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哈.侯赛因与鲁迅作品中的农村妇女形象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nim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文将塔哈·侯赛因的《鹧鸪的鸣声》与鲁迅《祝福》进行了比较,阐明了这两部作品的异同点。塔哈·侯赛因的《鹧鸪的鸣声》描述了穷困阶层为摆脱痛苦现状而做出的斗争,为改善自身状况而付出的牺牲。鲁迅的《祝福》则是描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农村妇女所遭受的折磨、封建礼教对她们的摧残与压迫、以及封建礼教是如何掌控着这些女性的命运的。
   关键词:塔哈·侯赛因;鲁迅;悲剧;象征;罪行;牺牲
  
   我们都知道塔哈·侯赛因和鲁迅在阿拉伯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两人都以其经典作品对阿拉伯和中国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我们将试比较两部作品的异同点。
   一、结构
   塔哈·侯赛因的《鹧鸪的鸣声》属于社会阶层小说。小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鲜明的图画:穷困阶层为摆脱痛苦现状而做出的斗争,为改善自身状况而付出的牺牲,以及对加入上层社会的渴望。
  鲁迅的《祝福》则是他针对女性教育的主题所写的一系列小说之一。在这篇小说里,作者描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农村妇女所遭受的折磨、封建礼教对她们的摧残与压迫、以及封建礼教是如何掌控着这些女性的命运的。
   《鹧鸪的鸣声》中通过小说情节的发展,既描述了上埃及的社会生活和某些传统习俗,也展现了女性和社会向全新文明阶段的过渡。第一部中阿米娜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活动,一幕幕所见皆是埃及部族社会的悲惨状况和黑暗习俗。在这个社会里,阿米娜和小说中的其他形象一样平凡,即使她比其他的女性更深刻的意识到事件的进展。小说的第二部中阿米娜是绝对的主角,作者以诗意的方式展示了她的社会和情感危机,相对于让人的理智信服、其手法更能满足于人的情感。
   《祝福》揭示了生活的真实现状,将社会的黑暗面完整地暴露在读者眼前。鲁迅在这篇小说中借祥林嫂的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暴露出地主阶级对女性的残酷压迫,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并指出了与之斗争的必要性。小说显示了心理因素对人的影响。对心灵的摧残比对肉体的折磨更加残酷无情,因为心理摧残会使一个人陷入悲剧的境地。
   《鹧鸪的鸣声》中阿米娜连续经历了两个悲剧,第一个导致了她在社会上流离失所,第二个则导致了她情感上的迷失。第一个悲剧是陈腐的封建习俗所造成的,第二个悲剧则是主人公艰难的经济状况以及其后对中产阶级的膜拜。作品也正是以悲剧的手法描绘了其堕落的过程。
   《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同样是一个心理上的悲剧,它也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命运酿成了她的厄运,也导致了她的悲剧。社会本应怜悯这个女人、同情她的遭遇,而不是折磨她、无情地增加她的痛苦。
   (二)叙事
   如果我们观察两部作品的叙事结构,我们也会发现一定的相似之处。两部作品都采用了小说批评理论中所谓“倒叙”的手法,即以小说结局为叙事的起点。
   我认为鲁迅在情节叙述者的选择上比塔哈·侯赛因更恰当。鲁迅没有让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作为叙述者,而是选择了“我”这个人物。鲁迅总能通过平实而又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打动读者,使之与情节产生互动、参与情节的戏剧性发展。
   塔哈·侯赛因在选择小说叙事者时则欠妥。她使用小说的主人公阿米娜作为叙事者。试想,这样一个未受过教育的平凡农村姑娘怎么能使用如此华美的语言?更好的办法是作者本人来叙事,或选择一个有文化、受过教育的人物,免得读者因塔哈·侯赛因居高临下的叙事方式而远离故事情节的想象和发展。
   两部作品叙事中的精彩之处都在于,运用平静而非煽情的方式来叙述小说中最重要的事件。
   塔哈·侯赛因借阿米娜之口写道:“亲爱的鸟儿,你的呼唤从远处传来,一点点靠近我。你的歌声飘荡在空气中,像一缕圣洁的光照亮笼罩在我们身上的不可见的恐惧。你的呼喊像雄鹰的利箭,穿透黑暗一声声传到我耳边,驱散了我心中的困惑、将我从茫然中惊醒。”
