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神山,塔克拉玛干最佳观景台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_an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克拉玛干大漠纵横数千里,浩瀚无垠。其间,沙漠无疑最大,占去总面积的绝大部分。于是,走不尽看不完的沙峰漠谷,踏浪前行的沙漠之舟,成为这里的绝对主角和主要看点。而当你走进塔克拉玛干后会发现,除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月圆”的沙漠,在这人迹罕见的死亡之海中,还有穿越腹地的河流,两岸郁郁葱葱的胡杨植被,以及被风沙淹没了的神秘古道等特有景观。只是,死亡之海浩瀚干渴,漫漫黄沙行进艰辛,沙峰漠谷危机四伏,以至于无数行者有进无出,葬身沙海。于是,欲一次进入,在短时间内一饱诸多景观眼福的愿望似乎极不现实,过于奢望。
  然而上帝在创造这里的天地时,似乎就想到了这点,特意将大漠间的诸多景观一个不落地集中到了一处,以使游人不必过于劳顿,即可登临突兀于沙海间的山脉,俯瞰穿越塔克拉玛干腹地之大河及两岸胡杨及浩瀚沙海,走进神秘城堡遥想古战场刀光剑影殊死厮杀之血腥场景,漫步大漠古道追寻前人的踪迹,饱览瀚海奇山的多姿多彩,享受玛瑙摊俯拾各色玛瑙的乐趣,更能够近距离看到“漂浮”于瀚海波峰浪谷间之油气田奇观……
  这里即是塔克拉玛干诸景观荟萃之地,大漠腹地、和田河畔,被誉为神山和通圣山的红白山、麻扎塔格山。

红白双龙探水,鸟瞰大漠玉河


  但凡与“神”相联系的东西,都难免涉嫌迷信。但就这条横亘于塔克拉玛干腹地的山体而言,称其神山,则完全是因为它的神奇功能,和它身上太多的奇异景观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历史故事与传说。
  红白山、麻扎塔格、神山、通圣山。
  单凭此山这诸多称谓,就让人无限好奇,顿一探究竟之欲念。
  认识这条大漠奇山,首先应从其地质和地貌入手,故先以红白山称之。
  在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漠中,红白山是唯一一列横亘其间的绵长山体。位于和田河中上游,墨玉县的喀瓦克乡境内的和田河西岸,至和田市直线距离180公里。近东西走向,东起和田河,西向延伸140余公里。由三段山脉组成,自西而东依次为罗斯塔格山、古董山和红白山(麻扎塔格山)。由于南北宽不过1~3余公里,山体狭长,又被形象地称为雁列式条带状山脉。红白山不高,最高峰海拔1 635米,而相对高度不过100~300米。尽管不甚高大,但突兀在茫茫沙海的它,依然给人以格外醒目和雄伟之感。
  成因类型上,该山属折褶断块单面山。第四纪以来,昆仑山、天山迅速隆起,塔里木地台相对下沉,红白山所在区域发生深大断裂,断裂一侧抬升隆起成山,经风化剥蚀,形成漠海奇山之景观。
  红白两山的格局,由其不同的构成组分、岩性造就。南列山体,主要由红色泥岩、砂岩构成,呈现红色,故名红山。而北列山体主要构成组分为富含石膏的白云岩,整体黄白,故曰白山。红山南面,是断裂上升面,直起陡立,临近河岸之东端,层理和向斜背斜相邻的褶皱构造十分清晰,一览无余。白山头东端,由于河水切割造成不断崩塌,十分陡峭。
  在盛水的夏季,滔滔洪水在山下河床奔腾而过,红白两山山首浸没于水中,远远望去,宛若两条卧于河岸的巨龙,在探首豪饮。
  此刻,登临山顶俯瞰,只见宽阔的和田河波涛汹涌浊浪滔天,由南而北滚滚而来,两岸一望无际,茂密的胡杨,林涛起伏,波澜壮阔,一派盎然生机。
  当你腾然回首,举目北望,则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和世界。沿白山西行,眼前呈现的却是一望无际的死亡之地,茫茫荒漠。在北来的风力推动下,一排排状若鳞片的沙丘宛若大海的汹涌波涛,由南向北滚滚而来。接下来更让人惊诧的是,横亘东西的红白山却如同峭立的崖岸,使汹涌的“波涛”戛然而止。横亘东西的红白山,在这里成为一道天然屏障,挡住了西北、东北风造成的流沙南侵,减缓了南面和田和墨玉一线的沙侵灾害。同时造成了山体南北两侧,一边浩瀚死寂沙海,一边却是平原绿地,截然不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绝无仅有的奇特景观。
