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理论家点评
尹延新是山东优秀的花鸟画家。在这个70岁的年龄段上,有一批画家开始成长起来,他有独特的方式。我看延新的画,荷花比较多,使我想起了大明湖,想起“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样的一个意境。他生活在这样一个“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优美环境里。对他的精神陶冶是非常重要的,但他又是一个北方人,所以他的画具有北方的气质,又有大自然的生性。他的笔墨比较老辣、简练,也比较有气势。是北方画家里面具有男人雅韵的格调。
深则老辣、拙厚,甚至于很多飞白上的枯笔的使用,使他的画更具有了力度。但是湿润的墨气使用,又和笔法的节奏化合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有时候可以说,北人要有南相,或者说在生苍老辣中不乏雅韵之气,这些东西是对立的。中国画的元素无非如此,如何处理黑白关系,黑白为天下事:墨和白宣纸的关系,浓的墨,淡的墨,中的墨和白宣纸之间这种丰富的交错;又要简练,又要鲜明,又要雅韵,就会是个高度。所以黑白为天下事。这是中国画的一个哲学。再一点就是笔和墨之间的关系:他的画法里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不是刚得棱角太多,使人感到生硬,死板或者棱角太多,这都是弊病。他是柔中有刚的笔法,墨里面见笔,韵而见笔,这就是笔和墨的统一。黑和白的关系,雅和力度的关系。他造就了自己的种子,而这些东西就表达了自然的生机。因此,当笔墨的力度笔墨的韵味和自然的生机化合到了一起的时候,它有一种说不太清的内容和形式关系,外美和内美的关系,感染人时一定合理。所以说当他到了这个时候这个年龄段,艺术逐步走向成熟,是非常可喜的。但是这个写意花鸟画也有一个规律,并不是一个早成的艺术,是一个大气晚成的艺术。齐白石、吴昌硕都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说延新在以后的日子里,过程里,随着他各方面修养的加强和深入他还会变法。他会出现一个更新的境界,在这个基础上会有更高的升华,我们都期待着他。
尹延新自述
八大山人“留白”
朋友问我中国画的“留白”是什么?停顿一会儿思索着。中国文化讲求内涵,外国文化表现直白,中国寺庙是“深山藏古寺”,外国教堂建在高山之顶。这就是文化的差别所在。
“留白”,即“大空白”,是八大山人在花鸟画中常用的构图法,主体之外“大空白”虚处见妙,给观画者在不自觉中暗含着无形的推理,有限的形象显得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有限的空间转化为无限的画外的幻觉。李苦禅讲人大山人的画,意境空润,余味无穷,真是画外有画,画外有情。空白处补以意,无墨处似有画,八大山人缜密的构图,是所有写意画家应该追求的。
小提琴家薛伟讲音乐的最高境界,像八大山人的画“留白”观于象外,得之寰中的高远境界,中国画的笔墨犹如音乐中的符号,笔墨是组合起来的音符,表达了作曲家的情意,奏出了美的主题和情节,并使听众产生共鸣。音乐中的“间歇”,“休止符”,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给听众留住美好的想象空间。
八大山人的“留白”产生的意境在极凝练笔墨的形象,极菁萃的笔墨之中,得到深刻的体现。
唐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经》“色不异空”、“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空”是指虚无的,即是物质与能量的转换。“色”是代表物质,“空”是代表能量,八大山人画的物象之外的“大空白”即是空的能量,是他悲痛凄凉的心灵,在内心巨壑里隐隐的呼喊。
从小处说“风扇是物质”,在转动时可以看得见,会生能量是风只能提供凉爽的感受,但是无形看不见,八大山人画面的空白,却蕴含着境界。爱因斯坦讲:宇宙间只有场和物质两样东西,“宇宙中的存在只有场。”磁有磁场,电有电场。画中的“留白”是由人的思想因素画的物象,放射出来的境界,是看不见的。只能联想推测。
八大山人是特殊时代的人物,生于明王府,皇室贵胄,清人入主后,他的一切都破灭了,神经受到刺激,以致有时发狂,然而无可奈何,国破家亡之痛,哭之笑之,无奈悲愤,他有着极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都埋藏在水墨世界里。一笔一划皆在发摅心意,表现其哀乐非为画而画。他的画奇绝冷涩,造型极严谨,以少胜多,简化提炼,格调极高,所以他的笔墨落在大空白的素纸上,像原子核一样放射着不可抗拒的能量。给观画者造成无中生有的幻想。
我看画先看画中的题款——作者的名字。名字写得不好,画就不用看了,因为他不懂中国画!