   也许我们会感觉这个段落不能像痛苦的细节、刺耳的戏剧性词汇那样激起读者的情感,因为即使是哈娜迪的死作者也仅仅以一个叙述性的句子一笔代过:“就这样,我的姐姐死了,杀死她的正是我们的舅舅。”
   鲁迅没有花费笔墨描写主人公的丈夫和儿子的死,相反,他仅用这样一个简单的句子交待这一情节:“他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二)标题
   如果仔细考察两部作品的标题——《鹧鸪的鸣声》和《祝福》,会发现两位作家在拟定作品题目时具有相似的想法。塔哈·侯赛因选用《鹧鸪的鸣声》为题,是因为“鹧鸪”是小说中重要的象征形象。鹧鸪是小说中一位隐含的角色,它那反复的鸣声在每个关键的情节和故事结尾处都回应着主人公阿米娜的低语,像每遭遇一件事件时主人公内心的回声。鲁迅以《祝福》作为小说的题目,祝福同样是一个与小说情节互动、有重要关系的象征符号。小说中出现的三次祝福献祭都发生在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做女佣期间,也是主人公一切遭遇的主要场所之一。
   下面我们以表格的形式来说明《鹧鸪的鸣声》和《祝福》两部作品的异同之处: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悲剧的细节,可以发现(如下表):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二、主要人物
   1.《鹧鸪的鸣声》中的阿米娜
   塔哈·侯赛因采用诗意的描写和纪实性刻画相结合的方式来塑造阿米娜这一形象。小说第一部中,阿米娜还只是一个贪玩的天真少女,不知道生活中还有烦恼和苦难。然而,在亲眼见证了姐姐哈娜迪之死,饱尝了悲伤的滋味之后,阿米娜变得忧伤,终日愁眉不展、呆若木鸡。
   她亲见了丑陋的罪恶和赤裸裸的罪行,内心被这些充满,所以对每个人都充满敌意,无论日夜都默然无语。阿米娜已经用知识之光和理智的力量武装了自己,学会将这种冲突转化为内心和思想的冲突。阿米娜的声音也就成为理智的声音,它揭开社会的假面具,为我们带来训诫。
   2.《祝福》中的祥林嫂
   作为生活在旧社会的一名农村妇女,可以说祥林嫂是位觉醒的女性,她并不愚昧,但是她不能了解自身悲剧的真实原因。她是位温柔善良的家庭妇女,懂得吃苦耐劳,也有富于反抗的一面。但事实上那不是反抗,而是付出巨大努力顽强斗争以保持与社会传统相一致。但她所遭遇的一切彻底改变了她:在长时间地寻求平安生活之后,她开始寻求死亡的解脱。最后,她甚至失去了生活的权力,平静的生活对她来说都成为一种奢望。她真正的不幸在于心灵和灵魂层面,她对生活的价值失去了希望。
   三、次要人物
   1.《鹧鸪的鸣声》
   塔哈·侯赛因出色地刻画了一系列次要人物形象。为此,他采用将充满力度的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与精细的描绘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这一组次要人物形象。
   舞女宰努白,她曾警察充当向导,后来又帮助阿米娜在工程师家找到工作。
   靠卖念珠和彩色纸巾维持生计的赫德拉。
   占卜者奈菲赛,她走家串户,声称自己有能力驱除精灵和魔鬼,能洞察幽玄、预测未知。
   2.《祝福》
   鲁迅同样生动地刻画了一系列次要人物形象。他通过与人物灵魂的结合、将人物外形的变化与揭示其灵魂实质的变化结合起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和个性。
   鲁四老爷是封建家庭的典型形象。他是摧残祥林嫂心灵的主要人物,也导致了她的惨死。
   柳妈也是一个饱受封建社会迫害的善良妇女。像她这样在无意中伤害别人的人物形象,更从另一个侧面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
   “我”这一形象是作者为叙述故事情节而塑造的人物。他属于有文化的资产阶级,具有进步的思想意识。
   两部作品结局迥异:《鹧鸪的鸣声》有一个乐观幸福的结局,给人以希望;《祝福》的结局则是痛苦和悲剧性的,充满了绝望与哀伤。尽管两个结尾大不相同,但其感染力是一致的。
   尽管两部作品的内容有所不同,但二者在戏剧结构、艺术布局、叙事方式、人物作用等方面完全一致。这也揭示了塔哈·侯赛因和鲁迅的一致观点:呼吁反抗黑暗现实与残酷的传统习俗,将科学与知识作为民族进步的武器。这两部作品向我们描绘了贫苦阶层为摆脱苦难、改善自身状况、融入上流阶层所作出的努力。两位作家也都揭示了只有依靠文化、摒弃仇恨、走知识和博爱的道路,这一问题才能解决。上层社会必须依靠人道主义意识、对劳动阶层的同情,摒弃将他们视为美化自己生活的佣人这一观点,才能在消除阶层间的鸿沟时有所贡献——在为个人及其所生活的社会创造高尚生活方面,劳动阶层和他们并没有分别。这种意识、同情及公正的观点,对所有人都大有裨益,而这也是两位作家——塔哈·侯赛因和鲁迅所一直倡导的:善、爱、美。
  
  【参考文献】
  1.中文书
  [1]鲁迅.《祝福》.
