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但荒山造林更是由为重要。本文现将荒山造林地的主要技术进行简单的分析,希望对我省提高森林覆盖率,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有所帮助。
[关键词]荒山荒地 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132-01
引言
荒山水土流失严重、气候恶劣、难以开发利用,不但抑制了当地经济发展,也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而荒山的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或人为干扰严重导致植物难以生存繁衍。因此,荒山植被恢复历来是生态恢复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我省传统造林方法有不少缺陷导致现有人工植被存在存活率低、结构简单、生产力低下、稳定性差等弊端。荒山裸岩地区机械地采用传统方式造林,造林成功率极低,出现“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即使苗木存活,也生长发育不良、天然更新能力弱,形成疏残次林。甚至有些荒山地区,由于植树造林时大面积整地造成原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人工种植的苗木难以成林,反而加速了生态系统的退化。
1 青海省的地理生态概述
对于荒山造林相关问题的分析,首先要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进行探究。青海省属于高原地区,全省的平均海拔在3000m以上,其位置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但由于其地形非常复杂、地貌存在着多样性,青海省的山脉之间分布着谷地、盆地和高原。全省的气候属于高原性的大陆性气候,具有高强度的太阳辐射,因此光照非常充足,年平均气温可以达到5.8℃~8.6℃;其次,青海省的降水量非常少,而且还会伴随着一些自然灾害,主要有冰雹、霜冻、雪灾、大风以及干旱等;最重要的是青海省还会受到大风和沙暴的侵袭,由于青海省的植被非常少,加之大约一年之内100d都有8级以上的大风,这就造成了青海省的“黄风”天气,给植被造成了沉重的生存压力。所以,青海省的主要环境的组成表现在太阳辐射、地理位置、地势以及气候与农牧业等方面,其太阳能的辐射据全国的第二位,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其上空的空气非常稀薄,有干燥少云的现象,使得太阳能被大气层的吸收和反射较少,日照非常强烈,阳光灿烂。另外,青海省地势较高,大部分地区的海拔在4000m左右,这也就造就了其气候的独特性,使得青海省各个区域的气候会出现不同的差异性,这对植树造林树种选择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选择树种的时候还要根据相应的造林模式来进行树种的搭配,以便在进行种植的时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青海省的气候变化非常明显,所以选择树种与具体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当形成符合当地特色的林木结构。
二、我省荒山荒地造林的困难
2.1、难度加大。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和植树造林工作的高度重视,多年来实行的退耕还林政策为我国植树造林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目前来说,我国相当一部分地方的荒山荒地已经恢复了绿化,在荒凉的山坡上覆盖上了林草植被,但这些地方大都是属于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容易使其恢复绿化的荒山与荒地。本着先易后难的绿化原则,我省先将一些容易恢复的地方恢复绿化了,剩下的大部分地方都是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的,绿化工作恢复不容易进行的荒山荒地。恢复难度的不断加大是我省荒山荒地造林面临的首要问题。
2.2、成本增加。在立地条件差的地区造林,管护和补植工作量大;随着国家义务工制度的取消,人工费用提高;物价上涨,种苗、肥料等成本费用随之上涨。这些因素增加了造林成本。
2.3、科技滞后。一些难造林地如盐碱地、干石山区、石漠化和荒漠化等地造林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造林模式比较单一,制约了造林质量的提高。
三、主要荒山造林模式以及对应树种的选择
3.1 浅山类型的树种选择分析
浅山类型的林种在青海省是一种造林模式,树种选择主要是以保持水土为主,需要在较好的地段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依据相应的水、肥、热等条件来加强地段的生态保护,在进行林种选择的时候主要是以生态林作为主体,辅之以经济林。依据科学的方法选择优良的树种,要确保整个选择的树种能的满足绿化工程的需要,在该区域主要选择一些根系发达、生长较快、抗旱且耐寒的灌木树种,例如多枝怪柳、柠条、鬼箭锦鸡儿、甘蒙怪柳、小叶锦鸡儿、野枸杞、红砂、西伯利亚白刺、霸王、唐古特白刺、四翅滨藜等,在阴坡或者半阴坡,通常情况下选择山杏、沙棘、沙枣、榆树、油松、小叶杨、河北杨以及青海云杉等树种种植,在这些区域可以实行混合种植,在阳坡和半阳坡,可以将怪柳纯林、沙棘纯林、柠条纯林、怪柳与柠条、沙棘(白刺)以及怪柳、锦鸡儿进行混合种植。
3.2 脑山类型树种选择分析
脑山类型的树种选择时,应考虑其林种结构,主要是以用材林和营造水源的涵养林作为最主要的林种,在进行树种选择的时候要以生态效益为主,同时还需要兼顾到经济效益。进行脑山类型树种选择,要考虑到该区域的海拔、水分、土壤、气候寒冷等基本的气候和地理位置的条件,更多的是以青杨、白桦、祁连圆柏、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等乔木作为最主要的树种,同时还要选择相应的灌木进行联合种植,主要是沙棘、金路梅以及银露等混合林为主。
四、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方法
