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物种灭绝消失时,我们会失去什么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国外媒体报道,物种灭绝是指某个物种完全灭绝或者死亡,物种灭绝将影响食物链、食物网和植物授粉等。
  6600万年前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鸟儿叽叽喳喳,小型啮齿动物在丛林中互相追逐,全球各地遍布着各种类型的恐龙物种,它们是当时地球上的统治者,但这些生物全然不知自己的生活将发生彻底改变……
  突然一颗直径11千米的巨型小行星以每小时大约72400千米的速度撞向地球,它的撞击力非常巨大,以至于形成一个直径超过16万米的陨坑,并向地球大气层溅射大量碎片。然而,灾难并未结束,在短短几天内,该陨石碰撞摧毁了地球栖息地,使地球变成了黑暗炼狱,野火在陨石撞击地点附近肆虐蔓延,摧毁了一切,就这样,数十亿计的生物一夜之间消失,改变了地球的整个历史进程。
  对于现代人类而言,导致恐龙灭绝的灾难已成历史,似乎对我们的生活毫无影响,但不管人们是否相信,这样的故事仍在继续上演,虽然6600万年前恐龙灭绝是因为一场自然灾难,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是因为人类活动,更令人担忧的是,现今的物种灭绝率远高于历史任何时期。
  不幸的是,直到一支物种濒危灭绝,或者在它们悄然消失在人类视线之后,我们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到那时,一切都太晚了……
  物种是如何灭绝的?我们又该如何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地球上有多少物种?
  在我们了解物种灭绝原因和方式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物种。自1735年生物学家卡尔·林奈对地球生命进行分类以来,大约有125万个物种(大约100万个在陆地生态系统,25万个在海洋)被发现并编入目录,然而,依据他对生物多样性的最新估计,地球上有超过870万个真核生物物种(增减误差130万个物种),该发现意味着至少91%海洋物种和86%陆地物种还没有被发现!
  何种原因导致物种灭绝,是如何发生的?
  当某一物种在世界任何区域不再有存活个体时,就代表该物种灭绝消失了,这是一个物种的彻底灭绝,灭绝可以是局部地区的毁灭,也可能是全球范围的消失。
  在局部地区物种毁灭中,物种将不再出现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但它们会生存在世界其他地区,庆幸的是,这些濒危物种可以再度人工引入原栖息地,相比之下,全球性灭绝是指该物种完全从地球上消失,例如:渡渡鸟。
  某一物种可能因为环境因素而灭绝,例如:气候变化、进化发生的变异(近亲繁殖等因素造成的)或者人为因素导致的(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丧失)。在过去,气候变化导致了几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例如:4.44亿年前的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而火山活动也导致了大规模物种灭绝,例如:3.8亿年前泥盆纪晚期大灭绝。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将恐龙物种从地球上抹杀,然而现今的情况大不相同,大多数物种并没有因为环境因素而灭绝,而是被人类推到了灭绝的边缘。
  在对其他物种的诸多威胁中,人类活动造成的栖息地丧失(包括人口增长,农耕、住宅侵占的土地)是物种灭绝的主要驱动力,即使栖息地没有完全消失,它们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改变,使它们不适合野生动物生存,逐渐地野生物种一个接一个地消失,直到一个也不剩。
  然而,栖息地的丧失只是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之一,再加上气候变化、入侵物种、疾病蔓延、环境污染、非法狩猎、肆意偷猎和野生动物贸易,导致我们面临着致命、多方面的环境危机,尽管部分物种可以承受这些威胁,但并不是所有的物种都能适应,从而它们逐渐走向灭绝之路。
  不幸的是,目前科学家很难确定所有面临灭绝威胁的物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确定地球早期生态系统中有多少物种。其次,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迄今为止仅对科学家已分类的150万种动物物种和30万种植物物种中的10.6万种进行了生存威胁程度评估。然而,依据他们的数据,26500个物种正面临着灭绝威胁,其中40%是两栖物种,33%是珊瑚,25%是哺乳动物,14%是鸟类,但这并代表全部真实数据。最新评估数据显示,人类活动正在导致100万个物种走向灭绝,而现今物种灭绝速度是史前时期的1000倍,未来这一数据可能会骤增至1万倍。
  现在人们可能会想:为什么当一个物种灭绝时,科学家会发出如此多的警报?毕竟我们的星球上有数以百万计的其他物种,很简单,每个物种都非常重要。
  当某一物种走向灭绝时将发生什么?
