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升值的教训及启示

来源 :进出口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美国频频对我国人民币升值施压,设置贸易壁垒,提出我国应该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内需等一系列要求。这种情况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美关系有很大的相似性。只是相对于日本,美国对中国的影响力相对有限,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转型国家,中美之间的不对称依赖程度不如当时的日美关系。但是日本在20世纪80~90年代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广场协议前后日美间的博弈及其之后日本经济“10年迷失”的教训,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
  
  汇率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
  
  广场协议并不是一次孤立事件,而只是20世纪80年代日美间一系列政策协调的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里根政府实施减税、放松金融管制以及货币紧缩,导致居民消费大增、财政赤字快速增加和经常项目赤字的扩大。另一方面,日本执行严格的财政预算管理(财政重建一直持续到1987年),成功应对第二次石油危机,企业竞争力提高等,导致日本贸易顺差大幅上升,尤其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上升得更快。
  与此同时,日本贸易顺差又大量投资美国国债,那几年美国国债发行收入中30%~40%为日本资金。世界经济形成了实物与资金相互支撑的循环圈:日本为美国提供融资,以进口日本的商品和服务,同时又通过自身的负债为美国对外投资需求提供资金支持。20世纪80年代日美之间的政策协调,就是在这个大循环基础上进行的。
  起初,美国认同强势美元政策,但认为因日元低估,导致日美贸易失衡,产生低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金融市场的封闭性。为此,设立日美间日元美元委员会,推动日本金融的自由化、对律外开放和日元国际化。
  其后日本采取渐进的方式推动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日美贸易失衡仍持续扩大,美国开始与日本谈判具体市场的开放,并签订一系列的MOSS协议(即从单一产品的贸易谈判转向市场和行业)。
  ,
  其后强势美元损害了美国产业竞争力,美国转向弱势美元政策。美国通过广场协议进行外汇市场干预,实现美元币值有序下跌。为避免汇率调整失控,继续获得日本资金支持,美国要求日、德配合美国实行低利率政策。同时,日本官方还通过各种渠道,引导民间资金继续持有不断贬值的美国国债。
  美元大幅贬值,日元大幅升值,给两国产业带来深刻变化,但对贸易失衡的调节作用仍不明显,日本经常收支顺差仍不断攀升,进而美国又在经济结构失衡中寻找原因。美国以修改后的超级301条款,以“维护日本消费者”利益的姿态,试图改变日本的经济结构,鼓励美国企业到日本发展,争取日美有相同的竞争条件。签订结构调整协议,要求日本扩大财政支出(美国认为如果增加民间投资,日本的供给能力会越发增长,进一步强化日本的竞争力,经常顺差会越来越大),为促进土地利用而强化税制,修改《大规模店铺法》,改革流通体系,强化《垄断禁止法》,对排他性的交易惯例以及系列交易加强监督,修正内销和外贸之间的价格差异等。
  在这期间,充满了大量的贸易摩擦和各种直接的贸易管制,并成为推动各种谈判的重要筹码。虽然日美政策协调以削减贸易失衡为目标,但始终存在消除日本经济威胁的意图,贯穿着打压日本经济竞争力、开放日本市场的商业利益诉求。即使如此,所有这些政策并没有直接实现贸易平衡目标,仅仅因日本经济10年低迷而有所缓解,并将不平衡结构逐步转移到东南亚地区。美国企业则因此赢得了宝贵时间,在IT、计算机软件、金融和服务业等领域确立了全球竞争力。
  美国经济长期运行中贸易的赤字,是靠在金融市场上吸引全球资金得以维持。一直到现在,危机后的奥巴马政府,经济上的压力是减少失业,复苏经济。面对危机后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的缩水,经济复苏最缺的是资金。而危机中不断推高的巨额财政赤字,又严重影响了美元信誉,不利于全球美元资金回流美国。政治上,对奥巴马执政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医保改革,又需要大量后续资金支持,也迫切需要全球资金回流美国以支撑经济尽快复苏,在恢复增长中逐步减轻赤字负担。
  从经济和政治上看,确保国际资金持续不断地回流,是当前美国的核心利益。近期美国并不希望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贬值,只是要求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人民币升值不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利益,但其在资金回流的核心利益上,却是只做不说。当年日本为何引发泡沫经济
