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即时浸酸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中间试验报告

来源 :广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olong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广东省农科院蚕研所蚕病研究室的实验结果(1980)认为,对“秋303”、“137”及“农42”3个品种患有微粒子病的蚕种,在产卵后18小时,用1.05比重的盐酸在47℃下浸酸处理10-20分钟,经3龄眠蚕显微镜检验表明,可以比原来的发病指数减少97%以上.说明高温即时浸酸处理对家蚕微粒子病的经卵传染,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实验室的试验结果,1981年,我们在南海县蚕种生产和养蚕生产实践中进行了高温即时浸酸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中间性生产试验.试验时间是在5-7月微粒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silkworm research laboratory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1980),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silkworm in the three varieties of “autumn 303”, “137” and “peasant 42” After 18 hours of spawning, pickling with 1.05% hydrochloric acid at 47 ℃ for 10-20 minutes showed that the index of disease could be reduced by 97% or more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index, In order to further verif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is laboratory, in 1981, we carried out high temperature instant pickling in silkworm production and silkworm production in Nanhai County Intermediates in the control of silkworm micro-particle disease production test time is in May-July particles
其他文献
通过三年室内和田间试验,发现硫环杀对防治水稻害虫具有突出的优点,它与杀螟丹、杀虫双都属于同类新型结构的杀虫剂。硫环杀田间亩用量75克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其效果与杀
褐稻虱是我区稻作区主要害虫之一,自七十年代以来,发生为害逐年严重,在中等程度至大发生的年头,抽穗至成熟的稻田,往往造成枯窝穿顶现象,损失甚大。为进一步摸清此虫的主要
本文是根据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退休荣誉教授波尔曼博士1982年5—6月期间所做的一次公开讲演的记录和录音而整理的。波尔曼博士认为豆类作物作为人类植物蛋白质的一个主
前言谷子白发病是我省谷子主要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据近年调查,主要生产品种平均发病率5%以上,严重地块达20%以上,全省每年损失粮食一亿斤以上。目前,生产上既无抗病品
三十烷醇又叫蜂花醇是一种具有三十个碳原子的饱和醇[CH_3(CH_2)_(29)OH],1975年美国园艺学家赖斯(S.K.Ries)首先发现,它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在0.01—1.0ppm的低浓度下就
通过三年定点观察,实生毛竹的高生长呈S型曲线,可用Lagistic曲线进行配合,求得在生长过程中T(时间)与H(竹高生长量)之间的关系.实生毛竹林的发笋率、成竹率,都高于用竹母繁
我省小麦根腐病历年普遍发生。近年来小麦面积不断扩大,造成连作面积增加等原因使小麦根腐病不断蔓延,严重时可使小麦减产20~40%,成为直接威胁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至今
克瘟散为黄褐色油状液体,具有蒜的臭味,遇碱或强酸易分解失效,对人、畜有中等毒性。常用剂型为40%克瘟散乳剂、2%克瘟散粉剂。克瘟散对植物有保护作用并有一定的内吸治疗作用
近年来,序贯抽样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害虫管理中。该法能在确定防治决策之前,减少田间调查的时间,并能保证有一定的准确度。这种方法的确定必须以昆虫空间分布型研究为基础
湿地松苗木黄化病,是湿地松苗木生产的一大问题。我区今年共育湿地松苗220亩,普遍发生黄化现象。据调查,黄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0%,其中轻度黄化约占50%,中度黄化约占30%,黄化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