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它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基本方针,以“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为主线,围绕强化工业基础、提升产品质量、发展制造业相关的产业和培养制造业的创新型人才。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制造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摆在我国职业教育面前的一个问题。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資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德国制造”的标签常常成为高质量的代各词。人们在探索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时发现德国职业教育的高度发展为德国经济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在职业教育上的成功做法,可以为我国培养制造业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宝贵的经验。当前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号召下,我们应该如何吸取德国职业教育的优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特性的分析和归纳,结合德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对我国机械制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提出几点启示。
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性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便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1.学生分别在企业与职业学校两个地方进行学习
德国职业教育由企业负责招生并根据企业需要公布招生人数,受训者报名参加后分别的企业和职业学校进行学习培训。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70%左右。他们在装配有必要教学设备的实习车间和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培训,与企业一起成长,克服了学校实习场地常因经济原因使设备陈旧过时的弊病。这样能使受训者掌握较全面的职业技能,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机制。
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30%左右。理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关的实践课(实验课、基本技能操作等),传授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扩充和深化普通文化知识。
2.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也是企业员工
由于培训者在两个学习地点学习,因而具有双重身份。在企业,他们是员工。培训者初中毕业后与所选择的企业签订的培训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其在培训期间所应履行企业员工的权利和义务。而在职业学校,他们是学生,继续接受义务教育中最后三年教育。
3.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有两类老师,分别是企业培训教师与职业学校教师
企业的培训师和职业学校的教师,是“双元制”的两类师资。企业的实训教师,是“双元制”中非常关键的、起着重大作用的师资。他们一般是完成“双元制”职业培训后具有五年以上职业实践的“师傅学校”的毕业生,或者是经“双元制”培训后具有两年职业实践的各类“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在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后,方能成为实训教师。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则是经过四年专业学习及两年师范学习、再经过教学实习并通过再次国家考试的大学毕业生。
4.企业和职业学校分别有自己的教学大纲
企业培训按照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实训大纲)进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则遵循州文教部制定的《理论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大纲由专业相关专家组制定。这两个文件,充分体现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主、以技能培训为主、理论教学为技能培训服务、学习内容的安排采取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法以及采用模块式教学的特点。
5.按照学习领域进行教学,开设创业类教育课程
职业学校教学的教材则无全国统一的出版物。按照学习领域,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领域知识的需要进行授课,只有讲义和参考书。理论教学采取了以“专业理论”为主导的课程设计方式,另外开设创业类教育课程,均围绕“专业理论”课进行教学,不讲纯数学、纯化学、纯物理,不搞以学科为体系的“三段式”教学。
6.两种考试―实训技能考试与专业知识考试
受训者经过三年或三年半培训,最后参加由工商协会或手工业协会统一命题的结业考试。考试由包括企业主、企业实训教师、职业学校教师及工会代表在内的考试委员会实施。考试中技能测试所占的比重很大。受训者通过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考试后,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及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
三、德国机械制造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以企业为主,学生也是学徒,在学生的实习和实习期间,制造企业要支付给学生实习期工资和生活费,在德国是以立法的形式来确定的。德国职业教育中机械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如下:
1.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学习同制造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和学习到制造企业的创新创业文化
政府大力支持机械制造创新创业教育与德国机械制造企业之间的“产学结合”。德国职业教育不断壮大自身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企业广泛参与职业教育培训。机械制造专业学生能较早地接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真实的生产环境及先进的制造设备,培养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很强,接近未来工作的需要。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中开展以应用和解决方案为导向的研究,并和当地制造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帮助其在竞争中形成新的和改进型产品和服务。为了使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创新潜力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政府有针对性地强化它们与制造企业在共同研发领域建立网络并开展战略合作。
2.德国机械制造创新创业教育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孵化
在德国职业院校文化中注入“创新创业” 的文化元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孵化,通过举办机械制造创新创业大赛营造创业氛围,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度。德国政府重视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知识的教育和培训。鼓励更多的人自主创新创业,开设的职业学校遍布全国各地。由职业学校与机械制造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实行理论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大多职业院校都成立了创业培训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培训。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有助于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的提升,因此,德国职业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强化机械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和培育。 3.形成了完善的机械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德国职业院校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努力方向.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注重课程体系的构建,重视课程对于大学生的适用性,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涵盖了创新创业意识的树立、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企业精神的培育、实践操作等不同维度。
德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设创业教育课,从工商管理专业逐步扩展到机械制造等其他专业。在机械制造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己的特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德国机械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注重创业教育的实践性。不仅开设有理论知识教育的课程.更重视开设企业实践操作的课程,让学生积极参加企业实践,举办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大赛,与当地的政府、企业共同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培养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比较多,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
四、对我国机械制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出,“各高校要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得到如下启示。
1.职业学校要转变机械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机械制造专业应借鉴德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更多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以一种人本化、终身化教育的理念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摒弃当前职业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狭隘的认知,以一种非功利性的角度理解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职业教育要更注重企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机械制造创新创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
