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小结发挥重要的作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9683318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知识学习是一个完整而又系统的过程,它需要经历学习内容的揭示—新知的探究—知识的巩固—学习的总结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从而能够获得对应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模式建构。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针对重视课堂小结方面做以下探讨。
  数学课上的小结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失的环节,它是对所学新知的概括与总结,或者是对所学知识所进行的思维梳理。在小学生的数学课堂上很好地进行小结,可以让学生再次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这是我们数学教师长期以来的共识。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要能够抓好课堂小结,让课堂小结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一、当下数学课堂小结存在的缺失现状与分析
  1.数学课堂小结时,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
  曾听了一节六年级的数学课,一位老师用了许多不同的方法来证明: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上这个分数的倒数。而在最后的数学小结时,教师把之前的几种证明方法都一一忽略,只呈現这个结论,给学生读了一遍,时间短暂,没有给予学生对于证明过程的思考时间。因而,这样的小结也就不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了。我认为,在这个数学课堂小结上,应该呈现几种证明的方法,让学生再次感知验证的过程,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再次获得体验,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数学方法,同时也为学生留下更多进行数学思考的时间。
  2.数学课堂小结时,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不宽
  数学课堂小结时,往往老师只让学生读一读黑板上的数学结论,或是黑板上的课题,板书的内容过于简略,能够给予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空间不宽,因而也就让小结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我曾听了一位数学老师上了一节《连乘应用题》,在数学课堂小结时,他只让学生读了课题,并用红笔对课题中的“连乘”二字进行了重点标注,并告诉学生遇到这种习题列连乘算式来做。这样的小结,无疑让学生丧失了进行数学思考的空间,其小结的作用也就消失无存了。我认为,这节课的课堂小结,应该重在分析连乘问题应用题的习题结构,在进行数学课堂小结时,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在应用题结构上进行再次分析,而后再来建构解决这类习题解决的模型。
  二、采用多种小结方式,提升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结没有规定的模式,往往是数学教师依据自己的思考而进行的环节性步骤。在实际小结中,往往有很多教师不会多么重视其作用,而会只把它当作一个必需的步骤来完成而已。为此,在数学课堂小结时,往往听到、看到的不同数学课堂的小结大多千篇一律,效果也就不是太明显。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课堂小结的重要作用,应该让课堂小结成为一节数学课的“画龙点睛”之笔。我们应该灵活采用多种小结方法,有力提升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1.知识概括性小结
  数学课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探究与发现的过程。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数学学习体验与能力提升。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往往涉及多个方面、多个知识点,因而在学习结束时要能够让学生进行很好的总结,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总体性认识,从而系统地把握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时,课堂小结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对于长方体的特征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进行概括性小结,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地建构长方体形状。
  2.思维再现性小结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其数学思维的启蒙阶段,也正是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往往不是直观性的思考,而是要经过不同层次的,或者是多方面的思考而进行的。其思考不是单一的,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的。因而,在数学课结束之前,数学教师要能让学生依据所学知识的特点进行数学课堂的小结,让学生再次把握数学知识发现的思考过程。比如,在学习《简单的重复现象》后进行的课堂小结,教师应引领学生对该类习题的解题思路进行小结。对于该类习题的解题,先找出重复现象中的单一现象中的事物数量;再看重复出现的事物总数量有多少,用出现的事物总数量除以单一现象中的数量;最后看余数,余几就是每个周期里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就是最后一个。让学生经历思维的再现过程,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明晰地掌握数学习题的解题思路,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3.能力检测性小结
  对于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老师们往往是非常重视效果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反馈,而后才能根据情况做出下一节课的教学方案设计。当然,看教学效果,无外乎要看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能力培养方面。比如,我曾听过低年级老师上过《认识图形》一节课,在课堂小结时,教师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自己带到课堂上的不同形状模型。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再次体验了长方形、正方形与圆的特征,发展了孩子们的空间观念。这样的体验式小结,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数学的经验,也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重视数学课堂上的小结,要能够改变教学观念,积极设计更加有效的课堂小结形式,让课堂小结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使其成为学生学习数学时进行知识建构的重要环节。
  【作者单位:泗阳县众兴镇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关键变量。  作为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如何从小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孩子们热爱科学,乐于探索,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几年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课前准备好教具学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节课给孩子们带些相关的教具学具。如放大镜、磁铁、三球仪、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与生活脱节严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势在必行。文章从寻找生活化教学素材、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创建生活化教学情景三个角度探讨了小學数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相关,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将数学教学目光集中在生活和学生上,为数学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
语文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阅读教学更应引起教师们的重视。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学生阅读兴趣培养  积极性对于促进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而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思考的问题。兴趣可以说是人的驱动力,有了兴趣才能驱使学生主
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一课。  教材分析:《神奇的水》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中的第三课。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性质的认识。本节课主要引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设计思路:《神奇的水》一课是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体验、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对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在本文中,笔者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小学生估算的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创设有利于提高小学生估算能力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对数的感知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数学估算
1985年以来.我区专利事业从无到有得到长足的发展,专利申请量从“七五”期间不足百件以上发展到“八五”期间年均583件,截止目前专利申请量已突破5000件,达5060件;专利技术实施取
辉光离子渗金属是近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的一门新型工艺。本文在反复进行了大量的辉光离子渗钼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一些工艺规律。经分析得出①,辉光离子渗金属可以在对离子辉光氮化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与思想的传递。因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充分融入自身的情感与思想,和学生一起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不再枯燥无味、不再没有情趣。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的思想与学生之间能够产生碰撞的火花,无疑要教师能够发挥出自身应有的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是教师的教学智慧,更是教师的一种综合性素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种素质往往能够在临场应变中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