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生成逻辑

来源 :高校辅导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a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政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程思政则是寓价值观引导于其他各类课程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推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从理论上讲是落实我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从政策沿革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升华;从实践现实看,是应对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复杂形势的必然选择。
其他文献
摘 要: 辨别儿童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水平,对理解儿童数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141名被试为研究对象,探讨5—7岁儿童数数概念性和程序性知识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根据儿童在数数探测任务上的表现,将其分为数数概念性知识理解型儿童、僵硬型和不稳定型儿童。(2)儿童数数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均呈线性增长模式,儿童对数数概念性知识理解的进程并未在7岁时结束,非本质的时间和空间连续性规则存在
摘 要: 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的课程建设,不难发现各国都在不断优化和加强对资优学生的课程改革,从理念、目标、内容、形态、实施、设置及评价等多个维度呈现出特色。这些发展趋势,可为我国提供可借鉴方案,即改革课程与教学以满足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需求,加强创新人才早期培育课程团队和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创新人才早期培育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与讨论,构建“大—中—小”相互衔接的协同连贯课程体系。  关键词:
摘 要: 对青少年进行“国学”教育,不仅有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也有助于青少年文化自信以及民族精神的养成。因而,近年来“国学热”的产生有合理的时代背景与社会价值。但是,“国学热”的背后也凸显了一些问题:对于“国学”的内涵尚未达成统一认识;“国学”教育缺乏政府的规划和督导;社会尚未形成优良健康的“国学”教育环境。鉴于此,未来的“国学”教育,政府及教育部门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研究制定“国学”教育规
在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以艺术体操兴趣课为教学试点,测评参与艺术体操兴趣课的学生课程中的体育学习兴趣、主观锻炼意识以及基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提升立德树人质量,需要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完善教学行为规范和责任制度,厚植家国情怀,从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心理情感上改善教
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手段。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中国共产党关于思想
高校文化育人质量评价是对高校文化育人活动在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文化需要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需要的程度诸方面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高校文化育
重大疫情之下,社会大众对网络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中网络不文明甚至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网络行为需得到规制与引导。重大疫情期间大学生网络不当行为可以分为网
要科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有效提升其质量,亟需思维转向,以新思维引领新时代发展,促进思维方式由过去以“小数据、极致化、预设性、定势化、事务性”为主要特点的简
辅导员要成为工作时间的“主人”,就应该做到科学分析、合理安排工作任务的执行顺序。学生的“入学”“入门”“入道”是辅导员工作时序中的主要时点,也是辅导员把握工作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