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分析

来源 :农业灾害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a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应用西双版纳州3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2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根据《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标准,对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三县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腊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的月份为1—12月;勐海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的月份为3—11月。
  关键词 气候舒适度;温湿指数;风效指数
  中图分类号:P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121–03
  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是人们赖以生存、生活的空间及其自然条件,人居环境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人类的生存方式不断变化的结果[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气候舒适度是从气象的角度分析评价不同气象条件下,人具体的舒适度而制定的气象指标,是人类活动和居住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
  1966年美国学者特吉旺(W H Terjung)提出了气候舒适性指数的概念。气候舒适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健康人群在无需借助任何防寒、避暑装备和设施情况下对气温、湿度、风俗和日照等气候因子感觉的适宜程度[2]。现基于《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GB/T 27963—2011)的评价方法,对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的气候条件和气候适宜性进行评估,为西双版纳州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挖掘旅游气象资源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与数据来源
  选取西双版纳州景洪站、勐海站和勐腊站近61 a(1960—2020年)的观测数据,主要包括逐月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2 min风速和日照时速等地面观测数据。数据来源于云南省气象局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全部数据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
  1.2 人居环境舒适度指数计算与等级划分方法
  主要参照国家方法《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的评价方法,通过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速、日照计算温湿指数与风效指数,从而对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
  温湿指数是描述人体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综合感受的指数。计算公示如下:
  式中,I是温湿指数,保留一位小数;T为某评价时段平均温度(℃);RH为某一评价时段平均空气相对湿度(%)。
  风效指数是描述人体对风、温度和日照综合感受的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K为风效指数,取整数;T为某一评价时段平均温度(℃);V为某一评价时段平均风速(m/s);S为某一评价时段平均日照时数(h/d)。
  气候舒适度采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评价。当两种指数不一致时,冬半年使用风效指数,下半年使用温湿指数。当评价时段平均风速大于3 m/s的地区使用风效指数[2-5]。气候舒适度划分为5个等级:寒冷、冷、舒适、热和闷热(表1)。
  2 西双版纳州气候舒适度分析
  对西双版纳州三县市气象观测站点数据按照上述研究方法处理,通过式(1)和式(2)计算得到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后,评价出西双版纳州各县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具体情况如下。
  2.1 景洪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变化趋势分析
  分别统计景洪市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年际变化和月际变化(图1),可知:景洪市1960—2020年温湿指数处于20.5~22.4,整体呈上升趋势,波动幅度较大,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2020年(22.4),最小值出现在1971年(20.5),风效指数处于-166~-112,整体呈下降趋势,降幅较小,最大值出现于1966年(-112),最小值出现于2004年(-166),总体由舒适等级向热发展。由月际变化图(图1)可见,景洪市温湿指数呈单峰分布,在1—6月呈上升趋势,6月达到最大值(25.0),之后缓慢递减。风效指数呈双峰分布,1—5月呈上升趋势,5月达到第一个峰值(-77),之后下降,7月达到低值(-99),之后上升,9月达到第二个峰值(-91),之后逐渐递减。
  通过人居环境舒适度指数计算与等级划分方法可得出景洪市1960—2020年,温湿体感2—11月为舒适,1月、12月体感为冷;风效体感1—3月、10—12月為舒适,4—9月体感为热。除2—3月、10—11月温湿体感和风效体感都为舒适外,其余月份二者表现不一致,因为4—9月为夏半年,按照评价方法,使用温湿指数进行评价;10—3月为冬半年,使用风效指数进行评价,得到景洪市人居环境舒适等级1—12月都为舒适(表2)。
  2.2 勐海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变化趋势分析
  分别统计勐海县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年际变化和月际变化(图2)可知:勐海县1960—2020年温湿指数整体与风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温湿指数年际变化明显。其中,温湿指数数值处于17.1~19.3,最大值出现在2014年(19.3),最小值出现在1971年(17.1)。风效指数上升趋势较缓慢,数值处于-270~-211,最大值出现于2014年(-211),最小值出现于1992年(-270),总体舒适等级向热发展。由月际变化图可看出,勐海县温湿指数呈单峰分布,由1月开始上升,到6月达到最大值(22.1),之后逐渐递减。风效指数呈双峰分布,1—5月呈上升趋势,5月达到第一个峰值(-178),之后逐渐递减;7月到低值(-195),之后呈上升;8月达到第二个峰值(-189),之后逐渐递减。
  通过人居环境舒适度指数计算与等级划分方法可得出勐海县1960—2020年,温湿体感3—10月为舒适,2月、11月为冷,1月、12月为寒冷;风效体感3—11月为舒适,1—2月、12月为冷。除3—10月综合体感温湿体感和风效体感都为舒适外,其余月份二者表现不一致,因为10—3月为冬半年,按照评价方法,使用风效指数进行评价,得到勐海县人居环境舒适等级3—11月为舒适,1—2月和12月为冷(表3)。   2.3 勐腊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变化趋势分析
  分别统计勐腊县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年际变化和月际变化(图3)可知:勐腊县1960—2020年温湿指数整体与风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温湿指数年际变化明显。其中,温湿指数数值处于19.9~21.7,最大值出现在2020年(21.7),最小值出现在1971年(19.9)。风效指数上升趋势较缓慢,数值处于-204~-136,最大值出现于2001年(-136),最小值出现于1960年(-204)。总体舒适等级向热发展。由月际变化图可看出,勐腊县温湿指数呈单峰分布,由1月开始上升,到6月达到最大值(24.4),之后逐渐递减。风效指数呈双峰分布,1—5月呈上升趋势,5月达到第一个峰值(-107),之后逐渐递减,7月到低值(-124),之后呈上升趨势,9月达到第二个峰值(-120),之后逐渐递减。
  通过人居环境舒适度指数计算与等级划分方法可得出勐腊县1960—2020,温湿体感2—11月为舒适,1月、12月为冷;风效体感1—12月都为舒适。除1月、12月外,其余月份二者表现一致,因为10—3月为冬半年,按照评价方法,使用风效指数进行评价,得到勐腊县人居环境舒适等级1—12月都为舒适(表4)。
  3 结论与讨论
  基于西双版纳州1960—2020三县市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点的各气象要素数据,并依据《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标准,通过计算年际和月际温湿指数与风效指数对西双版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人居环境舒适度进行评价,结果如下:
  (1)1960—2020年西双版纳州三县市温湿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增幅较大;风效指数景洪市呈下降趋势,降幅较小,勐海县和勐腊县呈上升趋势,增幅较缓;三县市舒适等级整体向热发展。
  (2)从气候舒适度综合指数等级划分来看,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腊县1—12月气候都为舒适,全年均适宜旅游及户外运动;勐海县3—11月为舒适,适合旅游和户外运动,1—2月和12月为冷,不适合旅游和户外运动。
  参考文献
  [1] 林冰,张翔宇,魏玮.古田县城区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分析[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0, 32(3): 306-310.
