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过大涨大跌之后,投资者渐渐想明白一個道理,数字货币不符合价值投资的理念,只是一种被炒作的尤物。暴跌暴涨的大悲大喜,促使投资者价值理念觉醒。当然,数字货币尚有一席生存之地的积极信号,或许在监管引导之下,会步入正轨,走出末日黄昏的阴影
曾经喧嚣一时、投资者趋之若鹜的数字货币终于快要走到尽头,这个由区块链孳生的“怪胎”正苟延残喘。
据彭博社报道,截至9月12日,追踪比特币等十只数字货币的数字资产指数今年以来已累计暴跌80%,而2000年互联网泡沫刺破时,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巅峰跌入低谷的跌幅也不过78%。
暴跌要从暴涨说起。比特币和其它数字货币此前六七年间的暴涨其实得益于市场营销,即投机性概念炒作,将其隐隐约约那么一点流通价值淹没于甚嚣尘上的炒作中,就像当年原本具有观赏价值的郁金香被疯狂的投机者恶意炒作而沦为“黑天鹅”一样,虚拟世界的数字货币正像现实世界中的郁金香一样,于身价暴涨中埋下颠覆的隐患。
数字货币市值暴跌,首先是因为投资者对互联网虚拟世界认知的理性回归,投资者或财富追逐者逐渐认清数字货币的“庐山真面目”。这个寄生于区块链技术肢体上的“痈疽”,经过野蛮生长、极度衰退的折腾,到今天,已然与区块链技术本身没有半毛钱关系了。投资者经过大起大落的交易,已将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货币与区块链区别开来,多数人不再参与击鼓传花的游戏。
此前,数字货币挟带区块链的神秘性引诱投资者入场,越是神秘,人们越是好奇、越是要窥探、越是要往里钻,及至钻到里面四处张望,又惊呼“啊,原来就是一堆泡沫!”手中捏着的那几枚数字货币,不过是一组阿拉伯数字而已,充其量在抚慰一颗猎奇的心,别无它用。况且区块链行业爆炸式增长的日子或已过去,神秘不再,门槛已降低;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投机者利用数字货币搞庞氏骗术圈钱,善良的人们终于远离这一是非之地,不再稀里糊涂地将钱往里砸。
8月14日,比特币跌破6000美元,以太币探底250美元,非主流数字币跌幅更大,大批山寨币在归零的边缘挣扎。裸奔、踩踏、寒冬、公链大灭绝、有毒的项目……暴跌引发恐慌,币圈信心丧失。这一幕,可类比此前的互联网金融P2P大崩盘。于是,投资者纷纷夺路而逃,远离数字货币。
其次,投资者价值理念的觉醒导致投机退潮。与股市一样,数字货币市场也是考验人性的试金石。其实多数数字货币投资者以前并没有想明白,投资数字货币能否赚钱,人性欲望的控制是起决定性的。像玩股票一样,熊市抄底,牛市捂仓,对待数字货币也是持这种急功近利的套路。在经历过大涨大跌之后,投资者渐渐想明白一个道理,数字货币不符合价值投资的理念,只是一种被炒作的尤物。暴跌暴涨的大悲大喜,促使投资者价值理念觉醒。
从长计议,数字货币的浮躁性投机性,无法承担中长期价值投资的重担。它的稀缺性又决定其只适合投机性炒作。于是出现挖矿不如炒作的怪相,就像种值大蒜不如炒作大蒜一样。平心而论,数字货币市场有可能带给投资者很多机遇,但是只有回归到价值投资,才是自由的市场。而眼下,它只是投机者手中的呼风唤雨的筹码,成为扰乱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害群之马,投资者唯恐避之不及,含恨退场,其身价焉能不暴跌?
