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中学生名著阅读现状较为严峻,不读名著、不会读名著成为普遍现象。教师开设名著阅读指导讲座,全程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过程中来,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供有效阅读方法,解决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反复阅读、深入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名著阅读 讲座 指导
一.我们为何要开设名著阅读讲座
提到名著阅读,学生们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不想读、不会读、没空读、没书读。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及普及,刺激的网络互动游戏成为学生课余娱乐的首选,鲜少看到有学生捧着书本阅读。阅读的目的变成为了考试,教师按照考试的考点来设计教学,学生机械背诵教师整理的考点,“自主阅读”渐渐被为应付考试的“功利性阅读”和打发时间的“消遣式阅读”取代,学生很难享受到阅读快乐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失去阅读的意义。再加上现在的教育现状:学校为追求成绩,挤压学生时间,在校是满满的功课,回家是满满的作业,学生难以抽出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个别地区由于教育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没有合适的充足的课外书籍可供阅读,学生空有阅读的愿望却无可阅读的书籍。学生自身不愿阅读、学校不重视、教师缺乏必要引导、教育水平不均匀,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名著阅读的困境,而这也将最终导致了学生文学文本阅读能力的欠缺。
为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校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笔者所在学校于2013年便开始了课外阅读教育专题的研究[1]。研究中发现,开设名著阅读讲座,对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名著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名著阅读指导讲座重在一个“导”字
名著阅读指导讲座重在一个“导”字,是对学生阅读前的必要指导,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有效引导,是学生阅读后的归纳导引。
1.阅读前的指导作用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为学生推荐了十六部必读名著,其中有八部是长篇小说,包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初中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影响,他们的认识分析能力和欣赏水平还不高,一些作品阅读起来较为吃力,对于趣味性不强的作品或是时代相隔较远的作品缺少阅读欲望。开展阅读前指导讲座,就是在阅读初始阶段,为学生克服阅读最初困难,排除畏难情绪,拉近和作品之间的距离,激发阅读兴趣,提供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以J.R.R.托尔金的长篇魔幻小说《魔戒》为例,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但该书共有三部曲,人物众多,篇幅较长,看着厚厚的三本书,学生未曾阅读先心生恐惧。如何吸引学生阅读该书的兴趣?汕头市东厦中学的张怡妍老师为我们的八年级学生开设该书的阅读专题指导讲座——《浅谈托尔金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她精心准备了与书中典型情节相应的电影片断,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人物关系和故事起因,借此走进魔幻小说《魔戒》。讲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了解作品的兴趣,起到良好的效果。
2.阅读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在阅读活动中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简单布置了阅读的书目,但对于阅读活动不加要求,也不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果,或是教师简单地把“抄写好词好句”、“完成读后感”作为阅读任务交给学生,结果学生草草把书看完,再按要求随便抄写几个文段上交,当是完成任务。这样的阅读活动是没有灵魂的阅读,是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书看完了,并没有得到有价值的阅读体验。所以,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在阅读过程中开展相应的引导型讲座,能及时解开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疑问,激发学生在深度阅读中思考的兴趣。
学校七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出现了倦怠情绪。七年级的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有限,自传体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对于他们来讲吸引力相对较低,也比较难感受到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对此沈冬莹老师开设了讲座——《感受黑暗中的光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海伦·凯勒假设拥有三天光明为切入点,回顾海伦·凯勒在这三天中最想做的事情,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海伦·凯勒失聪失明,口不能言,拥有一天的光明对她来讲都是一种奢望,学生被她勇敢坚韧的精神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所打动,在交流中有学生表示,自己要好好珍惜拥有的一切,用健全的身体更好地感知身边美好的事物,也有不少学生感叹于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认为是莎莉文老师成就了海伦·凯勒伟大的一生,所以自己也要尽可能地帮助别人,因为可能自己的帮助也会对别人产生重要影响。
正如郑惠生所指出的:名著阅读指导讲座“除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引领学生体会和感悟书中的奥妙等之外,还应该在辨析和批判书中的糟粕方面对他们有所帮助。”[2]像《水浒传》《西游记》之类的作品里充满着暴力、阴谋等糟粕,教师就必须揭示,帮助学生认清,以免带来消极的影响。这也是阅读过程中引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3.閱读后的归纳导引作用
假如学生在阅读后没有及时对自己的阅读活动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那么这样的阅读活动依然没有实现阅读的最终价值。教师在学生完成文本阅读后开展相应的指导讲座,可以有效指引学生再次回归文本,深入品味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再次激活探究欲望;可以引导学生学着客观分析人物、理解作品,进行独立思考。
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早期生活的回忆,里面不仅有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也有对黑暗现实的抨击,有通俗直白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有晦涩难懂的《狗·猫·鼠》,在阅读完该书内容,笔者开设了《拾起那些花儿——〈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讲座,以鲁迅先生的“童年——少年——青年”为线索,回顾鲁迅先生成长过程中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和事,引导学生通过把握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探索当中的思想感情,理解鲁迅先生早期的思想。同时,通过讲座发掘鲁迅先生冷峻印象外温情的一面,进一步拉近学生和鲁迅先生的距离,达到减少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畏难情绪的目的。