邓福星(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史论家):
延新先生我们还没有见过面,但我对他的作品并不陌生,在90年代他出过一本花鸟技法的书,我给写过前言。当时我就看到他在写意花鸟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一方面他继承了传统花鸟精神,笔墨基本功很扎实,另外他吸收融入了现实的写生,这一点他比传统花鸟画推进。特别是鸟画的很生动,很多鸟类做了大量的写生,对鸟的习性、动态很熟悉,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
他近几年的作品有变化,到了这个年纪又有了新的变法。从画面上看保持原来的写意,笔墨酣畅淋漓、生动,尤其鸟类笔墨更加凝重、精炼。石头的画法很有味道,镶嵌到他的画面里感觉成了他的笔墨格式和符号很有意思。到了这个年纪以后,做了这么多年的积淀和积累,从整个修养上已经有了很高的高度。在不经意中想到,画面笔墨更加精到,个人风格更鲜明。每一幅画都有自己的想法,比原来又提高了一大步。画家到了这个年纪就像苹果很红很红的,向炉火纯青的方向发展。为他这种艺术的提高感到很高兴祝贺他。
张志民(中国美协理事,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美协主席、山东艺术学院院长):
尹延新先生这次展览虽然规模较小,但学术含量很高,尤其看到它能够精心创作,更是难能可贵。尹延新先生近年来在作品中题写“舜耕山翁”继承了大舜的精神,在艺术上勤奋耕耘,成为一个很好的劳动者。这位劳动者不仅耕种好自己的艺术自留地,而且做到了“环保”——有效传承中国经典文化,用笔墨精神守护它,有想办法产出新的品种。尹延新的作品是他对中国文化综合研究之后创作出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艺术语言的创新,对我省齐鲁画派的形成和推动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的青年画家应该多向老画家,老前辈学习,学习他们的学习精神和继承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艺术才能不断前进。
尹延新是山东优秀的花鸟画家。在这个70岁的年龄段上,有一批画家开始成长起来,他有独特的方式。我看延新的画,荷花比较多,使我想起了大明湖,想起“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样的一个意境。他生活在这样一个“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优美环境里。对他的精神陶冶是非常重要的,但他又是一个北方人,所以他的画具有北方的气质,又有大自然的生性。他的笔墨比较老辣、简练,也比较有气势。是北方画家里面具有男人雅韵的格调。
深则老辣、拙厚,甚至于很多飞白上的枯笔的使用,使他的画更具有了力度。但是湿润的墨气使用,又和笔法的节奏化合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有时候可以说,北人要有南相,或者说在生苍老辣中不乏雅韵之气,这些东西是对立的。中国画的元素无非如此,如何处理黑白关系,黑白为天下事:墨和白宣纸的关系,浓的墨,淡的墨,中的墨和白宣纸之间这种丰富的交错;又要简练,又要鲜明,又要雅韵,就会是个高度。所以黑白为天下事。这是中国画的一个哲学。再一点就是笔和墨之间的关系:他的画法里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不是刚得棱角太多,使人感到生硬,死板或者棱角太多,这都是弊病。他是柔中有刚的笔法,墨里面见笔,韵而见笔,这就是笔和墨的统一。黑和白的关系,雅和力度的关系。他造就了自己的种子,而这些东西就表达了自然的生机。因此,当笔墨的力度笔墨的韵味和自然的生机化合到了一起的时候,它有一种说不太清的内容和形式关系,外美和内美的关系,感染人时一定合理。所以说当他到了这个时候这个年龄段,艺术逐步走向成熟,是非常可喜的。但是这个写意花鸟画也有一个规律,并不是一个早成的艺术,是一个大气晚成的艺术。齐白石、吴昌硕都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说延新在以后的日子里,过程里,随着他各方面修养的加强和深入他还会变法。他会出现一个更新的境界,在这个基础上会有更高的升华,我们都期待着他。
尹延新自述
八大山人“留白”
朋友问我中国画的“留白”是什么?停顿一会儿思索着。中国文化讲求内涵,外国文化表现直白,中国寺庙是“深山藏古寺”,外国教堂建在高山之顶。这就是文化的差别所在。
