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我是一个活得特别用力的人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第二季《朗读者》开始时,我焦虑得不得了,因为第一季反响太好了,盛名之下,我还能怎么去改进?但最后决定还是咬牙要做。
  因为有很多人在等。和其他节目比起来,《朗读者》的意义在于是能够“见人”,我觉得所有的艺术创作里面,最触动人心的就是人,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宝贵了,这个是我应该倾注所有心血去做的。
  我对内容有一种别人不太能理解的狂热,比如说我们的嘉宾采访大约是2小时,2万字。我要把2万字的稿子反复看几遍,因为删稿子的时候已经和录制的时候隔了很长的时间。然后我还要再回忆当时的情景,他的语速等等。我要进入他讲话的语境当中,要想象他好像还在我的对面,然后根据那个语境开始删稿,把2万字删成2000字。我有很强烈的完美主义,接近强迫症,每一个字都是我一个一个删出来的,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会觉得不舒服。
  我记得有一次把一个导演训哭了。嘉宾丘成桐,世界上最好的数学家,数学奖的大满贯,是哈佛大学教授,现在依然活跃。他朗读《归去来兮辞》,大屏幕上用竖版把读本打出来,跟随他的朗读,字一行一行出现,但那个字幕和朗读的速度一直对不上,一遍、两遍、三遍,丘成桐很耐心,一遍读、两遍读、三遍读。
  结束之后,我当时特别愤怒,怎么可以这样去浪费大家的时间?没有敬畏心,你不配做这个节目组的导演。丘成桐的时间是以分秒来计算的,却因为我们耽误了。
  我们最后一场录制完成后,是凌晨2点。最后二十几位核心导演留下来,在舞台上,我说每个人都说几句话吧,平时都是你们在听我说,现在我也很想听你们说。我才知道原来每个人身上都有故事,这一年多的时间,团队里有人离婚了,有人大病,有家人生病,有自己在写论文、答辩……大家都是焦头烂额。
  这些他们平时都不敢跟我讲。我很内疚,但我依然觉得,走完这个过程,最终的收获是他自己,不管这个过程当中你是表扬他也好、责备他也好,成长是最重要的。
  《朗读者》对我自己也是一样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你发现自己还有成长的可能。“你做得可以了,你已经做到顶了。”我大概在好多年前就听到这种话,其实每个人依然有成长的可能,这个成长不只是在专业领域,还有很多别的方面。
  2
  《朗读者》请过吴孟超,中国著名的肝脏外科医生,他读的是张晓风的那篇《念你们的名字》,写给医学院的学生的,“你需要学习多少东西才能使自己免于无知,你要怎样自省才能在医治过千万个病人以后,使自己免于职业性的冷漠和麻木。”其实任何职业都要提防职业性的冷漠和麻木。
  我在2012年的时候,就遇到了这种所谓的“职业性的冷漠”。那段时间蛮痛苦的,所有交到我手上的节目,觉得都是一样的,只是在做无谓的消耗。我不想再做了,不想再那样重复。
  我决定自己按一下暂停。
  2013年下半年,我开始申请美国的学校。当时晚上整宿睡不着,没有安全感。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就是回来没有我的位置了,因为这个行业的竞争很激烈。为了这个位置我花了差不多20年时间,只有我知道我为它付出了多少。曾经在我心里,只有工作是最重要的,我可以为了它什么都不要。
  我父母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是你40岁了,留学是20岁时做的事情。很多人说,你在国内学学不行吗?你停下来,去报个什么班。我知道那停不下来的,只要还在国内,就会有工作派下来。
  在国外读书的日子,其实就是克服那种恐惧感的过程,让自己真正地平静下来。那时我连微信都没有,只偶尔看手机新闻报,iPad只有两个界面,一个是英汉辞典,还有一个是菜谱,因为我要自己做饭。我让自己的每一天都非常有规律,不管在课堂上能提问还是不能提问,听懂了还是没有听懂,都让自己不要焦虑。
  在美国读书时有一些朋友,他们的确很放松,一周工作5天,周末一定关机。我刚去的时候差点儿被他们逼疯,周末租房子联系不上一个房屋中介,全部是留言,不会有人回复你,一定要等到星期一。
  这个过程,你不能说像重生,它像在打磨你的心灵。慢慢地就切换到了非工作模式。
  打破平静的是哈文。2015年春节前,她给我打电话,说让我主持春晚,我觉得不太可能,当时已经有整整一年没有化妆,没有穿高跟鞋,也根本不考虑穿哪条裙子还是哪条裤子的问题。我不在那个状态了,不知道还能不能以很好的状态回到舞台上。
