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模仿与创新的关系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u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模仿;倡导;习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5—0068—0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走出作文教学“多时低效”的低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严格遵守学生学习写作的规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模仿性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个基本规律。它的实质就是先读后写,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借鉴范文而写成新的文章,它是历来人们学习写作的有效方法,故历来受到教育家、作家、教师的重视。但是,在多次的教研活动中,却发现很多教师和学生,对模仿存在着不少片面认识,在教学中有点不敢进行模仿,因此,我斗胆谈谈自己对模仿的粗浅认识,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作文教学中模仿的重视和研究。
  模仿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作文启蒙教育,模仿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在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 ,都要经历模仿。初学写字时的描红,练习书法的临帖,学习绘画的临摹,学习舞台艺术的跟着师傅翻筋斗以及说学逗唱,那一行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文学艺术的大师不是从模仿之路走过来的。学生学习作文,也必须从模仿开始,通过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模仿,使其逐渐领会并掌握各种文体表情达意的最基本的方法,从而初步形成写作的基本技能,由此过渡到初步能独立观察思考、独立构思并表达成文的境地。
  教育家、作家、教师的倡导
  模仿对于学习写作的意义,一直受到教育家、作家、教师的高度重视。我国古代学者一般都主张学习作文要从模仿开始。例如,教育家朱熹指出:“古人作文做诗,多是模仿前人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也。读得韩文便得韩文法,读得苏文便得苏文之法。”我国当代作家李传锋在所著《南窗谈艺》里以切身的经验说明了模仿对初学写作文的人的好处,他谈写作秘诀时说:“作家写出作品几乎都从模仿起步的,只是不少人为了崇拜创作的神秘,为了显示神童的天才,不肯去披露模仿的技巧罢了。”为此他专门写了《模仿的技巧》一书,向学习作文的人“不揣冒昧地鼓吹模仿。”作家习作之初尚且都离不开模仿,何况我们的学生呢?所以很多有见地的教师都非常重视从模仿中指导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总结出了“读写结合的模式”、“模仿借鉴型”课型。叶圣陶先生主张“不必有意模仿”,并不是不模仿,而是不能死模硬仿,要善于模仿,做到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的:“做成自家一种手笔,而无模拟盗袭之迹,方称大家。譬如,酿花为蜜,成而不见花也;酿稻成酒,酒成而必去其糟也。”要能做到像上面讲的善于模仿,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多读书,不读书,从何模仿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的多了,为什么会写?因为那些书已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写起来胸中有很多榜样,已成为高层次的模仿,发生质变创新了。在教学中一旦我们指导的学生学会模仿,就会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为一篇篇优秀文章,就是一个个高明的老师,也就真正掌握了自学作文的方法。从这个角度分析,指导模仿,也就是教给学生“学法”——学习作文的有用之法,完全符合新教学观、学习观。因此,教师完全应该理直气壮地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模仿练习,从中揣摩并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简单否定模仿的具体表现
  事实说明,模仿是学习作文的一条正确之路。但是,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却存在着对模仿简单否定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其一,教师对模仿的必要性的作用认识不明确,对学生初学作文不敢理直气壮地提倡模仿。其二,教师过早过高地提倡 “独立写作”“不落俗套”和创造性思维要求,超越了学生作文必要的模仿阶段。例如,学生还没有过“准确”的基本关,就过多地要求写得“生动”;学生还未能过主题“正确、集中”的基本关,就过多地要求写得“深刻、新颖”。其三,对学生并非是照抄的模拟之作指责过多,否定过多,评估过低,伤害了学生模仿写作的积极性。其四,对学生如何借鉴模仿未能加以具体、切实的指导,使学生的模仿缺乏自觉意识,有着很大的盲目性,造成了不少不良后果。其五,有的学生甚至将模仿与抄袭等同看待,而不去揣摩范文,结果腹内空空,自然也倒不出几点墨水来。这样,简单地否定模仿,实质上造成了阅读教学、范文讲读和写作练习形成了“两张皮”,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早日形成。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对模仿的简单否定现象呢?如何从思想上消除对模仿的种种误解呢?首先应该辩证地认识下面三点:
  (一)学生习作与实用性文章及文学作品之区分的意义
  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把学生的习作同一般应用于社会上的实用性文章或文学作品区别开来。应用于社会上的实用性文章在于其真实的反映价值、认识价值、实用价值,在于有新意,模仿旧作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文学作品的生命在于创造,模仿是作家之大忌。而学生的作文毕竟还是一种处于写作初级阶段的练习,与实际应用于社会上的实用性文章或文学作品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因此,我们应当允许他们在练习中重复别人的观点,模仿别人的主题。应该看到作文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而不仅仅是语言文字上的技巧。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学习写作必须经历一个模仿阶段,模仿是初学作文时的一种基本心理需要。要求学生像成年人那样独立写作,显然是超越了学生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是不现实的。如果过早过高地提出“独立写作”、“不落俗套”和创造性思维要求,必然违背学生的思维规律,导致写作练习中的困惑,如感到一片茫然,苦无思路,无从写起等。写出的作文也是忽东忽西,记得什么说什么,漫无次序,毫无轻重,引起教师批评,致使学生产生对作文的畏难、厌烦心理,其结果必然是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所以,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研究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不是想当然地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从学生学习作文的手段出发,而不是从实用性或创作的目的出发,在教学中,理直气壮地倡导学生从模仿中学习写作文。当然,模仿只是学习写作的一种手段,并非终极目的,终极目的是应用与创新,指导学生由模仿走向创新,才是作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模仿与抄袭关系辩证分析