  虽然当时的日本国内对日美顺差的原因、顺差能否靠政策来削减,以及是否必须由顺差国来全部承担问题存在争议,在签订结构调整协议期间,日本国内甚至出现“美国干预日本内政”的抗议,但日美间交涉的主题,仍是围绕削减顺差,隐藏着美国企业扩大经营的动机,结局是日本在汇率、利率等重大政策上又过于迁就美国的需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除了日美之间特殊的政治渊源外,还有一些原因。
  一是美国市场巨大,日本考虑到它可能给国内经济带来增长,因而不得不和它谈。二是日本持有美元债权的积累,减轻了日本可能面临的外部风险。随着国力的强大,当时日本国民信心“膨胀”,日本精英想推动日本成为世界金融大国,愿意容忍日元升值,以使得日元与日本经济地位相符,在一定程度上也愿意加快推进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三是日本接受削减贸易顺差的目标,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致力于财政重建,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开放受到美国制约又较多,作为交换,接受日元升值。
  其实汇率升值并不会显著降低经常项目顺差,经常项目顺差也并不必然导致升值。广场协议前,虽然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和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美元汇率却大幅上升。相反,日本的经常项目顺差持续扩大,日元却有所贬值。之后,日元持续升值。
  日元升值只是显著减少了日本对美传统出口商品的数量。日本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高技术、高性能产品对美出口数量,不论以美元计算还是日元计算,都有很大增长。日本实行引导企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新需求、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等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必要的,而且也发挥了效果,使得日本较顺利地进行了结构诟整。从整体上看,汇率大幅上升对日本贸易顺差的影响有限。
  汇率升值意味着外部资金的流入,在国际社会充斥投机资金的时代,外部资金更倾向于流向非贸易部门,给资产价格上涨带来压力。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日元出现过四次20%以上的快速升值,其中1971~1972年和1985~1986年的汇率上升产生了资产泡沫,但其他两次并没有带来资产泡沫。从国际上看,既有汇率上升带来泡沫的案例,典型如我国台湾地N20世纪80年代的汇率上升,也有未产生泡沫的,如德国的长期上升。
  日本1985年的汇率上升之所以产生资产泡沫,除汇率外,当然也有其他几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就在世界将中国市场视为摆脱目前经济危机的潜在救世主时,中国出口商正以同样的方式开始关注新兴市场。东盟、中东、俄罗斯、印度、南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正越来越显著地成为“中国制造”进军的新方向。我们要肯定一点,就是新兴市场占中国出口总额虽然只有15%,但是增长速度和增长空间远远高于成熟市场。  有调查显示,新兴市场对价格更为敏感,买家采购考虑因素将价格排在首位。对于进军欧美发达市场,中国制造企业缺乏品牌
经济计量学联立方程模型识别概念的参数关系说有两种形式的表述.本文利用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理论,揭示了参数关系说识别概念的内涵.对于其表述1,我们指出了它叙述的不够准确与
四、实例rn一种具有全新护肤概念的护肝肤新品在推向市场前,进行价格敏感度测试,采用入户访问的形式,访问了319名20~35岁女性,样本选取注意年龄、职业、文化、收入的均布,在剔
喷气织机“中国造”rn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最新研制开发的16台大提花喷气织机,被苏州高新区的一家纺织企业一次性购走.这家纺织企业经过安装调试显示,万工的产品无论从性能还是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满足顾客要求就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要赢得顾客的首肯,是需要有一些令顾客信服的核心内容的.春兰集团就是“以市场为本”的质量经营模式,赢得
目的:初步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免疫抑制的原因.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体外淋巴细胞增殖水平.结果:患者的 CD4+ T细胞数量增多,但对PHA和SEB刺激的反应性
国内学者在介绍日本学者提出的双向排序均衡法时,从来都没有注明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本文通过对双向排序均衡法进行项目评价的前提条件的说明,对该方法的有效性提出了质
为公益慈善事业捐资70多万元,实现利税近800万元;从5万元起家,5年时间申报注册商标60多件,国家专利20多项,荣获“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奖”,苏州力康皮肤药业技术开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