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以财务报告、财务报表、附注等所展现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会弱化会计经济管理功能,导致国家税收流失,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社会监管等密切相关,为此,应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法规、加强会计监管工作等方式,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 原因 对策
一、引言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以财务报告、财务报表、附注等向债权人、投资人或其他人所展现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内容。真实性是评价会计单位信息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当会计单位的信息输入与输出不一致、财务报告与原始凭证不符、会计操作不合程序、会计信息不能反映经济业务情况时,就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任意调节利润、会计原始资料失真、成本费用不实、账外设账等。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增多,虚假会计报表屡见不鲜,这些会计信息失真弱化了会计经济管理功能,极易滋生腐败、欺骗投资者,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国有资产流失,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动摇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因而,应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究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方法策略。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第一,会计准则存在偏差。会计学有理论属性和方法属性两种属性,前者是以企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后者是以严谨的数学推理为计量原理的精算科学,这两者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冲突,例如,会计核算中每个数据都是在严谨的数学推理下进行的,而支持数据的数字往往是估算与判断的结果,这就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偏离实际情况,产生合法的会计失真。此外,在会计活动中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信息很难用货币计量,常被排除在财务报表、财务报告之外,这也可能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企业财务报告中的汇总、抵消等掩盖某些会计信息,也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再如,发生通货膨胀时,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营业绩、财务成果等就可能会被扭曲,不能反映会计单位的真实情况,就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现象[1]。
第二,会计制度存在缺陷。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税收、法律、金融等政策法规变得日益复杂,政府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而会计方法的差异难免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此外,我国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法规等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政策法规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存在许多政策漏洞与法律真空,主要表现为:会计准则体系不健全、会计法规不协调、会计工作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在这些政策法规的指导下,许多人总是想尽办法“钻空子”,以牟取更多经济利益,这难免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第三,监管体系不健全。会计信息结果往往是利益分配方案的依据,这些数据指标直接影响着使用者的利益。因而,利益关系人会想尽办法改变会计信息结果,以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许多管理部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甚至以罚代法,这些也助长了企业管理者的不法行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严重。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研究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法制建设、政府监管、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等多个方面。为此,应针对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建立系统的会计信息监督管理体系,以解决各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第一,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会计法规是从事会计工作的法律依据,也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要前提。因而,应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建设,建立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减少各种法律和政策漏洞,增加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使各项会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应明确单位负责人在会计信息失真上的法律责任,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应提高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
第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理论热内,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契约关系不完善为会计信息造假提供了可能。因而,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是企业良性运行的基础,也是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前提。为此,政府应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鼓励企业建立决策权、监督权、挂靠权相分离的企業法人制度;还应通过完善权力分配机制、信息披露机制等方式,解决国有企业中的产权主体不明的问题,减少会计造假的风险[2]。
第三,加强企业会计监管工作。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多是由于管理不规范、监督乏力等造成的。因而,应加强企业会计监管工作。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组织和开展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有助于落实国家的经济调控政策和财务管理制度,也有利于企业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因而,企业应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支持内部审计人员依据相关法规开展各项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此外,还应加强外部监管体系建设。为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相关部门应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信息监督机制,具体而言: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应加强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要求企业如实提供各种会计资料和信息,对瞒报、谎报、虚报等会计信息的企业给予严厉处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应委托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审计,并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
第四,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应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定期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会计人员能够掌握各种会计知识、会计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财务软件,减少由于业务不熟悉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其次,应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增强会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使广大会计人员能够自觉抵制各种会计信息造假行为[3]。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指标,会计信息失真会弱化会计经济管理功能,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国有资产流失,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为此,应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法规、加强会计监管工作等方式,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莉.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3).
[2]阎雪梅.加强会计信息失真的控制及防范[J].公用事业财会,2006,(3).
[3]周迅,陈慧敏.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作者简介:李爱霞(1982-),河南鹤壁人,工作于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研究方向:基础会计,成本会计。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 原因 对策
一、引言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以财务报告、财务报表、附注等向债权人、投资人或其他人所展现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内容。真实性是评价会计单位信息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当会计单位的信息输入与输出不一致、财务报告与原始凭证不符、会计操作不合程序、会计信息不能反映经济业务情况时,就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任意调节利润、会计原始资料失真、成本费用不实、账外设账等。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增多,虚假会计报表屡见不鲜,这些会计信息失真弱化了会计经济管理功能,极易滋生腐败、欺骗投资者,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国有资产流失,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动摇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因而,应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究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方法策略。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第一,会计准则存在偏差。会计学有理论属性和方法属性两种属性,前者是以企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后者是以严谨的数学推理为计量原理的精算科学,这两者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冲突,例如,会计核算中每个数据都是在严谨的数学推理下进行的,而支持数据的数字往往是估算与判断的结果,这就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偏离实际情况,产生合法的会计失真。此外,在会计活动中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信息很难用货币计量,常被排除在财务报表、财务报告之外,这也可能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企业财务报告中的汇总、抵消等掩盖某些会计信息,也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再如,发生通货膨胀时,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营业绩、财务成果等就可能会被扭曲,不能反映会计单位的真实情况,就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现象[1]。
第二,会计制度存在缺陷。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税收、法律、金融等政策法规变得日益复杂,政府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而会计方法的差异难免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此外,我国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法规等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政策法规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存在许多政策漏洞与法律真空,主要表现为:会计准则体系不健全、会计法规不协调、会计工作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在这些政策法规的指导下,许多人总是想尽办法“钻空子”,以牟取更多经济利益,这难免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第三,监管体系不健全。会计信息结果往往是利益分配方案的依据,这些数据指标直接影响着使用者的利益。因而,利益关系人会想尽办法改变会计信息结果,以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许多管理部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甚至以罚代法,这些也助长了企业管理者的不法行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严重。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研究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法制建设、政府监管、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等多个方面。为此,应针对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建立系统的会计信息监督管理体系,以解决各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第一,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会计法规是从事会计工作的法律依据,也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要前提。因而,应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建设,建立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减少各种法律和政策漏洞,增加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使各项会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应明确单位负责人在会计信息失真上的法律责任,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应提高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
第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理论热内,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契约关系不完善为会计信息造假提供了可能。因而,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是企业良性运行的基础,也是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前提。为此,政府应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鼓励企业建立决策权、监督权、挂靠权相分离的企業法人制度;还应通过完善权力分配机制、信息披露机制等方式,解决国有企业中的产权主体不明的问题,减少会计造假的风险[2]。
第三,加强企业会计监管工作。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多是由于管理不规范、监督乏力等造成的。因而,应加强企业会计监管工作。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组织和开展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有助于落实国家的经济调控政策和财务管理制度,也有利于企业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因而,企业应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支持内部审计人员依据相关法规开展各项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此外,还应加强外部监管体系建设。为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相关部门应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信息监督机制,具体而言: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应加强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要求企业如实提供各种会计资料和信息,对瞒报、谎报、虚报等会计信息的企业给予严厉处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应委托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审计,并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
第四,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应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定期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会计人员能够掌握各种会计知识、会计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财务软件,减少由于业务不熟悉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其次,应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增强会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使广大会计人员能够自觉抵制各种会计信息造假行为[3]。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指标,会计信息失真会弱化会计经济管理功能,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国有资产流失,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为此,应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法规、加强会计监管工作等方式,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莉.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3).
[2]阎雪梅.加强会计信息失真的控制及防范[J].公用事业财会,2006,(3).
[3]周迅,陈慧敏.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作者简介:李爱霞(1982-),河南鹤壁人,工作于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研究方向:基础会计,成本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