  所以我就拒绝了,后来她又打了两个电话给我。
  那年主持春晚感觉很神奇,觉得很开心,就像是久别重逢。你发现有些东西是在你的血液里的,就像你学会骑自行车,你可能10年不骑,你还是会骑。你掌握了某种语言,可能你很久不说它,你还是会说。
  我当时还有一种感觉,如果再有人来找我做节目,我一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节目,而不再只是简单地重复过去。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挑战不可能》《中国诗词大会》,还有《朗读者》。
  3
  我爸爸是农村长大的孩子,爷爷过世很早,奶奶是农村妇女,家里特别贫穷。我父亲骨子里认为一定要勤奋、要刻苦才能改变命运,这是他的人生信条,这种人生观深深地影响了我。他让我从小要做家务,要读书,要练习长跑,要锻炼所有的独立生活能力。
  这种严苛的教育可能曾经伤害过我,让我觉得不太自信,我必须要做得比别人好很多,才有自信心。还有一个就是,不喜欢依赖任何人,只靠自己。所以我很多时候亲力亲为,是因为我不喜欢去埋怨别人做得不够好,只能自己去做。
  我在工作当中是充满防备的、充满战斗性的。我以前累到一年主持130多场,累到摔成尾椎骨第四节骨裂,然后瘸着撑下来,累到生理期紊乱,整个脸全都是痘痘。我不知道怎么松弛。你获得越多,你的负担也越大。
  因为不想辜负来之不易的机会,所以我会那么努力,不管交给我什么,我都能够百分之百地超出导演的预期去完成。我并没有觉得有比别人更强的地方,但是你只要把这件事情交给我,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我们有撰稿人给主持人写好台本,但我不会完全按照这个台本说,我觉得照台本读稿是我的一种失职。我的记忆力非常好,一个10页纸的台本,我大概2个小时能够全背下来,但是,这样你就敢上台了吗?那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情。
  但20年前我敢。20年前我更关注的是,怎么样把我的头发弄好,从哪借套更好看的衣服,我一定要比站在我边上的人更白、更高、更瘦,那样才好。但是后来,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一天我觉得,这样对吗?
  现在的危机感可能来自对自己能有多少超越,是跟自己之間的那种较量。
  这一季《朗读者》的札记,很多都是我特别喜欢的话。比如:“生命的意义是如此厚重,无论我们怎么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因为我们生而为人。”
  我是一个活得特别用力的人,用力不够的话我自己会觉得不过瘾,会觉得日子似乎白过了,多可惜呀。
   吴宝河荐自《品读》
其他文献
【摘要】探究是幼儿的天性,探究性学习活动更是成了幼儿园的热门活动。幼儿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围绕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和适时、适度、适宜的支持、引领,从而引导幼儿自主观察、自主探索、自由地表达。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关键词】激趣;支持;方法;展示成果  幼儿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围绕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教师通过创设
期刊
1.观察对象:刘其霖(小班4岁)  2.观察地点:沙池  3.观察目标:观察幼儿在玩沙时的表现和兴趣点,了解幼儿玩沙水平的现状以及幼儿在沙水活动中获得的新体验,分析玩沙区材料的幼儿使用情况以便调整、丰富玩沙材料。  4.观察内容  4.1刘其霖拿了两个塑料城堡积木,一根长的、一根短的,还有一个水桶、一块木板、一把小铲子,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玩沙。他先把长的城堡积木反过来,往镂空的格子里装沙,用小铲子
期刊
