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涉农专业实习实训中的应用规划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toumonnoko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重点阐述通过信息化技术与实习实训及培训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涉农专业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信息化;通过“职教新干线”平台远程访问教学资源和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校园网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教师和专家之间、师生之间远程互动交流。
  关键词:信息技术;涉农专业;实习实训;应用规划
  中国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3-0085-04
  一、学院基本情况简介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湖南省农业厅主办主管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湖湘大地唯一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高职学院。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为我院名誉院长。
  学院地处长沙市芙蓉区隆平高科技园区,占地面积2070亩,分两区一场(东湖校区、马坡岭校区、产学研示范场),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圖书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藏书70万册。学院有中德现代食品技术研究所、机电驾校、实习工厂、产学研示范场、长沙艺园景观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各类实验实训场所92个,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省外派劳务技能培训基地等。
  学院有在校学生1万余人,教职工916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118人。学院教学机构设九系两部,即植物科技系、动物科技系、现代管理工程系、食品科学系、信息技术系、电子电气工程系、机械及自动化系、车辆工程系、人文科学系、体育与艺术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开设40个专业。
  二、学院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院着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学院门户网站、教学资源和校园信息化系统等重点工程建设,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建成了覆盖东湖、马坡岭两个校区的校园网,完成了全院3000余个信息点建设。校园网采用“万兆双核心、千兆骨干网”的架构,出口带宽2G,可提供安全、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全院,可满足移动办公、教学需要。
  2.学院门户网站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建立了以学院门户网站和部门二级网站构成的网站群,网站信息量和浏览量逐年上升,已成为学院最重要的宣传窗口之一。
  3.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建立了专业教学资源库8个、省级以上重点项目资源网站21个、院级重点项目资源网站16个、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量6TB。建立了“职教新干线”网络教学机构平台,个人学习空间9000余个,累计发表文章5万余篇,上传教学视频5700余个,互动交流20余万次。
  4.校园信息化系统建设成效显著
  建成了教育行政办公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等信息化系统,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高,信息化保障能力明显加强,信息化建设投入逐年提高。学院2011年被评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
  三、学院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通过信息化技术与实习实训及培训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信息化,师生之间可以开展远程互动教学与交流。
  至2013年,实现涉农专业教学资源全面上网,校内所有涉农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全面实现信息化,在校学生和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班学员可以通过“职教新干线”平台远程访问教学资源和实习实训基地,学员在培训结束返乡后也可远程访问所有教学资源或与校内教师专家互动交流。
  至2014年,完成10~20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信息化装备与建设,并通过互联网或3G技术统一接入至“职教新干线”平台,在校学生和培训学员可以异地访问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与校外指导教师和专家互动交流。
  四、学院信息化平台建设
  依托现有校园网资源和“职教新干线”平台,通过在实习实训基地(含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装高清摄像机和播控设备实现多媒体数据的实时传输(有移动教学要求的可以通过部署3G移动摄像设备解决),数据统一采集存储至“职教新干线”平台,通过“职教新干线”平台的强大功能实现远程教学和互动交流。平台建设需采购的设备与经费如表1所示。
  五、学院媒体资源建设
  1.专业资源库建设
  包括专业在全国及区域人才需求调研、行业职业标准及岗位职业能力调研、专业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等资源,该资源同时考虑全国范围内的普适性和区域特色性,并将涉农专业技术新理念、新技术不断融入专业发展中,使涉农专业技术专业充满活力和生命力。建立公共基础平台和拓展模块,为具有涉农专业的各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建设提供详实资源参考。
  2.课程资源库建设
  包括课程标准、课程作品方案、职业标准、数字化理论教材、实训教材、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习题库、试题库等资源。通过调研、问卷、座谈等方式了解全国涉农专业发展现状,种植类以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植物保护技术、植物造景、园艺产品营销、插花技艺等课程为公共基础平台建设课程,养殖类以动物营养技术、畜牧管理、动物繁殖技术、动物养殖技术、畜牧环境与畜场规划、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兽医临床技术、动物检疫技术、兽药与营销等课程为公共基础平台建设课程,建设全国规范课程,并共享数字化资源,在所有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示范、推广。同时结合各地区行业发展状况分别建设部分地区特色课程,共享其课程资源。[1]
