,现已探明在它们的表面都没有生物。
  对一颗行星来说,能具有生命存在所必须满足的全部条件实在是十分罕见的。太阳系中地球是独一无二的幸运儿。详细计算表明,在上述400亿颗单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万颗的周围有可能使生命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行星。
  另一个限制条件是,地外生命应该与地球上生命有类似的化学组成。天文观测表明,除少数例外,整个宇宙中化学元素的分布相当均匀,因而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遥远行星上也能找到构成全部有机分子所需要的材料。事实上,科学家已经在不少地方发现了许多比较复杂的有机分子。因而可以认为,生命在某个地方只要理论上说可以形成,实际上也确实会形成。于是,银河系中就会有100万颗行星能有生命诞生,不过每颗行星上的生命应当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
  
  能找到外星人吗?
  
  如果我们为100万这个大数目感到欢欣鼓舞,认为找到外星人不成问题,那就高兴得太早了。对于地外高级生物只有当能同它们建立联系,我们才能确定它们存在。
  有人认为,肯定会有,因为地球只有46亿年而已,比地球年龄大的星球有很多。因此,他们判断,有着高等智慧生命的星球在整个宇宙最少10万个。
  美国不明飞行物研究中心(CUFOS)日前公布了一份材料,说近10年来有2000余万地球人声称自己曾被外星人劫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大家的神经都出了毛病,还是确有其事?科学家们似乎从中悟出了点东西。
  
  被劫持者的临床症状
  
  美国医学博士约翰·迈克说,他40余年来一直在搜集有关地球人被外星人劫持的证据,他并没发现这些被劫持人有任何心理失常情况。因此他本人并不认为,有关同古怪生物遭遇的传闻是一种骗局,更不是什么梦幻和想入非非的结果。
  博士的“病人”从2岁到60岁的都有。他们在神志完全清楚,或被催眠的状态下,叙述自己如何让外星人劫持,并被送到他们从未见识过的飞船上的经过。他们认为自己有时头脑变得模糊完全是外星人捣的鬼,这些外星人似乎会从外面断开地球人的意识。
  他们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好像在空中翱翔着、飞着穿透墙壁,最后来到一个奇怪的所在,在里面有人给他们动外科手术。他们到死也还记得当时耳朵里面在嗡嗡响,全身都在颤抖,身体麻木、不能动弹,还伴随着一种莫名的恐惧。到过“飞船”的人身上还会出现斑疹、擦伤、莫名其妙出现的伤口,以及鼻子和肛门出血的痕迹。
  