4.1、造林树种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在不同立地类型的生长表现,考虑树种来源、劳力、资金条件等因素,本着适地适树和优先选用优良乡土树种的原则进行荒山绿化树种的选择。我省以当地适生的乔木树种为主,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乔、灌木树种。
4.2、造林整地
整地有利于蓄水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消灭杂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水、肥、气、热条件,为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树生长创造适宜环境条件。不同整地方法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是不同的。
4.3、造林配置及混交方式
4.3.1根据林种、培育目标、材种、立地条件、品种确定造林密度, 一般密度在56~112株/亩
4.3.2种植点配置为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林的水土保持作用,在种植点配置上选用“品”字形。
4.3.3混交方式根据山区地形地块的自然分布情况,树种混交方式一般选用不规则的块状混交。
4.3、造林时间
确定植苗造林的适宜季节,必须根据造林树种的特性和当地的气象因子来全面考虑,因地制宜的确定造林季节和具体时间。
4.4、造林技术
4.4.1裸根苗造林首先要把好起苗关,在起苗的前1 d圃地灌水,起苗时一律用铁锹深挖,做到根系完整,剔除细弱苗和病苗,对苗木进行分级,并用湿布覆盖,以减少苗木失水,随起随运,及时栽植。刺槐起苗时要进行截干,截干高度为地表以上5.0~10.0cm。
4.4.2栽植要点将苗木放在筐内,遮盖湿布,栽一株拿一株。栽植时先把苗木放入植穴,理好根系,使其均匀舒展,不窝根,更不能上翘、外露,同时注意保持深度,然后分层覆土,把肥沃湿润的土壤填于根系,并分次踏实,使土壤与根系密接,防止干燥空气进入,保持根系湿润。冬季栽植刺槐,一定要进行培土,注意不能动摇踏实的根部,培土高度比茎干高3.0~5.0 cm。注意:栽植苗木后,栽植深度应高于苗木根颈处原土痕2.0~3.0cm。
总之,对荒山荒地进行造林改造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发展林业建设,提高当地经济收入等多方面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对于荒山荒地造林工作中的各项技术都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握好荒山造林中德各个技术要点,采用最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造林质量。才能做好以后的荒山抗旱造林工作,进而逐渐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郑旭宏.荒山抗旱造林技术[J].陕西林业,2006,3.
2.王媛. 荒山荒地造林技术要点[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07)
3. 崔素云. 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措施[J]. 北京农业. 2012(18)
[关键词]荒山荒地 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132-01
引言
荒山水土流失严重、气候恶劣、难以开发利用,不但抑制了当地经济发展,也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而荒山的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或人为干扰严重导致植物难以生存繁衍。因此,荒山植被恢复历来是生态恢复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我省传统造林方法有不少缺陷导致现有人工植被存在存活率低、结构简单、生产力低下、稳定性差等弊端。荒山裸岩地区机械地采用传统方式造林,造林成功率极低,出现“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即使苗木存活,也生长发育不良、天然更新能力弱,形成疏残次林。甚至有些荒山地区,由于植树造林时大面积整地造成原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人工种植的苗木难以成林,反而加速了生态系统的退化。
1 青海省的地理生态概述
对于荒山造林相关问题的分析,首先要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进行探究。青海省属于高原地区,全省的平均海拔在3000m以上,其位置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但由于其地形非常复杂、地貌存在着多样性,青海省的山脉之间分布着谷地、盆地和高原。全省的气候属于高原性的大陆性气候,具有高强度的太阳辐射,因此光照非常充足,年平均气温可以达到5.8℃~8.6℃;其次,青海省的降水量非常少,而且还会伴随着一些自然灾害,主要有冰雹、霜冻、雪灾、大风以及干旱等;最重要的是青海省还会受到大风和沙暴的侵袭,由于青海省的植被非常少,加之大约一年之内100d都有8级以上的大风,这就造成了青海省的“黄风”天气,给植被造成了沉重的生存压力。所以,青海省的主要环境的组成表现在太阳辐射、地理位置、地势以及气候与农牧业等方面,其太阳能的辐射据全国的第二位,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其上空的空气非常稀薄,有干燥少云的现象,使得太阳能被大气层的吸收和反射较少,日照非常强烈,阳光灿烂。另外,青海省地势较高,大部分地区的海拔在4000m左右,这也就造就了其气候的独特性,使得青海省各个区域的气候会出现不同的差异性,这对植树造林树种选择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选择树种的时候还要根据相应的造林模式来进行树种的搭配,以便在进行种植的时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青海省的气候变化非常明显,所以选择树种与具体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当形成符合当地特色的林木结构。
二、我省荒山荒地造林的困难