  一列山,居然就挡住了滚滚沙海的南侵,保护了南部广大的绿洲免于沙祸,堪称无比神奇。作为大漠绿洲的和田人的保护神,自然被人感激、敬畏、膜拜。于是,在唐代文献中,此山就有了“神山”之美名。
  深入大漠的游人,特别是摄影者,最扫兴的窘况莫过于缺乏足够的高差,能够俯瞰纵深之制高点。而红白山大漠景区一面是坡缓好爬的山,一面是沙海,无疑是观赏、拍摄大漠的最佳去处。而且,红白山北的沙海,大都积覆于高低起伏的山丘上,小环境形成的不同方向的风力,塑造出多姿多彩的沙丘形态。状若巨龙的沙垄,环环相扣的沙丘链,新月、鱼鳞,海浪形的复合沙丘,几十、上百米的高大沙塔,一一呈现,蔚为壮观,如同波澜壮阔的交响乐,在山巅低谷奔流回旋。再配以有利地势,可谓俯瞰成海近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远景全景近景特写想看即看想拍就拍,不落遗憾。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这无垠的沙海下,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距红白山头45公里处,有一条柏油公路。沿公路北行不远,会见到一处石油人建造的人文景观——和田河气田处理厂。驱车来到这里,拐过一道沙梁,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由油罐、铁塔、输油管道和厂房构成的油气处理厂区赫然呈现在面前。登高望去,这片蓝色的“漂浮”在茫茫沙海中的石油设施十分醒目,就宛若航行在茫茫沙海中的一艘巨轮,虚幻而真实。特别是在夕阳普照下,沙海一片金黄,油气厂区越显湛蓝,是人都会为此奇观而激动而兴奋而雀跃。
  亦让人惊喜的和难以置信的是,“白山”山口两侧的崖边,竟蕴藏着盛产化石的地层。地质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下第三纪地层内的海相古生物软体类化石, 有腹足类、软体类、介形类等多种。这一发现表明,距今2 000万年前的下第三纪的塔里木中部,还是一片浩渺的汪洋大海。后经地质构造的演变,周边的古地槽剧烈隆起为昆仑和天山,封闭干旱的这里连同塔里木地台,最终被漫漫黄沙覆盖,成为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曾经的海底红白山,为我们还原了远古的环境,展示了沧海桑田的自然巨变。

麻扎塔格、通圣山之称谓,述说着这里曾经的故事

  红白山除了自然之妙之奇,更留下令人回味省思的历史故事。
  沿红山东端北坡而上,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座被木栏围护,各色布条飘扬的穆斯林古墓。穆斯林中的大人物、名人、地位较高的宗教人士、参加圣战之殉难者的坟墓,被称为麻扎。红山上的这座穆斯林古墓被称为麻扎,源自一个古老的故事。
  传说,这里曾发生过喀拉汗王朝的穆斯林征讨于阗国佛教徒的惨烈战争。于阗国一方有一个叫玛江汗的人,偷偷皈依了伊斯兰教。为助穆斯林一方,玛江汗装扮成牧羊人,想混过红山哨卡,去传递情报,结果被守卡的于阗官兵识破,将其处死在古堡旁。喀拉汗王朝的军队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征战,终于全面征服了于阗国,为了缅怀祭祀先烈,便在玛江汗殉难的地方建起了这座麻扎。在维吾尔语中,山为“塔格”,于是,红白山就有了麻扎塔格之称谓。作为两军对垒,殊死厮杀的战场,这里必然还会埋葬无数死难的穆斯林,因此,麻扎塔格的准确定义当为“圣徒墓山”。
