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容易发生变化并逐步形成个人见解的时期,主观意识逐渐增强而是非判断力不足等年龄弱势导致学生容易陷入道德困境和心理困境。作为教师,需要从育人和育心的整合着手,实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联,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道德品质养成服务。德育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作引导,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自建能力护航发展,两者结合,为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笔者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对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的现实意义与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一、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从根本上说,两者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保持健康积极,可以促使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的熏陶与塑造,对学生心理状态的稳定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两者的有效整合更有利于实现育人和育心的目标,效果事半功倍。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实效
德育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进行了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更取决于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育,愿意将各项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一个有叛逆心理的学生,教育效果肯定是不明显的,也就是说,学生的态度是德育成效好坏的关键因素,而态度又与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因而,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去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灵钥匙”,努力去开启学生的“心锁”,为德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从而实现德育的最佳效果。
2.良好的德育能引领心理发展方向
小学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德育上的正确引导能深化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并形成对自身行为规范的约束力。良好的德育能让学生辩证思考问题,杜绝绝对化的认知与理解,防止片面局限地看问题,克服情感上的偏激,提升心理抗压能力和受挫能力,维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3.帮助教师对学生有更为全面清晰的认知
心育和德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通过活动,教师可以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思想状况,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合理判断、客观分析,从而制定施之有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最终消除各方面障碍,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的实施策略
1.学科渗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主阵地
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生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也是心理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改变的过程。因而,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中有机地渗透具有绝对的必要性和实效性,学科教师责无旁贷。学科课程中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资源,教师应该基于各学科特征积极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资源,协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批改数学作业的时候,看到数学答案不正确时,我不会直接给一个“大叉”,而是帮其分析思维障碍,逐步批改,让他们能清晰知道自己的错误原因,每一次作业,都有简短的批语,让他们每一丁点的进步都能得到肯定与赞赏,给学生更多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从而激起他们追求成功的决心与信心。久而久之,学生细心、自信品质就会慢慢地形成。
2.家校联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的重要力量
家庭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巨大,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与认知是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的关键,只有家庭与学校联手合作,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因而,教师要积极强化家校联合的强度。教师可定期组织召开家庭教育专题家长会议,将正确的育人理念传递给家长,引导家长采用恰当的教养方式;其次,举行亲子活动,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促进家庭和谐,从而让学生保持开朗积极的心理状态。教师还要及时且真实地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并与家长沟通学生在家情况,对孩子心理状态及行为全面了解,实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有效推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3.活动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活动的有机融合
有益身心的活动是促使少年儿童发展的主要途径,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为他们所喜爱,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从中得到最大的收获和发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而,在德育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两者有效整合的基本策略和重要方式。例如结合我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活动,为了让学生能做到不随便扔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设计了一个“文明卫生我能行”主题活动,其中有一个“角色扮演”的环节,我让学生扮演环卫工人,一部分学生扮演路人,当“环卫工人”们辛辛苦苦把“街道”打扫干净后,“路人”不定时地扔垃圾,“环卫工人”只能再次打扫,反复几次后,“环卫工人”开始抗议了,我趁机以“如果你是环卫工人”为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学生们学会了换位思考,对环卫工人的日常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激起了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促使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活动有机融合。
4.联系生活,实现教育的高效结合
德育与心育离不开现实生活,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德才能真正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因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和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在现实生活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促使学生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实现教育的高效结合。例如,结合五一国际劳动节,我在高年级举行了一个主题为“寻找身边最美勞动者”采访活动,学生们自由组合利用周末时间和家长一起走上街头,走进超市、医院、市场、餐馆等场所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工作实况,用生动的镜头记录劳动者辛勤的身影,并写下自己的感悟与收获。活动让学生更加懂得珍惜与感恩,学会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并懂得责任、坚持、担当的意义,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升华。
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提炼精华,把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推向更深的层次,以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责任编辑
一、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从根本上说,两者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保持健康积极,可以促使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的熏陶与塑造,对学生心理状态的稳定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两者的有效整合更有利于实现育人和育心的目标,效果事半功倍。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实效
德育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进行了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更取决于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育,愿意将各项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一个有叛逆心理的学生,教育效果肯定是不明显的,也就是说,学生的态度是德育成效好坏的关键因素,而态度又与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因而,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去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灵钥匙”,努力去开启学生的“心锁”,为德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从而实现德育的最佳效果。
2.良好的德育能引领心理发展方向
小学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德育上的正确引导能深化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并形成对自身行为规范的约束力。良好的德育能让学生辩证思考问题,杜绝绝对化的认知与理解,防止片面局限地看问题,克服情感上的偏激,提升心理抗压能力和受挫能力,维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3.帮助教师对学生有更为全面清晰的认知
心育和德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通过活动,教师可以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思想状况,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合理判断、客观分析,从而制定施之有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最终消除各方面障碍,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的实施策略
1.学科渗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主阵地
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生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也是心理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改变的过程。因而,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中有机地渗透具有绝对的必要性和实效性,学科教师责无旁贷。学科课程中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资源,教师应该基于各学科特征积极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资源,协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批改数学作业的时候,看到数学答案不正确时,我不会直接给一个“大叉”,而是帮其分析思维障碍,逐步批改,让他们能清晰知道自己的错误原因,每一次作业,都有简短的批语,让他们每一丁点的进步都能得到肯定与赞赏,给学生更多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从而激起他们追求成功的决心与信心。久而久之,学生细心、自信品质就会慢慢地形成。
2.家校联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的重要力量
家庭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巨大,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与认知是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的关键,只有家庭与学校联手合作,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因而,教师要积极强化家校联合的强度。教师可定期组织召开家庭教育专题家长会议,将正确的育人理念传递给家长,引导家长采用恰当的教养方式;其次,举行亲子活动,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促进家庭和谐,从而让学生保持开朗积极的心理状态。教师还要及时且真实地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并与家长沟通学生在家情况,对孩子心理状态及行为全面了解,实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有效推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3.活动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活动的有机融合
有益身心的活动是促使少年儿童发展的主要途径,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为他们所喜爱,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从中得到最大的收获和发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而,在德育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两者有效整合的基本策略和重要方式。例如结合我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活动,为了让学生能做到不随便扔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设计了一个“文明卫生我能行”主题活动,其中有一个“角色扮演”的环节,我让学生扮演环卫工人,一部分学生扮演路人,当“环卫工人”们辛辛苦苦把“街道”打扫干净后,“路人”不定时地扔垃圾,“环卫工人”只能再次打扫,反复几次后,“环卫工人”开始抗议了,我趁机以“如果你是环卫工人”为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学生们学会了换位思考,对环卫工人的日常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激起了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促使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活动有机融合。
4.联系生活,实现教育的高效结合
德育与心育离不开现实生活,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德才能真正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因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和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在现实生活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促使学生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实现教育的高效结合。例如,结合五一国际劳动节,我在高年级举行了一个主题为“寻找身边最美勞动者”采访活动,学生们自由组合利用周末时间和家长一起走上街头,走进超市、医院、市场、餐馆等场所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工作实况,用生动的镜头记录劳动者辛勤的身影,并写下自己的感悟与收获。活动让学生更加懂得珍惜与感恩,学会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并懂得责任、坚持、担当的意义,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升华。
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提炼精华,把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推向更深的层次,以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