2.1、难度加大。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和植树造林工作的高度重视,多年来实行的退耕还林政策为我国植树造林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目前来说,我国相当一部分地方的荒山荒地已经恢复了绿化,在荒凉的山坡上覆盖上了林草植被,但这些地方大都是属于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容易使其恢复绿化的荒山与荒地。本着先易后难的绿化原则,我省先将一些容易恢复的地方恢复绿化了,剩下的大部分地方都是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的,绿化工作恢复不容易进行的荒山荒地。恢复难度的不断加大是我省荒山荒地造林面临的首要问题。
2.2、成本增加。在立地条件差的地区造林,管护和补植工作量大;随着国家义务工制度的取消,人工费用提高;物价上涨,种苗、肥料等成本费用随之上涨。这些因素增加了造林成本。
2.3、科技滞后。一些难造林地如盐碱地、干石山区、石漠化和荒漠化等地造林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造林模式比较单一,制约了造林质量的提高。
三、主要荒山造林模式以及对应树种的选择
3.1 浅山类型的树种选择分析
浅山类型的林种在青海省是一种造林模式,树种选择主要是以保持水土为主,需要在较好的地段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依据相应的水、肥、热等条件来加强地段的生态保护,在进行林种选择的时候主要是以生态林作为主体,辅之以经济林。依据科学的方法选择优良的树种,要确保整个选择的树种能的满足绿化工程的需要,在该区域主要选择一些根系发达、生长较快、抗旱且耐寒的灌木树种,例如多枝怪柳、柠条、鬼箭锦鸡儿、甘蒙怪柳、小叶锦鸡儿、野枸杞、红砂、西伯利亚白刺、霸王、唐古特白刺、四翅滨藜等,在阴坡或者半阴坡,通常情况下选择山杏、沙棘、沙枣、榆树、油松、小叶杨、河北杨以及青海云杉等树种种植,在这些区域可以实行混合种植,在阳坡和半阳坡,可以将怪柳纯林、沙棘纯林、柠条纯林、怪柳与柠条、沙棘(白刺)以及怪柳、锦鸡儿进行混合种植。
3.2 脑山类型树种选择分析
脑山类型的树种选择时,应考虑其林种结构,主要是以用材林和营造水源的涵养林作为最主要的林种,在进行树种选择的时候要以生态效益为主,同时还需要兼顾到经济效益。进行脑山类型树种选择,要考虑到该区域的海拔、水分、土壤、气候寒冷等基本的气候和地理位置的条件,更多的是以青杨、白桦、祁连圆柏、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等乔木作为最主要的树种,同时还要选择相应的灌木进行联合种植,主要是沙棘、金路梅以及银露等混合林为主。
四、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方法
4.1、造林树种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在不同立地类型的生长表现,考虑树种来源、劳力、资金条件等因素,本着适地适树和优先选用优良乡土树种的原则进行荒山绿化树种的选择。我省以当地适生的乔木树种为主,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乔、灌木树种。
4.2、造林整地
整地有利于蓄水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消灭杂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水、肥、气、热条件,为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树生长创造适宜环境条件。不同整地方法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是不同的。
4.3、造林配置及混交方式
4.3.1根据林种、培育目标、材种、立地条件、品种确定造林密度, 一般密度在56~112株/亩
4.3.2种植点配置为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林的水土保持作用,在种植点配置上选用“品”字形。
4.3.3混交方式根据山区地形地块的自然分布情况,树种混交方式一般选用不规则的块状混交。
4.3、造林时间
确定植苗造林的适宜季节,必须根据造林树种的特性和当地的气象因子来全面考虑,因地制宜的确定造林季节和具体时间。
4.4、造林技术
4.4.1裸根苗造林首先要把好起苗关,在起苗的前1 d圃地灌水,起苗时一律用铁锹深挖,做到根系完整,剔除细弱苗和病苗,对苗木进行分级,并用湿布覆盖,以减少苗木失水,随起随运,及时栽植。刺槐起苗时要进行截干,截干高度为地表以上5.0~10.0cm。
4.4.2栽植要点将苗木放在筐内,遮盖湿布,栽一株拿一株。栽植时先把苗木放入植穴,理好根系,使其均匀舒展,不窝根,更不能上翘、外露,同时注意保持深度,然后分层覆土,把肥沃湿润的土壤填于根系,并分次踏实,使土壤与根系密接,防止干燥空气进入,保持根系湿润。冬季栽植刺槐,一定要进行培土,注意不能动摇踏实的根部,培土高度比茎干高3.0~5.0 cm。注意:栽植苗木后,栽植深度应高于苗木根颈处原土痕2.0~3.0cm。
总之,对荒山荒地进行造林改造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发展林业建设,提高当地经济收入等多方面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对于荒山荒地造林工作中的各项技术都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握好荒山造林中德各个技术要点,采用最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造林质量。才能做好以后的荒山抗旱造林工作,进而逐渐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郑旭宏.荒山抗旱造林技术[J].陕西林业,2006,3.
2.王媛. 荒山荒地造林技术要点[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07)
3. 崔素云. 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措施[J]. 北京农业. 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