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蔡氏漆线雕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rikof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0年历史 半世纪年创新
  厦门蔡氏漆线雕
  漆线雕可以考证的历史已有300多年,本来只是一门“妆佛”的艺术。清朝开始,蔡氏“西竺轩”手工艺作坊的主业就是用漆线来“妆佛”。直到解放后,蔡文沛首次尝试塑造英雄人物,广获社会好评。1972年,蔡水况把漆线雕往工艺品上延伸,让漆线雕在当年的广交会上获得了大批订单,使这门传统技艺得以“活”了下来。
  具有300多年历史的中华瑰宝——漆线雕,是漆工艺中的一种,是闽南、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漆线雕做工精细雅致,形象逼真生动,风格古朴庄重,画面栩栩如生,堪称艺苑奇葩,中国一绝。
  早期的漆线雕作品少而高贵,自清朝康熙年间在闽南一带大寺大庙里承列收藏着一小部分漆线雕精品,与庄严的法相辉映,璀灿夺目。如今,漆线雕工艺品再显神彩,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外国元首赠送的国家级礼品,被外国元首们视为珍宝。现在,漆线雕也成为境外许多喜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人士收藏的上等佳品。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结晶的绚丽多彩的漆线雕,巳经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坚白,自从福建工艺美术学院毕业以后,一直从事工艺美术创作,对漆线雕情有独衷,她介绍说:“厦门民间工艺品漆线雕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厦门独有的手工艺品,再一个就是它的表现形式非常有传统味,有很强烈的民族气息,所以海外华人特别喜欢,他们一看到漆线雕就马上有一种亲切感,仿佛看到了家乡。漆线雕正好以表现龙最为善长。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海外华人特别喜欢漆线雕。特别是近几年,有许多华人感觉到,现在世界流行中国的东西,特别是我们漆线雕,它有明清的风格,所以现在正是‘中国创造’在世界上大行其道的时候。”
  这些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厦门漆线雕的艺人们不断进行着创新和开拓,使漆线雕表现的体裁更加丰富,更加时尚,更有时代的气息,进而使漆线雕的市场不断走向兴旺。
  据郑坚白介绍,漆线雕的工艺是用连绵不断的漆线来表现内容,而且它的整个过程是手工做的。所以在创作、创新、设计新产品的时候难度比较大。为了突破传统的制约,从事漆线雕创作的民间工匠艺人们,以自己独具的匠心和才智,精巧细致的手工工艺,创作出跟时尚相结合的内容丰富、风格各异的作品。比如,郑坚白就尝试做了与漆艺、漆画相结合的新型漆线雕《丰收神牛》等作品,很有现代感,非常受欢迎。
  制作漆线雕的工匠艺人大多是师承造化,整个构思成形都酝酿在自己的头脑中。制作过程中又全都靠灵感和手感,因此,漆线雕的作品可以说件件都是专制绝版,绝无雷同翻版之作。在厦门漆线雕工艺界,已有200多年制作历史的蔡氏漆线雕工艺世家,是闽南一带,以至东南亚地区最有名气的。
  目前,蔡氏家族已经到了第13代传人。第11代传人之前,漆线雕它只是神佛身上的装饰。第11代传人蔡文沛先生,把漆线雕从神佛身上请下来,摆脱了冷漠的神佛的装饰,变成了现代人物身上的纹样。他开创了漆线雕的一个新时代。第12代传人蔡水况先生,把当时神佛身上装饰的纹样,特别是龙的纹样让它独立出来,完整起来,让它成为一个能够作为单独工艺品的表现形式。这样,厦门的漆线雕就由神佛的装饰脱颖而出变成了高档礼品。上世纪80年代,漆线雕被福建省作为精品收藏,1994年中国工艺美术馆也收藏了两件漆线雕精品。至此,它从一个小小的民间工艺品,走进了艺术的殿堂。
  蔡氏漆线雕世家的第12代传人蔡水况,1939年生,从事漆线雕的制作近50年。出生在漆线雕世家的蔡水况,从小就耳闻目睹祖辈、父辈制作漆线雕的技艺,也模仿制作一些小玩艺儿,他是口传身授、土生土长的民间漆线雕艺人。
