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 “问题探究式” 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z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问题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学生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还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在掌握“双基”的同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我们的教学中如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不断取得成功, 探究式教学由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是高效课堂的沃土
  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所谓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或生活实际中的疑问,这种疑问主要表现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新问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导致学生的原有认识平衡的失调,从而激发起学生产生新的同化与顺应的欲望,并由此产生新的平衡。
  教师对教材进行剖析,找准探究性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并使某些数学思想方法螎入情境之中,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探究的乐趣。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有:
  1、从现实生活或实际需要中诱发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如学习“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时,提出:(用多媒体演示,如图1) 1、摸球试验:袋中装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
  2、提出问题:我们把“摸到白球”记为事件A,把“摸到黑球”记为事件B,提问:
  (1)事件A和事件B是随机事件吗?
  (2)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
  这样设计 “摸球”试验操作方便、简单且可重复,又为学生所熟知,学生做起来感觉亲切,有趣,并且容易依据生活经验猜到正确结论,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试验过程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得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准确结论,需经过大量重复的试验,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科学的探究态度。
  2、从旧知识中诱导学生发现,提出新问题。如讲《二次函数》时,在以前我们学过那些函数?(一次函数y=kx+b(k≠0),正比例函数y=kx(k≠0) )指出下列函数的自变量,并说明它们是什么函数。
  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但会激起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观察、试验、猜测、估计,自己发现问题,找到答案,而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
  二、学生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旧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一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是针对问题定向阶段提出的实质性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办法。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渐养成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等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⑴重温、回忆以前的知识与方法;⑵对数、式、图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⑶动手实验、操作;⑷进行归纳与类比;⑸联想与构造;⑹充分交流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提出猜想;⑺比较、修改、完善、分享各种想法;⑻确定最佳解决方案。特别是不拿现成的结论和方法给学生,而把课堂当作科学家发现定理的场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类比、猜想、联想、推理、判断”等,自己发现结论和方法。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可这样启发:180°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关(平角,同旁内角,邻补角)?怎样把三个角加起来?在哪里制造平角?又怎样制造同旁内角互补?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实现思维交锋、智力杂交。
  三、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传统教学证明过程都是由教师完成,这不符合主体性原则。我们认为既然学生已经知道怎样解,就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加大学生的参与度。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对上等生提出高要求:用多种方法完成,并提出新问题;对后进生给予帮助,使全体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树立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分层练习 ,培养学生迁移与创新的能力
  题目具有阶梯性:第一部分是直接运用知识解答的题目;第二部分是变式训练题目,应灵活运用知识;第三部分是探究性、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对学生具有强烈刺激的因素;具有启发学生进行多种思考及创新意识的因素;能产生解题的紧迫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及技能;能产生一个个新问题;具有进行连续探讨的可能性;通过解题的过程及结果可发现问题的一般性、规律性;使解决的结果具有吸引学生的魅力,使学生尝到解题后的喜悦。例如.学习二次根式加减先设计计算
  通过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学生的“潜创造力”得到开发,形成了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创新素质明显提高。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生学习培养了“三不”精神:敢于向教师说“不”,敢于向课本说“不”,敢于向资料说“不”,勇于向困难、向权威挑战!学生在上课时可以自由讨论和发言,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五变”:一变学生由三个一(一张纸、一支笔、一个脑)的呆板式学习为三个动(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式教学;二变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为学生共同参与、主动探索研究式的学习;三变学生听的封闭式静态教学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开放动态教学;四变学科为本的板块式教学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发展为本的创新式教学;五变单纯的灌输知识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数学素质得到发展,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其他文献
歌剧《比利·巴德》是英国作曲家布里顿根据麦尔维尔的小说《水手比利·巴德》创作而成。赫尔曼?麦尔维尔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小说有着
【摘要】现代感强但不追赶时髦,很实用而不乏新颖,注重以人为本,低价格;新颖搭配为种类多样化提供了途径;产品的模块化,组合式,零件式的配搭生产为克服大批量标准化工业产品带来致关重要。  【关键词】系列 实用性强 搭配 模块组合f  宜家的设计风格在宜家卖场得道淋漓尽致的体现:简约,清新,自然; 收纳性特别强;易搬动和自行拆装;所用材料不贵重;时尚简单不繁杂,设计实用性强,简单而巧妙。现代感强但不追赶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城市日益繁荣,且数量不断增加。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行和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城市外来人员来到城市就业,甚至成为城市的常住居民。由于这些城市外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和谐城市游憩的构建。而城市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大量异质居民的聚集地,也是各种矛盾的聚集体,和谐城市游憩构建的顺利与否势必影响到城市外部良好形象的塑造和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
摘 要:文章使用2006CGSS家庭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婚前同居经历与婚姻观、性别角色观念、孝道、家庭观的联系。文章的结果证实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适用于“70后”“80后”,但是并不完全适用于“60后”。  关键词:婚前同居;第二次人口转变;价值观  自1980年以来,婚前同居变得越来越普遍。从1980年到2000年,初婚中有婚前同居的比例由5%增加到30%。这一婚前行为的变化并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普
2002年11~12月,大通县某猪场发生了一起猪流行性感冒,现将这次疫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摘 要:教育大数据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趋势与热点方向,聚焦地图可视化分析方法可以让教育数据更加直观、全面地呈现出教育过程中的实际规律与趋势。文章主要阐述新時代教育大数据对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性,分析教育研究的地图可视化分析对象,探讨地图可视化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最后提出建议。  关键词:教育大数据;地图可视化;GIS  一、新时代的教育大数据  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加快教育现代化,
草粉生物饲料饲喂肉猪试验凌阿荣张海荣徐虎强李学坤包水木(吴江市第一种畜场215222)为了了解香港某公司生产的“禽畜乐”牌草粉生物饲料制作剂和增效剂制作的草粉生物饲料在肉猪日粮
摘 要: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结合二十一世纪的时代法治要求,培养学生合作,爱和责任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文章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如何有效利用时政资源的具体方法做出了细致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时政资源;方法探究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利用时
摘 要:新形势下,学校着眼于小学生的道德现状和道德需求,根据学生的道德形成规律,转变德育理念和方法,建立德育生活观、学生观和生态观;拓宽德育空间,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德育合力;激发道德情感,践行道德规范,加深道德认知,唤醒学生道德自觉,提高学生道德素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德育;以人为本;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