宋真宗景德元年,北宋与辽国就“澶渊之盟”岁币问题展开谈判,枢密使王继英推荐了右补阙曹利用为谈判代表团团长,临行前,宋真宗赵恒给曹利用交了底:对方要钱,只要不超过一百万,就成。  几番交锋之后,曹利用以岁币三十万拿下了这场谈判,远远低于皇帝的预期,胜利完成任务。回国后,曹利用被提拔为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此后,老曹的仕途坐上了火箭,一路蹿升:大中祥符七年,拜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尚书右仆射;乾
期刊
封建王朝宫斗激烈,可慈禧的老公咸丰皇帝却能从那么多皇子中胜出,究竟凭的啥?  咸丰是个早产儿,体质非常差,小时候把腿也给摔瘸了,脸上还有麻子,外在形象毫无优势,就连他的父亲道光皇帝最喜欢的孩子都是六皇子(咸丰是四皇子),也就是后来的恭亲王奕?。  眼看咸丰就要输在起跑线上了。可是,咸丰的老师杜受田谋略过人,而且特别不信命。他合理运用取长补短的方法,帮助咸丰在两次关键场合获得了道光皇帝的认可。  第
期刊
美国工人下午3点就下班,难道他们真的很悠闲?  前不久,我重返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市,特地跑到中车波士顿地铁组装厂去参观。当天下午3点多钟,我在该厂里看到了一年多前完全空旷的土地上已经建起了十分壮观的厂房。进入车间内部,各种机器设备已经安装到位,但巨大的厂房内空无一人。一问得知,原来工人们都已经下班了。  这让我感到有些“扫兴”。其实这次来,特别想看到的就是美国红脖子工人大叔如何在中国
期刊
《新闻联播》作为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节目,是政界、商界和学界精英人士的最爱,极具价值,而大多数普通人竟然没有发现。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你觉得《新闻联播》刻板枯燥,那么很遗憾,在筛选信息和发现机会方面,你可能还是个外行。  那么,收看《新闻联播》究竟价值几何?  发现潜在商机  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浙商的22条商规”中,“坚持看央视《新闻联播》”排在所有规则之首。透
期刊
美国一所大学的企管专家做了一個试验。  他们虚拟了两份求职者的履历表:汤姆和保罗。他们二人的履历表内容完全一样,推荐函也相同,仅有的差别是在汤姆的推荐函里多了一句话:“有些时候,汤姆可能会比较固执。”  于是研究人员将履历表和推荐函送给一些大公司,然后让他们的人事主管挑选,最后问他们汤姆和保罗谁更有可能被录用。结果都是:“有时比较固执的汤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推荐函中对汤姆的批评,反而使
期刊
20年前,泰国碧武里府的西拉·苏达拉在路边经营一个烤肉摊,每天烟熏火燎地做着小本买卖。有一天,因为路边风大,苏达拉费了好长时间才烤好一只鸡。顾客等得有些不耐烦,就劝苏达拉“应该升级一下烤鸡设备”。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琢磨更好的烤鸡方法。  一段时间后,苏达拉还真琢磨出了一个好方法。他有好几次发现,只要身边有车子驶过,自己立刻就会被车子后视镜反射出来的光线照到。苏达拉觉得这个光线热热的、烫烫的,于是突
期刊
当代大陆人的取名变迁  8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字整理研究室”与山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合作,利用1982年的全国人口普查资料,首次对中国人的人名用字,进行了抽样综合统计。  统计材料抽取自全国六大区七个省市,分别是:北京、上海、辽宁、山西、四川、广东、福建。每处各抽取25000人左右,共计抽取174900个人名。共计得到人名用字3345个,人名总用字数328400个。  总体而
期刊
英国小说家毛姆在他的读书笔记里,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国王,想成为世上最英明的君主,他让全国的贤士去各国收集智慧箴言,编纂成册,供他阅读。  30年后,贤士们带着5000册书回来了。国王忙于政务,没有时间看这么多书,便要求贤士们再精选。  15年后,贤士们带着500册书回来了。国王还是觉得太多,看不过来。  贤士们走了。又过了10年,他们带来的书不过50册,国王却已经老得连读50册书的精力也沒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