  红白山所以变成战争殉难者的麻扎塔格,是由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所决定。历史上,从麻扎塔格山前通过的和田河沿岸,是沟通大漠南北诸国(南于阗、北姑墨、龟兹)的唯一通道。此外,在安迪尔、尼雅、克里雅、墨玉河下游古河道间,还曾有一条由且末经红白山至疏勒、莎车的东西古道,无疑,这里绝对是丝路中道之咽喉。张骞当年正是通过这条古道,联系于阗诸国之兵,攻破亲龟兹的莎车国。而距该地50余公里的玉龙喀什河东岸,在现在洛浦县境内的沙漠中,有一个叫做阿克斯皮力的古城遗址(有专家认为这里应该是古于阗国的国都)。遗址中高大的城墙、残垣断壁述说着曾经的辉煌。于是可以推断,兴盛的阿克斯皮力古城,会辐射出向下游延伸的广阔绿洲。而当时阿克斯皮力古城绿洲中的人,会沿着玉龙喀什河畔的胡杨林里牧羊、狩猎,直至到麻扎塔格上的寺院(曾有寺院)听经念佛,寺院僧人亦会去绿洲国中购买生活和公务用品。
  显然,当年麻扎塔格一带绝不似如今这般荒凉寂静,而是商队、行人南来北往,歇脚易物的十字路口,交通驿站,物丰民众,非常热闹之地。而作为十字路口上的高地,麻扎塔格自然就成为扼守交通的咽喉,驻扎军队的兵营和据点,兵家必争之地。于是,在麻扎塔格东端的山崖上,我们就会看到一座古城堡的遗留。
  从平面上看,古城堡由两个长方形构成,约1 100平方米。城墙最高处16米,墙厚1.5米以上。里外三重:第一重为复合型,由主墙和女墙(里壁与外壁)构成;第二重在第一重基础上扩建,由土坯和生泥块构成;第三重亦由土坯构成,属于附属建筑。三重墙的土坯大小不一,表明建于不同时期。古堡的西部不远处,有圆形烽火台一座,高10余米,面积36平方米。现古堡上部已全部塌陷,只残留墙体。建造时就地取材,用树枝、芦苇作筋骨,辅以红色泥巴夹制,故城堡和烽燧一律棕红,与脚下的红山融为一体,颇为绮丽。 古堡位置最高,四周之河流、道路等尽收眼底,一切均在监控之中,易守难攻。
  古堡最早建于何时,专家尚未达成共识。有汉代西域都护府时期所建,为保护和田绿洲免遭匈奴侵犯说;有唐代西域四镇时之军事哨所,兼具烽火台和前线防御阵地说。又因为古堡中曾出土过藏文文书,也有人认为该堡是吐蕃人于公元九世纪占领新疆南部时期,其军队驻扎之地。但无论何人在何时所建,可以确定的是:此地作为和田绿洲的咽喉要地,历代都有军队把守是不争的事实。且直至1949年的10月,当解放大军从这里经过解放和田时,尚有军装褴褛的国民党官兵在古堡和山下的营房里把守。
  除了麻扎塔格与古城堡有证可考之外,被唐代等文献称谓的“通圣山”,就显得十分玄奥了。
  据说,《魏书》中有过老子曾到中国西部的某个山上与释迦牟尼辩论,且驳得老子哑口无言之记载。时值现在,亦有专家坚持,红白山确实是老子与释迦牟尼曾经坐而论道的地方。尽管此说论据不足,但和田一些人还是深信不疑。
  说来可以理解,热爱故土的人,莫不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是一块神奇的热土,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旅游业强劲发展的当下,炒作一些吸引人眼球的历史由头、故事完全可以理解。如果《魏书》所记属实的话,这个“中国西部的某个山上”非常可能就是红白山。于阗古国曾系佛教盛行的国度,红白山亦是香烟袅袅,僧人咏经拜佛之地。这里奇异的自然景观,一定会让道首佛祖深受启示,顿悟出新的道理和玄识,思绪万千,灵感大发,于是坐在山头,面对滔滔河水各抒己见,辩论人生与自然之道,合情合理。于是,“通圣山”称谓的来由,也就有了一个较为贴切的解释。

踏行古道,饱览奇观


  离开红白山东端,沿山前南麓西行,一路依旧奇景不断。
  由于山体的庇护,红白山南麓地势平坦,或许曾经有过的古河道,孕育出大漠腹地东西走向的绿色生命通道,将和田与喀什地区的莎车、巴楚连接了起来。历史上,两地商贾、居民正是通过此道穿越大漠腹地而东来西往。