“留白”,即“大空白”,是八大山人在花鸟画中常用的构图法,主体之外“大空白”虚处见妙,给观画者在不自觉中暗含着无形的推理,有限的形象显得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有限的空间转化为无限的画外的幻觉。李苦禅讲人大山人的画,意境空润,余味无穷,真是画外有画,画外有情。空白处补以意,无墨处似有画,八大山人缜密的构图,是所有写意画家应该追求的。
小提琴家薛伟讲音乐的最高境界,像八大山人的画“留白”观于象外,得之寰中的高远境界,中国画的笔墨犹如音乐中的符号,笔墨是组合起来的音符,表达了作曲家的情意,奏出了美的主题和情节,并使听众产生共鸣。音乐中的“间歇”,“休止符”,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给听众留住美好的想象空间。
八大山人的“留白”产生的意境在极凝练笔墨的形象,极菁萃的笔墨之中,得到深刻的体现。
唐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经》“色不异空”、“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空”是指虚无的,即是物质与能量的转换。“色”是代表物质,“空”是代表能量,八大山人画的物象之外的“大空白”即是空的能量,是他悲痛凄凉的心灵,在内心巨壑里隐隐的呼喊。
从小处说“风扇是物质”,在转动时可以看得见,会生能量是风只能提供凉爽的感受,但是无形看不见,八大山人画面的空白,却蕴含着境界。爱因斯坦讲:宇宙间只有场和物质两样东西,“宇宙中的存在只有场。”磁有磁场,电有电场。画中的“留白”是由人的思想因素画的物象,放射出来的境界,是看不见的。只能联想推测。
八大山人是特殊时代的人物,生于明王府,皇室贵胄,清人入主后,他的一切都破灭了,神经受到刺激,以致有时发狂,然而无可奈何,国破家亡之痛,哭之笑之,无奈悲愤,他有着极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都埋藏在水墨世界里。一笔一划皆在发摅心意,表现其哀乐非为画而画。他的画奇绝冷涩,造型极严谨,以少胜多,简化提炼,格调极高,所以他的笔墨落在大空白的素纸上,像原子核一样放射着不可抗拒的能量。给观画者造成无中生有的幻想。
我看画先看画中的题款——作者的名字。名字写得不好,画就不用看了,因为他不懂中国画!
邓福星(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史论家):
延新先生我们还没有见过面,但我对他的作品并不陌生,在90年代他出过一本花鸟技法的书,我给写过前言。当时我就看到他在写意花鸟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一方面他继承了传统花鸟精神,笔墨基本功很扎实,另外他吸收融入了现实的写生,这一点他比传统花鸟画推进。特别是鸟画的很生动,很多鸟类做了大量的写生,对鸟的习性、动态很熟悉,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
他近几年的作品有变化,到了这个年纪又有了新的变法。从画面上看保持原来的写意,笔墨酣畅淋漓、生动,尤其鸟类笔墨更加凝重、精炼。石头的画法很有味道,镶嵌到他的画面里感觉成了他的笔墨格式和符号很有意思。到了这个年纪以后,做了这么多年的积淀和积累,从整个修养上已经有了很高的高度。在不经意中想到,画面笔墨更加精到,个人风格更鲜明。每一幅画都有自己的想法,比原来又提高了一大步。画家到了这个年纪就像苹果很红很红的,向炉火纯青的方向发展。为他这种艺术的提高感到很高兴祝贺他。
张志民(中国美协理事,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美协主席、山东艺术学院院长):
尹延新先生这次展览虽然规模较小,但学术含量很高,尤其看到它能够精心创作,更是难能可贵。尹延新先生近年来在作品中题写“舜耕山翁”继承了大舜的精神,在艺术上勤奋耕耘,成为一个很好的劳动者。这位劳动者不仅耕种好自己的艺术自留地,而且做到了“环保”——有效传承中国经典文化,用笔墨精神守护它,有想办法产出新的品种。尹延新的作品是他对中国文化综合研究之后创作出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艺术语言的创新,对我省齐鲁画派的形成和推动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的青年画家应该多向老画家,老前辈学习,学习他们的学习精神和继承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艺术才能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