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体检人群的癌胚抗原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研究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uliange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女性体检人群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的关联性。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到山东省某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11 337名女性体检者,将研究对象的癌胚抗原水平按四分位数分为4个亚组,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癌胚抗原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之间的关系。

结果

代谢综合征患者检出率为16.4%,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癌胚抗原水平异常者占7.1%,高于一般体检人群(3.2%),且代谢组分个数增加,癌胚抗原水平有增高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癌胚抗原水平越高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越高(χ2=18.374,P<0.01);与Q1组(癌胚抗原水平下四分位数)相比,Q2组、Q3组和Q4组与代谢综合征均有统计学关联(P<0.05),OR值分别为1.25(95%CI 1.03~1.52)、1.25(95%CI 1.03~1.51)、1.42(95%CI 1.17~1.72)。

结论

在女性体检人群中,癌胚抗原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应慎重解释代谢综合征患者癌胚抗原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丙酮酸脱氢酶E1α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由河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1例丙酮酸脱氢酶E1α缺乏症罕见女婴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学特征,并结合本病的研究进展做文献复习。结果罕见女婴发病,起病早,重度精神运动发育落后,持续高乳酸、高丙酮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头颅MRI显示透明隔较小,隔间腔缺如;穹隆显示不明确,胼胝体压部细小,呈蓬状向前突。第三脑室顶向背侧抬高,左侧侧脑室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清人屋尘螨特异性Ⅰ类抗原(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allergen components Ⅰ,Der p1)IgE浓度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10月及2019年6-10月两个时间段内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52例尘螨致敏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选取同期52名性别、年龄
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报道越来越多,其效果得到肯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收治1例难治性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环孢素、他克莫司治疗无效后,根据患者病情选用低剂量利妥昔单抗长达2年,患者病情最终得到缓解。
Xp11.22微重复综合征十分罕见,2017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收治同一家系Xp11.22微重复综合征男性患者2例。诊断过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医学外显子测序,并进行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利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对先证者、其舅、其母进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医学外显子测序未发现与先证者临床表型高度相关的基因突变;染色体芯片分析检测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情况,发现先证者在chr
对1例使用氯吡格雷二级预防,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为"氯吡格雷慢代谢",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为"血小板聚集显著被抑制"的脑卒中复发患者为例,分析以上基因检测、血小板聚集实验、脑卒中复发三者的辩证关系,讨论抗血小板的用药选择。氯吡格雷基因检测对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不能全面评估体内血小板的生理及功能。一些特殊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还需进一步探讨
骨关节炎是一种进展缓慢的退行性疾病,由增龄、肥胖、创伤等因素引起,对中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极大。与传统的应用药物、蛋白质,以及抗体疗法相比,干细胞有望彻底改变治疗骨关节炎的医疗方式,因其具有替代和修复骨关节炎关节等组织和器官的能力,并且有较好的同源性和较低的免疫排斥反应。在不同类型的干细胞中,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 stem cells,MSCs)发源于中胚层,可分化为不同细胞形成起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医疗费用高,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生活水平。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是治疗AIS的重要方法。机械取栓的时间窗从最初的6 h延长到24 h,时间窗的拓展,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治疗,但超过24 h时间窗的一些患者经过严格的多模态评估后进行机械取栓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单纯用时间窗评估机械取栓的适应证存在一
目的探讨生命早期经历天灾饥荒与成年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纳入8 868名出生于中国天灾饥荒期间(1959至1962)的上海市嘉定社区常住居民。研究对象分为未经历组、胎儿期经历组、儿童期经历组和青少年期经历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命早期经历饥荒与成年后2型糖尿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女性在儿童期经历饥荒和青少年期经历饥荒均增加成年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在
目的探讨生命早期经历饥荒与绝经后女性超声骨密度的关系。方法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整群随机抽取贵阳市云岩区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10 140人,并对其随访3年,以随访人群7 493人为研究对象,最终共纳入1 504人。根据出生日期分组,分别比较各经历组与非经历组之间超声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患病风险的差异。结果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经历组的超声骨密度(SOS、T值、QUI)较非经历组明显减少(P<0.
目的探讨生命早期经历严重饥荒对成年期肥胖/中心型肥胖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REACTION)研究贵阳分中心基线数据,纳入中国3年自然灾害之前和期间出生人群共4 495名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按出生日期分为儿童期经历组(1954年10月1日至1956年9月30日,947人)、幼儿期经历组(1956年10月1日至1958年9月30日,939人)、胎儿期经历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