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r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说明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语文知识的运用。正如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所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要利用一切语文教学资源、教学场景和教学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构建语文教学立体图。把语文与生活融合,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策划组织活动的能力,表达和研究的能力。可见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把握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我们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多渠道、多途径地为学生补充实践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条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说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课内与课外这两个方面,而我们自己也感觉到大量的阅读对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
   1、要把语文课变成语文实践课。学生存在学习个性、能力水平有差异,我们教师应转变观念,把过去作为主讲者、传授者的课堂教学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把阅读课文、认识事物、明白道理与思维训练、情感体验整合在一起,在综合读、议、讲、评等语言文字训练的实践活动中,把握课文的内容,揭示课文的道理,并将其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弹性地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思维活动,积极探索、实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根据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比赛课、演讲课、讨论课、辩论课,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
   2、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在每学期开学时交给学生一个书单,上面列举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推荐几份有品位的杂志、介绍几个有档次的网站,让学生在一学期内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多读一些作品。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把学生分成组,每个星期组内交流一次阅读心得,每个月召开一次班级交流会,看谁读得多,看谁读得透,评出优秀读者。每学期若能读十几本名著,几十首诗词,几十篇文章,这就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阅读能力,语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3、鼓励学生写日记和读书笔记。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和记,精读博览和大量练笔。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把每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把当天看到的文章中的美词雅句摘录下来。
   4、组织学生办手抄报板报和墙报。分组每周办一期板报、每月办一期报纸、每学期办一次墙报,内容要求真实反映大家的学习生活、介绍各科知识、传授各科学习方法、刊登同学们的习作,发表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各小组办完之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在共同学习中来提高语文水平。
   5、开故事会、辩论会。语文的学习不仅要重视书面语言的训练,更要重视口头语言的练习。有资料表明,人的一生中在进行人际交往时有40%的时间在说话,可见,口头语言对学生来讲是多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开故事会,辩论会的形式,来锻炼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说明在由学生、教师、学科对象三方组成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而是对于学科对象的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语文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师只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绝不能以繁琐分析和机械练习去干扰和压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一句话,教师的职责是因势利导、从旁协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包打天下。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上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性学习的习惯。在课文中碰到疑难知识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调查采访、实验试验。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有了兴趣,就有了质量,只要教师及时保持学生的这种学习的兴趣,何愁语文学不好呢?而且,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再次,要拓展实践的空间,培养学生实践的兴趣和习惯。 语文作为母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有着广泛的学习、实践空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平时跟人交往、在家看电视、上网查资料、上街购物、闲暇散步、看电影、进科技馆、参观各种展览、即便是发手机短信、上网聊天等等,这些都可以学到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训练语文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把空间局限于课文、课本、课堂,将难以把课堂上习得的语文素质在现实生活的实践运用中继续发展。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使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使课内与课外沟通,把自然、社会、生活带入课堂,促使学生的语文实践走向社会。并注意激发学生进行实践的兴趣,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其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实践的兴趣,从而掌握实践的方法,逐渐形成自觉开展语言实践的习惯。
   总之,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真正提高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就必须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发挥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课堂、课余都还给孩子,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来完成语文的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一、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文章的脉络结构特点的角度设置问题   教材中的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盲目被选入教材之中的,其每一篇都极具一定的代表性,或者在表达方式方面存在一定的特点,或者在主题思想方面迎合了编者的需求。但从文章本质上来讲,每一篇文章都设作者的内心思想的一次表露,而我们除了要理解学习作者的这种思想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学习作者表露这种思想的结构脉络与方式方法。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怎样才能这一理念走进课堂,并内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使语文学习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呢?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起来   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
期刊
观察力是心灵的雷达,张开它,才能将知识的信息一一捕捉。要想写好作文,不深入生活认真观察,那是绝对不行的。而在观察活动中,意识是最活跃的因素,积极、正确的意识活动有助于学生把握观察对象特征、获取知识、增强观察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意识。   一、树立典型意识,使表达抓住事物特征   所谓典型意识就是在观察活动中,抓住诸事物中有代表意义的事物或是一事物中有某个特征的方面进行细
期刊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语文老师们都觉得有些辣手,这是因为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任务大,学生学起来难度大,教师无论是从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是师生情感态度上,都需要有一个适应与磨合的过程。我们通常说,语文教学要抓好双基训练,即抓好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抓好双基训练呢?    翻阅小学语文教材,小学低段的识字与写字任务是:一册要求会认400字,会写100字;三册要求
期刊
【摘要】 中学语文教学对象为青少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较好的感受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对美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而培养学生对意境的理解是中学教学中的难点。本文将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意境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语文教学;诗的意境     一般认为“意境”的正式提出始自王昌龄的《诗格》:“诗有三境。一曰物镜,欲为山水诗,则张泉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
期刊
一、何谓自能读书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
期刊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期刊
作为二十一世纪教师的我们,如何以学生学习的规律为依据,以书本为本,使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教育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务之急。对我们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尽量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
期刊
在古诗鉴赏中,有些意象有着固定的意思。千百年来,作为固定意思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传达的情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现归纳总结如下:   一、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