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方文科高校转型发展之问题、路径探析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rain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地方文科高校,学科和专业设置不合理,特色不够鲜明,培养出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对此,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明确要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本文从地方文科高校向技术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必要性入手,剖析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科学的对策及路径,为推动地方文科高校成功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文科高校;转型发展;问题;路径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經步入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地方文科高校在新形势下的转型研究尚处在探索与讨论阶段,转型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缺乏具体有效的实施路径。因此,对于地方文科高校而言,加快向技术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一、地方文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2017年6月14日,教育部公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通过分析可看出,地方文科高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较大比重,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加大。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也发生了转变,过去单一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已被市场经济所淘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走一条依靠科技和自主创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然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都需要创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作为支撑。因此,地方文科高校理应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为新一轮经济转型升级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态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支持文科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文科学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呈现出国际化、多样化、社会功能化的趋势。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地方文科院校向技术应用型转型,既是国家、社会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实现分类发展,错位发展的需要。
  (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有利于文科教育发展的各种政策逐渐放宽,文科高校的数量逐步增多,竞争剧烈,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转型发展是新形势下文科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向新型大学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地方文科高校必须加强技术应用型大学内涵建设,创新办学模式,服务学生创业就业、提高办学满意度,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四)人民群众的需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愿景与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旺。而参加高考人数总量呈下降趋势,适龄人口的减少对文科高校的生源以及办学质量提出了挑战,面对此种困境,地方文科高校应该认清形势,深入推进转型发展,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应用型人才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地方文科高校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文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转型过程中总会遭遇各种困境,面临诸多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错位
  当前,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而地方文科高校比较重视学术型、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足。大量的毕业生就业难,而众多企业却很难找到所需要的人才。如此,人才供给与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发生了错位对接,出现了结构性失业。面临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困境,地方文科高校应该认清形势,立足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和办学模式,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学校的转型发展。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等方面结构合理,理论水平高与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然而,大多地方文科高校的专职教师主要以青年教师和刚毕业的高学历应届生为主,他们虽然具有高学历,但严重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兼职教师主要是从重点院校聘任的在职教师或者退休人员,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这对学校的转型发展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学科专业定位趋同
  地方文科高校若想得到持续稳定发展,充足的生源是前提,较高的办学质量是保障,特色学科专业是关键。然而,大多数地方文科高校倾向于举办市场热门专业,学科专业设置存在着严重扎堆现象。由于投资少,成本低,地方文科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主要集中于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工学这五大学科门类,呈现出无特色性,高度重叠性。
  (四)人才培养体系不合理
  地方文科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缺乏严格的论证,未能准确提出针对社会需求和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不足;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很好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这些因素成为长期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五)产学研合作教育不够深入
  目前,几乎所有的地方文科高校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企业缺乏合作热情,导致与之合作的企业数量较少;此外,合作主要集中于学生实习和订单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合作方式较松散,以签订协议方式的合作有限。
  三、地方文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
  有关地方文科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以上困难,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才能更顺利更有效地推进地方文科高校的转型发展。   (一)实现人才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地方文科高校若想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强化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应用规律的能力。高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多做市场调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校企合作是一条很好的路子,通过与企业合作,让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来,通过企业了解市场,明确培养目标。
  (二)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访学,提升青年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重点引进具有行业背景或企业工作经历的优秀专业人才,聘请他们作为外聘教师,全过程参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学生实施案例教学,提高学生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加大“双师型”队伍的建设,院校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之时,应对“双师型”教师给予政策倾斜,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比重。
  (三)科学合理定位学科专业
  適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对于生源不好、就业率不高、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吻合度不高的专业,要进行压缩甚至淘汰,对于适应经济新常态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新专业要加大申报力度;对于基础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专业,要加大投入力度,实施重点建设,突出其特色优势,力争打造成重点学科、品牌特色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努力做好凝练学科方向,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团队建设,实现学科内涵发展。
  (四)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重点,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要求,论证制订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拓宽专业口径;以强化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参照行业标准,制订学院培养人才质量标准,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教育教学内容,按照“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要求,积极增加和引进企业、行业、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五)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
  地方文科高校应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力争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地方文科高校应该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为学校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并依照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共赢;学校内部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专门负责为学校寻找合作企业,对校企合作进行跟踪式服务,以便顺利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开展。
  四、结语
  总之,地方文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同时也应该看到,地方文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改革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敏感地嗅出市场的发展需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主动调整发展战略,把转型发展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促进整个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3.
  [2]阙明坤.论文科高校的转型发展[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1(03):1-6.
  [3]刘刚.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定位思考[J].科技风,2014(22).
  作者简介:沈定军(1979—),男,河南商水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学校教育理论与实践。
  孙慧洁(1989—),女,河南鹿邑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创业是就业领域的关键词之一,大学是培养创业者的摇篮,大学生对未来充满着希望,有满腔热血,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成为市场环境中一股新鲜血液。当前,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毕业后主要择业方向之一。创业精神是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培养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创业精神是通往创业成功的必经之路。本文就创业精神的本质及培养创业精神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精神;创业精神培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话题,当代大学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完善自身的政治文化素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很难满足社会的发展去求,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的网络资源丰富,并且具有多样性,这可以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对思想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对中职生希望感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南省某职业中学1000名高中生作为被试,填写社会支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希望状态问卷,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结果: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中职生希望感之间存在相关,社会支持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进而对中职生希望感产生影响,所以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中职生希望感中起中介作用。结论
期刊
摘 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本文针对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本,提出改善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路径。希望能为从事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起到较好的借鉴作用,为全面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民办高校穩步健康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  
期刊
摘 要:高校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一站,担负着塑造大学生人格、整合大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从学习者向人才转化的场合。高校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当今素质教育不断取代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也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不断努力,在教学与管理方面进行着综合性改革。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综合性改革  如何培养出优秀的且具有高素质的大学人才,则成为了各个高等学府竞相追逐的使命与荣
期刊
摘 要:开展学业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形成优良学风,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就如何有效开展学业规划教育提出了相应对策,即构建学业规划指导内容体系、加强队伍建设、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过程控制。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细化和具体化,对于学生明确发展方向、更好地管理大学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学业生涯规划教育
期刊
摘 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关注的话题。《周易》作为我国古代群经之首,其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就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研究其中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今的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周易》中的教育专卦——“蒙卦”来进行简要的分析,从中总结出一些对现代教育有意义的观点。  关键词:蒙卦;教育思想;现代教育  蒙卦中的“蒙”是蒙昧、幼稚的意思,也有启蒙、教育的含义。“物生必
期刊
摘 要:长久以来,理工类院校着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而疏忽了对于学生最基本的写作能力的培养。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校园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为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写作能力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本文将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探究运用新媒体平台提升理工科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及其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理工科;写作能力  作为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基本能力,写作能力本应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期刊
摘 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最基础的也是极为困难的。在所有的授课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处在了核心的位置。对于一个具备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学生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任务的安排主动地去学习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因此,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自身能力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意义。本文针对在舞蹈课程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期刊
摘 要: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面对全校学生,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和训练,预防学生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因此,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开设合理的大学体育保健课,正确解决问题。对于大学体育保健课教育者来说指导学生教育需要从了解学生开始,通过在大学体育保健课上开设心理咨询的模式,结合广大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的问题,来加强心理咨询提出建设性的看法。  关键词:大学;体育保健课;心理健康教育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