  这里,更成为各朝代军队奔袭敌国的通道。据史书载,东汉班超在移驻疏勒槃橐城之前,先驻兵于阗。其间,匈奴所立龟兹王王建,“倚恃虏威,具有北道。攻破疏勒,杀其王,而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明年(公元74年),超从间道至疏勒,去兜题所居槃橐城九十里,逆遣吏田虑先往降之”。文中“间道”,即红白山南古道。后来,莎车王降龟兹,疏勒都尉潘辰亦复反叛。“会徐干适至,超逐与干击潘辰,大破之”。次年,东汉朝廷“复遣假司马和恭等四人将兵八百诣超”。此时已移驻疏勒的班超,即发疏勒和于阗两地军队南北夹击,莎车(未破)。四年后,班超又“发于阗诸国兵二万五千人,复击莎车,莎车隧降”。这两次,于阗军队均取红白山南古道奔袭敌方。
  国都喀什葛尔(疏勒)的喀喇汗王朝,进攻于阗佛国,大战麻扎塔格等战斗,其穆斯林军队无疑也是抄的这条近道(攻取麻扎塔格,更是唯一近道)。
  数百年的风尘,早已掩去战马的蹄印,迭起的杀声随风飘去,曾经的喧闹,亦被荒芜和寂静所取代。但沿途奇异的景观,依旧会让人幻觉出当年轻骑抄古道奔袭敌国的情景。   沿山前古道西行几十公里,山体降低,出现一处处鞍状山凹,挡沙屏障减弱,黄沙由此翻过。山南古道两侧,开始堆积一丛丛一列列沙丘。不同的是, 这里的沙丘颜色呈现数种不同的颜色,除了常见的灰白,还有金黄乃至极其少见的土红色。此地的金黄沙丘,并非早晚的低色温造成,即使在骄阳当空的中午,它亦是金黄金黄,直接就能拍出黄灿灿,色泽浓艳的照片。而土红色的沙丘无疑就更加罕见。这些“红沙丘”的形成,得益于南侧的红山。在风化和剥蚀等自然力的作用下,红山上的红色泥岩、砂岩脱离母体,渐渐成为同母体同色的沙粒,融入其他成分构成沙体,于是,富集红沙的沙丘,就被“染上”母体的颜色,造就了我们见到的“红沙丘”。
  而在红沙丘上,则稀稀疏疏地分布着垂死的古胡杨,以及倒伏于地,半埋沙丘,状若白骨的胡杨躯干。这是在古河流干涸之后,少有水分滋润这些大漠生命,极度的干渴使它们相继死去或濒临死亡,给人一种强烈的肃杀惨烈之感。于是,让人不由地将沙丘的红与鲜血联系在了一起。于是,抄路奔袭的马蹄声,催促战马的皮鞭声,刀枪相互撞击声便在耳边隐约响起,金戈铁马,疾驰奔腾的队伍亦闪现在眼前。于是怀古抚今,万千感慨即油然而生。
  除了引人怀古的景物,沿途还有与佛国相连的“建筑”。在抵达红沙丘之前,你会看到天然的“千佛山”景观。绵延数公里的红山山体,在重力、风化剥蚀作用下,被塑造成两列颇具韵律感的土林。一个个彼此相连,尖顶龛状的岩体,形似千百座依序而建的“庙宇”、佛窟。仿佛是上天为提醒人们,这里曾系佛国净土而特意造化。若不是红白山头已有更好的佛寺环境,没准这里还就真被僧人、佛众开辟成另一处“千佛洞”、“千佛山”盛景呢。
  接下来的发现,会让人更加兴奋。在奇石、珍玩世界,玛瑙滩不失为人们宠爱之珍品,获得者无不珍藏呵护,爱抚把玩。而当你来到“千佛山”前后绵延几十千米的戈壁上,会惊喜地发现,被人珍爱的玛瑙,在这里却成了随意抛洒的石子,大小不一色泽各异的玛瑙石、蛋白石、鸡血石和各种奇石,一望无际,俯拾即是。有一段,索性就延伸过便道,成为“铺路石”,让过往车辆肆意碾压。更有一段,玛瑙就铺撒在与山北沙海相连的山坡上。一边是干净巨大的金色沙丘,一边是各色玛瑙洒落的山体,对比强烈、奇特。据说,再往西去几十公里,会有规模更大,成色品相更佳的玛瑙滩呢。据去过那里的人说,刚一到达兴奋异常,会拼命地往口袋里装着拣到的玛瑙石。结果越往深处走,发现玛瑙石越发地又大又好,只好把口袋里原本的收获倒在地上,装新拣到的。就这样一边走一边倒,到回来时,沿途一路都是一堆堆被丢弃的“劣品”。
  红白山诸多的玛瑙滩,让红山的神奇、魔力在这里得到再次显现。
  玛瑙的成分主要是硅质,有各种成因。有的是富含硅质的液态,填充岩隙岩洞等空间“生长”而成;有的是硅质渗入古树干,替换原有木质纤维改造而形成(如硅化木);有的则是直接是由富含硅质的岩体,风化、剥蚀而来。红白山玛瑙滩的成因,属于最后一种。在这里的山体中,出露着富含硅质的第三纪砾岩层。那些被风化、剥离母体的岩块岩屑,被风力“搬运”下山,洒落于周围的坡地、戈壁,被风蚀和风沙的进一步“打磨”,棱角渐失,成为圆形椭圆形、大小不的玛瑙石。


被淹埋了的古道

  红白山的富有、奇异还不止于此,20世纪80年代,有人还在山上开采过金矿,收获颇丰。而红白山中段的古董山,绝对又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地方。此山段以古董山命名,绝不会是平白无故的。或许,这里因发现大量古物而得名。作为曾经的佛国之地,神秘通道,被人秘密埋藏些许古董或宝物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那么,其中的故事,就留给别的文友去挖掘吧。
