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3社科论坛—“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研究”论文集收录沂蒙精神的本质人民性解读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iness900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庄缇缇,女,职称:讲师,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沂蒙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个范例,集中体现了沂蒙精神扎根于人民、来源于人民的的人民性本质。同其他革命精神一样,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
  关键词:沂蒙精神;人民性
  沂蒙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诞生于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发展升华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山东人民伟大革命实践的产物。沂蒙精神基础深厚、内涵丰富、价值巨大,在产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人民性特点。在当代,弘扬沂蒙精神,必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沂蒙精神的内涵体现了人民性
  齐鲁大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渊源,也孕育了伟大的沂蒙精神。东夷文化好仁尚德的精神品质,儒家文化、鲁文化的“敦厚重礼”、“仁爱诚信”,齐文化的开放进取、求真务实,催生了齐鲁儿女忠诚厚道、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变革图强的精神品质。早在建党初期,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就在这里撒下革命的火种,1927年就建立了党组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沂蒙、胶东、渤海等革命根据地为代表的山东各地广大干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把对党和人民军队的朴素阶级感情转化为对党的事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无私奉献的强大精神力量,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壮丽诗篇,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形成了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沂蒙精神。这种精神经过革命战争年代的洗礼、和平建设岁月的陶冶、改革开放时期的升华,集中展现了山东人民的思想精神风貌,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
  “爱党爱军”集中展示了山东人民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党群之间血肉相连、军民之间鱼水情深的亲密关系,是沂蒙精神的灵魂。革命战争年代,山东人民万众一心,积极参军支前,涌现了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全国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陈毅担架队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和人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山东人民全身心地投入到党领导的伟大建设事业中,涌现了受到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称赞的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和后来的九间棚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开拓奋进”高度凝练了山东人民改革创新、敢为人先、变革图强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主题。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儿女在翻身求解放中勇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敢于冒极大的风险支持革命、参与革命,在求自由中不懈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山东人民紧跟时代步伐,敢于冲破各种束缚和阻碍,敢于战胜各种艰难困苦,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和历史性跨越,临沂率先在全国老区中实现整体脱贫,山东迎来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历史新时期,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艰苦创业”充分体现了山东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埋头创业的精神风貌,是沂蒙精神的品格。当年在战场上,山东军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拼搏、特别能战斗;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山东人民没有消极等靠要,而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向愚昧和贫困宣战;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走上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新路,大力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全省经济社会走上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山东精神。
  “无私奉献”集中反映了山东人民顾全大局、甘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援疆援藏还是抗震救灾,山东人民总是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为国分忧,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甘于牺牲、无私奉献,充分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在革命战争年代,山东人民“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留下了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改革开放后,山东人民饮水思源、富而思进,不忘国家、集体和他人,先富帮后富,走上了“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快车道。
  二、沂蒙精神本质在于鲜明人民性
  沂蒙精神是在党的领导和精心培育下形成的沂蒙人民的先进群体意识,她的本质特征在于人民性。她与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一样,都是我们党革命精神的瑰宝,是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体现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沂蒙精神,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沂蒙山区所独创的特定区域性的红色革命精神。她是指生活在沂蒙山区的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尤其是在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共同价值趋向和群体意识,属于地域文化的范畴。她植根于东夷文化与齐鲁文化,发韧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年代,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社会文化,其基本内涵是:“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她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的不同时期创立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精神,在本质上都是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都闪耀着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芒。但由于这些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具体条件、主导因素等方面的不同,沂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相比,呈现出鲜明的人民性特征。①   沂蒙精神从本质上来说是革命的、先进的,它是在党的领导和精心培育下逐形成的,其内涵也是随着党的中心任务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与其革命精神是一致的、相同的。但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其创造主体是人民群众,它是人民群众思想观念、道意识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而且带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人民性是沂蒙精神的质特征。
  沂蒙精神的人民性体现了民族性。沂蒙精神来源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精神是由众多的中华儿女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塑造和形成的,并在历史的演进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又是在一个个特定的区域和环境中,逐孕育、概括、升华出来的,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所创造的优秀精神财富,为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基础,中华民族精神又反过来响、指导和促进各个区域、各个民族优秀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源与流的相互推相互激荡,形成一条条奔腾不息的文化长河,汇聚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体系,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生命力之所在。沂蒙精神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神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精华,又是在沂蒙大地上开出一朵精神奇葩。沂蒙人民坚信党的领导、热爱人民军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息的崇高政治信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拓进取意识,顾全大局、勇于奉献的价值观念,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无论从源与流的关系来看,还是从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来看,沂蒙精神都是中民族精神在沂蒙大地的具体体现,沂蒙精神的人民性体现了普遍性。所以,沂精神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②
  沂蒙精神的人民性体现了时代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民群众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沿因此,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始终代表着社会发展的趋势;人民群众在社会践中创造出的优秀精神财富,就是时代精神。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地党走,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踊跃参军参战,全力支援革命,这是那个时期时精神的主流。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沂蒙人民开拓创新,不懈奋斗,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人民群众总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着自发挥着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性体现时代性,时代性体现先进性,正是这种人民性,决定了沂蒙精神的先进性。”③
