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三本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阐述了作者在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一些体会和想法,以及所进行的教改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公共计算机教学 独立学院 分层教学
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将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定位于: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内容较为稳定、规范、系统和先进,类似于大学数学、英语的公共课。公共计算机教学目标是在学好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努力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
相对三本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根据其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有别于研究型人才的特点。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生活的需求尤为重要。如何组织公共计算机教学的知识结构及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不提倡以过级为目的的应试教学。以运用技能为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让公共计算机教学效果更加良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并在各种应用研究领域中发挥作用,是所有公共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以下是作者对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新生入学后进行计算机分层考试,分层次进行教学
近年来,我过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城乡和东西部差距较大,间接导致各地中学阶段的计算机教育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相当严重。一些学生在中学时学习过计算机相关课程,或者家庭条件较好,有条件接触计算机,使得这些学生在入学前已拥有部分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如果在教学时,把他们和零起点的学生放在一起教学,很容易引起学生厌烦,出现逃课,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即使真正讲到他们不懂的内容时,也会因为前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已经产生厌倦的情绪,而不能很好的掌握新的内容。
同时,每个学生的先天能力、兴趣爱好、主观能动等因素的影响,班与班之间,学生之间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果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从以往的情况看,男生一般比女生操作能力强,理科生比文科生强,普通专业比艺术体育类专业强。这些普遍情况的存在,不能在教学中采取“一刀切”的方法,统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既浪费教学资源,也达不到教学效果。对于现在很多三本院校,其招收专业覆盖面大,既有文科,也有理科,甚至有可能有艺术专业或体育专业。因此三本院校尤其需要注意学生的差别,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因此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实行“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新生在入学后进行计算机分层考试,根据成绩分为ABC三级。一个班只安排有一种级别的学生,这样同一个班的学生水平相差不会很大。计算机能力最强的一级可适当减少基础性的内容,增加一些更加实用的内容,例如网页制作等;中级的可按一般课程安排进行;能力最差的一级在教学时要侧重基础性的知识和操作。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基础不同而给教学带来的不便,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更容易掌握。虽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教学模式受到教学资源、课程安排的限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但这些问题始终属于管理方面的问题,与教务等部门多进行协商,还是可以解决的。
教材问题及建设
广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材统一,但区内高校层次不一,有二本、三本、专科,都使用同一教材。实际上是不合适的,因此在教学中各院校教师都会根据自己的学生的定位增加或删除部分内容。因此,加强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教材建设是很有必要。必须依据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来编写教材,理论知识应少而精,以够用为原则,加强技能和实践性内容。
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和网络技术开展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机房、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现有设备环境,实行多种灵活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入网络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构建以网络为平台,面向学生的学习系统,包括作业管理,考核管理,能力测试等。
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考虑组织公共计算机教师编写比较实用的系列实践实验教学计划,通过实验上机练习或开放实验室,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课余时间练习,强化教育体验,良化教育效果。各院校对计算机能力方面一般都会有相应的过级要求,可根据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题型,建立相应的学习系统和试题库,学生可根据它检测自己的等级考试水平,也可以自己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这样既减少了任课教师的课外辅导压力,又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高校中的教育教学方法单一。过分重视陈述性、事实性和记忆性材料的教学,忽视原理性、策略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知识教学;过分重视确定性的内容,忽视不确定性的、前沿性的内容,课程教材缺乏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刺激性和挑战性。广西省的有关调查表明,3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不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进行探究的愿望,无助于实践能力的形成。另外,以大纲为中心、以考证为目的的应试教育现象依然普遍,严重影响学生计算机等相关信息技能素养的提高。
当前“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和“项目教学法”等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大学课程的教学当中,它们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先用后学,以用带学”,提倡实践操作,通过实例操作带动理论概念的学习。对于计算机这种带有操作色彩的课程尤其应该提倡实际操作能力。
改革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学校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基本就是考试。而对于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广西区内高校要求是学生毕业时需要通过计算机广西区一级考试。因此,大部分区内高校把区一级考试成绩作为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成绩。从实际效果看,不论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了区一级考试的学生基本上达到了所要求的计算机能力。
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个小问题,因为很多院校的该门课程是以区一级考试成绩为准,因此存在一些学生,自认为能力不错,就产生了缺课,影响教学秩序等行为,或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大学四年,总能过的。这类学生在三本院校中存在相当一部分,其学习自觉性还远低于二本院校的学生,而且其思想也容易影响到其他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可采取不允许参加当次考试,或者平时成绩不合格,拿不到该门课程学分等方法。当然,对于确实拥有相当能力的学生,如果在以上提到的分层教学中可以增加相应的新内容,也可以提起兴趣的。这样,就可以,既保证了教学秩序,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计算机实践教学还面临不少的问题与困难,我们应结合实际,不断探索,以期提高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庞大连,创新教育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C].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6年会学术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吴坚.与专业结合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6,(1).