  [2] 朱保美,周清,王晓霏,等.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标准及应用[J].智能城市.2019,5(18):24-25.
  [3] 李守伟,王一泽.东北三省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0(6):14-17.
  [4] 农明哲,廖胜石,计凤妮,等.大新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9,40(3):68-71,89.
  [5] 史有瑜,柴瑞,王爱军,等.唐山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及其变化特征[J].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5):75-79.
  责任编辑:黄艳飞
其他文献
摘要 历经数余年的发展,我国气象预报与气候预测工作体系已经得到了全面的优化,预报工作的准确性有了明显提升,对国内社会生产与生活活动的指导价值较高。然而,如今的气象预报工作仍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强化气象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工作技巧的运用非常关键。基于此,就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工作品质提升的技巧展开了研究与分析,旨在为不同行业提供更为准确的预报信息。  关键词 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技巧  中图分类号:S7
以茂名所辖2区3市的人口与社会经济数据为依据,提取9个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指标,采用TOPSIS方法对茂名所辖2区3市的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进行评价,揭示了茂名地区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的区域分布特征,为地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区域综合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技术逐渐应用于天气预报中。加强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能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有效的参考,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等相关活动能够更加高效有序地开展,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当前的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提升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准确性,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和人们多样化的应用需要。基于此,结合甘肃地区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现状进行研究,
摘要 本文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地面降水资料以及卫星TBB资料,对2020年5月20—21日西藏强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以及其中尺度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此次西藏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过程中中高纬地区为两槽一脊型,巴尔喀什湖附近有低槽不断分裂冷空气南下上高原,500 hPa上的高原槽是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孟加拉湾热带风暴“安攀”登陆后外围云系不断上高原,为降雨天气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运城市2019年9月的一次长达11 d的秋季长连阴雨过程。结果表明:运城市2019年9月这次连阴雨具有时间长、雨量大、范围广、局部地区伴有暴雨的特点。500 hPa冷空气扩散南下与副高外围暖湿气流交汇,是造成此次连阴雨的直接原因;700 hPa的西南急流与850 hPa的偏东气流在山西南部辐合为此次连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动力条件;物理量诊断
摘要 根据华安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积距平法及山本法,分析华安县这50 a日照时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安县这50 a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22.9 h/10 a,夏秋冬季呈下降趋势,冬季趋于缓慢上升;秋季变化振幅最大,冬季最小;月平均日照时数呈单峰型分布,7月最多213.8 h,2月最少95.4 h;1980年出现强突变,1991年出现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逐渐应用于综合气象观测工作中。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通过加强气象观测,为人们的生产生活等相关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在综合气象观测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气象观测结果的精准性,充分满足实际的生产需要。在当前的综合气象观测活动中,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整体的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提升。鉴于此,结合安徽省蚌埠市综合气象观测工作
摘要 利用广西2018年环境监测数据日均值和小时值对柳州市空气污染程度、污染物浓度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同期气象常规观测资料,探讨了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并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4个季节典型空气污染个例的天气形势进行分析,以进一步了解柳州各季节空气污染天气特征。结果表明:(1)柳州市首要污染物以PM2.5为主,轻度污染最多,冬季污染最重,且集中在1月和2月;(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风廓线雷达以及ear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6月25日发生在保定的冰雹天气进行了详细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冰雹发生在蒙古冷涡底部的西北气流中,冰雹路径与对流云团的移动方向吻合,冰雹出现在对流云团移动方向的右后侧;(2)较大的高低空垂直风切变促进了深对流的发展,高空急流核左前侧辐散,地面低压区辐合,有利于高低空能量的交换;(3)地面露
摘要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自动站降水实况、单站要素及数值预报模式等资料,对2021年3月9日青海省黄南州出现的大到暴雪天气的环流背景、系统结构、模式检验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低涡是产生这次暴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低涡东南侧强势的西南气流为此次降水带来了充沛的水汽,配合低空冷空气,为此次降雪创造了足够的动力和触发条件。  关键词 黄南州;大到暴雪;高原低涡  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