2.完善的机械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瞄准珠三角区域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反馈、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调研等,对人才就业岗位要求、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更加明晰的判断,准确定位新形势、新要求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以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工学结合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课程开设既要站在机械制造学科建设的角度,将创业教育有效融入机械制造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贯穿于各项课程教学计划的始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开设如创业意识类、创业能力素质类和创业实务操作类等课程。鼓励教师结合课程带领学生开展和参加各类机械制造类创新创业类大赛,通过各类大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3.加强机械制造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建设
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要对接机械制造行业职业新标准、制造企业岗位新要求制定课程标准,对接企业产品开发教学项目,对接企业工作过程开展教学设计;按照现代网络在线课程的建设标准和要求,积极探索课程教学设计,按照机械制造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加紧开展机械制造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建设,结合行业创新创业技能比赛、学校科研创新开发教学项目,充实创新创业课程资源,更好地培养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学校通过对制造企业创新人才引进、教师团队建设、质量工程、教师下制造企业锻炼等措施,大力加强创新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聘请具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企业能工巧匠和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加强对专职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在引导和激励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能力双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职业院校培养机械制造创新型人才保驾护航。
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横向科研和技术创新;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机械制造创新创业活动并予以指导。学校在教师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也应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载体,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实践类项目为辅助的多维互动的新型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模式,同时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和实践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和培养他们创新创业能力。
五、结语
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机械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为制造企业培养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机械制造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职业院校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和领导,通过加大对机械制造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资金的投入,将有力推动机械制造创新创业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不管是政府、企业和学校,只有为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创业营造更宽领域、更多层次的创业氛围,才可以推动机械制造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培养出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也为当地制造企业发展注入所需的新鲜血液,也是制造企业产业升级迫切需要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周兰菊,曹晔.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制造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J].职教论坛, 2016(22).
[2]苏学满,孙丽丽.“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業人才的新需求[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2).
[3]刘蓉.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珠海职业教育,2016(04).
[4]万松峰,陈永刚.机械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03).
[5]尹亮.论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
责任编辑何丽华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它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基本方针,以“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为主线,围绕强化工业基础、提升产品质量、发展制造业相关的产业和培养制造业的创新型人才。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制造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摆在我国职业教育面前的一个问题。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資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德国制造”的标签常常成为高质量的代各词。人们在探索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时发现德国职业教育的高度发展为德国经济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在职业教育上的成功做法,可以为我国培养制造业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宝贵的经验。当前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号召下,我们应该如何吸取德国职业教育的优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特性的分析和归纳,结合德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对我国机械制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提出几点启示。
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性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便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1.学生分别在企业与职业学校两个地方进行学习
德国职业教育由企业负责招生并根据企业需要公布招生人数,受训者报名参加后分别的企业和职业学校进行学习培训。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70%左右。他们在装配有必要教学设备的实习车间和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培训,与企业一起成长,克服了学校实习场地常因经济原因使设备陈旧过时的弊病。这样能使受训者掌握较全面的职业技能,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机制。
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30%左右。理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关的实践课(实验课、基本技能操作等),传授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扩充和深化普通文化知识。
2.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也是企业员工
由于培训者在两个学习地点学习,因而具有双重身份。在企业,他们是员工。培训者初中毕业后与所选择的企业签订的培训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其在培训期间所应履行企业员工的权利和义务。而在职业学校,他们是学生,继续接受义务教育中最后三年教育。
3.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有两类老师,分别是企业培训教师与职业学校教师
企业的培训师和职业学校的教师,是“双元制”的两类师资。企业的实训教师,是“双元制”中非常关键的、起着重大作用的师资。他们一般是完成“双元制”职业培训后具有五年以上职业实践的“师傅学校”的毕业生,或者是经“双元制”培训后具有两年职业实践的各类“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在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后,方能成为实训教师。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则是经过四年专业学习及两年师范学习、再经过教学实习并通过再次国家考试的大学毕业生。
4.企业和职业学校分别有自己的教学大纲
企业培训按照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实训大纲)进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则遵循州文教部制定的《理论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大纲由专业相关专家组制定。这两个文件,充分体现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主、以技能培训为主、理论教学为技能培训服务、学习内容的安排采取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法以及采用模块式教学的特点。
5.按照学习领域进行教学,开设创业类教育课程
职业学校教学的教材则无全国统一的出版物。按照学习领域,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领域知识的需要进行授课,只有讲义和参考书。理论教学采取了以“专业理论”为主导的课程设计方式,另外开设创业类教育课程,均围绕“专业理论”课进行教学,不讲纯数学、纯化学、纯物理,不搞以学科为体系的“三段式”教学。
6.两种考试―实训技能考试与专业知识考试
受训者经过三年或三年半培训,最后参加由工商协会或手工业协会统一命题的结业考试。考试由包括企业主、企业实训教师、职业学校教师及工会代表在内的考试委员会实施。考试中技能测试所占的比重很大。受训者通过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考试后,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及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