其他文献
<正>在新疆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有位可爱的塔吉克族女婴美丽玛,9个月时不幸被确诊为脑瘫。小美丽玛的父母卡德木艾哩&#183;买德尼孜、米热那&#183;哈布路克家住帕米尔高
期刊
尽管自然环境的变迁可以湮灭罗布人生存的原始形态,但是无论任何一种力量也无法阻止罗布人在现代文明的旋律中的繁衍与富强、创造与激情。  在新疆的尉犁县,喀尔曲尕乡是尉犁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那里居住的大多是罗布人的后裔,是中国最神秘的部落罗布人最后的家园。    根据文献记载,18世纪罗布人生活在罗布泊地区周边,不种粮食,不牧牲畜,过着原始的渔猎生活。1952年,罗布泊已几近干涸,海子变成了戈壁沙漠,罗布
目的 探索肺癌相关抗原(LTA)与癌胚抗原(CE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乳胶凝集试验和电化学发光分别检测87例NSCLC和46例小细胞肺癌(SCLC)病人血清
【正】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是英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专家,功能学派之父。祖籍波兰,毕业于克拉科夫大学,1908年获数学和物理博士衔,曾师从心理学家冯特,后来在弗雷泽《金
<正>高频调谐器又称高频头。用以接收来自天线(ATV)或闭路电视(CATV)的射频TV(RF)信号,进行放大、变频,转变为固定载频的中频TV(IF)信号。因为本振频率高于射频,故称超补差接
根据《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2015年度核验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我社需核验新闻记者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游戏一直是人们重要的休闲娱乐活动。在人类的童年时代,人们茹毛饮血、穴居巢处,生活环境比较艰苦,但他们苦中作乐,围猎回来后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通过对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对保障高校实验室人员与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天空如此之蓝,风徐徐地吹着,冰雪刚刚化净,树林下、草坪里的黑色雪水漫延。我休眠了的心终于开始伸展,柔波慢慢荡开……谁能知道,我在等待了一个持续半年、直到三月中旬仍在下雪的漫长冬季后,最渴望、翘首企盼的,是早春开放的,一种叫做黄花九轮草的花。  它有多清新,我无法用言语表达;它有多娇美,我也无法用话语叙说。总是苍天厚爱,把清新娇美都给了它,我不知道还有谁能和它相比。如今,我能做的,只是等待而已,等待
所谓的灵感就是你看见物体的第一感觉,你觉得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很美,在脑袋里有那么一点印象,有那么一点冲动,被这种美所打动,想留下这种美感。灵感不是可以刻意追求营造的东西,它是自然而然的产物,来无影去无踪,好的艺术家必然体验过这样的时刻,但没有人可以时刻保持在灵感状态下。  新疆书画家李玉宝,自幼喜爱书画,而他认为他的灵感则来自于在家乡他和自然的接触,任何事物都必须:合于自然脉理,合于自然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