[3]高建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3).
关键词:公共计算机教学 独立学院 分层教学
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将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定位于: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内容较为稳定、规范、系统和先进,类似于大学数学、英语的公共课。公共计算机教学目标是在学好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努力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
相对三本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根据其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有别于研究型人才的特点。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生活的需求尤为重要。如何组织公共计算机教学的知识结构及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不提倡以过级为目的的应试教学。以运用技能为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让公共计算机教学效果更加良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并在各种应用研究领域中发挥作用,是所有公共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以下是作者对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新生入学后进行计算机分层考试,分层次进行教学
近年来,我过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城乡和东西部差距较大,间接导致各地中学阶段的计算机教育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相当严重。一些学生在中学时学习过计算机相关课程,或者家庭条件较好,有条件接触计算机,使得这些学生在入学前已拥有部分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如果在教学时,把他们和零起点的学生放在一起教学,很容易引起学生厌烦,出现逃课,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即使真正讲到他们不懂的内容时,也会因为前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已经产生厌倦的情绪,而不能很好的掌握新的内容。
同时,每个学生的先天能力、兴趣爱好、主观能动等因素的影响,班与班之间,学生之间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果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从以往的情况看,男生一般比女生操作能力强,理科生比文科生强,普通专业比艺术体育类专业强。这些普遍情况的存在,不能在教学中采取“一刀切”的方法,统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既浪费教学资源,也达不到教学效果。对于现在很多三本院校,其招收专业覆盖面大,既有文科,也有理科,甚至有可能有艺术专业或体育专业。因此三本院校尤其需要注意学生的差别,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因此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实行“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新生在入学后进行计算机分层考试,根据成绩分为ABC三级。一个班只安排有一种级别的学生,这样同一个班的学生水平相差不会很大。计算机能力最强的一级可适当减少基础性的内容,增加一些更加实用的内容,例如网页制作等;中级的可按一般课程安排进行;能力最差的一级在教学时要侧重基础性的知识和操作。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基础不同而给教学带来的不便,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更容易掌握。虽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教学模式受到教学资源、课程安排的限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但这些问题始终属于管理方面的问题,与教务等部门多进行协商,还是可以解决的。
教材问题及建设
广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材统一,但区内高校层次不一,有二本、三本、专科,都使用同一教材。实际上是不合适的,因此在教学中各院校教师都会根据自己的学生的定位增加或删除部分内容。因此,加强独立学院公共计算机教材建设是很有必要。必须依据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来编写教材,理论知识应少而精,以够用为原则,加强技能和实践性内容。
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和网络技术开展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机房、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现有设备环境,实行多种灵活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入网络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构建以网络为平台,面向学生的学习系统,包括作业管理,考核管理,能力测试等。
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考虑组织公共计算机教师编写比较实用的系列实践实验教学计划,通过实验上机练习或开放实验室,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课余时间练习,强化教育体验,良化教育效果。各院校对计算机能力方面一般都会有相应的过级要求,可根据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题型,建立相应的学习系统和试题库,学生可根据它检测自己的等级考试水平,也可以自己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这样既减少了任课教师的课外辅导压力,又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高校中的教育教学方法单一。过分重视陈述性、事实性和记忆性材料的教学,忽视原理性、策略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知识教学;过分重视确定性的内容,忽视不确定性的、前沿性的内容,课程教材缺乏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刺激性和挑战性。广西省的有关调查表明,3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不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进行探究的愿望,无助于实践能力的形成。另外,以大纲为中心、以考证为目的的应试教育现象依然普遍,严重影响学生计算机等相关信息技能素养的提高。
当前“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和“项目教学法”等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大学课程的教学当中,它们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先用后学,以用带学”,提倡实践操作,通过实例操作带动理论概念的学习。对于计算机这种带有操作色彩的课程尤其应该提倡实际操作能力。
改革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学校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基本就是考试。而对于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广西区内高校要求是学生毕业时需要通过计算机广西区一级考试。因此,大部分区内高校把区一级考试成绩作为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成绩。从实际效果看,不论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了区一级考试的学生基本上达到了所要求的计算机能力。
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个小问题,因为很多院校的该门课程是以区一级考试成绩为准,因此存在一些学生,自认为能力不错,就产生了缺课,影响教学秩序等行为,或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大学四年,总能过的。这类学生在三本院校中存在相当一部分,其学习自觉性还远低于二本院校的学生,而且其思想也容易影响到其他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可采取不允许参加当次考试,或者平时成绩不合格,拿不到该门课程学分等方法。当然,对于确实拥有相当能力的学生,如果在以上提到的分层教学中可以增加相应的新内容,也可以提起兴趣的。这样,就可以,既保证了教学秩序,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计算机实践教学还面临不少的问题与困难,我们应结合实际,不断探索,以期提高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庞大连,创新教育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C].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6年会学术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吴坚.与专业结合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6,(1).
[3]高建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3).