三、德国机械制造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以企业为主,学生也是学徒,在学生的实习和实习期间,制造企业要支付给学生实习期工资和生活费,在德国是以立法的形式来确定的。德国职业教育中机械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如下:
1.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学习同制造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和学习到制造企业的创新创业文化
政府大力支持机械制造创新创业教育与德国机械制造企业之间的“产学结合”。德国职业教育不断壮大自身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企业广泛参与职业教育培训。机械制造专业学生能较早地接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真实的生产环境及先进的制造设备,培养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很强,接近未来工作的需要。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中开展以应用和解决方案为导向的研究,并和当地制造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帮助其在竞争中形成新的和改进型产品和服务。为了使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创新潜力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政府有针对性地强化它们与制造企业在共同研发领域建立网络并开展战略合作。
2.德国机械制造创新创业教育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孵化
在德国职业院校文化中注入“创新创业” 的文化元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孵化,通过举办机械制造创新创业大赛营造创业氛围,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度。德国政府重视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知识的教育和培训。鼓励更多的人自主创新创业,开设的职业学校遍布全国各地。由职业学校与机械制造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实行理论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大多职业院校都成立了创业培训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培训。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有助于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的提升,因此,德国职业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强化机械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和培育。 3.形成了完善的机械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德国职业院校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努力方向.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注重课程体系的构建,重视课程对于大学生的适用性,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涵盖了创新创业意识的树立、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企业精神的培育、实践操作等不同维度。
德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设创业教育课,从工商管理专业逐步扩展到机械制造等其他专业。在机械制造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己的特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德国机械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注重创业教育的实践性。不仅开设有理论知识教育的课程.更重视开设企业实践操作的课程,让学生积极参加企业实践,举办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大赛,与当地的政府、企业共同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培养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比较多,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
四、对我国机械制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出,“各高校要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得到如下启示。
1.职业学校要转变机械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机械制造专业应借鉴德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更多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以一种人本化、终身化教育的理念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摒弃当前职业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狭隘的认知,以一种非功利性的角度理解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职业教育要更注重企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机械制造创新创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
2.完善的机械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瞄准珠三角区域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反馈、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调研等,对人才就业岗位要求、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更加明晰的判断,准确定位新形势、新要求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以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工学结合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课程开设既要站在机械制造学科建设的角度,将创业教育有效融入机械制造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贯穿于各项课程教学计划的始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开设如创业意识类、创业能力素质类和创业实务操作类等课程。鼓励教师结合课程带领学生开展和参加各类机械制造类创新创业类大赛,通过各类大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3.加强机械制造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建设
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要对接机械制造行业职业新标准、制造企业岗位新要求制定课程标准,对接企业产品开发教学项目,对接企业工作过程开展教学设计;按照现代网络在线课程的建设标准和要求,积极探索课程教学设计,按照机械制造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加紧开展机械制造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建设,结合行业创新创业技能比赛、学校科研创新开发教学项目,充实创新创业课程资源,更好地培养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学校通过对制造企业创新人才引进、教师团队建设、质量工程、教师下制造企业锻炼等措施,大力加强创新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聘请具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企业能工巧匠和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加强对专职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在引导和激励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能力双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职业院校培养机械制造创新型人才保驾护航。
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横向科研和技术创新;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机械制造创新创业活动并予以指导。学校在教师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也应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载体,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实践类项目为辅助的多维互动的新型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模式,同时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和实践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和培养他们创新创业能力。
五、结语
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机械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为制造企业培养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机械制造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职业院校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和领导,通过加大对机械制造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资金的投入,将有力推动机械制造创新创业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不管是政府、企业和学校,只有为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创业营造更宽领域、更多层次的创业氛围,才可以推动机械制造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培养出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也为当地制造企业发展注入所需的新鲜血液,也是制造企业产业升级迫切需要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周兰菊,曹晔.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制造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J].职教论坛, 2016(22).
[2]苏学满,孙丽丽.“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業人才的新需求[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2).
[3]刘蓉.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珠海职业教育,2016(04).
[4]万松峰,陈永刚.机械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03).
[5]尹亮.论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
责任编辑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