  即使是一个物种灭绝消失,也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涟漪,就像益智类游戏“层层叠”一样,移走一个部件都会导致整个结构倒塌,地球上的生命也以同样的方式运作,移除一个物种,整个生态系统就可能面临着崩溃瓦解。
  物种灭绝最不利的影响之一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破坏,食物链是生物彼此吞食的线性表现,食物网将许多食物链结合在一起,代表了生物体可以捕食也可以被猎杀,如果一个物种走向灭绝,整个生态系统就会打破平衡遭受破坏。
  例如:让我们考虑一下美国灰狼的情况,当它们在美国境内灭绝之前,狼控制了猎物(例如:鹿、驼鹿、麋鹿)的数量,但它们的消失会造成连锁反应。猎物数量激增,导致许多植物灭绝消失,从而威胁到鸟类数量,当鸟类数量锐减时,昆虫的数量就会迅速增多。那时,你将看到一个物种的消失是如何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产生多米诺效应。
  当某一物种走向灭绝时,生态系统中受到冲击的“关键服务”是授粉。众所周知,75%植物和庄稼是由蜜蜂、鸟类和昆虫授粉。然而,在许多国家,传粉者的数量,特别是蜜蜂的数量,正在迅速减少。这种授粉昆虫的彻底灭绝威胁着许多植物,例如:超过200种植物依靠果蝠进行授粉,这些植物可以产生超过400种不同的食物,其中许多食物对人类颇有价值。
  同样,许多鸟类和动物在从一个地区迁移至另一個地区时也会为植物种子授粉,当食果动物和食草动物灭绝时,植物和树木都会遭殃,因为不会再有传粉者传播种子,它们将面临灭绝危机。
  更令人担忧的是,觅食十分挑剔的传粉物种(仅以少数特定植物为食的物种)的灭绝,将带来整个区域性生态系统的崩溃,例如:生活在岛屿上的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是授粉专家,对于那些不被任何其他生物吃掉的植物而言,这些授粉专家非常重要,如果它们走向灭绝,那么依赖它们授粉的植物也将面临灭绝消失。
  正如人们所看到的,即使是一个物种灭绝也会对其他物种产生深远影响,包括我们人类。因此,人类作为地球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尽我们所能确保没有物种灭绝消失。
  我们能做什么来减缓物种灭绝?
  要阻止物种灭绝,首先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向各国政府施压,要求政府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的政策法规。在个人层面上,人们应当优先选择有机食品,而不是使用涉及杀虫剂制造的食物,尽可能少吃肉,不购买涉及动物的产品,例如:珍珠、兽皮等,尽可能少使用塑料制品,最终以个人行为大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其他文献
据国外媒体报道,几十年以来,天文学家一直在争议银河系的神秘气泡是近而小,还是远而大,目前最新X射线全天观测数据表明,银河系中心存在两个高温气泡,其上下延伸大约5万光年,比之前发现的费米气泡更大。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天体物理学家彼特·普雷德尔首次看到宇宙最炽热天体地图时,立即意识到神秘气泡是银河系一场大灾难之后形成的,一团亮黄色云在银河系中心盘面升起,向上延伸大约2万多光年,同时,在
期刊
人工智能是引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力促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与传统经济融合,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  当前,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正加速普及,特别是在医疗健康、教育、金融、安全防务等专业服务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疫情防控以来,传统经济加快智能化转型
期刊
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各领域的不断提高,人们应该适当加强各种技术的实际应用在地质研究中,因为现在的能源危机日益加剧的发展经济,这是一个伟大的能源供应和需求的矛盾。基于时代的不同,地质学研究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然而,当前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能源,对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加。因此,有必要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在合理范围内应用先进技术,从而更全面地分析地质环境,满足技术需求。
期刊
“我们应该激励更多为视障人士创新的技术成果,让其尽早转化成真正让视障人士受益的产品,这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  日新月异的科技力量正为视障人士“重见光明”带来希望。  2020年11月底,谷歌表示,其研发的一款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帮助视障人士独立参加跑步比赛。据悉,依靠该系统,视障人士不需要依靠人类向导或导盲犬自己便可以跑完全程。那么,这款人工智能系统如何让视障人士参加跑步比赛?近年来在帮助
期刊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抓住降碳这个总抓手,推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鼓励一些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加快建立全国碳市场,同时鼓励地方开展试点示范。”在生态环境部2020年12月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说。  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期刊
据英国杂志发表的一项化学最新研究显示,科学家团队利用便宜的铁基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气体直接转化为喷气燃料。這一发现被认为有相当大的产业应用潜力,且这些二氧化碳直接捕获自空气,并在飞行的燃烧过程中从喷气燃料中再次释放,因此具有从整体上实现碳中和的可能性。  科学界普遍认为,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行为造成地球气候变化的后果,对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
期刊
从短期看,人工智能对就业总量影响相对温和,结构影响重于数量影响,但就业结构性矛盾处于上升通道,潜在的技术性失业风险在增加。从长远看,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呈现渐进性且大规模结构转型趋势。总体看,自动化替代并没有导致就业明显波动,重要原因之一是制造业长期处于缺工状态,而自动化首先替代的是这些缺工岗位,并没有对劳动力供求产生较大影响。  “小明”会写财经新闻,“智慧专员”能办银行业务,“晶晶”可以指引投
期刊
人脸识别系统已经给我们的城市带来诸多方便。然而,在许多国家,对人脸识别的抵抗声也在不断高涨。研究人员、公民自由倡导者和法律学者都受到人脸识别技术兴起的困扰。他们正在跟踪其使用,揭露其危害并开展运动以寻求保障甚至是彻底禁止技术的使用。然而,技术发展的潮流浩浩荡荡,更多人认为该技术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其背后存在的道德伦理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自然》杂志于2020年发表一系列报道,对人脸识别系统背
期刊
全球市场分析机构IDC与某电子公司于2020年12月15日联合发布的《2020—2021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将达到39.3亿美元,同比增长26.8%。  “我们预测,今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整体规模约为63亿美元,2024年将达到172亿美元。”IDC企业研究助理副总裁周震刚说,目前,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占整体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市场的87%以上。
期刊
英国维康桑格研究所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为纳米测序的新方法,能以迄今最高的准确率研究人类组织中的基因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这项成果代表着癌症和衰老研究的重大进展。  人体内的组织由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组成。干细胞在人的一生中不断更新,负责提供未分裂的细胞来维持身体运转。人体中的绝大多数细胞是不分裂的,或者很少分裂,例如血液中的粒细胞,每天可产生数十亿个,寿命非常短;还有大脑中的神经元,寿命更长。  随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