  不明飞行物来自地球内部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教授肯涅特·林格对此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说:“早就知道地球内部和大气层的自然过程常产生非同寻常的辉光,至少是球状闪电。”辉光有时出现在海面上,也出现在火山喷发的时候。而当发生地震时,震前、震后和正在震动过程中都会出现“火光”。这些“火光”还会出现在高压输电线、无线电天线杆附近以及单独的楼房、公路和铁路一旁。
  北极光则喜欢光顾采石场、山峦、矿山和洞穴。它们的能源来
其他文献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拒绝终止UFO研究    许多不明飞行物研究者对康顿报告并不满意,他们认为这只是掩饰中央情报局在不明飞行物现象研究活动中的一种手段。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一些事件,又更使他们相信是情报局在从事间谍活动。  1975年6月7日,地面飞碟观察小组的组长威廉·斯伯汀写信给情报局,要求得到一份罗伯特森小组的报告副本和与不明飞行物有关的所有记录。威廉,斯伯汀相信,情报局掌握着不明飞行物的
期刊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成立于1958年,主要从事宇宙和航天技术的研究,它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宇宙和航天研究组织。在NASA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它几乎始终都走在全世界航空航天技术的前沿,因此它所碰到的不明飞行物的案例也最多。为了科学工作的开展,NASA几乎无法做到对UFO熟视无睹。因为UFO研究对它来说,几乎是工作的一部分。  正如NASA的一位科学家所说的那样,以前我们大多数人认为UFO是一
期刊
在去都溪林场访问的第二天,我和白云区宣传部的刘涛从空中怪车遗址下来,就去寻访这一事件最著名的目击人——陈连友。沿着柏油马路向西,我们经过场部,向刚才进场的大什字走去。刘涛给我指刚才路过的草地前面的树林,我注意到这些树的颜色分着层次,远处是最高的、深绿色的,较近的林子较低,颜色呈浅绿色的。刘涛说,这就是后来又补种的树木,它们的长势始终不如人意。  快到大什字,路的北边有几户人家,门前有两棵特别矫健的
期刊
一    在UFO史上,最让专家和学者们费解的事件之一就是,1954年2月20日美国总统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在棕榈泉度假时与外星人见面的事件,据说见面地点是一级戒备的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空军基地(当时叫穆洛克空军基地)。迪斯芒·雷斯利——一位前空军飞行员,从一位空军长官那里获悉,某日一个直径大约31米的飞碟在飞机场跑道上着陆。那些在外度假准备返回基地的军人突然被阻止返回基地。飞碟停在有士兵把守的2
期刊
中国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类文明的演进正表现为工具的发展。在库布里克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有一个经典镜头:原始人类的一根骨头被扔上天空,落下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一架航天飞机。不同时期的工具,构成了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个台阶。  工具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拥有了更为强大的控制物质世界的能力,使人类开拓了自身的生存空间,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一根简单的木棍,就可以使人完成徒手所不能做到的
期刊
他是空中怪车事件采访第一人,可以说就是借由他的笔,空中怪车事件才在短时间内成为轰动国内外的新闻。在采访他之前,我做了案头工作:  罗万雄:中国著名科普作家,《贵阳日报》、《贵阳晚报》高级记者,《健康之友》杂志的副总编辑,贵州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贵阳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已发表新闻科普文章120万字……  看到他的简历,你就明白为什么空中怪车事件首先是由他报道出来的。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
期刊
这是发生在1978年10月21日,星期六傍晚的事,此事件是澳洲UFO研究中最有名的。事件主角是弗雷第克·保连奇,当时是20岁,驾驶的是单引擎飞机——“戴尔塔席拉朱丽叶”号。当天18时19分,他由莫拉比机场起飞,目标是国王岛。他沿着澳洲最南端靠近渥太威岬的巴斯海峡的上空飞行时,曾报道看到了UFO,后来他就和飞机一起失去踪影。弗雷第克当时曾经以无线电向基地指挥塔报告,说有一个很长的绿色不明飞行物在他头
期刊
1957年10月4日,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了天。  此后,随着苏联的“礼炮”号、“联盟”号和美国的“双子星”、“阿波罗”系列太空探索行动的展开,一个崭新的太空世界映入人类的视野。  于是,在“是否存在月球人?”、“火星上有生命吗?”等一系列谜团端倪初露时,“太空之眼”却发现了更多的秘密。    太空中的“天使”    入选原因:“天使”确实存在,还是幻象,一直存在争议  星级评定:★★  美国的
期刊
天文摄影历来给人以高不可攀的感觉——传统的天文摄影几乎都是专业天文学家通过专业的大望远镜拍摄的,使用的记录方式不是极为少见的干板盒,就是异常昂贵的专业CCD。现在,这种情况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只因为我们手中有了新式武器——数码相机。  你见过这样令人震撼的月球照片吗?你也许会以为,那是专业天文学家用巨型望远镜拍摄的。但你错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是我用小望远镜和Nikon995数码相机拍摄的作品
期刊
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凯伊豪、大卫森等不明飞行物研究者继续抨击中央情报局,要求其公开关于UFO的信息。大卫森宣称中央情报局:“自从1951年起,就开始制造UFO狂潮作为冷战的心理战争工具。”虽然公众一再要求召开美国国会意见听取会,公开关于UFO的所有信息,但收效甚微。  然而,在1964年,白宫讨论了如果在太空发现外星人信息或UFO报告,以及UFO现象有了新的进展该如何处理的问题。此后,国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