关键词:名著阅读 讲座 指导
一.我们为何要开设名著阅读讲座
提到名著阅读,学生们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不想读、不会读、没空读、没书读。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及普及,刺激的网络互动游戏成为学生课余娱乐的首选,鲜少看到有学生捧着书本阅读。阅读的目的变成为了考试,教师按照考试的考点来设计教学,学生机械背诵教师整理的考点,“自主阅读”渐渐被为应付考试的“功利性阅读”和打发时间的“消遣式阅读”取代,学生很难享受到阅读快乐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失去阅读的意义。再加上现在的教育现状:学校为追求成绩,挤压学生时间,在校是满满的功课,回家是满满的作业,学生难以抽出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个别地区由于教育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没有合适的充足的课外书籍可供阅读,学生空有阅读的愿望却无可阅读的书籍。学生自身不愿阅读、学校不重视、教师缺乏必要引导、教育水平不均匀,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名著阅读的困境,而这也将最终导致了学生文学文本阅读能力的欠缺。
为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校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笔者所在学校于2013年便开始了课外阅读教育专题的研究[1]。研究中发现,开设名著阅读讲座,对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名著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名著阅读指导讲座重在一个“导”字
名著阅读指导讲座重在一个“导”字,是对学生阅读前的必要指导,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有效引导,是学生阅读后的归纳导引。
1.阅读前的指导作用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为学生推荐了十六部必读名著,其中有八部是长篇小说,包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初中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影响,他们的认识分析能力和欣赏水平还不高,一些作品阅读起来较为吃力,对于趣味性不强的作品或是时代相隔较远的作品缺少阅读欲望。开展阅读前指导讲座,就是在阅读初始阶段,为学生克服阅读最初困难,排除畏难情绪,拉近和作品之间的距离,激发阅读兴趣,提供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以J.R.R.托尔金的长篇魔幻小说《魔戒》为例,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但该书共有三部曲,人物众多,篇幅较长,看着厚厚的三本书,学生未曾阅读先心生恐惧。如何吸引学生阅读该书的兴趣?汕头市东厦中学的张怡妍老师为我们的八年级学生开设该书的阅读专题指导讲座——《浅谈托尔金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她精心准备了与书中典型情节相应的电影片断,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人物关系和故事起因,借此走进魔幻小说《魔戒》。讲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了解作品的兴趣,起到良好的效果。
2.阅读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在阅读活动中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简单布置了阅读的书目,但对于阅读活动不加要求,也不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果,或是教师简单地把“抄写好词好句”、“完成读后感”作为阅读任务交给学生,结果学生草草把书看完,再按要求随便抄写几个文段上交,当是完成任务。这样的阅读活动是没有灵魂的阅读,是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书看完了,并没有得到有价值的阅读体验。所以,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在阅读过程中开展相应的引导型讲座,能及时解开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疑问,激发学生在深度阅读中思考的兴趣。
学校七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出现了倦怠情绪。七年级的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有限,自传体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对于他们来讲吸引力相对较低,也比较难感受到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对此沈冬莹老师开设了讲座——《感受黑暗中的光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海伦·凯勒假设拥有三天光明为切入点,回顾海伦·凯勒在这三天中最想做的事情,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海伦·凯勒失聪失明,口不能言,拥有一天的光明对她来讲都是一种奢望,学生被她勇敢坚韧的精神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所打动,在交流中有学生表示,自己要好好珍惜拥有的一切,用健全的身体更好地感知身边美好的事物,也有不少学生感叹于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认为是莎莉文老师成就了海伦·凯勒伟大的一生,所以自己也要尽可能地帮助别人,因为可能自己的帮助也会对别人产生重要影响。
正如郑惠生所指出的:名著阅读指导讲座“除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引领学生体会和感悟书中的奥妙等之外,还应该在辨析和批判书中的糟粕方面对他们有所帮助。”[2]像《水浒传》《西游记》之类的作品里充满着暴力、阴谋等糟粕,教师就必须揭示,帮助学生认清,以免带来消极的影响。这也是阅读过程中引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3.閱读后的归纳导引作用
假如学生在阅读后没有及时对自己的阅读活动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那么这样的阅读活动依然没有实现阅读的最终价值。教师在学生完成文本阅读后开展相应的指导讲座,可以有效指引学生再次回归文本,深入品味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再次激活探究欲望;可以引导学生学着客观分析人物、理解作品,进行独立思考。
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早期生活的回忆,里面不仅有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也有对黑暗现实的抨击,有通俗直白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有晦涩难懂的《狗·猫·鼠》,在阅读完该书内容,笔者开设了《拾起那些花儿——〈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讲座,以鲁迅先生的“童年——少年——青年”为线索,回顾鲁迅先生成长过程中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和事,引导学生通过把握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探索当中的思想感情,理解鲁迅先生早期的思想。同时,通过讲座发掘鲁迅先生冷峻印象外温情的一面,进一步拉近学生和鲁迅先生的距离,达到减少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畏难情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