再次,监管部门负责人谨慎的表态对数字货币炒作的蔓延势头是一种遏制。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现场回答了关于央行数字货币,比特币和ICO监管的话题。他指出,数字货币价格出现很多波动,主要是技术应用没有专注于数字货币在零售支付方面的应用,而跑到虚拟资产交易方面,这个方向我们认为需要更加慎重。
3月29日,在央行全国货币金银会上,副行长范一飞特意指出,要开展对各类虚拟货币的整顿清理,以维护人民币流通秩序。监管部门领导人的讲话无疑是对数字货币当头棒喝,总体精神是数字货币若不服务实体经济而只是在虚拟资产交易层面游荡,是没有前途的,整顿也是必须的。
此前2月,央行下发文件,切断第三方支付机构与虚拟数字币交易平台的支付通道引起恐慌后,上述央行领导人的公开讲话使得数字货币价格全线下跌再次上演。以比特币为例,在2月16日重回10000美元后,在进入4月后,最低跌至6432美元,46天跌幅达36%。
而国际监管也趋紧,原先对数字货币放纵的国家比如美国、韩国等,如今也对数字货币亮起了红灯。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数字货币银行公司AriseBank,今年初被美国证交会SEC告上了法庭。SEC认为,该公司及所发行的代币AriseCoin(也称eACO)都未经SEC注册,违反了美国证券法,而且没有为投资者提供针对商业模式和财务历史的必要信息披露。9月10日墨西哥政府官方日报刊登通告,宣布更严格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监管规则,要求在墨西哥提供加密货币服务的所有加密货币交易所和银行现在都必须获得墨西哥央行颁发的牌照。
不过,存在毕竟有一定的合理性。数字货币作为虚拟货币问世,不能不说是一种金融创新,只是这种创新现在被投机者绑架,走到邪路上了。
无心插柳柳成荫。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货币原先是电脑极客们高智商的数字游戏,没想到却蜕变为比黄金还精贵的货币,借助互联网的威力,风靡全球,其身价扶摇直上。数字货币招人喜爱,野蛮生长,是因为其具备货币的基本特征,可以流通,又能保存,而且早期又不受监管,有避税功能,数量稀缺,奇货可居,加上人为炒作,身价也就跟风涨。
对此,央行高层人士也不回避。近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在国际电信联盟召开的法定数字货币焦点组第二次会议上通报了中国央行关于法定数字货币的两层结构模型设计及详细功能。
原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两会”上也透露,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是动态的,说不上未来一定有某种确定的监管政策。总体上应取决于技术的承受程度和局部的测试结果。比特币和分叉币出现太快,不够慎重,迅速蔓延会造成负面影响,不慎重的产品可以停一停,有前途的产品经过测试认证再推广。其中提及“有前途的产品经过测试认证再推广”有想像的空间,预示着合规的数字货币尚有生存的余地。
因此,武断地说数字货币从此一蹶不振、将走向末日黄昏,尚须时间检验。事实上,据bitcoin.com报道,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每日的数字货币营业额在1000万美元到2000万美元之间,有时甚至达到5000万美元。其中,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商人,他们使用数字货币对进口货物进行跨境支付。
数字货币具备全球通用、去中心化的这些特性,为国际贸易提供了良好的交易条件,不受汇率影响,只要双方谈好价格建立共识,就可以愉快地进行贸易。这对民间小额贸易来讲非常具有吸引力。
上述这些信息,也许透露出数字货币尚有一席生存之地的积极信号,或许在监管引导之下,会步入正轨,走出末日黄昏的阴影。
作者系财经媒体专栏作家,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
曾经喧嚣一时、投资者趋之若鹜的数字货币终于快要走到尽头,这个由区块链孳生的“怪胎”正苟延残喘。
据彭博社报道,截至9月12日,追踪比特币等十只数字货币的数字资产指数今年以来已累计暴跌80%,而2000年互联网泡沫刺破时,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巅峰跌入低谷的跌幅也不过78%。
暴跌要从暴涨说起。比特币和其它数字货币此前六七年间的暴涨其实得益于市场营销,即投机性概念炒作,将其隐隐约约那么一点流通价值淹没于甚嚣尘上的炒作中,就像当年原本具有观赏价值的郁金香被疯狂的投机者恶意炒作而沦为“黑天鹅”一样,虚拟世界的数字货币正像现实世界中的郁金香一样,于身价暴涨中埋下颠覆的隐患。
价值塌坍
数字货币市值暴跌,首先是因为投资者对互联网虚拟世界认知的理性回归,投资者或财富追逐者逐渐认清数字货币的“庐山真面目”。这个寄生于区块链技术肢体上的“痈疽”,经过野蛮生长、极度衰退的折腾,到今天,已然与区块链技术本身没有半毛钱关系了。投资者经过大起大落的交易,已将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货币与区块链区别开来,多数人不再参与击鼓传花的游戏。
此前,数字货币挟带区块链的神秘性引诱投资者入场,越是神秘,人们越是好奇、越是要窥探、越是要往里钻,及至钻到里面四处张望,又惊呼“啊,原来就是一堆泡沫!”手中捏着的那几枚数字货币,不过是一组阿拉伯数字而已,充其量在抚慰一颗猎奇的心,别无它用。况且区块链行业爆炸式增长的日子或已过去,神秘不再,门槛已降低;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投机者利用数字货币搞庞氏骗术圈钱,善良的人们终于远离这一是非之地,不再稀里糊涂地将钱往里砸。
8月14日,比特币跌破6000美元,以太币探底250美元,非主流数字币跌幅更大,大批山寨币在归零的边缘挣扎。裸奔、踩踏、寒冬、公链大灭绝、有毒的项目……暴跌引发恐慌,币圈信心丧失。这一幕,可类比此前的互联网金融P2P大崩盘。于是,投资者纷纷夺路而逃,远离数字货币。
其次,投资者价值理念的觉醒导致投机退潮。与股市一样,数字货币市场也是考验人性的试金石。其实多数数字货币投资者以前并没有想明白,投资数字货币能否赚钱,人性欲望的控制是起决定性的。像玩股票一样,熊市抄底,牛市捂仓,对待数字货币也是持这种急功近利的套路。在经历过大涨大跌之后,投资者渐渐想明白一个道理,数字货币不符合价值投资的理念,只是一种被炒作的尤物。暴跌暴涨的大悲大喜,促使投资者价值理念觉醒。
从长计议,数字货币的浮躁性投机性,无法承担中长期价值投资的重担。它的稀缺性又决定其只适合投机性炒作。于是出现挖矿不如炒作的怪相,就像种值大蒜不如炒作大蒜一样。平心而论,数字货币市场有可能带给投资者很多机遇,但是只有回归到价值投资,才是自由的市场。而眼下,它只是投机者手中的呼风唤雨的筹码,成为扰乱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害群之马,投资者唯恐避之不及,含恨退场,其身价焉能不暴跌?
