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情并茂读古文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o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教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我都会在心里偷偷地羡慕寿镜吾先生。他读起书来简直就是一种享受,特别是读到入神的时候,“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这样的镜头在如今的语文课上是难得一见了,读书的快乐也少了许多。
  《与朱元思书》是六朝尺牍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吴均在书信中以简约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和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了对友人的规劝之意。文章句式骈散结合,文笔洗练,韵律优美,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心旷神怡。怎样才能声情并茂地读好这篇文章呢?我进行了如下朗读教学尝试。
  读出广度。文章起笔“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视野开阔。朗读时,目光要缓慢移动,环视,仰视,想象着看天望山的情境,延长每个字的时值,读作“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读出长度。“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一句寥寥十个字,写了一百多里水路。朗读时要重读“一百”并适当延长时值,令人想象江水之长。
  读出深度。“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了水的清澈,朗读时要略作俯视状,延长、重读“千丈”,强调夸张手法,然后定睛细视,轻缓地读出“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表现出惊异喜悦之情,仿佛真的看到了“千丈”之下的鱼儿和石头。
  读出高度。“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藐,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描绘了江岸巍峨的高山及茂密的树木。读出“夹岸”两个字的同时,目光要由俯视转换为极目仰视,延长、重读“高山”以强调高度,轻声缓读“寒树”以表现阴森之感,从“负势竞上”开始,语速渐快,语气渐强,延长、重读“直指”,特别是要用力读出“指”字上声转折的语调,略微停顿换气后以最强音读“千百”两字,接着舒缓语速语气读“成峰”,惊羡之情淋漓尽致。
  读出速度。这里的速度不单指朗诵的语速,还指文中写到的三种速度:“从流飘荡”有船行速度,“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江水流速,“泉水激石”有泉水流速。如何用恰当的声音表现这三种不同的速度呢?读“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时,不妨想象自己已穿越时空,幻化为文人吴均,独立舟头,以潇洒舒放的语气吟哦出顺流而下的自由陶醉之感。读“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应以较快的语速、较强的语气读出江涛急促迅猛之感,重读“箭”“奔”二字。读“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时,要用缓慢的语速、轻柔的语气并适当延长每个字的时值,读出细流的轻快之感。
  读出响度。吴均笔下的山水,不仅有形有色,还有声音,如泉水声、鸟鸣声、蝉声、猿声。这些声音音色不同、响度不同,朗读起来自然应有所区别。读好这四种声音,先要联系生活感受,揣摩不同的音色特征,做好心理准备。朗读时要重点读好描摹声音的词语。泉水声是“泠泠”,鸟鸣声是“嘤嘤”,这两个拟声叠词一定要咬字清晰,发音清越,语气婉转,读出叮咚、悦耳之感;蝉声是“千转不穷”,猿声是“百叫无绝”,为了读出前后的对比反差效果,应重读“千转”“百叫”,表现出连续不断之感。
  综上所述,要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先须情感积于内,即透彻地理解文章思想,体验文章意境,做到朗诵者与文章融为一体。然后把情感以声音、眼神、表情、动作等形式发于外,从声音角度说就是要读得抑扬顿挫,主要是读好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至于眼神、表情、动作等则须与文章内容巧妙吻合,与声音自然衔接。
其他文献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一直以来,围绕教材努力去挖掘可利用的因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现在的语文课堂,重“文”轻“质”有之,重“质”轻“文”也有之。到底“文”与“质”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现共生,这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一、基于小学语文教材“文”与“质”的外化凸显  现行小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大部分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話过程,改变了过去单向灌输教学的弊端。然而,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度”的把握,出现了一种较为普遍的新的倾向:即很多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过于退居其次地让位给了学生的自主性,在方法的引导、过程的把控、意义的建构等方面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这种“对話”不能较好地引领学生建构知识与能力,生成情感与态度,建立起真正有效的课
【教学目标】  1.听一段关于科技新产品的对话故事,能抓住要点复述故事大意。  2.看电影《摩登时代》片断,能讲述精彩情节。  3.借助科幻画,激励学生对未来世界大胆想象。在互动交流中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有条理地讲述。认真倾听并适当提问。  【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排练一段关于科技新产品介绍的对话。  2.剪辑电影《摩登时代》“喂饭”片断。  3.每位学生画一幅关于未来世界(如未来的科技、未
新课标指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觉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脑袋瓜里总会蹦出一些有趣新奇的想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一个孩子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在小学阶段让孩子们多接触儿童诗,学习儿童诗正是符合儿童的天性,符合他们的心理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识字数量的增加,阅读容量的扩展,让很多孩子、家长及教师措手不及。面对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有些孩子真是苦不堪言,他们根本无法承受那么多的生字、那么长的课文、那么多的信息,往往顾得了这边顾不了那边。而有些孩子却是学得很轻松、很有趣,还非常有成就感。细究其原因,那些如鱼得水的孩子,以前就有了很好的阅读基础,能够独立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认识一千个以上的
小学语文,从字词的掌握,到文章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培养着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每一篇文章中,传递着那些光辉的思想和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在进行文章分析、讲解时,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还要从中提炼出一些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价值观。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一、从朗读中感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不同于我们平时的阅读。在课
明天,我在教的三年级一个班下午有两节作文课。今天课间刚好听到一个小男孩在喊:“不好啦!明天有作文课啦!作文难作文难!见到作文心就烦!”乍一听,我感到很纳闷,怎么这么怕作文?后来和他一聊,终于明白:这个孩子在外面上习作辅导班已经半年多了,但每次写作仍愁没啥写的。  和他聊完后,我陷入了担忧:如果三年级学生习作刚起步就有这样的恐惧心理,那后面的写作之路该如何行走?  明天的作文课任重道远,对于第一次上
案例背景  学习《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第二自然段,从中感悟梅兰芳学艺的“一心一意”和“勤学苦练”。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预设从“梅兰芳的决心没有动摇,他是怎么做的?”入手,重点理解“紧盯”和“注视”,突出梅兰芳看得非常专心;再紧扣“常常”和“日子一长”来突出他练习次数之多、时间之长;最后通过朗读表现梅兰芳的勤学苦练。课堂上,就在学生回答了“梅兰芳是如何做的”之后,一名学生的质疑,
【理想描述】  作文指导课应该如何上?一节优秀的作文指导课又应具备哪些特点呢?对于这些,鲜有人提及。笔者认为,一节好的习作指导课应有五大亮点:  1.以生为本。语文教师应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将写作视为一件愉快的事,意识到写作是一种生命活动。“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2.情境相谐。儿童的世界是情绪和情感的世界,一堂优质的作文指导课应
【教学过程】:  板块一:直接导入,抛出问题  这是个神话故事,那它“神奇”在哪儿呢?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神奇”的呢?让我们潜心学文,揭开这神秘面纱。  板块二:开天辟地,感受“神奇”  1.出示要求:用心读第2-5小节,哪些词句能感受到“神奇”?圈划并简单批注。自己思考完毕,小组交流。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1)第2小节  ①他“一使劲、裂开一条缝”力大无比——神奇的力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