  模仿不是抄袭,只有注重模仿,才能杜绝抄袭的恶习。抄袭是把别人的作品抄来当作自己的,它完全是别人脑力劳动的成果。而模仿则是揣摩优秀范文的立意、体裁、结构或写法而写成的一篇新的文章,是作者在品味“榜样”的基础上,自己观察分析、立意谋篇、遣词造句的,是自己脑力劳动的结果。模仿和抄袭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绝不是抄袭,而是科学的借鉴。很多教师不敢倡导模仿,往往是害怕学生因此而养成偷懒抄袭的习气。其实,正是简单的否定模仿,缺乏具体的模仿性训练,才造成了学生的抄袭,就像学习绘画需要临摹,练习书法需要临帖,同样,学习写作离不开模仿。因为写作对学生来说是“不知”或“知之甚少”,不让学生模仿,他们就会写无榜样,无所适从,导致抄袭。不进行必要的模仿方法的指导,使之学会模仿,学生就会闹出东施效颦的笑话。如果我们只是讲授写作知识,学生只是记忆了一大堆理论知识,则这些理论知识是很难对具体练习起到指导作用的。一位作家讲过:作文是写出的,而不是讲出来的。它启示我们:写作技能是一种心智技能,它是无法由教师讲给学生的,只能在反复不断的写作训练中逐步提高。学生盲目地独立写作练习,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很难走出费时低效的低谷,而模仿则是在高明的导游引导下前进,会少走很多弯路。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讲范文就是为了提供模仿的榜样,这样学生才能具体感知“学能臻用”,而有兴趣钻研范文,把范文内化为自己胸中的文章,真正使范文起到对写作的指导作用。在写作过程中,写不下去了,再去研读范文,起到借鉴作用、指导作用。这样才能使讲有具体目的,练有切实的榜样,才能避免“独立写作”的茫然,才能克服作文中的种种毛病,也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抄袭。
  (三)正确认识模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当前,在强调培养创新人才的大气候中,有些人在思想上产生了这样的误区:我们要培养的是创新人才,作文教学也要服从这一目的。因此,就理直气壮地要求学生在作文中独立写作,有创新意识,而不敢倡导模仿。似乎提倡模仿就是反对创新,似乎模仿就会妨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似乎模仿就是因循守旧,观念落后,跟不上教改和素质教育的需要,这完全是不能辩证地认识模仿与创新之关系的误解。模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要达到创新的目的,必须借助模仿的手段。中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写作,首先要通过写作的“基本关”,具备起码的写作能力,然后才能谈得上写作中的创新。这就像蚕吃桑叶后才能吐丝,只有先吸收 ,然后才能吐出。模仿就是吸收,只有经过充分的模仿,在模仿中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逐步达到“熟能生巧”,这生巧不仅是模仿的结果,而且是创新的幼芽。模仿是写作的初级阶段,创新是写作的高级阶段。高级阶段只能建立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从主观愿望出发企图超越初级而直达高级,只能是拔苗助长,事与愿违。李传锋指出:“呆笨的徒儿常常闹出东施效颦的笑话,而聪明的作者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说明模仿会产生“东施效颦”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种结果。要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创新目的,避免“东施效颦”的尴尬局面,我们就要加强对模仿的指导,使学生善仿,并在模仿的量变中实现创新的质变。
  综上所说,模仿是学生学习作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重视模仿就会有益于学生写作技能的早日形成,忽视模仿就必然妨碍学生写作技巧的早日掌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端正对模仿的态度,敢于理直气壮地引导学生从模仿中掌握写作技能。
  编辑:刘於诚
其他文献
我们自1999年5月~2000年4月1年期间,对在小儿癫痫门诊就诊的初诊癫痫病人采用妥泰单药治疗.其中31例病人随访一年,疗效确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班主任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班主任如何才能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生活的情况呢?笔者认为要
现对我科1998-02~2000-08-11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出现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讨论分析.1 临床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45~70岁,平均58岁.就诊时间:昏迷、肢体活动障碍、言语含糊后0.5~11h;
〔关键词〕 化学教学;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4—0069—01  如何在课堂内既让学生掌握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基本化学知识,又让学生了解这些化学知识的运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与理解这些化学知识的科学方法,不是轻易能实现的教学目标。要完成好这些教学目标,必须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结构与教学程序
【关键词】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视频编辑;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4—0070—01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和“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它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还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发展。在视频编辑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学习视频软件的方法,运用知识的方
按照脊髓损伤的病理改变,完全或不完全损伤,都应早期治疗.尤其是疑为非横断性完全性脊髓损伤,能在发生脊髓中心坏死之前6h内进行治疗,才能争取恢复的机会.我们认为,既便是影
本研究对照观察博乐欣与阿米替林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样本来源为2000-04~2001-05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CCMD-2-R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标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发掘潜质,启发思维,呈现“师生平等、人人参与”的活泼局而。为此,笔者认为应紧密围绕“趣”、“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