再次,监管部门负责人谨慎的表态对数字货币炒作的蔓延势头是一种遏制。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现场回答了关于央行数字货币,比特币和ICO监管的话题。他指出,数字货币价格出现很多波动,主要是技术应用没有专注于数字货币在零售支付方面的应用,而跑到虚拟资产交易方面,这个方向我们认为需要更加慎重。
3月29日,在央行全国货币金银会上,副行长范一飞特意指出,要开展对各类虚拟货币的整顿清理,以维护人民币流通秩序。监管部门领导人的讲话无疑是对数字货币当头棒喝,总体精神是数字货币若不服务实体经济而只是在虚拟资产交易层面游荡,是没有前途的,整顿也是必须的。
此前2月,央行下发文件,切断第三方支付机构与虚拟数字币交易平台的支付通道引起恐慌后,上述央行领导人的公开讲话使得数字货币价格全线下跌再次上演。以比特币为例,在2月16日重回10000美元后,在进入4月后,最低跌至6432美元,46天跌幅达36%。
而国际监管也趋紧,原先对数字货币放纵的国家比如美国、韩国等,如今也对数字货币亮起了红灯。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数字货币银行公司AriseBank,今年初被美国证交会SEC告上了法庭。SEC认为,该公司及所发行的代币AriseCoin(也称eACO)都未经SEC注册,违反了美国证券法,而且没有为投资者提供针对商业模式和财务历史的必要信息披露。9月10日墨西哥政府官方日报刊登通告,宣布更严格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监管规则,要求在墨西哥提供加密货币服务的所有加密货币交易所和银行现在都必须获得墨西哥央行颁发的牌照。
尚有生机
不过,存在毕竟有一定的合理性。数字货币作为虚拟货币问世,不能不说是一种金融创新,只是这种创新现在被投机者绑架,走到邪路上了。
无心插柳柳成荫。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货币原先是电脑极客们高智商的数字游戏,没想到却蜕变为比黄金还精贵的货币,借助互联网的威力,风靡全球,其身价扶摇直上。数字货币招人喜爱,野蛮生长,是因为其具备货币的基本特征,可以流通,又能保存,而且早期又不受监管,有避税功能,数量稀缺,奇货可居,加上人为炒作,身价也就跟风涨。
对此,央行高层人士也不回避。近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在国际电信联盟召开的法定数字货币焦点组第二次会议上通报了中国央行关于法定数字货币的两层结构模型设计及详细功能。
原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两会”上也透露,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是动态的,说不上未来一定有某种确定的监管政策。总体上应取决于技术的承受程度和局部的测试结果。比特币和分叉币出现太快,不够慎重,迅速蔓延会造成负面影响,不慎重的产品可以停一停,有前途的产品经过测试认证再推广。其中提及“有前途的产品经过测试认证再推广”有想像的空间,预示着合规的数字货币尚有生存的余地。
因此,武断地说数字货币从此一蹶不振、将走向末日黄昏,尚须时间检验。事实上,据bitcoin.com报道,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每日的数字货币营业额在1000万美元到2000万美元之间,有时甚至达到5000万美元。其中,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商人,他们使用数字货币对进口货物进行跨境支付。
数字货币具备全球通用、去中心化的这些特性,为国际贸易提供了良好的交易条件,不受汇率影响,只要双方谈好价格建立共识,就可以愉快地进行贸易。这对民间小额贸易来讲非常具有吸引力。
上述这些信息,也许透露出数字货币尚有一席生存之地的积极信号,或许在监管引导之下,会步入正轨,走出末日黄昏的阴影。
作者系财经媒体专栏作家,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