  沂蒙精神的人民性还决定了人民群众在党群关系中的根本性。沂蒙精神的根基在人民群众。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人民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任何政党、任何组织都不能忽视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人民群众是政党生存发展的根基,脱离了人民群众,政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法宝,这也正是沂蒙精神的真谛所在。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
  三、弘扬沂蒙精神,密切联系群众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精神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是推动沂蒙大地改革开放和建设不断前进的强大的精神动力。”④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成为中国革命传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起点上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一定要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历史真谛,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新的实践中把沂蒙精神发扬光大。
  弘扬沂蒙精神,就是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使事业发展获得最为强大的力量源泉。沂蒙精神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精神,她所蕴含的宝贵历史经验和鲜明价值取向深刻启示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事业发展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只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从登上历史舞台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而不懈奋斗。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取得的每一个辉煌成就,完成的“三件大事”中的每一件事,都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就是要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地依靠群众,从群众期待中获得力量,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弘扬沂蒙精神,就是要切实消除脱离群众的风险,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不再像革命年代那样时刻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掌握的资源大大增加了,可以运用的科技手段大大丰富了,但各种外在诱惑也增强了,有的人不再把群众放在眼里,不再把群众放在心中,脱离群众这一“最大风险”对提高执政能力构成巨大威胁。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群众的力量。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重温沂蒙精神、弘扬沂蒙精神、发展沂蒙精神,就是要以宝贵的历史经验自我警醒,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拜群众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群众实践中;不论在任何地方,都要站稳群众立场,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而不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大群众的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一个人、某一部分人的利益,有利于群众的就干,不利于群众的坚决不干;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深切把握群众需求,真心把群众当亲人,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更加有效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以党和群众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待。
  注释:
  ①梁光辉、朱丽娟:《开拓创新-沂蒙精神发展的动力》,第21一22贝。《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②冯增田著:《沂蒙论萃》,山东友谊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第28页。
  ③冯增田著:《沂蒙情思》,山东友谊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第50页。
  ④《沂蒙精神与个面建设小康社会》,红旗出版社,2004年7月版,第28页。
  参考文献:
  [1]丁凤云.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版。
  [2]付然峰.试论沂蒙精神的形成、内涵和意义.硕博论文库.2008年6月。
  [3]魏本权.沂蒙精神的生产与传播:以“红嫂”文本为中心.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周进,李东波,王翔,胡静芳,兰州城市学院教师。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实际,就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重要性简单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语篇分析;语篇教学  高校学生的必修基础课之一就是大学英语,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侧重英语词汇、语法以及语言基础知识点的讲授,很少从语篇层面入手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文章在教师的解析过程中支离
期刊
作者简介:陈阅,宁波大学体育学院,2011级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  摘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浙江省5所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提出浙江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一些改革建议,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浙江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浙江省;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高等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
期刊
作者简介:段金德(1976年-),男,新乡县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党史党建。  摘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全党应该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道路?它是从哪里来的?中国道路的自信来自哪里?我们该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呢?深刻理解中国道路的内涵和实质,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对于更好地创造全面建成小
期刊
作者简介:徐择英(1987-),云嫩民族大学哲政学院,研究方向,宗教学。  摘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人都在追问这个问题。对生的眷恋以及死的恐惧,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生与死,是人生的首要问题,也是任何一个宗教都必须解答的问题。一切宗教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的信仰,被成千上万的信仰者痴迷的尊奉,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大多数宗教都包含了对人类最深沉的也是最原始的心理隐患——死亡的最终解决的承诺。但
期刊
1、研究背景和意义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地区古老而鲜活的传统文化,是地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大背景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获得了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大量蕴涵着独特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弱甚至悄悄消亡。因此,对体育非物质
期刊
摘要:埃里希·弗洛姆是是西方最知名的人道主义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他的著作《逃避自由》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出色的社会学著作。他研究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代人所赴的尴尬困境,他们在好不容易获得了自由的同时又开始逃避自由。随后,弗洛姆从心理机制角度分析了逃避自由的三种方式:权威主义、攻击性与破坏性和机械趋同。由此他引出了纳粹主义心理学,指出这是纳粹主义之所以成功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自由;施虐与受虐;心理
期刊
In the viewpoint of Roger Biks,the New Deal,rarelyrlew far flmm a revolution.was no rnore than a limited reform.
期刊
作者简介:姚东云(1980),女,河北晋州,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中医药基础教学方法。基金项目: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改课题(项目编号:YK201203)。  张静高亚玲赵璇黄文杰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6)  摘要:本文是针对高职医药营销专业中医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的探讨。根据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岗位的特点,并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
期刊
作者简介:胡帆,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系湖南省教改项目“交往视域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研究”阶段成果(251)。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一个交往的过程: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体现为交往过程;其次,评估方法在交往中整合,最后,评估结论在交往中完善。总之,评估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逐步向目标趋近,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交往;思想政治教
期刊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学校有三要素——行政管理、教育和研究。众所周知,行政管理是实现教育与研究两大功能的重要基础。高校以往以强制型的管理方式为主,但随着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提出把“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作为政府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之后,高校也逐渐由强制型向服务型管理方式转变。  1、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官本位”思想严重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