  1956年,以蔡氏家族成员为主要骨干的厦门市雕塑合作社成立了,当时只有16岁的蔡水况成为合作社的一员。以后这个雕塑合作社改为厦门市工艺美术厂。在文革期间,厦门市工艺美术厂被迫停办,正是年青有为的蔡水况,成为有劲无法使、技艺不能发挥的闲散人员。1972年,厦门市工艺美术厂重新恢复生产,漆线雕的制作也重新排上了工厂的生产日程。掌握了漆线雕祖传工艺技巧的蔡水况,有了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他开始了大胆的尝试,把过去以制作佛像菩萨为主的漆线雕,首次创新制作漆线雕瓷瓶、瓷盘等单件工艺品,开拓了漆线雕工艺制作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一在漆线雕工艺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创新,为漆线雕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作为民间传统工艺的漆线雕又一度面临市场萎缩、订货不足、一些工艺绝活有可能失传的危险。年轻艺人学习制作漆线雕的热情下降,工艺美术厂的一些老师傅退休了,有的工匠艺人下海转行经商了,蔡水况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难道就这样让有300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失传?难道曾经那么红火的漆线雕就真的没有了市场?难道漆线雕只能表现佛像菩萨,经过创新制作出来的漆线雕工艺品就不受欢迎?毕生挚爱漆线雕的蔡水况始终不信这些,整整10年,蔡水况闭门不出,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漆线雕的制作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自己的作品,不让蔡氏漆线雕制作工艺失传,更希望把漆线雕制作工艺进一步发扬光大,进而能闯出一个繁荣兴旺、稳定发达的市场来。
  在这10年中,蔡水况制作出13件精品,其中《还我河山》等2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8件作品先后获中国工艺美术的金、银、铜奖。更为可喜的是,蔡水况以自己的精美作品又一次赢得了市场。2000年,在香港举行的一次展览会上,订购漆线雕工艺品的订单就有十几万美元。为了适应东南亚市场的需求和习惯,蔡水况又把原先漆线雕盘和漆线雕瓶的底色由过去的白色改为蓝色,使漆线雕显得更加雍容华贵。
  1994年蔡水况被评为“全国高级工艺美术师”,2002年,他又被评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正是由于蔡水况对漆线雕的创新和发展,漆线雕不仅较好地被保留继承下来,而且较好地开拓了国内外市场。谈起这些,蔡水况十分感概,他说:“创新是发展的重要前提。为了要更好地保留和发展漆线雕这种艺术品种,就必须不断创新,这样漆线雕才能始终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受到海内外朋友的欢迎。”
  蔡水况认为,人们的文化观念在不断更新,因而漆线雕工艺品所表现的内容、形态、制作的工艺技巧也必须不断的更新和进步。比如,要适应厦门本土礼品市场的需求,设计制作出一些有厦门风光景点等特色的漆线雕作品来;也可以根据年代、潮流、时尚、特定的事件和活动,设计制作出用不同吉祥物烘托的漆线雕喜庆礼品。总之,漆线雕这一传统工艺,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不断发扬光大。
  这些年来,蔡水况培养的徒弟近百人,不少人都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现在这批骨干大多活跃在厦门漆线雕生产制作和设计创新的第一线。也正是有像蔡水况这样始终如一地热爱漆线雕,甘愿为漆线雕献出毕生精力的艺人们,漆线雕这一中华瑰宝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越发灿烂光辉。
  传统的漆线雕艺术在传授上是传男不传女,不传外人。蔡水况认为,在新形势下,蔡氏家族的子弟要更加努力,才能继承和发扬光大。但是,漆线雕这种特种工艺,不是属于某一个人、某一家族的艺术,是整个厦门的艺术代表。如今漆线雕艺术已经在社会广为流传。