  3.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
  包括企业案例分析、实训项目、考核评价体系、技术标准、业务流程、作业规范、教学录像等资源,结合全国规范课程及区域特色课程,提供相应教学资源,满足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及企业资源需求。
  构建教学资源库教学、学习环境。利用无线数字移动技术探索和建设全新模式的课堂,实现“时时、处处、人人”共享型数字化课堂学习,为全省高职院校相应课程教学提供优质现代教学资源。
  4.实训及其基地资源库建设   包括企业生产工具、生产对象、生产场景、校内教学条件、基地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实施及管理制度,虚拟企业、虚拟场景、虚拟设备以及虚拟实训项目等资源,引导全国各院校相关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既能满足教学、学生技能培养需要,又能满足企业使用人才需求。
  5.社会服务资源库建设
  包括种植与养殖单项技能培训,农业技能大赛作品库、师资培训项目、技能取证项目及题库、其他社会服务项目等资源,为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补充智力因素。同时社会服务项目资源还将考虑各地区特点,多开发拓展模块,以便形成区域社会服务特色。
  6.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建设
  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是教学资源库开发与使用的桥梁。通过对教学资源库系统的需求分析,结合企业、学生、教师等多方面需求,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的设计与构建,形成一个双向多媒体的交互型管理平台,为教学资源库使用、推广提供支撑。
  (1)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建设如图所示。
  (2)主要建设项目如表2所示。
  六、资源应用方案
  1.网上资源的使用与下载
  (1)依托相关办公软件和教育资源平台鼓励教师积累课堂教学资源素材,实现共享。
  (2)推进现有资源的应用力度,如远程观摩、课堂实录、互动平台、校园论坛等。
  (3)实验型开展工具学科题库建设。基于数字化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措施。一方面要利用好現有的教育资源库提供优质资源,另一方面要立足本专业学科主题的资源建设,着重梳理优化,形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益。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大家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取得成绩、做出贡献。
  2.网上交流
  (1)通过“职教新干线”平台进行师生互动;
  (2)将交流的主题及相关文本、图片及视频资料上传到个人空间,网络管理人员及时整理有关主题,组织专家回复;
  (3)针对不同季节出现的共性问题,组织专家在线讲解相关对策。
  3.专家在线咨询
  建立专家库及专家坐诊制,每天安排2个专家在线进行一对一交流,及时指导学生实习与农民一线问题。
  4.群组讨论
  建立相关专业的群组,并定期组织专题讨论,通过专家会诊,及时得出讨论后的结论。
  5.院内外新资源收集
  积极收集院内外与本专业息息相关的最新资讯,特别是一线农业企业与农民的真实案例,经过编辑,网站进行公布成为新的教学实习资源,教学资源的积累形成一个开放型自我积累过程。
  七、预期效果
  1.学生培养方面
  加强课程信息化的开发与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学技术、用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学生共同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信息化环境。进一步完善校本信息课程,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校学生100%能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程学习、实训视频观摩、与教师交流等。
  2.农民培训方面
  将远程教育和农民培训结合起来,发挥远教工作优势,着力打造农民大培训平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实用人才。突出重点,务求培训实效,适时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种植和养殖技术。组织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引导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每年力争组织农民5000人次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2]
  3.社会服务方面
  在线指导涉农企业与农民在一线碰到的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更好地为三农服务。通过网络平台为企业进行培训,组织企业员工通过网络在线进行课程的学习、实训的观摩,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校企合作的联系,每年力争为5~10家单位进行相关培训。[3] ?
  参考文献:
  [1]燕振刚,李广,刘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学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11(7).
  [2]苟建华,娄朝晖.信息技术对现代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性的影响[J].财经论丛,2009(5) .
  [3]吴水森.信息技术与涉农供应链重构[T].台湾农业探索,2006(4).
  (编辑:杨馥红)
其他文献
期刊
由于与中海集运CSCL的舱位租赁协议将于12月5日到期,且无法在11月29日前得到FMC的运价备案,公司计划退出该航线。海南泛洋航运将在11月底在跨太平贸易中退出,距离其进入美国市场
期刊
期刊
3月20日Aruba Networks(NASDAQ:ARUN)宣布在中国推出接入管理系统Aruba ClearPass。该系统是Aruba推出的首个能兼容iOS、Android、Mac OS X和Windows 7等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安全
3月17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与挪威船级社绿色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华电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邓建玲出席签约仪式。
资本运营──企业管理的新飞跃所谓资本运营,即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动、裂变、组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
期刊
航运金融建设是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