  [2]《埃及小说和戏剧文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3]《阿拉伯文学大花园》.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
  [4]《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5]《阿拉伯文学通史》.译林出版社.2010年.
  [6]《阿拉伯现代文学史》.昆仑出版社.2004年.
  [7]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8]《中国现代小说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9]《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虽然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由于应试压力,实际上人格教育不被重视,严重缺乏对培养创造能力和健全个性的重视,轻视人的情绪、思维和情操的全面发展,忽视创造性思维训练以及独立自主、自信自强、自由自觉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忽视儿童的幸福感这种个体生命完整的生活质量的内在精神需求,忽视了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培养。这种教育理念上的误区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
期刊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语文课堂才算是成功的课堂。一直以来,鲁迅的文章是教师最不愿意讲的课文,因其与学生有时代隔阂,学生接受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可是想一想,文言文离学生们不是更远吗?难道学生与鲁迅的距离大于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所以,当对《祝福》这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换了一种思路,不急于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学生,而是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笔者的问题
期刊
摘 要:运算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在看似“粗心”“马虎”等错误的背后,隐藏着学生能力的缺失和教师教学训练的盲点。有效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要做到:牢固掌握运算所需要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讲究策略,优化运算的过程;学会反思,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关键词:运算能力;盲点;反思     “怎么那么粗心?”“做了多遍,怎么还是算错?”这样的话太熟悉了,我们经常听到,甚至我们也曾经说
期刊
小学科学课是以科学探究为主线的探究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的探究更有利,让学生探究的更深入,是我们每个小学科学老师追求的终极目标。课程改革实施几年了,科学实验课设计成科学探究对于新课程下的老师们来说,已经不是难题,但是有些实验性不强的内容如何引起学生的科学探究是个难题。本文就小学科学中的生命单元《呼吸》内容为例,谈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
期刊
关于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建议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笔者,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在低中年级,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作文教学通常要从写话、习作入手,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所以在低中年级作文起步教学阶段,作为语文教师
期刊
曹禺的四幕悲剧《雷雨》是一部可以“放在巴黎最漂亮的舞台上演出的近代剧”,无论过去和现在,都以其惊人的艺术生命力活跃在中国舞台上。这是个表现“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文学剧本。剧中刻划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悲剧人物形象,特别是蘩漪写得更为出色。   蘩漪是出生于“五四”以后的女性,她的思想意识受到了“五四”新思潮的激荡,有着追求自由爱情的要求。命运的安排,她来到的“周家是一口严酷的井”,家庭生活
期刊
摘 要: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近年来一直备受各大高校的重视,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也存在着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总结,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供大家查看评阅。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问题及对策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推进,其图书管理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图书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质量,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工
期刊
摘 要:扬琴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在几百年来的广泛流传和使用过程中经先辈们的不断改进,逐渐地使扬琴从结构、形体、音色、音位排列以及演奏技巧、风格等方面均形成了我国扬琴自身独具的特点,并形成体系,扬琴以其独特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让学员通过学习扬琴不仅掌握扬琴的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要将高效而科学的学习理念浸润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思维定势的形成过程将使学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阅读与鉴赏的目标的表述,有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要求:“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又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因此,应充分明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剖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提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彻底打破了毕业生就业由国家“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