  正是有蔡水况等一批有志于中华民间工艺瑰宝漆线雕发展的艺人的大力推动,厦门的漆线雕才现出了勃勃的生机,生产制作漆线雕的新企业才能够出现,学习制作漆线雕的年轻人也才会不断增多。现在连一些大学工艺美术专业的毕业生,都投身到漆线雕的研究和制作中来,并立志为这项传统的民间工艺而献身。
其他文献
第二届霞浦“我心中的那片海”全国摄影大奖赛吸引了全国摄影人投稿5000多幅,本画册收录了其中200幅获奖、入选作品,这些作品诠释了霞浦滩涂变幻莫测的另类美丽。  主编/周平 潘朝阳  装帧/ 12开精装,153页  定价/ 198元
期刊
加拿大摄影师加斯顿·拉孔布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在南极洲进行拍摄,发现南极洲并不只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白茫茫的一片,它也有别的颜色:粉红色、红色和绿色等。而引起这片颜色奇观的主要是南极洲的土壤和灰尘。当土地解冻后,会在冰面上拍摄到泥土,周围的环境也因此呈现棕色或者橙色。藻类也会引起颜色的改变。当太阳出来的时候,藻类就会大量繁殖,使得周围变成红色。第三种会引起颜色变化的生物则是企鹅。因为它们以磷虾为食,所以它
期刊
2012年12月,第四辑海峡摄影节在福建霞浦县启幕,18个国家(地区)、100多个影展、1000多位海内外摄影家汇聚。在近4000幅作品中,该画册结集了其中百余位摄影人的近200幅优秀作品。  主编/周平 潘朝阳  装帧/ 12开精装,155页  定价/ 198元
期刊
霞浦的滩涂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滩涂”,梦幻的海景,蕴育了霞浦特有的海洋摄影文化,当地摄影人的数百幅作品千余次在国内外各种重要摄影赛事中入选、获奖。该书就收录了这些作品中的精品佳作。  主编/周平 邱开养  装帧/ 12开精装,155页  定价/ 98元
期刊
玻利维亚“Cal Orko巨墙”是一块长1.5千米、高100多米的巨大石灰岩壁,这面巨墙上总共有5055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恐龙足迹!这里原是当地一家水泥厂的石灰岩采石场,重型采矿机械与有着6800万年历史的恐龙足迹背景形成有趣的画面。这些恐龙脚印是在中生代白垩纪时期的马斯特里赫特期形成的。恐龙踩过泥土,后被晒干,雨水冲刷的泥土又覆盖了脚印,后来的地壳运动将平地变成了悬崖。
期刊
科洪是一名软件设计师,他给食物拍过许多微距照片,包括坚果、糖果等,后来他被这个发霉桃子的果皮色彩所吸引。这张照片是用30幅高清晰度的图像合成的。“一两年内,我就能拍出一套不错的发霉物品照片啦。”他开玩笑说。
期刊
青春少年的容颜,似乎能够沉淀下整个尘世的喧嚣;白衣女子与苍鹰,沉浸在神秘的氛围里舞之蹈之;纯净的孩子,在大象柔软安静的守护中沉睡。目光触及,是早已超越了人兽的温暖。仿佛不在人间,既寥廓,又深情,令人顿生朝圣和感恩之心,使得时光灰烬后的不尽沉吟,悄然回响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加拿大摄影家格利高里·考伯特在旅途中雕刻着时光。缅甸的僧侣,印度的舞者和象群……所有呼吸在天地间的生命,一一定格,那些早已成为灰烬
期刊
日前,美国密苏里州的贾内·考普林开车载着女儿和友人兜风至圣约瑟夫市附近时,当地一个农民正在焚烧田地的秸秆。令考普林十分惊讶的是,田地中竟然出现了一条“火龙”,直冲云天,原来这是难得一见的“火龙卷”现象。
期刊
同治肉丸 香飘榕城  木金肉丸至今已走过一百多年。木金肉丸老铺源于1868年(清同治七年),姚木金祖父在福州南后街澳门路开设榯粿店,到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其祖父将榯粿店交给姚木金之父打理。1910年18岁的姚木金正式传承其父亲经营的榯粿店,同年在福州南后街澳门路45号创建“木金肉丸”金字招牌。  木金肉丸是福建省传统的汉族名菜,属于闽菜系。1910年由姚木金采用芋头、薯粉、猪肉、红枣、芝
期刊
澳大利亚堤维德岬(Tweed Heads)的“危险角”(Point Danger)位于黄金海岸南端,是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的交界处。这里是海豚的乐园,一个海浪扑向岸边,摄影师布罗迪·麦克·卡贝抓拍到了两只海豚乘着波浪你追我赶的有趣画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